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几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管是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正如杜郎口中学的徐利老师所说:“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展示课能否获得成功”。
一、重视预习效果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从1940年起,叶圣陶先生就反复撰文倡议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预习,并明确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也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笔者曾经对此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几项数据很值得我们深思:
(1)你做预习作业是( )A.老师要求的 B.家长要求的 C.自己主动做的。
选择A的同学占89%,选择B的同学占8%,选择C的同学占3%。
(2)你完成预习作业的目的是( )A.完成老师的作业 B.为了上课能跟上老师的思路 C.为了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D.不知道。
选择A的同学占76%,选择B的同学占34%,选择C 的同学占32%,选择D的同学占5%。
(3)你觉得预习有用吗?( )A.用处很大 B.用处一般 C.没什么用处。
选择A的同学占57%,选择B的同学占39%,选择C的同学占4%。
(4)你的老师布置的语文预习作业有哪些?( )(多项选择题)A.读课文 B.划词抄词 C.了解课文大意 D.查阅资料 E.质疑 。
选择A的同学占92%,选择B的同学占90%,选择C的同学占38%,选择D的同学占2%,选择E的同学占2%。
从这组数据中不难发现,学生的预习是被动的,是为完成教师的任务而进行的预习。教师布置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多属于浅层次的,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没有疑问、没有创新意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因此这样的预习做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教师只有重视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在课前就对文本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有效的预习方法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由此可见,预习绝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知识,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辨析、比较、综合,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才能使预习达到有效,从而促进课堂高效。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个流程。
1.一读文本,理解字词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不能仅读课文,要笔不离手,随时圈划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书上没有注解的字词,可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来自行扫除字词障碍,通过自己发现、解决的字词,能较牢固地掌握他们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指导课前预习时,要引导孩子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不耻下问、上网查找资料、实地调查了解等“假于物”的手段来把握信息,解开疑惑,增长知识。
学生还要查阅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来正确把握这些字词在文本中的内涵。在教授《春酒》一课,学生预习时对文中“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这一句中的“巴结”一词圈划了出来,然后根据上述预习方法去查阅字典,了解到这个词是一种方言的说法,在这句话中是指人做事勤快,学生能了解到这一点就已经对文中阿标叔的形象有了初步的理解。所以,语文的学习就是落实在一些关键性字词的理解上,学生通过多次有效的预习后,就能逐渐明白这个道理,掌握阅读文本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获得某些知识的方法,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地位。
2.二读文本,理清思路
有效预习的第二步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好本课的板书。教师可以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自行设计,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在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自学能力也会有差异。所以课前要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小组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促进思维互补。然后再找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授鲁迅的《雪》这篇课文时,课前给学生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邀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将撰写好的板书上台展示。板书如下:
甲同学:
一:(1~3)写江南的雪及记忆中塑雪罗汉的美好景象
①:(1)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②:(2~3)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二:(4~6)描写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及旋转升腾的特点
①:(4)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②:(5~6)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乙同学:
从这两位学生撰写的板书可见,学生已基本理清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弥补了在个别预习时思考的不足,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词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即可。事实上从乙同学的板书中可以看出,学生已能初步理解这两种雪的特征了。所以,让学生撰写板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方法,首先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有效预习,有效阅读,使课堂教学高效;再次互帮互助,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得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能得到互补,共同进步,这也是课堂高效的一种表现。
3.三读文本,反思质疑
“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预习,总会对课文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既能对不同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使教师在授课时做到“有的放矢”。
要让课堂高效,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我,学习情绪高涨。为此,课前预习反思质疑是必要的。如学生在预习《送行》一文时提出“勒罗的眼泪究竟是不是真实感情?作者所臆想的送行是虚伪还是真情?”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已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课堂上教师将课堂的重难点定位为为学生解惑上,使学生的疑惑在教师的引导下诠释清楚,这不正应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吗?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前知道了学习的目标,带着强烈的心理预期和问题有备而来,这样的课堂能不高效吗?
三、检测预习效果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美国一著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对养成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极其重要。
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初一开始就教授预习方法,同时,做到督促奖惩制度并进。首先检查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是否预习到位,可以采用默写的形式进行检查,预习时学生自划重点字词,课上教师随机挑选几个重点词语进行默写检查,九十分以上者过关,九十分以下者补做抄写作业,将文本中所有重要的词语每个抄写两遍。其次在课堂上在黑板撰写板书的这一小组每人加一分,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每人加一分。再次通过小组内成员的互相检查督促。通过这些方式来激励学生有效预习。
学生课前有目的有方法的预习,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自控能力,还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轻松地与同学老师合作去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会增强个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最终让有效的预习成就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15600)
一、重视预习效果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从1940年起,叶圣陶先生就反复撰文倡议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的预习,并明确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也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笔者曾经对此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几项数据很值得我们深思:
(1)你做预习作业是( )A.老师要求的 B.家长要求的 C.自己主动做的。
选择A的同学占89%,选择B的同学占8%,选择C的同学占3%。
(2)你完成预习作业的目的是( )A.完成老师的作业 B.为了上课能跟上老师的思路 C.为了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D.不知道。
选择A的同学占76%,选择B的同学占34%,选择C 的同学占32%,选择D的同学占5%。
(3)你觉得预习有用吗?( )A.用处很大 B.用处一般 C.没什么用处。
选择A的同学占57%,选择B的同学占39%,选择C的同学占4%。
(4)你的老师布置的语文预习作业有哪些?( )(多项选择题)A.读课文 B.划词抄词 C.了解课文大意 D.查阅资料 E.质疑 。
选择A的同学占92%,选择B的同学占90%,选择C的同学占38%,选择D的同学占2%,选择E的同学占2%。
从这组数据中不难发现,学生的预习是被动的,是为完成教师的任务而进行的预习。教师布置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多属于浅层次的,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没有疑问、没有创新意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因此这样的预习做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教师只有重视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在课前就对文本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有效的预习方法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由此可见,预习绝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知识,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辨析、比较、综合,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才能使预习达到有效,从而促进课堂高效。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个流程。
1.一读文本,理解字词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不能仅读课文,要笔不离手,随时圈划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书上没有注解的字词,可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来自行扫除字词障碍,通过自己发现、解决的字词,能较牢固地掌握他们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指导课前预习时,要引导孩子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不耻下问、上网查找资料、实地调查了解等“假于物”的手段来把握信息,解开疑惑,增长知识。
学生还要查阅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来正确把握这些字词在文本中的内涵。在教授《春酒》一课,学生预习时对文中“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这一句中的“巴结”一词圈划了出来,然后根据上述预习方法去查阅字典,了解到这个词是一种方言的说法,在这句话中是指人做事勤快,学生能了解到这一点就已经对文中阿标叔的形象有了初步的理解。所以,语文的学习就是落实在一些关键性字词的理解上,学生通过多次有效的预习后,就能逐渐明白这个道理,掌握阅读文本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获得某些知识的方法,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地位。
2.二读文本,理清思路
有效预习的第二步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好本课的板书。教师可以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自行设计,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在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自学能力也会有差异。所以课前要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小组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促进思维互补。然后再找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授鲁迅的《雪》这篇课文时,课前给学生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邀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将撰写好的板书上台展示。板书如下:
甲同学:
一:(1~3)写江南的雪及记忆中塑雪罗汉的美好景象
①:(1)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②:(2~3)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二:(4~6)描写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及旋转升腾的特点
①:(4)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②:(5~6)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乙同学:
从这两位学生撰写的板书可见,学生已基本理清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思维碰撞,弥补了在个别预习时思考的不足,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词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即可。事实上从乙同学的板书中可以看出,学生已能初步理解这两种雪的特征了。所以,让学生撰写板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方法,首先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有效预习,有效阅读,使课堂教学高效;再次互帮互助,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得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能得到互补,共同进步,这也是课堂高效的一种表现。
3.三读文本,反思质疑
“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预习,总会对课文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既能对不同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使教师在授课时做到“有的放矢”。
要让课堂高效,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我,学习情绪高涨。为此,课前预习反思质疑是必要的。如学生在预习《送行》一文时提出“勒罗的眼泪究竟是不是真实感情?作者所臆想的送行是虚伪还是真情?”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已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课堂上教师将课堂的重难点定位为为学生解惑上,使学生的疑惑在教师的引导下诠释清楚,这不正应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吗?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前知道了学习的目标,带着强烈的心理预期和问题有备而来,这样的课堂能不高效吗?
三、检测预习效果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美国一著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对养成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极其重要。
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初一开始就教授预习方法,同时,做到督促奖惩制度并进。首先检查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是否预习到位,可以采用默写的形式进行检查,预习时学生自划重点字词,课上教师随机挑选几个重点词语进行默写检查,九十分以上者过关,九十分以下者补做抄写作业,将文本中所有重要的词语每个抄写两遍。其次在课堂上在黑板撰写板书的这一小组每人加一分,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每人加一分。再次通过小组内成员的互相检查督促。通过这些方式来激励学生有效预习。
学生课前有目的有方法的预习,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自控能力,还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轻松地与同学老师合作去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会增强个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最终让有效的预习成就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