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思维的提出,为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本次研究从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来做分析,为弥补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不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尝试,相信能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初中生成长中非常需要的一门课程。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性格容易产生变化,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也特别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做事冲动等的情况,影响其学习与成长。用好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加深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渗透,这让初中生朝着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代青年更近了一步。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习惯于根据内容照本宣科,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这一方面是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不受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缺乏充分的了解,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两件事。其一是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当前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群体的流行文化。比如大家爱看的电影,大家追求的明星,大家日常的生活方式等;这可以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寻找最贴合初中生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其二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集网上的素材以充实课堂内容。以此给学生以警示,比我们空谈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更有意义。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师生互动中的应用
任何一门课程的进行,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反馈。教师要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而学生也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反馈,提出自己的想法,征求教师的解答。让教与学有机结合,让师生有效互动,这对促进课堂教育成果的转化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师生互动中同样有用武之地。比如教师要给调查大家对友情的观点,但是又不想一些学生因为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产生顾虑,就可以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请同学们在课下用匿名回答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发表对友情的看法,讲述自己在朋友交往中遇到过什么困扰,又是怎么解决这些困扰的。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的互动途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膜也可以有效的消除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配合完成课题教学活动。在围绕“生活需要法律”进行的主题讨论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及新闻素材,然后让学生对照这些素材进行小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肩负着素材提供、资料借鉴的作用,让学生的互动讨论更有意义、更有质量。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根据需要随时插入网上素材作为佐证,这可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教育启迪。在学习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教师可以上网搜集目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并尝试结合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现象来分析基本经济制度在发挥怎样的作用;再比如学习国家司法机关的时候,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怎样运作的?法院都有哪些职能?如果我们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应该如何获得法院的介入和帮助?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随时利用信息技术來获取相关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成果。此外,教师也可以考虑开展微课视频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微课内容,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学生的学习地位的回归,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有积极作用。
四、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中的应用
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应当及时进行跟进,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给出合适的评价。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舞热情,保持课堂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学业评价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在微信里跟每个学生谈话,用不面对面但心贴心的方式给出中肯的评价和建议;或者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邮件、贺卡,发到每个学生的邮箱里,以此来创新课堂评价方式,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相比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信息技术参与的学业评价更符合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更有利于师生的互信与合作,对改好三课堂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成果的转化有很好的效果。
五、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肩负着道德教育、思想引领、成长管理、性格养成的一系列重要使命,其对规范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改造初中生的思想个性都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为这一学科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新的活力,也代表了这一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用好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成果的转化,这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究。
参考文献:
[1]高维,颜蒙蒙.统编教材与国家认同——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03):34-43.
[2]聂爱春.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67-68.
[3]罗永浩.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0.
重庆市綦江区扶欢中学 罗保意 莫树芹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初中生成长中非常需要的一门课程。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性格容易产生变化,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也特别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做事冲动等的情况,影响其学习与成长。用好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加深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渗透,这让初中生朝着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代青年更近了一步。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习惯于根据内容照本宣科,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这一方面是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不受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缺乏充分的了解,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两件事。其一是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当前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群体的流行文化。比如大家爱看的电影,大家追求的明星,大家日常的生活方式等;这可以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寻找最贴合初中生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其二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采集网上的素材以充实课堂内容。以此给学生以警示,比我们空谈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更有意义。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师生互动中的应用
任何一门课程的进行,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反馈。教师要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而学生也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反馈,提出自己的想法,征求教师的解答。让教与学有机结合,让师生有效互动,这对促进课堂教育成果的转化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师生互动中同样有用武之地。比如教师要给调查大家对友情的观点,但是又不想一些学生因为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产生顾虑,就可以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请同学们在课下用匿名回答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发表对友情的看法,讲述自己在朋友交往中遇到过什么困扰,又是怎么解决这些困扰的。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的互动途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膜也可以有效的消除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配合完成课题教学活动。在围绕“生活需要法律”进行的主题讨论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及新闻素材,然后让学生对照这些素材进行小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肩负着素材提供、资料借鉴的作用,让学生的互动讨论更有意义、更有质量。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根据需要随时插入网上素材作为佐证,这可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教育启迪。在学习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教师可以上网搜集目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并尝试结合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现象来分析基本经济制度在发挥怎样的作用;再比如学习国家司法机关的时候,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怎样运作的?法院都有哪些职能?如果我们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应该如何获得法院的介入和帮助?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随时利用信息技术來获取相关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成果。此外,教师也可以考虑开展微课视频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微课内容,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学生的学习地位的回归,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有积极作用。
四、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中的应用
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应当及时进行跟进,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给出合适的评价。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舞热情,保持课堂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学业评价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在微信里跟每个学生谈话,用不面对面但心贴心的方式给出中肯的评价和建议;或者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邮件、贺卡,发到每个学生的邮箱里,以此来创新课堂评价方式,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相比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信息技术参与的学业评价更符合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更有利于师生的互信与合作,对改好三课堂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成果的转化有很好的效果。
五、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肩负着道德教育、思想引领、成长管理、性格养成的一系列重要使命,其对规范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改造初中生的思想个性都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为这一学科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新的活力,也代表了这一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用好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成果的转化,这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究。
参考文献:
[1]高维,颜蒙蒙.统编教材与国家认同——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03):34-43.
[2]聂爱春.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67-68.
[3]罗永浩.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0.
重庆市綦江区扶欢中学 罗保意 莫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