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大班学前班与小学一年级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工作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小学一年级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继续发展与提高。因此,学前教育与小学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是否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的儿童升入小学而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得合理、科学、恰当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调查研究,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熟悉大班学前班的数学教材和教学要求,了解学前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前数学教师教与学的情况,注意搜集和整理大班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熟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掌握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加强联系、沟通,特别要认真钻研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弄清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内在联系。
再次对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数学的管理,数学教学法,儿童學习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特征一定要有所了解和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搞好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数学的过渡衔接工作。
二、注意搞好四个方面的衔接
1.教材方面的衔接
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材内容包括分类、排序、量的比较,应用题教学等。从教材内容来看,幼儿教材的编排上也存在着问题,数学知识重复,部份儿童易失去学习的新鲜感,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小学数学能力的发展和初入学时的数学能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初入学时对数概念,对数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运算,那么他们入小学后对整数中的多位数,对小数和分数,对于自觉地运用数的关系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都表现出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须搞好;①直观的图求和实物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的过渡。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先教师引导,后儿童独立操作,先易后难,通过分类训练,帮助儿童构建一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分与合的思维结构。掌握分类关系的同时,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识的训练儿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示推理的初步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间双向联系。②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示实例,口头访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访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看图按算式口编应用题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入学以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地过渡和适应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辅路”的工作。在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面向小学,突出衔接。
2.教法方面的衔接
幼儿园教学是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玩中有学,寓教于乐。小学是直观又形象,动静结合,学中有玩,寓教于乐。学前班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小学课堂为主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减少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分,使之逐渐转换为以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并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地延长上课的时间,使之接近小学,并注重“两个适应”能力的培养。
3.学法上的衔接
学习方法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效率,幼儿园习惯的学习法难于适应小学数学学习新的要求。学前班幼儿是学乐结合,不留作业,不考试,儿童感到轻松愉快,而小学的学习方法,科目多、考试多、作业多,儿童很难适应小学学习新的要求,学习方法的衔接应着重促进幼儿发展,培养适应能力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幼儿由“学会”变为“会学”,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4.教学管理的衔接
(1)科学制定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后期和小学一年级的初期的生活作息制度,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时间和环境的平衡过渡,适当增大课时,数学由每周2节增加到每周3节,教学时间由每节30分钟增加到每节35~40分钟。
(2)加强认识活动区、活动角的建设,使数学教育活动体现合理性。教师要精心思考和组织活动区数学环境布置,数学活动的进行。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儿童才能学习与发展相适应的有关经验,儿童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才可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3)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在儿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数学因素,帮助儿童积累数学的感情经验。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前儿童逐步完成;学习环境的过渡,学习知识的过渡,学习方法的过渡,学习动机的过渡,心理和生理上的过渡,切切实实做好数学教学的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的衔接工作。
一、认真调查研究,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熟悉大班学前班的数学教材和教学要求,了解学前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前数学教师教与学的情况,注意搜集和整理大班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熟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掌握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加强联系、沟通,特别要认真钻研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弄清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内在联系。
再次对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数学的管理,数学教学法,儿童學习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特征一定要有所了解和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搞好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数学的过渡衔接工作。
二、注意搞好四个方面的衔接
1.教材方面的衔接
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材内容包括分类、排序、量的比较,应用题教学等。从教材内容来看,幼儿教材的编排上也存在着问题,数学知识重复,部份儿童易失去学习的新鲜感,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小学数学能力的发展和初入学时的数学能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初入学时对数概念,对数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运算,那么他们入小学后对整数中的多位数,对小数和分数,对于自觉地运用数的关系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都表现出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须搞好;①直观的图求和实物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的过渡。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先教师引导,后儿童独立操作,先易后难,通过分类训练,帮助儿童构建一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分与合的思维结构。掌握分类关系的同时,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识的训练儿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示推理的初步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间双向联系。②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示实例,口头访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访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看图按算式口编应用题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入学以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地过渡和适应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辅路”的工作。在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面向小学,突出衔接。
2.教法方面的衔接
幼儿园教学是直观形象,动静结合,玩中有学,寓教于乐。小学是直观又形象,动静结合,学中有玩,寓教于乐。学前班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小学课堂为主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减少幼儿园大班学前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分,使之逐渐转换为以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并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地延长上课的时间,使之接近小学,并注重“两个适应”能力的培养。
3.学法上的衔接
学习方法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效率,幼儿园习惯的学习法难于适应小学数学学习新的要求。学前班幼儿是学乐结合,不留作业,不考试,儿童感到轻松愉快,而小学的学习方法,科目多、考试多、作业多,儿童很难适应小学学习新的要求,学习方法的衔接应着重促进幼儿发展,培养适应能力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使幼儿由“学会”变为“会学”,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4.教学管理的衔接
(1)科学制定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后期和小学一年级的初期的生活作息制度,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时间和环境的平衡过渡,适当增大课时,数学由每周2节增加到每周3节,教学时间由每节30分钟增加到每节35~40分钟。
(2)加强认识活动区、活动角的建设,使数学教育活动体现合理性。教师要精心思考和组织活动区数学环境布置,数学活动的进行。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儿童才能学习与发展相适应的有关经验,儿童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才可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3)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在儿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中蕴含的数学因素,帮助儿童积累数学的感情经验。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前儿童逐步完成;学习环境的过渡,学习知识的过渡,学习方法的过渡,学习动机的过渡,心理和生理上的过渡,切切实实做好数学教学的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的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