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的思维结构比较单一,缺少有序思维,在解决问题时也经常无序。为了突破这个障碍,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对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指导,以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本文主要在“问题解决”背景下,阐述了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重要价值,着重提出了小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数学;有序思维;培养策略
  有序思维主要指的是按照一定顺序,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条不紊的分析,也就是当学生碰到问题时,采用一定的方式,按照一定步骤解决问题,其蕴含的思维方式就被叫作有序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有序思维能力也是每个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但这种思考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一、 小学生有序思维培养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的发展正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由于小学的求知欲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问题经常盘根究底,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在思维方式方面却是无序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进行具体问题思考时缺少逻辑性,其对问题的表述也比较含糊,这种种现象表明小学生有序思维严重缺失。对于小学生而言,学好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这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而他们一旦形成自身的有序思维,会终身受益,并且有序思维形成之后,不容易被改变,学生在今后处理事情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思维定势。由此可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孩子们的思维特点,从低年级的学生抓起,做好适时调控工作,进而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发展。
  二、 小学生有序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 数之有序
  数数是小学生学生必备的能力,为此,当学生迈入数学世界的时候,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他们感受有序的必要性。例如,小学阶段的常见的“数物体的个数”,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物体,可以是从左到右,由上到下,又或者是从近到远等等。而数分类物体的个数时,学生需要一类一类的数,可以数图形中的线段、角的个数,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进行。此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持续训练,让学生在内心中充分认识到唯有做到有序,才可以避免重复,才能有效防止物体的遗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之有序能力。
  (二) 思之有序
  数学知识在形成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教师在培养有序思维时候,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另外在“问题解决”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有序思考。例如,有关莹莹和她的父母照合影的排序问题。教师要让学生们动脑思考,思考两个人合影有多少种排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三人合照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学生在研究排法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成为良好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无序排列状态下,积极思考,想尽办法,在不充分排列的情况下,找到正确答案,进而促进学生有序思维序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实际操作一下,每交换一次,在黑板上记录下来,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序思维的内涵,进而找到全部的排列方式。实践证明,这种通过由简到繁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有序思维。而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对学生有序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说之有序
  思维的形成以及发展都离不开语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例如,在进行解题过程中,可以进行个人独立说,以及小组内轮流说等,让学生分别说出图意、解题思路,以及公式由来等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自由发挥,以帮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使有序思维不断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共同发展。为了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意见有序地表达出来,学生也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可以由理解到模仿,最后再到强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将思考的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先提供相应的模型、范例等,然后让学生模仿,并开展不同层次的训练,使学生语言尽量流利,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准确。例如,从
  A地到达B地,一共有3種途径,从B地到达C地,也有3种途径,那么,从A地到C地,到达方式共有多少种?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3×3”的方式解决,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能力有限,应该先让学生有序思考,找到所有的路线,然后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开展有序讲解活动,进而得到全部路线。
  (四) 做之有序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在思维方式方面,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还具有一定的直观动作思维,为此,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其内涵,并在“问题解决”背景下,根据具体目的进行“再创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应用演示教具,让学生准备感性的学习材料,组织有计划、有顺序、有思考的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思考,提升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组合”一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习题:一个文具盒五块钱,现有4个1元、2个5角,10个1角,请问有几种付钱方式?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手中的钱,思考相应的付费方式。第一次操作时,几乎都是无序的,回答的同学也是想啥说啥,没有顺序。在第二次操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分配,才能包括所有的付费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会带着思考去操作,很多学生也会有意识选择一种面值,然后,从一张到多张,继而体现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思考的全面性。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不仅可以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有序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丰富学生的思维空间。由于思维能力不是短时间养成的,所以,要将这种思维渗透在每一节课,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从“无序”实现“有序”,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少鹏.动笔标注,培养有序思维的良方——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7):116-118.
  [2]赵卫丽.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J].学周刊,2015(33):188.
  作者简介:蒋世芬,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松桃县第二完小。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立德树人”目标越来越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相对比较薄弱,
摘 要:每次批阅试卷,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的叹息声,为某个学生又没有答对题而惋惜。我们惋惜的不是学生没有答对,而是我们的老师已经把此类问题强调了很多遍,为什么学生依然会犯同类错误呢?  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痛苦。每次和学生探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让学生都变得更自卑。  因此研究高中生数学解题中的错误原因分析的意义就很重要了。给孩子指明一条道路,让
对用离千交换法从等电母液中提取谷氨酸所用的几种大孔氨型树脂进行筛选,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树脂的交换容量和一定条件下的交换速率,选出性能较好的D61型树脂,用最小二乘法算出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为了迎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构建自主探究式数学课堂。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着力于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自
会议
分别向6种国产小麦粉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法国和国产两种谷朊粉,研究添加前后的面 粉品质性状,包括粉质参数和面包烘烤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谷朊粉能够改善国产小麦粉的品质,其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我国主张的素质教育要求.在高中数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社会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可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