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妊娠期起源于右心耳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局灶性房速女性患者55例,因例数过少排除2例非妊娠期的右心耳房速和4例妊娠期的非右心耳房速患者后,其余49例中,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6例(12%),其中4例(4/6)为轻重程度不同的心动过速心肌病;非妊娠期且非右心耳起源的房速患者43例(88%)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在三维系统指导下明确局灶性房速并标出最早激动部位,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行冷盐水灌注导管的零射线射频消融,对照组患者则均在非零射线下手术。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年在门诊进行评估,检查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并记录房速有无复发、有无手术并发症。妊娠期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脑钠肽原),并记录分娩情况。分析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比较2组患者射频消融的疗效。

结果

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年龄[(30.7±6.2)岁比(57.2±11.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6.0±12.8)%比(60.1±5.9)%]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比例(0比58%)低于对照组,持续性发作(6/6比7%)、胸闷和心慌症状(6/6比49%)、左心室射血分数≤50%(4/6比9%)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7±11.1)次/min比(153.7±15.2)次/min,P>0.05]。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征,P波在Ⅱ、Ⅲ、aVF导联均为直立波,Ⅰ导联P波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aVL导联P波均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V1导联P波为宽深的全负向波(5例,5/6)或正负双向波(1例,5/6),V2~V6的P波均渐转变为直立;心动周期为(361.7±38.5)ms;成功消融靶点局部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领先(59.4±11.6)ms;三维标测显示6例患者起源点均是多点散在的片状区域,进行片状区域消融,其中2例(2/6)妊娠期患者进行了局部区域广泛消融。随访(15.3±4.0)个月,2组消融手术即刻成功率(6/6比93%)、术后复发率(1/6比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均无并发症,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均正常分娩。4例心动过速心肌病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减小[(30.3±1.3)mm比(36.8±6.7)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64.0±2.9)%比(39.8±10.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44.8±4.0)mm比(60.0±2.9)mm],N末端B型利钠肽原[(136.2±47.5)ng/L比(3 408.4±901.3)ng/L]降低(P均<0.05)。

结论

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速有独特的电生理表现,在三维标测下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A71)疫苗上市接种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于2017年10-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预防接种门诊受种者为研究对象,按0、30 d程序接种疫苗者纳入接种组,不接种疫苗者纳入对照组,随访观察1年,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和接种2剂次疫苗后抗体水平及阳转率。结果共纳入3 018名8~20月龄的儿童,接种组1 211人,对照组1 807人,经过1年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易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不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而且也严重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在过去的20年里,人类和动物布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此同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控制和根除布病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人畜接触机会增加,布病流行范围也不断扩大。全国布病疫情相对集中在内蒙古及其毗邻省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一般楼宇等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起着重要作用。为满足北京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平战结合的工作要求,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北京市CDC等多单位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险调查实施技术规范(T/BPMA 0006-2020)》团体标准,针对类似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集中空调风险防控特殊性,从传染病预防控制角度,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
病史摘要患者以"眼黄、尿黄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眼黄、皮肤黄,尿色加深,呈茶水样。症状体征入院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及双侧巩膜重度黄染,腹部体检阴性。诊断方法超声胃镜提示十二指肠乳头肿大。CT显示壶腹部占位,考虑恶性可能;肝动脉变异: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MRI显示壶腹部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可能,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术前诊断:1.壶腹部占位伴梗阻性黄疸;2.胆囊切除术后。治疗方
病史摘要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阵发性胀痛,进食后加剧,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症状体征体格检查:慢性病容,一般状态较差,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触及包块。诊断方法胰腺CT示低位胆道梗阻,胰头勾突占位性病变,十二指肠乳头增大伴钙化,腹膜后淋巴结增大。MRCP示:低位胆道梗阻,胰管扩张,不排除胰头占位。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胰腺癌。治疗方法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1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入院,入院前外院检查考虑肝癌伴出血可能,既往乙肝、肝硬化病史5年,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无活性。症状体征患者无不适主诉,腹部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方法结合既往病史、外院腹部MRI及腹部增强CT,考虑肝右后叶占位,肝细胞癌可能。治疗方法患者首先接受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结合临床分期,患者术后开始口服索拉非尼,并每2~3个月接受一次预防性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该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因急性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其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前降支近段,为右冠状动脉起源处之前的左前降支近段发生痉挛导致的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在单次手术中进行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治疗的可行性和围术期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单次手术中进行房颤消融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的一站式治疗。评估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成功率和围术期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358例房颤患者,男性189例(52.8%),年
纤维纵隔炎是一种罕见的纵隔内纤维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但严重时也可危及生命。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误、漏诊。纤维纵隔炎导致的肺血管狭窄可引起肺高血压和右心衰竭,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发现,经皮肺血管介入治疗纤维纵隔炎导致的肺血管狭窄疗效显著。该文对纤维纵隔炎导致肺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甘肃省人民医院对于该病的诊治经验,总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为一组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疾病,以进行性的骨盆带肌和肩胛带肌的无力及萎缩为主要临床特点。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多在青少年或成人起病,伴血清肌酸激酶正常至显著升高。该文报道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累及心脏的患者,通过基因学检测及家系调查,明确诊断,并结合文献,分析诊断依据、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