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忽略阅读整体性的切入与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不对等的矛盾,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混乱现状下,笔者从切入点选择对阅读教学的作用,具体的切入方式及切入点选择需要的注意的几点原则等三个方面,来谈如何适当的切入,以提高阅读整体性、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切入;整体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資源价值的超水平的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一、阅读教学的切入点选择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教学切入点,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开篇就可以,它还往往牵涉到整堂课的流程、分析走向及课堂讨论的核心重点。
1.从认知心理看:它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这从教学的切入是一种教学开始告知目标的策略来看,其巧妙处理教材,激起学习者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期望,产生学习内部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整堂课顺畅地进行,使预设的问题迎刃而解,是一堂阅读课成功的关键。
2.从文本内容看:对于一定的阅读内容,特别是文学作品,由于作者与读者存在心理的、思维的、认识的距离。这种文本个性化和学生阅读的感情倾向特点,使切入的选择就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进行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准确地切入,选择有效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达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目标。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同时恰当的切入点,能让老师充分享受到教学的乐趣,能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性格内涵的修养上都达到最佳状态。
二、阅读教学中切入方式
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去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课堂切入方式以到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呢?
1.由标题切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往往好的标题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或所谈论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路。有的标题可以直接点明文章的主题;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标题入手就成为打开课文及统揽全文及开启学生阅读的兴趣的一个好的切入点。
2.以文章的内在联系切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世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和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古人云:“文有上下相接若继踵然。”如阅读作品中就存在人物之间的纠缠、融事寄情,借事喻理,借物喻人,情节结构呼应,文本本身与现实世界辩证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与作者及创作背景的联系。因此抓住课文中的人物、事理之间和课内外的联系作为切入。
3.由文章核心要点处切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核心就是文章的重点或关键所在。它是提纲挈领、总结归纳、深化内容之处;是文笔的精彩之处;内容的蕴含之处和情感的生发之处;是故事跌宕起伏,让学生兴致陡增、激情投入之处。这些重点之处常常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或藏于作者的议论和抒情之处。正是应让学生反复玩味、酝酿感情、品味借鉴、感悟探究的地方,作品的重难点,理解的关键处。因此,以这些核心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因势利导地探究会发掘出丰富意蕴,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4.以文章的线索结构切入——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线索是文章布局谋篇的核心,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珍珠项链上的那线将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珍珠链。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使文脉清晰,层次分明,读了一目了然。反之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能加深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教学环节紧密,连贯自然,使整个堂课有整体感。
三、切入点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激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耕耘者,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选点切入,就是阅读教学中引导好学生主观认同这一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切合学生的需要,学生思维就会被激活,从而踊跃参与,由此才可能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切入问题的提出,应该让学生能有一种探究的意识,利用学生最感兴趣、最贴近生活的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精心设计提问,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发言积极,参与涌跃,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开放性原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你站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又不一样。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视角出发,对文本的表层内容与深层内涵的理解,结合自身直接或间接的阅历,进行思考或反省的感悟过程。重视批判性、独立性和超前性的意识的发展。
3.化繁为简原则。一篇文章,涉及的知识点千头万绪,分析的角度也是无穷无尽的。可是我们短短的45分钟内不可能达成很多的教学目标。因此选取切入点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课堂教学的方向。为了使课堂有效,那么切入点要小而精,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的,方能达到长文短教,课堂流程显行云流水般顺畅。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肯綮,能以一当十,达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4.整体性原则。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切入点的设计不只是作为导入激趣而存在,应当为整个教学流程,及阅读文本服务。他应遵循并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顺序。抓好切入点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疏密有致、重点突出的,它既可扎实地实施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又能使教学双方轻松主动、趣味丛生。
阅读切入追求的是最优化的文本解读的方式,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育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才能撷取教材的本质信息,建构一套引导组织学生理解教材的“最有效方法”,提炼出一条简洁明晰的主线,让他们在阅读时进行理解、进行品味,进而真正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汗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阅读教学;切入;整体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資源价值的超水平的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一、阅读教学的切入点选择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教学切入点,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开篇就可以,它还往往牵涉到整堂课的流程、分析走向及课堂讨论的核心重点。
1.从认知心理看:它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这从教学的切入是一种教学开始告知目标的策略来看,其巧妙处理教材,激起学习者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期望,产生学习内部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整堂课顺畅地进行,使预设的问题迎刃而解,是一堂阅读课成功的关键。
2.从文本内容看:对于一定的阅读内容,特别是文学作品,由于作者与读者存在心理的、思维的、认识的距离。这种文本个性化和学生阅读的感情倾向特点,使切入的选择就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进行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准确地切入,选择有效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达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目标。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同时恰当的切入点,能让老师充分享受到教学的乐趣,能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性格内涵的修养上都达到最佳状态。
二、阅读教学中切入方式
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去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课堂切入方式以到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呢?
1.由标题切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往往好的标题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或所谈论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路。有的标题可以直接点明文章的主题;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的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标题入手就成为打开课文及统揽全文及开启学生阅读的兴趣的一个好的切入点。
2.以文章的内在联系切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世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和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古人云:“文有上下相接若继踵然。”如阅读作品中就存在人物之间的纠缠、融事寄情,借事喻理,借物喻人,情节结构呼应,文本本身与现实世界辩证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与作者及创作背景的联系。因此抓住课文中的人物、事理之间和课内外的联系作为切入。
3.由文章核心要点处切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核心就是文章的重点或关键所在。它是提纲挈领、总结归纳、深化内容之处;是文笔的精彩之处;内容的蕴含之处和情感的生发之处;是故事跌宕起伏,让学生兴致陡增、激情投入之处。这些重点之处常常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或藏于作者的议论和抒情之处。正是应让学生反复玩味、酝酿感情、品味借鉴、感悟探究的地方,作品的重难点,理解的关键处。因此,以这些核心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因势利导地探究会发掘出丰富意蕴,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4.以文章的线索结构切入——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线索是文章布局谋篇的核心,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珍珠项链上的那线将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珍珠链。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使文脉清晰,层次分明,读了一目了然。反之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能加深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教学环节紧密,连贯自然,使整个堂课有整体感。
三、切入点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激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耕耘者,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选点切入,就是阅读教学中引导好学生主观认同这一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切合学生的需要,学生思维就会被激活,从而踊跃参与,由此才可能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切入问题的提出,应该让学生能有一种探究的意识,利用学生最感兴趣、最贴近生活的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探索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精心设计提问,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发言积极,参与涌跃,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开放性原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你站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又不一样。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视角出发,对文本的表层内容与深层内涵的理解,结合自身直接或间接的阅历,进行思考或反省的感悟过程。重视批判性、独立性和超前性的意识的发展。
3.化繁为简原则。一篇文章,涉及的知识点千头万绪,分析的角度也是无穷无尽的。可是我们短短的45分钟内不可能达成很多的教学目标。因此选取切入点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课堂教学的方向。为了使课堂有效,那么切入点要小而精,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的,方能达到长文短教,课堂流程显行云流水般顺畅。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肯綮,能以一当十,达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4.整体性原则。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切入点的设计不只是作为导入激趣而存在,应当为整个教学流程,及阅读文本服务。他应遵循并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顺序。抓好切入点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疏密有致、重点突出的,它既可扎实地实施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又能使教学双方轻松主动、趣味丛生。
阅读切入追求的是最优化的文本解读的方式,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育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才能撷取教材的本质信息,建构一套引导组织学生理解教材的“最有效方法”,提炼出一条简洁明晰的主线,让他们在阅读时进行理解、进行品味,进而真正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汗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