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一线育人无痕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3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心相融”模式中,“德”是内容,“心”是主体。“相融”就是把内容和主体相融合,把德育做到人的心里,让德育走进人的精神,走进人的生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德心相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德育过程中内容单一、形式僵化、脱离实际、空洞说教、单向灌输、偏重认知的问题,针对学生对德育厌倦反感,、双重人格、知而不信、言而不行等现状提出的。我们认为真正的德育应该是、也必须是德与心的相融,此教育模式重点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德心相融”。
  一、“德心相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工具性德育模式弊端明显。文化德育倡导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工具性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行为主义把人的行为归因于环境、社会文化、榜样等外部条件,认为一个人只要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便可出现好的品德。认知学派则认为“大部分的罪行和不道德的举动,都是由于愚昧无知,由于缺乏对各种事物的健全概念所形成的”,片面强调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灌输。我们提出的文化德育,关注了工具性德育模式的偏颇,在人的行为归因上已由注意外部因素转化为内部因素,并向综合因素发展。德心相融课堂教学模式,使德育从空洞说教走向文化浸润,从转变式走向建构式,从受教育者外在改变走向内在精神缔造。
  2.“德”字演变发展的历程,呼唤“心”的加入。“德”的哲学意义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德”的本义为“目视于途”,甲骨文的德写作:左边ㄔ有行走的意思,右边是“直”;合起来,有循行、了解情况的意思,直视前方行走。金文在甲骨文的形符上增加了一个表意的“心”符。这样,“德”就不单单是一个外在的行为,更是行为所依据的内心准则。
  3.品德心理结构呼唤道德自我。我们现行的品德心理结构一般分作:知、情、意、行四要素。但是若用现代心理学的眼光去看,应该是知、情、意、行、心五个要素。更加强调第五要素对其他四个要素的调节和统摄作用。
  二、“德心相融”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说到原则,最大的原则就是浸润性原则,也就是看似无意,其实有心;无痕牵引,有痕留存,让学生在最没有心理抵触的状态下,在最不像是受教育的状态下自然达成德育的目标,具体来说我们需要从德育内容和主体的几组关系中得出: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要让德育内容走进学生主体,就首先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尊重让德育成为可能。所以,在模式操作中,除了上面所说的浸润性原则外,我们还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体验性原则等。只有教师心中有这些原则,才不至于出现课堂中的生拉硬拽。
  三、“德心相融”品德课堂模式的基本步骤
  “德心相融”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五环一
  线”,五环就是五个学生主体参与的环节,一线就是学生的自我成长。
  具体结构:
  第一步:激趣热身,放松铺垫——自我唤醒,让儿童的心热起来
  品德课的导入方法我们总结了一下,大致有十五种:如设置悬念导入、语言渲染导入、歌谣诵读导入、叙述故事导入、组织游戏导入、引发联想导入、谜语激趣导入、唱响歌曲导入。不管是什么方法,都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用时少、情趣性强,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轻松的环节引发了放松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课堂。
  第二步:参与活动,价值内化——自我体验,让儿童的心动起来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这一步中,教师主要要设计各种参与活动,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比如:《不说话的朋友》通过大红花送给谁的活动,让学生在送花的过程中发现了朋友的作用巨大,并巧妙地设计没有课桌凳的体验,作用巨大就不言而喻了;《遥远的埃及》一课在了解埃及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俗人情的过程中,设计了贴图、填表、寻找照片、撰写贴士、开心辞典等小活动,把本身缺少趣味性的历史地理内容,上得生动有趣。所以本环节的操作关键就是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去感受、感知,增强感性的认识。
  第三步:深入感悟,无痕牵引——自我思辨,让儿童的心静下来
  在完成第二步后,很多人看到了课堂中热闹的场景,看到了活动的学生。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清醒地区别“学生活动”和“活动学生”,要关注对问题认识的思维深度,引导学生做到由偏到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比如《不说话的朋友》“我为朋友说话”这一环节通过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破坏设施的危害:公布破损桌椅调查,揭示危害一让不说话的朋友难受;引入窨井盖的故事,揭示危害=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出示本市维修护栏费用,揭示危害三浪费大量钱财。这一环节是对教师的考验,要做到没有刻意的牵引,但是处处有引导的意识。
  第四步:自然小结,分享升华——自我对话,让儿童把心说出来
  本环节其实就是改变作业形式,创造“0.125”的精彩。所谓“0.125的精彩”就是改变作业形式,利用40分钟的1/8,最后五分钟,采用撰写心灵小语、发表课堂感悟、进行当堂检测、填写学生评课量表、小组互相评价等方法进行当堂反馈。如“爱心行动PK赛“设计公益标语、为学校公共设施提建议,让学生当堂把获得通过的设计展示出来;再如通过撰写活动体验、给家乡的朋友介绍心得。应该说每一节课,短短五分钟,让预约的精彩和生成的美丽在这里汇合。
  第五步:拓展延伸,行为践履——自我评价,让儿童用心行动起来
  这一环节重点是对所学内容的实践、宣传、拓展,可以通过活动、讲演、导行、互评等方式进行。《遥远的埃及》要求学生对金字塔的内容提前搜集资料,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不说话的朋友》指导学生张贴宣传标语、汇总学校设施问题交给校长室,让学生带着活动走出教室。一节品德课,不因课堂而结束,生活是课堂的延续,实践是检验的标尺,我们学校就一直设计印制《成长小脚丫》《花开的声音》用于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
  四、“德心相融”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1.建立模式但不模式化。五环一线模式搭建了德和心之间建造的一座桥,通过这座桥,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里。但是这座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建构中,我们要让它丰富多彩,如拱形桥、立交桥、斜拉桥,异曲同工,展现课堂的魅力。所以,建立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特点、考虑学生的具体状况、结合教材、媒体、学校等多种因素,创造性地运用模式。
  2.依靠教材但不依赖教材。这需要老师具有正确的教材观,因为德育内容是德心相融的又一座重要桥梁。对于教材我们应该更多地把它当素材,而不是程序,避免照本宣科。同时,教师要善于结合学校资源、学生资源、建立符合校本的新的素材库。
  3.看似无意其实有心。这是对教师教育艺术的最高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文化润德课堂的两大基本原则,也就是浸润性原则和熏陶性原则,理解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隐性和导向性。同时,教师要把握好五组关系,即道德牵引与自我认识的关系、价值判断与自我选择的关系、行为践履与自我体验的关系、反思总结与自我评价的关系、辅导矫正与自我超越的关系,在看似无意的状态下,让德育水到渠成。
  4.没有纯粹的德育。德育无处不在。这需要教师建立正确的课程观,让课堂与课程相得益彰。德育无时不在,我们要变“德育课堂”为“课堂德育”,变“德育活动”为“活动德育”;更要创造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团队文化、学生文化,让德育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中。
  (赵辛辰,丹阳市正则小学,212300)
其他文献
一、研究缘起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在对感兴趣的事物的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上,并表现出对有关事物的优先注意和集中注意。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学习兴趣产生,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容易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理智感也会增强,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进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摘要:人,是有理想的生命存在;教育,是体现人之理想特质的实践活动。因而,教育也是有理想的,教育理想包括“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两方面。“教育的理想”在于成就人的自由人格、高尚人格和幸福人格,而它们须通过“理想的教育”——即凸现主体的教育、涵养德行的教育和回归生活的教育来实现。  关键词:理想;教育理想;教育的理想;理想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
摘要:教育是个性养成的主要途径,学校要以一定的人格观作为办学的根本理念和育人目标。个性就是人格的独特性,具备独立人格的人通常有心理上的兴趣取向,思想上的独立意识,思维上的批判精神,行动上的创新能力,道德上的责任意识等特征。兴趣是潜能的“向导”,潜能是内隐的,潜能是多元的,潜能是创新的“产床”。校本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功能。校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发挥的
校本研究作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有效形式,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和应用。它带来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力量的提升,科学地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冲突,实现“人文、关怀、成长”的教育合力,在校本研究的支撑下,教育工作者真正转变了思维模式、行动方式,变外在的纯教学行为为内在的探索发现式的教学行为,使得人性生命力量得以真正展现。走进校园,特别是当前的农村小学校园,校本研究的力量正在一步步壮大,但究其现状来
内容摘要:撒旦是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是西方“上帝”的敌对方,属于所有“罪恶”的化身。在《失乐园》中,通过丰富的语言,活化了撒旦的“罪恶”形象,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具有悲情英雄和狡诈恶魔的奴隶形象,本文以此为依托展开一系列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失乐园;撒旦形象长诗主题  约翰·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诗人、政论家以及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
虽然曾经在很多年前的某个场合给管国贤校长做过讲座,但我真正与管校长相识的时间却只有两年。两年来我多次来到藕塘中心小学,并在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接触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藕小这所农村学校的认识。我把藕小的进步和发展概括为如下三个特点。  一、以课程促特色。课程建设是任何一所学校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必须予以特别关注的领域,而学校特色的形成又更多地来自于校本课程建设。藕小在“抓质量,谋特色,创品牌”的学校发展规
陈婷婷 校本教研:生成教师智慧的有效途径  李章龙 推进低碳教学 构建绿色课堂  颜贻寿 乔建中   课改过程中教研员工作四侧重  崔美虹 强化课程领导 促进优质实施  陈 卉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负面心理疏   导的实践研究  王 勇 向阅读更深处漫溯  包静娟 教育科研当有自身逻辑  吴 忠 浦叙德 朱铭丽   依托主题式校本教研 开拓有效教   研
“至今年9月,于2001年进入学校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已届十年……”是无意间,我看到了这则“我的新课改”主题征文启事。已经十年了吗?是的,任由我如何无法顺理成章地接受这个数,它还是发生了,而我的青春恰好就在这段新课改路上真实地走过,一路的泥泞,留下的是深深的足迹。  张文质说:研究教育就是“回家”,回到细致、持久的省悟之中。走了这么久,我也很想“回家”了,期待在“回家”的途中给自己留下一份十年的“微观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单一的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成长档案袋”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常用的评价方法。那么,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的设计内容以及评价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呢?笔者结合苏州高新区各中小学校的实践经验,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成长档案袋”的内容要丰富    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着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详细过程,像
人在一生当中,总会遇到自己感恩的人,或是老师或是朋友或是亲戚,他们曾经扶携我们走过坎坷的岁月,时时关注着我们的成长。在我教学之路上,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师傅是史勤蒙老师。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用现在最流行的话形容是他一个标准的宅男,最喜欢逛的地方居然是菜市场。他说话的声音不高,说话中时常带着他溧阳家乡的口音。很多时候,他都喜欢安静地坐在一旁,或看书、或冥思。可是每当谈论到有关教学的任何问题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