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課堂上种种混乱是教学的大敌,意味着无秩序和不安定,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但混乱引发的困境往往也隐含着转机,如果教师能够趋利避害,智慧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反而有可能因此提高教学效益。如何借用混乱,触发灵感和创意,引发多样和竞争,激发自主和自由,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 混乱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62-01
一、混乱打破了师生的专注,却能触发灵感和创意
九年级的一节思品课上,迟到了的方同学未喊报到就气冲冲走进教室,同学们见状纷纷议论开来。原来她上学时执意要将共享单车停放在校园内,与值班老师发生了言语冲突,被喊至德育处接受批评教育。面对混乱的课堂秩序,我并没有呵斥大家安静下来,而是只闻不问,任凭混乱发酵和升级。待这阵热情渐渐褪去,我却不经意地延续话题,让大家分析目前共享单车使用中的“优”与“忧”,并结合本课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畅所欲言。有了之前的混乱做铺垫,同学们发言踊跃,灵感和创意不断涌现,就连方同学也终于忍不住加入进来,她不好意思地表示,以后在充分行使权利时一定会严格遵守规则、自觉履行义务。
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专注,这也是不少教师有效、高效教学的重要秘诀。但遗憾的是,学生在一节课上的注意力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不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疲劳,还特别容易受到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大打折扣,这时即便我们强迫学生集中注意力,带来的可能也只是形式上的专注和实质上的低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会因此丧失殆尽。
当课堂上的专注被各种混乱打破时,我们应当理智面对。我们必须意识到,学习固然需要专注和努力,但更离不开灵感和创意,课堂上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提高能力和素质。混乱虽然会导致三心二意,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件或领域上,但如果我们能够顺水推舟地利用好混乱中的积极因素,就有机会为延续专注或创造新的专注带来有利条件,不仅促使教变得轻松,学变得愉悦,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活力。
二、混乱打破了团队的凝聚,却能引发多样和竞争
每学期伊始,我都会在任教班级建立自主探究团队,每队6—7人,队员职责分工明确。可拿到本学期团队成员名单,我惊奇地发现,每张新名单上仍是上学期的老面孔,成员没有丝毫变化。回想上学期,因为自由组团,故人以类聚,各团队成员都是那些平时志趣相投的学生,每次团队活动总是一帆风顺、其乐融融。可这种表面上的祥和安定和良好秩序并不能掩饰背后存在的问题:各团队内部意见总是高度统一,缺乏必要的争论和探究;优秀、能干的队员常常任劳任怨地包办了任务,导致有人忙的不亦乐乎,有人闲的无所事事;课上活动看似热热闹闹,课后评价反馈效果却总不尽如人意。为此,本学期我将原各团队中的成员全部打散并“随机”分配至新团队。至此,团队活动中久违了的混乱开始不断涌现,各个团队不仅要应付“外患”,还要解决“内忧”,虽然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磕磕碰碰,但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我们都非常关注团队凝聚力建设,有了凝聚力,学生对所在团队和组织就有了高度的身份认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个人舒适度高,团队效率也高,这是非常理想的境界。可实际上,团队学习特别需要各种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总是强调凝聚力,过分的团结就会让学生个体乃至整个团队缺乏多样性,过度的合作则会让团队内部缺乏竞争力。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重新审视凝聚和混乱这两者对于团队和课堂教学的价值。过分的凝聚看似带给团队舒适和高效,但却严重限制了多样性和充分竞争,这种凝聚只能带来低水平的合作,还可能导致部分团队成员的不作为,最终降低课堂教学效益。缺少凝聚的团队虽然会遭遇更多由混乱带来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但却有利于不同的想法和智慧在课堂上交流和碰撞。借混乱打破凝聚,尊重多样性,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活力。
三、混乱打破了教学的计划,却能激发自主和自由
国庆小长假后的一节思品课上,我安排学生自主复习期中考试的相关知识,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隐藏着混乱和不和谐,不少学生假装复习,实际却忙着写作文。待我克制住恼火,一问才晓得,不少学生因未能认真完成主题作文“换个角度看祖国”,语文老师要求他们重写。看着一张张“无辜”的脸,听着一句句哀求的话,我顿时心生怜悯。我想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何不借题发挥呢?我当即宣布这节课改为作文课。正当学生欢呼雀跃之际,我又补充道,必须紧密结合思品知识,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写作。就这样,大家得到了补作业的机会,却把作文本放到了一边,首先主动拿起思品资料认真学习起来。课后,当我翻阅一篇篇富含思品要素和意识的作文时,我惊喜地发现,这一节课虽打破了预期的复习计划,但却超过了预期的复习效果。
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并希望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在教师掌控下按照既定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可计划是静态和稳定的,课堂却是动态和鲜活的,课堂上的学生、教师、学习内容等要素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若忽视这些变化或突发的混乱,继续被动或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不仅达不到原计划的效果,还会使课堂教学走入死胡同。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瞬息万变,各种混乱虽然在我们的计划和预料之外,但往往也在情理之中,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性,这些混乱虽然打乱了课堂节奏,却恰恰能够表现出课堂最真实、美丽的一面。我们要借混乱打破计划之机,因势利导地调整计划,而不能一味的限制、束缚学生、课堂和我们自己。当我们敢于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善于给课堂充分的自由。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活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混乱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包含着危险,也蕴含着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混乱,有效地利用混乱,甚至是智慧地制造混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我们的课堂会因此拥有更多的生机、活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也会因此受益。
【关键词】课堂教学 混乱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062-01
一、混乱打破了师生的专注,却能触发灵感和创意
九年级的一节思品课上,迟到了的方同学未喊报到就气冲冲走进教室,同学们见状纷纷议论开来。原来她上学时执意要将共享单车停放在校园内,与值班老师发生了言语冲突,被喊至德育处接受批评教育。面对混乱的课堂秩序,我并没有呵斥大家安静下来,而是只闻不问,任凭混乱发酵和升级。待这阵热情渐渐褪去,我却不经意地延续话题,让大家分析目前共享单车使用中的“优”与“忧”,并结合本课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畅所欲言。有了之前的混乱做铺垫,同学们发言踊跃,灵感和创意不断涌现,就连方同学也终于忍不住加入进来,她不好意思地表示,以后在充分行使权利时一定会严格遵守规则、自觉履行义务。
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专注,这也是不少教师有效、高效教学的重要秘诀。但遗憾的是,学生在一节课上的注意力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不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疲劳,还特别容易受到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大打折扣,这时即便我们强迫学生集中注意力,带来的可能也只是形式上的专注和实质上的低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会因此丧失殆尽。
当课堂上的专注被各种混乱打破时,我们应当理智面对。我们必须意识到,学习固然需要专注和努力,但更离不开灵感和创意,课堂上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提高能力和素质。混乱虽然会导致三心二意,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件或领域上,但如果我们能够顺水推舟地利用好混乱中的积极因素,就有机会为延续专注或创造新的专注带来有利条件,不仅促使教变得轻松,学变得愉悦,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活力。
二、混乱打破了团队的凝聚,却能引发多样和竞争
每学期伊始,我都会在任教班级建立自主探究团队,每队6—7人,队员职责分工明确。可拿到本学期团队成员名单,我惊奇地发现,每张新名单上仍是上学期的老面孔,成员没有丝毫变化。回想上学期,因为自由组团,故人以类聚,各团队成员都是那些平时志趣相投的学生,每次团队活动总是一帆风顺、其乐融融。可这种表面上的祥和安定和良好秩序并不能掩饰背后存在的问题:各团队内部意见总是高度统一,缺乏必要的争论和探究;优秀、能干的队员常常任劳任怨地包办了任务,导致有人忙的不亦乐乎,有人闲的无所事事;课上活动看似热热闹闹,课后评价反馈效果却总不尽如人意。为此,本学期我将原各团队中的成员全部打散并“随机”分配至新团队。至此,团队活动中久违了的混乱开始不断涌现,各个团队不仅要应付“外患”,还要解决“内忧”,虽然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磕磕碰碰,但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我们都非常关注团队凝聚力建设,有了凝聚力,学生对所在团队和组织就有了高度的身份认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个人舒适度高,团队效率也高,这是非常理想的境界。可实际上,团队学习特别需要各种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总是强调凝聚力,过分的团结就会让学生个体乃至整个团队缺乏多样性,过度的合作则会让团队内部缺乏竞争力。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重新审视凝聚和混乱这两者对于团队和课堂教学的价值。过分的凝聚看似带给团队舒适和高效,但却严重限制了多样性和充分竞争,这种凝聚只能带来低水平的合作,还可能导致部分团队成员的不作为,最终降低课堂教学效益。缺少凝聚的团队虽然会遭遇更多由混乱带来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但却有利于不同的想法和智慧在课堂上交流和碰撞。借混乱打破凝聚,尊重多样性,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活力。
三、混乱打破了教学的计划,却能激发自主和自由
国庆小长假后的一节思品课上,我安排学生自主复习期中考试的相关知识,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隐藏着混乱和不和谐,不少学生假装复习,实际却忙着写作文。待我克制住恼火,一问才晓得,不少学生因未能认真完成主题作文“换个角度看祖国”,语文老师要求他们重写。看着一张张“无辜”的脸,听着一句句哀求的话,我顿时心生怜悯。我想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何不借题发挥呢?我当即宣布这节课改为作文课。正当学生欢呼雀跃之际,我又补充道,必须紧密结合思品知识,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写作。就这样,大家得到了补作业的机会,却把作文本放到了一边,首先主动拿起思品资料认真学习起来。课后,当我翻阅一篇篇富含思品要素和意识的作文时,我惊喜地发现,这一节课虽打破了预期的复习计划,但却超过了预期的复习效果。
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并希望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在教师掌控下按照既定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可计划是静态和稳定的,课堂却是动态和鲜活的,课堂上的学生、教师、学习内容等要素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若忽视这些变化或突发的混乱,继续被动或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不仅达不到原计划的效果,还会使课堂教学走入死胡同。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瞬息万变,各种混乱虽然在我们的计划和预料之外,但往往也在情理之中,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性,这些混乱虽然打乱了课堂节奏,却恰恰能够表现出课堂最真实、美丽的一面。我们要借混乱打破计划之机,因势利导地调整计划,而不能一味的限制、束缚学生、课堂和我们自己。当我们敢于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善于给课堂充分的自由。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会变得更有活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混乱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包含着危险,也蕴含着机遇。如果我们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混乱,有效地利用混乱,甚至是智慧地制造混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我们的课堂会因此拥有更多的生机、活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也会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