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退化林面积逐渐扩大。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退化林的面积正呈4.8%的速度增加,因而急需对退化林进行修复。该文介绍了我国退化林基本现状,分析了退化林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修复策略。
关键词:退化林;形成原因;治理;修复
中图分类号 S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8-0067-02
退化林主要是由人类频繁的活动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林区覆盖面积缩小。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发,致使林区退化状况加剧。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尽快对退化林进行修复,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系统,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我国退化林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国家越来越重视林区的发展。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的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林区退化的速度明显增加,这样不仅危害了生態环境,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到2015年下半年,我国林区的退化速度逐渐降低,据2017年末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林区退化速度已降至4.8%,退化面积依旧较大。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2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占据80%;二是林区周围住户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占据3%;其他为树木自身以及城市建设等原因造成的。在此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林区的退化状况具有地域性差异,部分地区较为严重,而沿海地区林木退化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做好退化林治理与修复工作,改善生态环境。
2 退化林形成的原因
2.1 造林树种选择不合理 由于在选择种植树种时未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立地等条件,严重违背了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致使部分林分逐渐退化。比如,在退耕还林时所种植的杨树防护林,因部分造林区域属于坡耕地或是岗地,所以土壤的储水能力较弱,并且土地贫瘠,无法满足杨树的生长需要,林木生长不良。另外,在幼林龄时期林木长势一般,进入中林龄时期林木需要更多的水分与肥力,而土壤中水肥不足,林木开始生长衰弱,年均生长量下降,出现小老树林与干头树林。
2.2 蛀干害虫危害 由于人工防护林的种植树种较为单一,且生长不良,抵抗性较差,致使虫害问题增多,出现蔓延趋势。近几年来,我国人工种植的杨树防护林中经常会出现虫害,比如杨干象甲、青杨天牛以及黄斑星天牛等蛀干害虫,其使得近熟杨树林的生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防治困难。并且蛀干害虫影响范围较大,林木成片死亡,人工防护林出现带断网破,林木生长量逐渐减弱,部分林木死亡。
2.3 林木过分成熟,生长衰竭 当林木在自然成熟期时,其生理机能逐渐减弱,防护能力变差,需要进行更新采伐。但是林木采伐有限额,更新采伐工作会延后,导致林木过分成熟,生长衰竭,木心腐朽或风折,成为病虫的栖息繁衍之地,极大地降低了林木经济价值,防护作用较弱。
2.4 未及时进行抚育间伐,管理粗放 由于人工种植防护林的初植密度较大,随着林木树冠开始连接程度的增加,其生长能力及生态功能较弱。比如,杨树作为速生树种,其生长竞争较为激烈,木林之间互争养分与水分。并且立地条件差,不能够及时进行抚育间伐,致使林地卫生环境变差,蛀干害虫影响加大,林木生长受到抑制,导致林木的整体质量开始退化。除此之外,受造林整地粗放、牲畜践踏、栽植技术差、人为破坏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林木出现退化,最终使得我国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
3 退化林的治理修复策略
3.1 修复原则
3.1.1 尊重自然规律,实现科学修复 依照森林的类别及培育目标来选择修复模式,并且培育方式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以此使林木能够优质高效的成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与此同时,还要按照退化程度及类型,先急后缓的方式来修复退化林。
3.1.2 因地制宜,依照树的种类实施修复 对于适合乔木生长的区域,应当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的原则发展乔木植被。同时,科学的选择修复方法,进行树种更替,并明确初植密度;从配置上看,树种要以混交、深根以及复层为主,选择效益较好、生长稳定以及抗逆性强的树种,并依照区域特征、树种类型依照制定的年度修复计划进行退化林的修复,从而改善修复林的生产功能与生态防护功能。
3.1.3 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修复工作 开展林区退化修复作业时,要先选择人工林进行修复,尤其是经过火灾危害、有害生物的影响以及处于重要生态区位的人工林要优先修复。并且还要将生态保护和改善民生相结合,配置好生态与经济兼顾的树种,根据当地生态资源环境适当的加强生态保护力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1.4 依托科技,改善现有修复技术 在修复退化林问题上,有关人员应当学习并借鉴一些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的管理技术与经验,推广适用于当地的修复模式与技术,同时鼓励各个地区要积极进行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从而提高退化林的修复技术水平。此外,还应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林区修复,做好资源管理工作。
3.2 造林修复措施 首先,补植补造。若林分的郁闭度低于0.2,则属于中度退化林分。对于此类退化林,应当在林间空地位置种植一些同种类的优良树苗,并交由专人进行管理,做好林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合理修剪枝条、除草,从而提高林区郁闭度。对于补植密度,要依照经营方向、林分年龄以及数量进行合理设定,确保补植后的林木保存率高于85%。其次,人工更新造林时应依照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更新改造工作,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并依照相关修复技术准则进行选择与修复。再次,采伐造林时要控制好采伐区域与类别,依照《森林法》,伐木单位及个人要拥有采伐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及期限内进行采伐。同时,根据设计出的伐区作业进行限额采伐,采伐的方式为皆伐、择伐与间伐[4]。
3.3 低效林的改造修复
3.3.1 抚育 对于改造对象是低效、病虫危害以及经营不当等原因形成的退化林,抚育方法为调整林分的密度或是结构组成,做到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利用透光伐方式进行抚育,以此提升林地的整体质量;同时,平整好造林地,清除树根,进行深翻。有条件的状况下可以施加有机肥与农家肥,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对林木生长空间进行调整,以此增加每棵树木的营养吸收面积,利用生长伐进行抚育或育林择伐。对于病虫危害林,要将受害木与病源木清理彻底,进而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恢复其健康发育状态,利用卫生抚育或是育林择伐方式完成改造修复。与此同时,还应通过修枝、割灌除草以等多种措施来加强树木生态防护能力,促进林木更好的生长[5]。
3.3.2 病虫害防治 对于改造对象为病虫危害或是衰退过熟而形成的退化林,可以使用病虫害防治办法进行改造修复。为了提升改造修复质量,要将重除治改为重预防,将病虫害防治归入到退化林修复工作之中。具体做法如下:建立病虫害检测系统,做好趋势预报工作,从而控制好森林病虫害;加大植物检疫力度与理论技术指导,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提高修复技术来改善生态系统。
4 结语
森林资源十分宝贵,随着退化林大面积的增加,要做好林区退化修复工作,依照修复原则进行修复,采取补植补造、人工更新造林、采伐造林、抚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林木修复,从而改善自然环境和森林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陈隽情.关注退化林及中幼林养护 促进三北工程健康循环式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16(10):22-24.
[2]邢海福,晋勇.浅谈坝上杨树防护林死亡、退化林分更新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15(02):103-105.
[3]姚彦锋.实施退化林分修复 推进生态建设发展[J].北京农业,2014(30):355.
[4]马芳军.谈退化林的形成原因与修复对策[J].种子科技,2019,37(15):57,59.
[5]张荣.浅析退化林的形成原因与修复对策[J].农技服务,2017,34(12):98,89.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退化林;形成原因;治理;修复
中图分类号 S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8-0067-02
退化林主要是由人类频繁的活动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林区覆盖面积缩小。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发,致使林区退化状况加剧。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尽快对退化林进行修复,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系统,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我国退化林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国家越来越重视林区的发展。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的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林区退化的速度明显增加,这样不仅危害了生態环境,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到2015年下半年,我国林区的退化速度逐渐降低,据2017年末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林区退化速度已降至4.8%,退化面积依旧较大。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2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占据80%;二是林区周围住户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占据3%;其他为树木自身以及城市建设等原因造成的。在此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林区的退化状况具有地域性差异,部分地区较为严重,而沿海地区林木退化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做好退化林治理与修复工作,改善生态环境。
2 退化林形成的原因
2.1 造林树种选择不合理 由于在选择种植树种时未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立地等条件,严重违背了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致使部分林分逐渐退化。比如,在退耕还林时所种植的杨树防护林,因部分造林区域属于坡耕地或是岗地,所以土壤的储水能力较弱,并且土地贫瘠,无法满足杨树的生长需要,林木生长不良。另外,在幼林龄时期林木长势一般,进入中林龄时期林木需要更多的水分与肥力,而土壤中水肥不足,林木开始生长衰弱,年均生长量下降,出现小老树林与干头树林。
2.2 蛀干害虫危害 由于人工防护林的种植树种较为单一,且生长不良,抵抗性较差,致使虫害问题增多,出现蔓延趋势。近几年来,我国人工种植的杨树防护林中经常会出现虫害,比如杨干象甲、青杨天牛以及黄斑星天牛等蛀干害虫,其使得近熟杨树林的生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防治困难。并且蛀干害虫影响范围较大,林木成片死亡,人工防护林出现带断网破,林木生长量逐渐减弱,部分林木死亡。
2.3 林木过分成熟,生长衰竭 当林木在自然成熟期时,其生理机能逐渐减弱,防护能力变差,需要进行更新采伐。但是林木采伐有限额,更新采伐工作会延后,导致林木过分成熟,生长衰竭,木心腐朽或风折,成为病虫的栖息繁衍之地,极大地降低了林木经济价值,防护作用较弱。
2.4 未及时进行抚育间伐,管理粗放 由于人工种植防护林的初植密度较大,随着林木树冠开始连接程度的增加,其生长能力及生态功能较弱。比如,杨树作为速生树种,其生长竞争较为激烈,木林之间互争养分与水分。并且立地条件差,不能够及时进行抚育间伐,致使林地卫生环境变差,蛀干害虫影响加大,林木生长受到抑制,导致林木的整体质量开始退化。除此之外,受造林整地粗放、牲畜践踏、栽植技术差、人为破坏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林木出现退化,最终使得我国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
3 退化林的治理修复策略
3.1 修复原则
3.1.1 尊重自然规律,实现科学修复 依照森林的类别及培育目标来选择修复模式,并且培育方式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以此使林木能够优质高效的成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与此同时,还要按照退化程度及类型,先急后缓的方式来修复退化林。
3.1.2 因地制宜,依照树的种类实施修复 对于适合乔木生长的区域,应当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的原则发展乔木植被。同时,科学的选择修复方法,进行树种更替,并明确初植密度;从配置上看,树种要以混交、深根以及复层为主,选择效益较好、生长稳定以及抗逆性强的树种,并依照区域特征、树种类型依照制定的年度修复计划进行退化林的修复,从而改善修复林的生产功能与生态防护功能。
3.1.3 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修复工作 开展林区退化修复作业时,要先选择人工林进行修复,尤其是经过火灾危害、有害生物的影响以及处于重要生态区位的人工林要优先修复。并且还要将生态保护和改善民生相结合,配置好生态与经济兼顾的树种,根据当地生态资源环境适当的加强生态保护力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1.4 依托科技,改善现有修复技术 在修复退化林问题上,有关人员应当学习并借鉴一些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的管理技术与经验,推广适用于当地的修复模式与技术,同时鼓励各个地区要积极进行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从而提高退化林的修复技术水平。此外,还应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林区修复,做好资源管理工作。
3.2 造林修复措施 首先,补植补造。若林分的郁闭度低于0.2,则属于中度退化林分。对于此类退化林,应当在林间空地位置种植一些同种类的优良树苗,并交由专人进行管理,做好林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合理修剪枝条、除草,从而提高林区郁闭度。对于补植密度,要依照经营方向、林分年龄以及数量进行合理设定,确保补植后的林木保存率高于85%。其次,人工更新造林时应依照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更新改造工作,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并依照相关修复技术准则进行选择与修复。再次,采伐造林时要控制好采伐区域与类别,依照《森林法》,伐木单位及个人要拥有采伐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范围及期限内进行采伐。同时,根据设计出的伐区作业进行限额采伐,采伐的方式为皆伐、择伐与间伐[4]。
3.3 低效林的改造修复
3.3.1 抚育 对于改造对象是低效、病虫危害以及经营不当等原因形成的退化林,抚育方法为调整林分的密度或是结构组成,做到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利用透光伐方式进行抚育,以此提升林地的整体质量;同时,平整好造林地,清除树根,进行深翻。有条件的状况下可以施加有机肥与农家肥,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对林木生长空间进行调整,以此增加每棵树木的营养吸收面积,利用生长伐进行抚育或育林择伐。对于病虫危害林,要将受害木与病源木清理彻底,进而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恢复其健康发育状态,利用卫生抚育或是育林择伐方式完成改造修复。与此同时,还应通过修枝、割灌除草以等多种措施来加强树木生态防护能力,促进林木更好的生长[5]。
3.3.2 病虫害防治 对于改造对象为病虫危害或是衰退过熟而形成的退化林,可以使用病虫害防治办法进行改造修复。为了提升改造修复质量,要将重除治改为重预防,将病虫害防治归入到退化林修复工作之中。具体做法如下:建立病虫害检测系统,做好趋势预报工作,从而控制好森林病虫害;加大植物检疫力度与理论技术指导,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提高修复技术来改善生态系统。
4 结语
森林资源十分宝贵,随着退化林大面积的增加,要做好林区退化修复工作,依照修复原则进行修复,采取补植补造、人工更新造林、采伐造林、抚育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林木修复,从而改善自然环境和森林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系统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陈隽情.关注退化林及中幼林养护 促进三北工程健康循环式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16(10):22-24.
[2]邢海福,晋勇.浅谈坝上杨树防护林死亡、退化林分更新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15(02):103-105.
[3]姚彦锋.实施退化林分修复 推进生态建设发展[J].北京农业,2014(30):355.
[4]马芳军.谈退化林的形成原因与修复对策[J].种子科技,2019,37(15):57,59.
[5]张荣.浅析退化林的形成原因与修复对策[J].农技服务,2017,34(12):98,89.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