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释情绪,化干戈为玉帛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老师的巧妙处理有效地化解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细致观察。
  细心观察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主任可从中发现事情的异常,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效、及时、有条不紊地化解矛盾。于老师的判断处理立足于他的细心观察:伤势没有大碍,但是牙齿上有血渍;外表平静但眼里有泪痕,事情看起来没有那么简单。
  巧释情绪。
  小宇拒不接受小庆的道歉,问题就没有解决。于老师的种种方法都是围绕这个“怨恨心理释放”而进行。为了能够让小宇释放他的负面情绪,他让小宇打回去。只要不会对小庆造成影响,小庆应该也会同意;且打屁股,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就是这一拳,让小宇的怨恨烟消云散,矛盾就此化解。于老师如此处理,一定是建立在对两个孩子都比较有把握的基础上,知道此举不会造成新的矛盾。
  善后处理,提升高度。
  有时候,慑于老师的权威或者班级群体的压力,学生勉强接受老师的处理,但是不满、愤恨等负面情绪会慢慢在心底积压,直至爆发,甚至会酿成更坏的后果。所以,遇到此类事件,班主任一定要细心关注,尽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为了稳妥起见,于老师又借后续的放飞机游戏活动,让小宇明白,锱铢必较并不是对抗伤害的唯一方式,宽恕和原谅也是对生命的一种选择。
  作为教师,要思考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同时可借此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有效地自我成长。于老师对此事的处理可圈可点,但是还有几点可继续挖掘。
  选择打回去一拳帮助学生释放情绪的前提是教师须对此事作准确的定位。
  一是判断事件性质,是主观恶意的不良行为,还是触犯法律的违法行为;是同学间的无意摩擦,还是蓄谋已久的欺凌。二是判断受害者伤害程度及造成的影响。如果受害者受伤程度深,施暴者行为影响恶劣,这种方法就不太合适。
  整个事件处理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小宇是于老师关注的重心,而小庆却被“边缘化”了。
  开始罚站,再而道歉,最后被打回一拳,从头到尾,小庆一直处于被动中,可以说是“被反思”。文中可以看出,小庆打人这种行为的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这种学生,其实更需要心理上的关注和疗伤,从根本上加以辅导和纠正。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