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这是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
所谓“艾伦”,指的就是从1987年起就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仿佛是为了印证这句话,2000年1月4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再次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这也是他第4次出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然而,这位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掌舵”近20年的“财神爷”,在个人理财方面却显得比较平凡,虽然也是理论实践一大堆,可实际业绩仅仅可打个“中”而已。
可见,并不是对经济运行规律了解的最透彻的人最容易发财,也许正如巴菲特所言:“财富与智慧和学识无关,最善于发财的人是最具备某种赚钱气质的人。”
世界金融市场的最大庄家
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格林斯潘是美国人的“掌柜”。虽然格林斯潘从来不喜欢张扬,但他所处的位置实在太敏感,这就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各种风暴的中心。
全球金融界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格林斯潘一开口,所有的投资者都得竖起耳朵,因为只有格林斯潘才是股市最大的庄家。
在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2年里,格林斯潘一直紧盯着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只要各项经济指标过热,他就会作出调高利率的暗示,为过热的股市降温。时间一长,精明的投资者们发现,如果要想知道美国利率是否会调整,只要看一眼格林斯潘的公文包就行了。
1999年,ABC电视台开办了《公文包线索》栏目。他们的设想是,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开会那天,通过观察格林斯潘的公文包是鼓是瘪来揣测利率的走向——公文包若是鼓的,则说明他看了大量材料,费了脑筋,利率可能变化;若瘪,意味着他相当轻松,利率可能不变。节目制作人还会根据当天格林斯潘的表情决定节目的主题音乐——若格主席信心十足,将配上《大人物先生》;若是神情谨慎,则换成《碟中谍》的主题音乐……
人们对一只公文包如此关注,这个小小的细节无疑说明格林斯潘对美国而言是何等重要。
正因为如此,《全球财经》月刊曾在1997年将格林斯潘评选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财经人物。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在评选年度风云人物时,也曾将格林斯潘列为“头号种子选手”。
美联储主席这个职位,对于格林斯潘来说真是太熟悉不过了。历届美国新总统搬进白宫,第一件事就是把内阁统统换上自己的人马。从里根政府到克林顿政府再到布什政府,华盛顿官场中能够历经多次人事震荡而始终屹立不倒的,大概也只有“四朝元老”格林斯潘了。
从三流艺人到经济教皇
从格林斯潘小时侯起,没人会料到他会达到经济学界职业的顶峰,并且享有现在这样的知名度,大家最多认为他能成为一名在摇摆乐队吹小号的艺人。
格林斯潘于1926年3月6日出生于上曼哈顿的华盛顿海兹区,很小的时候,格林斯潘父母就离了婚,他是由母亲抚养成人的。
在乔治·华盛顿中学时(这所学校也是亨利·基辛格的母校),艾伦显示了他的数学天才,但他首先津津乐道的却是音乐。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在纽约著名的吉拉德学校接受了两年培训,因为他演奏低音单簧管和萨克斯管的技巧过人,因此就进入季罗姆摇摆乐队当了一名爵士乐演奏员。
但他周围全是专业乐师,在这些超级天才面前,他感到很自卑。他开始怀疑其音乐生涯的前程。当时,聪明绝顶的格林斯潘遇到幕间休息,总是躲在角落里啃大部头的经济和金融书籍。巡回演出一年以后,他离开了乐队,开始在纽约大学就读商业经济学。
经济学就像件得体的上衣一样非常适合格林斯潘,他于1948年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两年后,他继续在纽约大学深造,攻读经济学硕士,随后又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时,他已同画家琼·米契尔结婚。这时,他和著名的经济学家亚瑟·彭斯共同搞研究,两人成了挚友。
到了1954年,格林斯潘的婚姻宣告终止,他也中断了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的博士课程。尽管一再受挫,他仍走在快车道上。当时他才28岁,就同一位年纪稍大的纽约债券交易人联手,此人名叫威廉·图森,他们共同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图森·格林斯潘公司。在后来的20年里,格林斯潘一直把这家公司当作自己的职业基地。1958年图森去世后,他就接过了公司的领导权,扩大经营,开发了一批在金融和制造业领域颇具影响的客户。
同时,格林斯潘还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颖奇特、有利可图的小天地,即向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经济分析意见。正如一位美联储官员日后所说:“他是第一个专门向总裁们提供预测的人。”这种工作不仅在思维上有挑战性,也特别适合格林斯潘发挥个人才能,而且也因此使他变成了一位富人。
直到1977年,格林斯潘才拿到在纽约大学攻读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如果谁把美联储主席看成是教授式的人物,一听到这件事肯定会愕然。虽然他有25年时间没同书本打交道,但这段时间对他来讲极有价值。作为一名经济顾问,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复杂的定量技术去预测分析宏观和微观经济动向,与此同时,他独创了一种“从最基层做起”的分析方法,而这种方法成了他在美联储的标志。
对处于这个神秘领域以外的人来讲,很难说清格林斯潘的方法论有多么独特。他从最小的细节开始,如库存量、产品交货时间等,研究许多数字,直至看到大轮廓的出现。他的一位朋友曾略带夸张地说:“格林斯潘是这么一种人,他知道1964年出厂的雪佛莱轿车上用了多少个平头螺栓,他还知道如果拔去其中3个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拯救股市”成就一世辉煌
1987年,格林斯潘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他的任命一宣布,道·琼斯指数竟下降了22个点。债券价格下滑得更厉害,在一天之内降到了五年内的最低点。在东京,美国对日元的汇率由1∶145跌到了1∶142.5;在巴黎,美国对法国法郎的汇价下降了2%。
这位新任的美联储主席不得不马上对付通货膨胀。在7月份,原油价格跌到了每桶11美元;而到了8月,又猛涨到每桶22美元。价格的暴涨连同其他通胀压力,促使美联储于1987年9月4日将贴现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
这是一年多来首次利率调整,又是从1984年春季后第一次上调利率。实际上,从1984年以来,美联储共七次削减利率,由原来的90%下调到后来的5.5%。大多数经济权威人士认为:9月上调利率,明显地意味着格林斯潘主持的美联储要认真对付通货膨胀。
然而,危机四伏,接连不断。在经过一周的惨重损失后,到10月19日这一天——不久就成为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场大幅度地下降了508点(降至1738.74点),造成帐面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这一天下降的百分比为22.6%,是1929年大萧条时著名的黑色星期二那一天的两倍。对大多数观察家来说,这个时候真是可怕之极。这就需要具有果断决策能力的领导人担此重任,力挽狂澜,而坐在美联储主席高位上的这个人却是人们记忆中最没有经验的那一位。
但是,面对挑战,格林斯潘挺身而出。下午刚过4点钟,格林斯潘在达拉斯走下飞机,收盘铃声已响,使华尔街避免了遭受更大的损失。一个惊慌失措的美联储官员告诉格林斯潘,市场在收盘时已下降了508个点,格林斯潘当时一愣,但马上做出反应。他立即取消了预定的讲演安排,飞回华盛顿,当夜召开紧急会议,同顾问们研究处理危机的对策,并做出了至关重要的决策。在星期二开市铃声响前不到一个小时,他发表了下面的简要声明:“联邦储备委员会,根据其国家中央银行的责任,今天重申它时刻准备着发挥其清偿来源的作用,支撑经济和金融系统。”
在过去的黄金年代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像摩根这样的金融巨头走进股票交易所,在大庭广众之下签下大额订单,就可以制止恐慌。其含义很明确:没什么值得害怕的。而现在的美联储是在摩根去世那一年创建的,在众多方面成了他的继承者,也正以类似的象征性手段干预经济来稳住投资者。学了一辈子经济史的格林斯潘,对摩根和其干预手段了如指掌,更确切地说,他也了解美国1929-1933年金融史上的悲剧,当时正是由于中央银行愚蠢地紧缩银根,把已经受到打击的股票市场推进了大萧条的深渊。所以,当他的一些顾问正苦于无计可施时,格林斯潘却毫不犹豫地说道:“懂得经济史的人都会明白,如果股票市场下跌了500个百分点,跌幅达20%时,经济肯定会出现大问题。这时我们所要考虑的不是应不应该向市场注入资金的问题,而是如何注入的问题?”
市场很快就平静下来。在短短几个月内,人们挽回了黑色星期一中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正如《福布斯》日报所描绘的那样,“这是格林斯潘最辉煌的一刻,他高举起喇叭,告诉银行把钱借给华尔街,然后降低短期利率,而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
这种有效的干预,对格林斯潘来说,还只是开头。股票大跌几个月后,美联储又调高了利率,这是一个惊人的举动,而且传递了两个有关信息:首先,格林斯潘已下定决心抑制通货膨胀;其次,他相信1987年的股票大跌与其说是危机,倒不如说是对经济的调整。他高瞻远瞩,不让短期波动影响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多亏了格林斯潘的决断,股市跌价后才没有出现经济萧条。值得庆幸的是,1987年的股票大跌没有重演1929年的悲剧。
凭借着这个有力而果断的措施,美国股市经历了随后连续10年的大牛市,也使得国民消费猛增,投资旺盛,国力盛极一时。此事足可为今天的中央政府借鉴。
玩弄利率于股掌之上
1990年,经济滑入轻度衰退期,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指责格林斯潘把持的美联储,说它在发现经济指标有问题以后,采取行动时动作太慢(美联储直到12月份才调低利率)。但到了1992年,经济又出现大幅度增长,同时通胀率和失业率保持很低水平。当其他人正在沾沾自喜、津津乐道时,格林斯潘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处。他得出结论:最大可持续增长已处在危险之中。美联储预计再过一年左右时间,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便会引发通货膨胀,于是从1992年7月开始提高利率。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华尔街到各城镇,对格林斯潘可谓众说纷纭。许多人把他当成讨厌的扫兴鬼:经济本来处于良好发展势头,就因为过度害怕通货膨胀而去抑制其发展。而工会组织只想提高工人工资,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就把这位美联储反通胀斗士骂得狗血喷头。但是美联储却继续调高利率,一共调整了五次。从1992年7月的3%的最低点调至1995年2月1日的5.25%的最高点。与此同时,经济继续增长着。先发制人的打击的确保证了经济的最大可持续增长,格林斯潘的理论得到了验证。
随着格林斯潘的努力,美国的经济状况日益好转。1999年初,美国经济以5%的年增长率发展,而失业率跌到了28年的最低点。但随着“新经济”的泡沫破灭,格林斯潘再次开始连续降息,试图拉动美国经济走出低谷,重新回到高增长的年代。
2004年,随着新一轮经济数据的公布,全世界刚刚开始相信美国经济正在回到高增长的行列中,美联储再次连续两次加息,而业界更有传闻说利率会在2006年达到5%左右。可见,格林斯潘的动作真是比世人想象得要快得多。
现在已经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担忧:格林斯潘死了,谁还能操控美国经济不崩溃呢?
“财神”的私房理财经
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股市就有风暴来临,特别是美国股市的涨跌与格林斯潘息息相关。然而有意思的是,格林斯潘本人却对炒股没有丝毫兴趣,身为华尔街股市最大的庄家,格林斯潘把大部分积蓄都投资于美国政府债券。
自从12年前就任美联储主席以来,格林斯潘每年都要公布自己的收入。身为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是利率政策的制定者,对股市和长期债券方面极有影响力,他的个人投资也因此受法律限制。例如,他不能持有银行、美国政府债券主承销商等存款机构发行的股票,只可以拥有其它类别的股票。
即使如此,格林斯潘本来也可以像别人一样“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但为了避嫌,他没有购买任何股票或长期债券,而是主要购买受利率政策影响较小的短期国库券。据透露,他在美国短期国库券上的一项投资约值100万美元,另有三项同类投资的价值在50万至100万美元不等。他还把另外数十万美元投在若干货币市场、储蓄户头及支票账户上。格林斯潘在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记者米切尔结婚之前曾利用保密信托形式存放资产,价值约为100多万美元。
此外,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的薪水比做私人经济顾问时少得多,年薪仅远远低于他的同行、德国联邦银行行长蒂特迈耶和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所以格林斯潘虽然搞了一辈子金融,但其个人总资产只是刚刚超过千万美元而已。
美国央行最近公布的文件显示,尽管去年是美国经济四年中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是格林斯潘个人投资组合的总值基本与2002年持平。而且,从2001年美联储开始降息后,他的投资收益就大不如前了。
文件显示,格林斯潘的年薪是171,900美元。他的投资组合价值300万至640万美元,与2002年基本相当。投资收益大约为43,226至102,300美元,主要来自对货币市场基金和短期美国国债的投资;低于2002年的55,000至139,000美元。
这份披露文件显示,经济复苏使格林斯潘夫人安德莉雅·米切尔的个人财富大幅增长。安德莉雅的投资组合中大部分是股票,2003年的总值大约为130万至300万美元,较2002年的726,019至180万美元有了大幅增加。她个人持有“金佰利”“亨氏”等5家知名企业的股票。
秉承他保守的理财风格,格林斯潘的家庭崇尚节俭。他本人不怎么花钱,音乐和网球是最主要的开销。格林斯潘的家庭理财观是:
一、假如在未来三年内要使用这笔钱,就不要把它投向证券市场。70年代,有一次他希望买一套新住宅,而大部分钱套在股市里,卖出股票怕受损,不抛又无钱买房,因此尴尬,也受了回“教育”。
二、每月用来支付分期付款购物的钱不能超过收入的50%。
三、选择合适的伴侣支持自己的理财计划。家里发生理财方面的事情,格林斯潘都是和妻子协商决定的。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画家,是她帮助他花费10.5万美元买下了第一套住宅。现在的妻子米切尔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高级记者,很会理财。
四、要有规律而系统地投资。他比较崇尚长期化不间断的投资,比如货币市场基金等,不追求股市里的一夜暴富。
动员全民理财
格老常常在各种场合动员美国人民适度理财。
格林斯潘曾经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个人理财知识的普及问题,他说,在早期教会学生一些个人理财方面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改善中小学的财经教育,帮助年轻人不至于作出错误的财务决定。”格林斯潘在孩童时代就对数字有很好的敏感,而处理财务问题的关键是数学问题。他认为,财务素养应当成为改进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而拥有财富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它应该是每一位美国人的希望所在,它是实现希望的有效工具。”
“许多年前,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抵押贷款利率是固定的,节省下来的钱直接进入银行户头,买东西用的是现金,养老金也是固定的。而现在情形已经发生变化,抵押贷款的利率有着不同种类,信用卡已十分普遍,理财工具从银行存折到共同基金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样就有必要帮助人们去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教育可以在其中起到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并不向员工提供确定的养老方案,而是让员工有不同选择,这样他们就必须作出投资决定。”
他还说,美国人在面对复杂的投资选择时,应该加强学习。目前金融方面的快速变化将提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使美国人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利益。但同时格林斯潘也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让投资者及时得到信息,以便使他们能够作出正确决定。他说:“为了能够使日趋复杂的金融系统有效运作,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及时的信息变得非常重要。”
GREENSPAN简历
格林斯潘1926年3月6日出生在纽约市。
1948年获纽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7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54--1974年和1977年--1987年先后任纽约市工业咨询公司(汤森--格林斯潘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70年--1974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1974年--1977年任该委员会主席。1970年--1971年还任财经结构与规则委员会委员,1971年--1974年任财政部顾问,并兼任联邦储备委员会顾问,1971年--1972年任商务部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1977年后任国会预算局顾问,通用电缆公司、摩根公司、通用食品公司、莫森信托公司和飞马公司等公司的董事。
1981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1981年--1983年任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主席。
1982年任总统国外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7年8月11日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1996年2月22日,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6月20日,参议院以压倒多数票批准了克林顿总统对他连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任命,任期到2000年6月20日。
1998年7月15日,格林斯潘被授予"和平缔造者"奖,以表彰他曾在多位美国总统手下工作,以及使现在美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付出的努力。
2000年1月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再次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这也是他第4次出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所谓“艾伦”,指的就是从1987年起就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仿佛是为了印证这句话,2000年1月4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再次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这也是他第4次出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然而,这位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掌舵”近20年的“财神爷”,在个人理财方面却显得比较平凡,虽然也是理论实践一大堆,可实际业绩仅仅可打个“中”而已。
可见,并不是对经济运行规律了解的最透彻的人最容易发财,也许正如巴菲特所言:“财富与智慧和学识无关,最善于发财的人是最具备某种赚钱气质的人。”
世界金融市场的最大庄家
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格林斯潘是美国人的“掌柜”。虽然格林斯潘从来不喜欢张扬,但他所处的位置实在太敏感,这就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各种风暴的中心。
全球金融界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格林斯潘一开口,所有的投资者都得竖起耳朵,因为只有格林斯潘才是股市最大的庄家。
在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2年里,格林斯潘一直紧盯着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只要各项经济指标过热,他就会作出调高利率的暗示,为过热的股市降温。时间一长,精明的投资者们发现,如果要想知道美国利率是否会调整,只要看一眼格林斯潘的公文包就行了。
1999年,ABC电视台开办了《公文包线索》栏目。他们的设想是,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开会那天,通过观察格林斯潘的公文包是鼓是瘪来揣测利率的走向——公文包若是鼓的,则说明他看了大量材料,费了脑筋,利率可能变化;若瘪,意味着他相当轻松,利率可能不变。节目制作人还会根据当天格林斯潘的表情决定节目的主题音乐——若格主席信心十足,将配上《大人物先生》;若是神情谨慎,则换成《碟中谍》的主题音乐……
人们对一只公文包如此关注,这个小小的细节无疑说明格林斯潘对美国而言是何等重要。
正因为如此,《全球财经》月刊曾在1997年将格林斯潘评选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财经人物。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在评选年度风云人物时,也曾将格林斯潘列为“头号种子选手”。
美联储主席这个职位,对于格林斯潘来说真是太熟悉不过了。历届美国新总统搬进白宫,第一件事就是把内阁统统换上自己的人马。从里根政府到克林顿政府再到布什政府,华盛顿官场中能够历经多次人事震荡而始终屹立不倒的,大概也只有“四朝元老”格林斯潘了。
从三流艺人到经济教皇
从格林斯潘小时侯起,没人会料到他会达到经济学界职业的顶峰,并且享有现在这样的知名度,大家最多认为他能成为一名在摇摆乐队吹小号的艺人。
格林斯潘于1926年3月6日出生于上曼哈顿的华盛顿海兹区,很小的时候,格林斯潘父母就离了婚,他是由母亲抚养成人的。
在乔治·华盛顿中学时(这所学校也是亨利·基辛格的母校),艾伦显示了他的数学天才,但他首先津津乐道的却是音乐。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在纽约著名的吉拉德学校接受了两年培训,因为他演奏低音单簧管和萨克斯管的技巧过人,因此就进入季罗姆摇摆乐队当了一名爵士乐演奏员。
但他周围全是专业乐师,在这些超级天才面前,他感到很自卑。他开始怀疑其音乐生涯的前程。当时,聪明绝顶的格林斯潘遇到幕间休息,总是躲在角落里啃大部头的经济和金融书籍。巡回演出一年以后,他离开了乐队,开始在纽约大学就读商业经济学。
经济学就像件得体的上衣一样非常适合格林斯潘,他于1948年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两年后,他继续在纽约大学深造,攻读经济学硕士,随后又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时,他已同画家琼·米契尔结婚。这时,他和著名的经济学家亚瑟·彭斯共同搞研究,两人成了挚友。
到了1954年,格林斯潘的婚姻宣告终止,他也中断了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的博士课程。尽管一再受挫,他仍走在快车道上。当时他才28岁,就同一位年纪稍大的纽约债券交易人联手,此人名叫威廉·图森,他们共同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图森·格林斯潘公司。在后来的20年里,格林斯潘一直把这家公司当作自己的职业基地。1958年图森去世后,他就接过了公司的领导权,扩大经营,开发了一批在金融和制造业领域颇具影响的客户。
同时,格林斯潘还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颖奇特、有利可图的小天地,即向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经济分析意见。正如一位美联储官员日后所说:“他是第一个专门向总裁们提供预测的人。”这种工作不仅在思维上有挑战性,也特别适合格林斯潘发挥个人才能,而且也因此使他变成了一位富人。
直到1977年,格林斯潘才拿到在纽约大学攻读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如果谁把美联储主席看成是教授式的人物,一听到这件事肯定会愕然。虽然他有25年时间没同书本打交道,但这段时间对他来讲极有价值。作为一名经济顾问,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复杂的定量技术去预测分析宏观和微观经济动向,与此同时,他独创了一种“从最基层做起”的分析方法,而这种方法成了他在美联储的标志。
对处于这个神秘领域以外的人来讲,很难说清格林斯潘的方法论有多么独特。他从最小的细节开始,如库存量、产品交货时间等,研究许多数字,直至看到大轮廓的出现。他的一位朋友曾略带夸张地说:“格林斯潘是这么一种人,他知道1964年出厂的雪佛莱轿车上用了多少个平头螺栓,他还知道如果拔去其中3个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拯救股市”成就一世辉煌
1987年,格林斯潘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他的任命一宣布,道·琼斯指数竟下降了22个点。债券价格下滑得更厉害,在一天之内降到了五年内的最低点。在东京,美国对日元的汇率由1∶145跌到了1∶142.5;在巴黎,美国对法国法郎的汇价下降了2%。
这位新任的美联储主席不得不马上对付通货膨胀。在7月份,原油价格跌到了每桶11美元;而到了8月,又猛涨到每桶22美元。价格的暴涨连同其他通胀压力,促使美联储于1987年9月4日将贴现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
这是一年多来首次利率调整,又是从1984年春季后第一次上调利率。实际上,从1984年以来,美联储共七次削减利率,由原来的90%下调到后来的5.5%。大多数经济权威人士认为:9月上调利率,明显地意味着格林斯潘主持的美联储要认真对付通货膨胀。
然而,危机四伏,接连不断。在经过一周的惨重损失后,到10月19日这一天——不久就成为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场大幅度地下降了508点(降至1738.74点),造成帐面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这一天下降的百分比为22.6%,是1929年大萧条时著名的黑色星期二那一天的两倍。对大多数观察家来说,这个时候真是可怕之极。这就需要具有果断决策能力的领导人担此重任,力挽狂澜,而坐在美联储主席高位上的这个人却是人们记忆中最没有经验的那一位。
但是,面对挑战,格林斯潘挺身而出。下午刚过4点钟,格林斯潘在达拉斯走下飞机,收盘铃声已响,使华尔街避免了遭受更大的损失。一个惊慌失措的美联储官员告诉格林斯潘,市场在收盘时已下降了508个点,格林斯潘当时一愣,但马上做出反应。他立即取消了预定的讲演安排,飞回华盛顿,当夜召开紧急会议,同顾问们研究处理危机的对策,并做出了至关重要的决策。在星期二开市铃声响前不到一个小时,他发表了下面的简要声明:“联邦储备委员会,根据其国家中央银行的责任,今天重申它时刻准备着发挥其清偿来源的作用,支撑经济和金融系统。”
在过去的黄金年代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像摩根这样的金融巨头走进股票交易所,在大庭广众之下签下大额订单,就可以制止恐慌。其含义很明确:没什么值得害怕的。而现在的美联储是在摩根去世那一年创建的,在众多方面成了他的继承者,也正以类似的象征性手段干预经济来稳住投资者。学了一辈子经济史的格林斯潘,对摩根和其干预手段了如指掌,更确切地说,他也了解美国1929-1933年金融史上的悲剧,当时正是由于中央银行愚蠢地紧缩银根,把已经受到打击的股票市场推进了大萧条的深渊。所以,当他的一些顾问正苦于无计可施时,格林斯潘却毫不犹豫地说道:“懂得经济史的人都会明白,如果股票市场下跌了500个百分点,跌幅达20%时,经济肯定会出现大问题。这时我们所要考虑的不是应不应该向市场注入资金的问题,而是如何注入的问题?”
市场很快就平静下来。在短短几个月内,人们挽回了黑色星期一中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正如《福布斯》日报所描绘的那样,“这是格林斯潘最辉煌的一刻,他高举起喇叭,告诉银行把钱借给华尔街,然后降低短期利率,而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
这种有效的干预,对格林斯潘来说,还只是开头。股票大跌几个月后,美联储又调高了利率,这是一个惊人的举动,而且传递了两个有关信息:首先,格林斯潘已下定决心抑制通货膨胀;其次,他相信1987年的股票大跌与其说是危机,倒不如说是对经济的调整。他高瞻远瞩,不让短期波动影响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多亏了格林斯潘的决断,股市跌价后才没有出现经济萧条。值得庆幸的是,1987年的股票大跌没有重演1929年的悲剧。
凭借着这个有力而果断的措施,美国股市经历了随后连续10年的大牛市,也使得国民消费猛增,投资旺盛,国力盛极一时。此事足可为今天的中央政府借鉴。
玩弄利率于股掌之上
1990年,经济滑入轻度衰退期,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指责格林斯潘把持的美联储,说它在发现经济指标有问题以后,采取行动时动作太慢(美联储直到12月份才调低利率)。但到了1992年,经济又出现大幅度增长,同时通胀率和失业率保持很低水平。当其他人正在沾沾自喜、津津乐道时,格林斯潘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处。他得出结论:最大可持续增长已处在危险之中。美联储预计再过一年左右时间,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便会引发通货膨胀,于是从1992年7月开始提高利率。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华尔街到各城镇,对格林斯潘可谓众说纷纭。许多人把他当成讨厌的扫兴鬼:经济本来处于良好发展势头,就因为过度害怕通货膨胀而去抑制其发展。而工会组织只想提高工人工资,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就把这位美联储反通胀斗士骂得狗血喷头。但是美联储却继续调高利率,一共调整了五次。从1992年7月的3%的最低点调至1995年2月1日的5.25%的最高点。与此同时,经济继续增长着。先发制人的打击的确保证了经济的最大可持续增长,格林斯潘的理论得到了验证。
随着格林斯潘的努力,美国的经济状况日益好转。1999年初,美国经济以5%的年增长率发展,而失业率跌到了28年的最低点。但随着“新经济”的泡沫破灭,格林斯潘再次开始连续降息,试图拉动美国经济走出低谷,重新回到高增长的年代。
2004年,随着新一轮经济数据的公布,全世界刚刚开始相信美国经济正在回到高增长的行列中,美联储再次连续两次加息,而业界更有传闻说利率会在2006年达到5%左右。可见,格林斯潘的动作真是比世人想象得要快得多。
现在已经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担忧:格林斯潘死了,谁还能操控美国经济不崩溃呢?
“财神”的私房理财经
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股市就有风暴来临,特别是美国股市的涨跌与格林斯潘息息相关。然而有意思的是,格林斯潘本人却对炒股没有丝毫兴趣,身为华尔街股市最大的庄家,格林斯潘把大部分积蓄都投资于美国政府债券。
自从12年前就任美联储主席以来,格林斯潘每年都要公布自己的收入。身为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是利率政策的制定者,对股市和长期债券方面极有影响力,他的个人投资也因此受法律限制。例如,他不能持有银行、美国政府债券主承销商等存款机构发行的股票,只可以拥有其它类别的股票。
即使如此,格林斯潘本来也可以像别人一样“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但为了避嫌,他没有购买任何股票或长期债券,而是主要购买受利率政策影响较小的短期国库券。据透露,他在美国短期国库券上的一项投资约值100万美元,另有三项同类投资的价值在50万至100万美元不等。他还把另外数十万美元投在若干货币市场、储蓄户头及支票账户上。格林斯潘在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记者米切尔结婚之前曾利用保密信托形式存放资产,价值约为100多万美元。
此外,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的薪水比做私人经济顾问时少得多,年薪仅远远低于他的同行、德国联邦银行行长蒂特迈耶和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所以格林斯潘虽然搞了一辈子金融,但其个人总资产只是刚刚超过千万美元而已。
美国央行最近公布的文件显示,尽管去年是美国经济四年中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是格林斯潘个人投资组合的总值基本与2002年持平。而且,从2001年美联储开始降息后,他的投资收益就大不如前了。
文件显示,格林斯潘的年薪是171,900美元。他的投资组合价值300万至640万美元,与2002年基本相当。投资收益大约为43,226至102,300美元,主要来自对货币市场基金和短期美国国债的投资;低于2002年的55,000至139,000美元。
这份披露文件显示,经济复苏使格林斯潘夫人安德莉雅·米切尔的个人财富大幅增长。安德莉雅的投资组合中大部分是股票,2003年的总值大约为130万至300万美元,较2002年的726,019至180万美元有了大幅增加。她个人持有“金佰利”“亨氏”等5家知名企业的股票。
秉承他保守的理财风格,格林斯潘的家庭崇尚节俭。他本人不怎么花钱,音乐和网球是最主要的开销。格林斯潘的家庭理财观是:
一、假如在未来三年内要使用这笔钱,就不要把它投向证券市场。70年代,有一次他希望买一套新住宅,而大部分钱套在股市里,卖出股票怕受损,不抛又无钱买房,因此尴尬,也受了回“教育”。
二、每月用来支付分期付款购物的钱不能超过收入的50%。
三、选择合适的伴侣支持自己的理财计划。家里发生理财方面的事情,格林斯潘都是和妻子协商决定的。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画家,是她帮助他花费10.5万美元买下了第一套住宅。现在的妻子米切尔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高级记者,很会理财。
四、要有规律而系统地投资。他比较崇尚长期化不间断的投资,比如货币市场基金等,不追求股市里的一夜暴富。
动员全民理财
格老常常在各种场合动员美国人民适度理财。
格林斯潘曾经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个人理财知识的普及问题,他说,在早期教会学生一些个人理财方面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改善中小学的财经教育,帮助年轻人不至于作出错误的财务决定。”格林斯潘在孩童时代就对数字有很好的敏感,而处理财务问题的关键是数学问题。他认为,财务素养应当成为改进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而拥有财富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它应该是每一位美国人的希望所在,它是实现希望的有效工具。”
“许多年前,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抵押贷款利率是固定的,节省下来的钱直接进入银行户头,买东西用的是现金,养老金也是固定的。而现在情形已经发生变化,抵押贷款的利率有着不同种类,信用卡已十分普遍,理财工具从银行存折到共同基金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样就有必要帮助人们去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教育可以在其中起到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并不向员工提供确定的养老方案,而是让员工有不同选择,这样他们就必须作出投资决定。”
他还说,美国人在面对复杂的投资选择时,应该加强学习。目前金融方面的快速变化将提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使美国人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利益。但同时格林斯潘也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让投资者及时得到信息,以便使他们能够作出正确决定。他说:“为了能够使日趋复杂的金融系统有效运作,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及时的信息变得非常重要。”
GREENSPAN简历
格林斯潘1926年3月6日出生在纽约市。
1948年获纽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7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54--1974年和1977年--1987年先后任纽约市工业咨询公司(汤森--格林斯潘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70年--1974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1974年--1977年任该委员会主席。1970年--1971年还任财经结构与规则委员会委员,1971年--1974年任财政部顾问,并兼任联邦储备委员会顾问,1971年--1972年任商务部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1977年后任国会预算局顾问,通用电缆公司、摩根公司、通用食品公司、莫森信托公司和飞马公司等公司的董事。
1981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1981年--1983年任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主席。
1982年任总统国外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7年8月11日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1996年2月22日,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6月20日,参议院以压倒多数票批准了克林顿总统对他连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任命,任期到2000年6月20日。
1998年7月15日,格林斯潘被授予"和平缔造者"奖,以表彰他曾在多位美国总统手下工作,以及使现在美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付出的努力。
2000年1月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再次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这也是他第4次出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