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的中小学协同课堂流程再造与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n_lu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互联网 ”中小学协同课堂融合了微课等先进教学元素,从主从式向双主多主教师模式的过渡,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针对不同的科目、课堂类型以及课程内容,可采用整体感知课堂、解决问题课堂、学习诊断与矫正课堂、学科活动课堂等几种远程协同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互联网 ;中小学协同课堂;流程再造;教学模式
  一、基于“互联网 ”的中小学协同课堂布署研究
  “互联网 ”时代课堂教学正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新型智慧课堂模型与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受到了社会各界教育机构及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然而,教育核心业务流程——课堂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针对该问题,自2016年以来,我校开展了基于“互联网 ”的中小学协同课堂流程再造与教学模式研究。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于“互联网 ”的远程协同教学的布署及原理图
  我校“互联网 ”远程协同教学平台采用魔灯平台(Moodle)作为网站与课程管理平台,采用天闻数码传媒公司Aischool云课堂作为班级授课平台,采用翰博尔全自动录播教室作为录播平台,采用V2 Conference视频会议系统作为远程协同会议平台,将翻转课堂与慕课(MOOCs)的特点与长处结合,实施“在线开放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同步课堂教室以主讲教师远程讲解为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没有与主讲教师的互动、课堂上本地老师缺乏参与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新型协同课堂充分利用信息与传媒技术,设置主讲教师和助讲教师,主讲教师既负责核心讲解,又调度所有助讲有序参与,使协同课堂呈现高度融合、时分时总、优质资源共享、多种互动增强的协同效果。原理如图1所示。
  (二)基于“互联网 ”的协同授课教学流程
  研究新型协同课堂中的传播主体、传播客体的理论和技术的应对研究;研究新型协同课堂教学模式下传播媒体和信息呈现形式;研究新型协同课堂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新的呈现方式;研究新型协同课堂交互反馈的使用,主讲与助讲之间、助讲之间、学生与主讲助讲、学生之间互动等;研究传播主体的高效组织和管理、课外备课与培训提高模式等。
  (三)基于“互联网 ”的远程协同的语言艺术
  研究互动实现基本模式,适宜话语形式的选择、授课基调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营造以及反馈和评价;研究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经济原则等交际原则在新型协同授课中的运用等。
  二、基于“互联网 ”的中小学协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无线网络、平板电脑、传感器、3D打印等新技术不断出现;数字教室、互动教室、虚拟教室、智慧教室等概念不断涌现。我们认为,基于“互联网 ”的新型远程协同课堂应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充当引导者,真正的主人是以组为单位的学生团队。
  基于“互联网 ”中小学协同课堂融合了微课等先进教学元素,从主从式向双主多主教师模式的过渡,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针对不同的科目、课堂类型以及课程内容,我们总结得出了四种远程协同课堂教学范式。(如图2)
  范式一 整体感知课堂
  借助新型协同课堂,让学生经历大量的课堂活动,在体验中形成学科概念,在体验探究乐趣的同时建构学科思维。范式归纳为:问题情境,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对话分享;抽象表征,应用迁移。
  范式二 解决问题课堂
  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学科问题,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沉浸体验,并在应用实践中解决问题,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范式归纳为:情境创设,发现问题;问题探究,沉浸体验;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范式三 数据支持下的学习诊断与矫正课堂
  利用新协同课堂互动学习平台,从质量检测的数据中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平台回溯学习经历,利用工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范式归纳为:数据支持,发现问题;回溯经历,自我诊断;梳理反思,解构重构。
  范式四 学科活动课堂
  综合运用前三种范式,围绕一项学科主题活动,在空间与时间均不设限的前提下,使用新型协同课堂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科主题活动。范式归纳为:活动提出,任务分解;过程跟踪,动态调整;形成结论,提出创新。
  三、基于“互联网 ”的中小学协同课堂流程再造与教学模式案例
  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揠苗助长》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主课堂 分课堂 (一)揭题导入——
  问题情境,自主探究 教师打开PAD,播放《中国寓言故事》微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读题)《寓言两则》。
  师:两则就是两篇。这个“则”是量词。我们先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关注学生,引导三(1)班的学生齐读课题。
  师:学生交流课前使用学习平台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疑问? 同步交流汇报预习情况。由于使用了统一的网上学习平臺,所有学生的预习记录都统一在一个平台里。 ]
  [(二)细读感悟——
  互动交流,对话分享
  1.拔禾苗前
  师:预习课文后,你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用上因为……所以……)
  师: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你能找出直接描写他当时心情的词语吗?请用PAD拍照上传。
  师:仔细观察“焦”,要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师范写,同桌互评)
  ①自由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农夫当时的样子。
  ②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农夫还会焦急成什么样子?   ③交流:指名读句子,读出农夫的焦急。
  师:还能从课文的第一段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他的焦急?读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
  ①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焦急?
  ②比较句子:
  从“巴望”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从 “天天”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
  (师指导朗读)
  ③刮大风时去吗?下大雨时去吗?烈日炎炎去吗?他这样天天去为的是什么?
  ④真是个心急的农夫,谁来读这句话,读出农夫的焦急。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农夫眼巴巴地看着田里的禾苗,希望他的禾苗一下子长一大截,于是他天天到田里去看。(师使用PAD——出示句子)
  ①从哪里感受到了他的焦急?
  ②真的没长高吗?我们来仔细研读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③请把刚才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齐读感悟) 协助主讲教师关注学生,组织课堂纪律。
  要求学生专心默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提醒学生在PAD上观察“焦”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间架结构。
  要求三(1)班学生关注出示的句子。
  协助主讲教师选出读句子的同学。 2.拔禾苗过程
  过渡:心急如焚的老农终于想出了办法。走,去看看! (PAD推送出示老农拔苗的动画) 他在干什么? (生回答)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问题,选出回答问题的学生。 师:是啊!老农正弓着背、弯着腰拔禾苗!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谁来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①农夫是怎样揠苗的?“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②农夫忙了多长时间?对比感悟。
  ③农夫有没有停下来?如果你是农夫,忙到现在你是什么感觉?分会场三(1)班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④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关注课堂纪律,协助主讲老师请学生读书。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关注课堂纪律,根据主讲老师的问题,选出答题的学生。 ]
  [3.拔苗之后
  过渡:老农这么累,可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从哪句话看出来的?(PAD出示第三自然段)指生读句子。
  ①禾苗长高了多少?(一大截)难怪他会这么乐呢!好,谁来带着体会读读这个自然段? 指生有感情读。
  ②农夫把小禾苗拔高了,小禾苗高兴吗?它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禾苗,你会说什么呢?
  4.揭示道理
  ①老农这么苦这么累,结果怎样呢?理解“纳闷”。会纳闷什么呢?引读。
  ②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写在纸上,用PAD拍照上传)
  ③农夫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生长?
  ④揭示寓言寓意。
  根据本班整体学生学情状况,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在主讲老师的要求下点名回答问题。
  倾听学生的答案,并适时做记录,以便下次课堂做调整。
  (三)拓展延伸——
  抽象表征,应用迁移
  ①PAD出示《揠苗助长》文言文和重点字义。
  ②对照新学的课文读一读,尝试理解。
  ③学生练读古文,尝试释义。
  ④回顾课文。
  ⑤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关注课堂纪律,要求学生读古文。 (四)课后作业 阅读寓言故事,准备开寓言故事会。 ]
  《揠苗助长》这节课采用协同课堂整体感知范式授课。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三(6)班和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心小学三(1)班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享受到了优质教學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合作式教学策略,如教学团队教师共同拟定教学目标与计划,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讲解或者角色扮演的方法,由助讲老师观察与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讲老师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充分展示与分享学生学习的成果,最后由教师综合总结。
  [参 考 文 献]
  [1]陈珏玉.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7(9).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核心素养既是课堂教学的主旨,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以化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发展培养目标,并构建一个可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完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问题任务驱动  一、问题缘起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明确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化学教学和评价中应
[摘 要]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正比例的意义》为例,探讨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哲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感悟哲学思想,体验哲学思考的方法,形成一些基本的哲学认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笔者也指出,作为教师,一定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教材,以哲学的方法展开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渗透哲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哲学审视;感受思想;深度学习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开拓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是值得业界同行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  关键词:英语学科 人文教育 校园文化  课 题:本文为作者主持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研究”(1910029)的研究成果之
[摘 要] 以初中“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为例,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途径。提出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要从渗透学科观念、增强问题互动、开展实证研究、巧用史料佐证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由“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
[摘 要]  由于平面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同时也因为平面向量的这种独特身份,在各省的高考中多有考察,是高考的热点.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考查向量的模、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等,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向量的模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摘 要] 字母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字母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字母的音、形、义。为了提高学生字母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在课中及课后善用各种资源,通过听、说、读促进学生字母的发音,通过“写”落实字母的“形”,最终“音”“形”互促,实现对“义”的理解。  [关键词]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音·形·义  字母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起始阶段的学生因为受到拼音的影响,学习字母存在一定的困难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科知识逐渐积淀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的培育寓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中,以便为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对于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须注重教学深度,充分挖掘与学科知识契合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寓学科知识于鲜活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主动建构意义,在习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科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基于课标、教材和学生认知起点,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采取多元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情景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梳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元目标多元策略教学案例设计流程,并对该案例进行反思与评价。  [关键词]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课堂教学,要基于课程
Logo语言是一门专为儿童设计的计算机语言,它非常适合儿童的特点,能较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使儿童在认知与技能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它本身形象直观,功能强大,能将理性思维可视化,易被儿童接受,但它毕竟是一门计算机语言,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爱心与智慧,坚持一切从儿童出发,才能使学生保持兴趣,启迪思维,体验成就,悄然“花开”。  一、定位课堂教学的原点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
[摘 要]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为例,探讨了基于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设计艺术,踩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认知,完善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几何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精准教学;几何概念  [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作为起始课,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