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德育要融入生理和心理教育
就学科和领域而言,我们可以把生理教育、心理教育和德育分开进行研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很难把他们截然分开。因为很多的德育问题都是由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滞后带来的,或者有些德育问题本身就是生理或心理问题。在我们的初中教材中有关于这部分的知识,但也只是浅尝辄止地进行了粗描淡写的叙述,没有做深入的探讨。
我做过准确的统计,在我们学校里,有51.9%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也就不能在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关爱。这些孩子在感情上没有依靠,在行为上总是徘徊在错误的边缘上,而学校教育中又缺少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他们难免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试想,如果我们能在学校教育中融入这部分内容,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是更好吗?我相信它的融入必将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二、使用地方性教材和自编教材
教材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体系,德育的目标也不是依靠一套教材就能实现的。按照它的内容编排,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公民。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学生能把教材上的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修养。他们只是把这门课当作一门考试科目,把教材上的理论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完全地割裂起来。相比较国家大事,他们更愿意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立足实际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农村的实际状况和城市不一样,每一个学校的情况又大不相同,甚至于每一所学校中每一个班级和每一名学生的状况也不一样,我们怎能用同样一本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初中阶段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不能紧紧地盯住教材不放,我们完全可以把本地区本校本班中一些突出严重的问题,整理成教材运用到教学的实际中。
三、实行评价方式的变革
在用考试作为教学评价唯一方式的条件下,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就只是一门单独的考试科目,而很少有人关注它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终身影响。设置这一门课程的目的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初衷不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却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完全相反的表现。当然,我们一直了解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所以在前两年曾经进行过改革,也就是在中考中,把思想品德由原来的闭卷考试变成开卷考试。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既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又让我们开始把它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来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但由于它作为一门高考课程的性质没有改变,在诸多的反对声中,它只坚持了两年,又回归到闭卷考试的老路上来了。
其实,回归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并没有探讨出一种更好的评价方式。相对于这种忽略过程的考试性评价方式,我们更加提倡那种由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多元化评价方式。
四、男女生同课不同班
男女生的异性交往问题是目前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从初一到初三,从校内到校外,我们都能看到那些成双入对的学生。特别是每年的五六月份,初三面临毕业的时候,那些在学校里整天无所事事的学生不是忙着准备考试,而是忙着在异性中寻觅。而那些平时关系就相当亲密的学生则忙着打听毕业后打工的去处。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男女相约一起辍学打工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学生连他们常年在外的家长也不知道打工的真实情况,直到自己的孩子携妻抱子回来的时候,做父母的才幡然悔悟。
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可悲,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孩子的早熟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最好能够采用男女生分开上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避免了男女生在一起上课的尴尬,另一方面,我们采用同性交流的方式更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我们的建议。上海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男子学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男女生分开上课的形式一定会应时而生。
就学科和领域而言,我们可以把生理教育、心理教育和德育分开进行研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很难把他们截然分开。因为很多的德育问题都是由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滞后带来的,或者有些德育问题本身就是生理或心理问题。在我们的初中教材中有关于这部分的知识,但也只是浅尝辄止地进行了粗描淡写的叙述,没有做深入的探讨。
我做过准确的统计,在我们学校里,有51.9%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也就不能在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关爱。这些孩子在感情上没有依靠,在行为上总是徘徊在错误的边缘上,而学校教育中又缺少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他们难免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试想,如果我们能在学校教育中融入这部分内容,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是更好吗?我相信它的融入必将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二、使用地方性教材和自编教材
教材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体系,德育的目标也不是依靠一套教材就能实现的。按照它的内容编排,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公民。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学生能把教材上的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修养。他们只是把这门课当作一门考试科目,把教材上的理论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完全地割裂起来。相比较国家大事,他们更愿意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立足实际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农村的实际状况和城市不一样,每一个学校的情况又大不相同,甚至于每一所学校中每一个班级和每一名学生的状况也不一样,我们怎能用同样一本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初中阶段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不能紧紧地盯住教材不放,我们完全可以把本地区本校本班中一些突出严重的问题,整理成教材运用到教学的实际中。
三、实行评价方式的变革
在用考试作为教学评价唯一方式的条件下,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就只是一门单独的考试科目,而很少有人关注它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终身影响。设置这一门课程的目的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初衷不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却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完全相反的表现。当然,我们一直了解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所以在前两年曾经进行过改革,也就是在中考中,把思想品德由原来的闭卷考试变成开卷考试。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既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又让我们开始把它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来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但由于它作为一门高考课程的性质没有改变,在诸多的反对声中,它只坚持了两年,又回归到闭卷考试的老路上来了。
其实,回归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并没有探讨出一种更好的评价方式。相对于这种忽略过程的考试性评价方式,我们更加提倡那种由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多元化评价方式。
四、男女生同课不同班
男女生的异性交往问题是目前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从初一到初三,从校内到校外,我们都能看到那些成双入对的学生。特别是每年的五六月份,初三面临毕业的时候,那些在学校里整天无所事事的学生不是忙着准备考试,而是忙着在异性中寻觅。而那些平时关系就相当亲密的学生则忙着打听毕业后打工的去处。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男女相约一起辍学打工的现象,甚至有一些学生连他们常年在外的家长也不知道打工的真实情况,直到自己的孩子携妻抱子回来的时候,做父母的才幡然悔悟。
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可悲,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孩子的早熟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可是我们对于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最好能够采用男女生分开上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避免了男女生在一起上课的尴尬,另一方面,我们采用同性交流的方式更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我们的建议。上海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男子学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男女生分开上课的形式一定会应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