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须讲求“聚焦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学语文课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阅读教学,可以说在中小学阶段尤其是中学阶段,大约90%的语文教师利用几乎90%的时间在教授阅读课,但结果却是绝大部分学生在中考或高考阅读中只能得到约50%的分数。阅读教学为何如此高耗而低效呢?如果细谈,其中所论及的话题又实在是太多。对此,我们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的低聚焦是造成阅读教学高耗而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华平教授指出:“没有聚焦就没有力量。不管是阅读教学课还是作文教学课,都必须聚焦,只有聚焦到某一个点上,聚焦得准,聚焦得稳,聚焦得狠,这节课才是高效的。”此外,他还概括了高聚焦课堂的四大特征即内容少而精、精力集中度高、活动从容有序、立意高挖掘深。“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我曾听过很多中学老师的课,觉得下了很大功夫,也很有特点,但是也有一个缺点,没有聚焦,环节太多,学生听了没兴趣。”确实,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学聚焦度的高低可以说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计出高聚焦的阅读教学课呢?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感受来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些许看法。
   一、精炼骨字,一字立骨高聚焦
   “一字立骨”本是古人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笔法,最早由清代的文论家李扶九正式提出。在其编辑的古代论写作著作《古人笔法百篇》中,他精选古代名家名文百篇,按笔法共集20卷,其中卷三明确指出的一种笔法就是“一字立骨”法。我们通过对卷三中所收录三篇古文的研读,总结出所谓的“一字立骨”即精选一字作为立言之本,在作用上揭示主旨,内容上勾联全文,结构上振起全篇。受此启发,我们完全可以将“一字立骨”这一古文創作笔法转换成一种文本解读方法以及在文本解读基础上一种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方式。
   如上文所述,高聚焦度的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从容有序、立意高挖掘深的特点。而运用“一字立骨”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就是紧紧围绕“骨”字开展富有层次梯度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教学活动感知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结构、理解文本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可以说这是一种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教学设计方式,这种教学设计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简洁而聚焦,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授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时,传统教法大多按照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朗读点拨、疏通词意、分析内容、把握主旨等思路一路教下来,这似乎也无可厚非。笔者在教学该词时,在指导学生感知画面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文章末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泪”字大作文章: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词人情感的一个字——“泪”字,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围绕这个“泪”字设计主问题: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个“泪”字饱含了词人及征夫丰富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在“泪”前加一个表示情感的词语。学生结合相关词句有的说孤寂愁苦之泪、有的说思乡之泪、有的说壮志难酬之泪等等。在学生深入分析词作的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学生朗读并穿插相关背景材料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来深化学生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围绕“泪”字所包含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以“泪”为骨字的教学设计在“把握情感”的旗帜下整合了众多相对游离的教学内容,整个课堂教学就具有了很高的教学聚焦度。再如《斜塔上的实验》这一篇几千余字的文本,要在一课时内完成高效教学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昆山国际学校的刘恩樵老师巧取一“疯”字就架构起了整个课堂教学。我们来看刘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置:1.课文中哪一字最能表现伽利略的特点?2.伽利略有哪些“疯”的表现?3.伽利略的“疯”,其实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4.打开“思”野,谈谈你对“疯”的理解。纵观刘老师的这节课,教学活动从容有序,立意高挖掘深。抓住文本细节独以一“疯”字立骨,既带动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又使学生对伽利略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促使学生在文本里进进出出,获得了扎扎实实的思维训练。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就是聚焦度高的教学,就是富有深度的教学。
   运用“一字立骨”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骨”字的精炼,然后在精炼“骨”字的基础上紧紧聚焦“骨”字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层层爬坡、层层深入,获得思想和思维的提升。这种阅读教学设计方式高瞻远瞩,立意深远,往往能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毫无疑问,以这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聚焦度是大有裨益的。
   二、辩证取舍,重组整合高聚焦
   对于一篇具体的文本而言,学生可学的内容,教师要教的内容又实在是太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教,学生样样都学的话,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重点抓不住,难点突不破,整个教学肤浅游离。老师看似什么都“教”了,学生看似什么也都“学”了,但实际上真正意义的“教”与“学”根本没有发生。因此,为了确保课堂教学内容少而精,课堂教学精力集中度高,在教学过程我们就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取舍与重组整合。正如黄厚江老师所言,取与舍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追求……重组整合可以使教学安排更加紧凑、严谨,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莫言的小说《卖白菜》的教学为例,这篇小说通过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回忆,刻画了坚忍、诚信、自尊、善良的母亲形象,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农民生活的艰辛与酸楚。对于这样一篇文章可教的内容很多,如母亲的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的品析、情节的展开、主题的挖掘、文章写作手法等等等等,如果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光顾”一下的话,势必会导致师生在课堂上精力分散,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谈不上任何的聚焦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更是无从谈起。笔者在教学本文时,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辩证取舍与重组整合的基础上,抽出了四组对比:母亲与老太太的对比;母亲与“我”的对比;母亲与老太太的再对比以及母亲与母亲的对比。第一组对比紧紧围绕老太太对待三棵白菜“拽、戳、撕扯”这一蛮横挑剔的态度以及母亲对老太太这一行为所表现的态度两个方面展开,进而概括出这是用老太太的蛮横挑剔衬托出母亲的善良。第二组对比紧紧抓住“我”对老太太这一蛮横挑剔行为的态度以及母亲对老太太的态度展开,总结出这是用我的愤怒衬托出母亲的隐忍。第三组对比是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想象老太太发现多收一毛钱退回白菜时的态度以及母亲对此的反应。通过这一组想象出的对比,笔者试图让学生明白母亲对善良、对诚信的坚守。第四组对比紧紧抓住一个“泪”字展开。母亲因为“我”多收一毛钱而第一次流下了泪水,抓住这一点,笔者尝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母亲应该要流泪的地方。学生找出的一些细节确实让人感到心酸落泪,但事实上母亲从来没有为此流下一滴泪。至此,学生也就不难明白文中母亲一次次欲落而不落泪的表现,正是为下文母亲落泪作铺垫,这前后也构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母亲的自尊、坚强以及对诚信的坚守。回顾这节课,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取舍与重组整合,削枝强干式地以四组对比层层推进课堂教学,这也正印证了李华平教授关于提高课堂聚焦度的相关论述:“提高课堂教学聚焦度的关键是对准点位重锤敲打——打得火星四溅,打得霞光满天,打得心潮澎湃,打得泪流满面。”这节课我们正是对准特定点位(对比手法)连锤四下:第一锤从老太太的行为表现与母亲的态度入手;第二锤从“我”的语言与母亲的语言入手;第三锤引导学生想象老太太来退白菜的行为表现以及母亲对此的反应;第四锤从母亲不落泪与落泪的细节处下手。这四锤不仅锤得母亲形像立体丰满,而且锤出了文本主旨的核心。可谓是一锤一个坑,再锤深一层。    确实,一篇文本可教的很多,但课时有限,能教的又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必须辩证取舍,同时对所保留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重组整合,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具有较高的教学聚焦度。
   三、刪减还原,化繁为简高聚焦
   所谓删减,简而言之就是为文本瘦身,即暂时删除文本中“不那么重要”的内容,以确保读者读到最需要、最有用的信息。在阅读教学中,删减策略是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策略之一,它有利于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地使师生在课堂上奔着同一方向、围绕同一内容集中用力突破重点攻破难点,这样的教学其聚焦度之高自不待言。但出于对文本的尊重,避免对文本内容作肆意的切割,我们在教学中还须对删减后的内容进行还原,以确保学生对文本内容、文本结构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理解。
   那么,怎样运用删减还原的策略设计出聚焦而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呢?苏州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大赛的一等奖课例——朱自清《绿》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整节课教者只做删减与还原两件事,但在这两件事中都巧妙地融入了对文本的解读与品析。上课伊始,教者先让学生删减掉三处内容:一是删减掉写梅雨潭环境的段落;二是删减掉作者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段落和词句;三是删减掉与梅雨潭的绿相对比的句子。学生通过这三次删减不仅理清了文本结构层次,而且还将整个教学重点稳稳地聚焦于直接描写梅雨潭“绿”的文字上。然后师生围绕这一内容集中用力、重锤敲打地从用词和修辞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品味和深入挖掘,共同品味“绿”之神韵。在此基础上,教学再对删减掉的文字进行还原:一是还原与梅雨潭的绿相对比的文字,说说它的作用;二是还原描写作者行为及心理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三是还原描写梅雨潭环境的段落,说说它的作用。通过这三次还原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这三方面内容在文本中的作用,而且也对文本的结构层次有了更深刻的把握。纵观这节课,无论是对删减后剩余段落的重点品读,还是对还原文字的局部分析,它们都针对同一个教学指向:对“绿”神韵的品读。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了较高的教学聚焦度。更重要的是,教者不仅仅教会了学生学习这一篇课文,而且还于无形中传授了学生解读这一类文本的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的聚焦度,可以说是阅读教学有效度的风向标。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高耗而低效”的现象,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聚焦度不失为一种良策。以上是笔者从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方式的角度所总结出的三种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聚焦度的方法,希望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能有些许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华平.语文教学中“教”的学理审视[J].课程·教材·教法,2015(4):P69-74.
   [2]李华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聚焦度”[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10):P157-163.
   [3]温儒敏.语文课要聚焦运[J].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d1778e860102v3jn.html.
   [4]黄厚江.预约课堂的精彩[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5:P57,P262.
   [5]黄勇.“一字立骨”:语文教学的一个尝试[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课察,2016(2):P33-35.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高校的音乐教育不断的推出新的标准,不仅是要单一的知识讲解,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们要将知识融于娱乐,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其创造性教学的价值。不过目前在进行高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