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手段,更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时刻娇宠着的书包不用自己背,被子不用自己叠的“小皇帝”,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仿佛离华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渐行渐远……少年儿童缺乏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不懂礼貌、自私自利等等劣习在现实生活屡见不鲜,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薪火相传遇到了挑战,危机四伏。为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一、在生字教学中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例如教学“孝”字,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培养好下一代,而下一代理应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孝顺父母,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到了生字,还得到了一次德的培养。
在识字教学《在家里》一课中,因为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家庭充满温馨。由此我引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学生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还懂得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二、教学古诗之意,体味诗人之情
古诗作为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其不单是诗人的才华展示,借物抒怀,其中也包含了诗人的伟大抱负与志向。陆游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國家的统一。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他的多首诗歌被选入教材,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两首诗均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诗中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通过对古诗意思的教学,我们可事先让学生查阅有关于陆游的得一些资料,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当然,在没讲古诗之前,学生对它的认识可能仅是手中的资料文字,并不能从内心深处体味,但当我们教学完古诗,再次回头来重读关于陆游的资料时,学生便由了更深的体悟。此时,我们不妨再向学生介绍一些风格类似的其它诗歌供学生选择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除了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外,便也会在对内容和诗人情感的体会上下些功夫。
三、利用好现代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现代文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是学生认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通过《长城》《赵州桥》等课文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和成就;通过《高梁情》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五谷及对大自然产生赞美乃至崇拜之情;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仁与义”的教育;通过《陈毅探母》等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孝”道等。
四、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是相对抽象的,而经典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又是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生活中的节日。传统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做法之一。如端午节,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由,与哪位人物有关,在这个节日都会有哪些习俗,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名言、诗词等等,再联系自己家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去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國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春风化雨勤润物,桃李芬芳香满园。小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站,小学教师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让学生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是让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帮助学生丰厚文化底蕴,积累精妙语言的有效途径!因此,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无论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还是对语文能力的形成,乃至对民族精神的领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相信,在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下,通过任课教师的不懈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传统文化的文明之花就一定能开遍小学校园!
一、在生字教学中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例如教学“孝”字,可以从分析字形入手:“孝”是一个会意字,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字,合在一起就成了“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就叫“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培养好下一代,而下一代理应承担奉养父母的责任,孝顺父母,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幸福。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到了生字,还得到了一次德的培养。
在识字教学《在家里》一课中,因为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家庭充满温馨。由此我引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学生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还懂得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二、教学古诗之意,体味诗人之情
古诗作为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其不单是诗人的才华展示,借物抒怀,其中也包含了诗人的伟大抱负与志向。陆游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國家的统一。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他的多首诗歌被选入教材,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两首诗均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诗中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通过对古诗意思的教学,我们可事先让学生查阅有关于陆游的得一些资料,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当然,在没讲古诗之前,学生对它的认识可能仅是手中的资料文字,并不能从内心深处体味,但当我们教学完古诗,再次回头来重读关于陆游的资料时,学生便由了更深的体悟。此时,我们不妨再向学生介绍一些风格类似的其它诗歌供学生选择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除了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外,便也会在对内容和诗人情感的体会上下些功夫。
三、利用好现代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现代文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是学生认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利用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通过《长城》《赵州桥》等课文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和成就;通过《高梁情》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五谷及对大自然产生赞美乃至崇拜之情;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仁与义”的教育;通过《陈毅探母》等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孝”道等。
四、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是相对抽象的,而经典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又是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生活中的节日。传统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做法之一。如端午节,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由,与哪位人物有关,在这个节日都会有哪些习俗,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名言、诗词等等,再联系自己家是如何度过端午节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去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國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春风化雨勤润物,桃李芬芳香满园。小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站,小学教师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让学生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是让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帮助学生丰厚文化底蕴,积累精妙语言的有效途径!因此,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无论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还是对语文能力的形成,乃至对民族精神的领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相信,在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下,通过任课教师的不懈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传统文化的文明之花就一定能开遍小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