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与教育的之间的桥梁,从它诞生时起便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教与学的过程,使这个互动系统运行更加高效,结构更加完善,双方关系更加和谐。本文对韩仁生教授的《教育心理学》做了简单评述,同时对该学科当前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多元化;教育实践
如果说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寓于哲学的母体之中,那么进入20世纪之后,教育心理学迎来了快速而曲折的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通心理学的应用;它既是最经典的心理学分支,也是心理学诸分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如今,教育心理学的诸多课题和研究成果已经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被各大高校尤其师范类院校设为必修课程,众多国内外的相关教材的出版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曲阜师范大学韩仁生教授主持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该书在2008年首次出版,为了顺应学科的发展、吸纳该领域的新成果,于2013年修订后重新出版。
与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相比,该书具有几大特色。首先,结合前沿研究成果,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整合。本书特别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读者,但又不拘泥于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归纳了众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利于培养科研意识,同时对教育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书中在讲述自我意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调节作用时,谈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呈曲线性,表现出三个上升期和三个平稳期;同时,学生性格的发展也不是直线匀速的,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2-4年级与6-8年级的学生总体表现出两个平稳阶段[1]。这促使读者能够更深入理解学生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利于纵向把握中小学生的总体发展情况。
第二,强调实用性和可读性。书中对部分重点知识配了相应的图表解释,更加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动机部分,作者用图表的方式总结了动机和情绪的归因训练模式,直观的呈现了归因方式、情绪和期望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另外,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增加了复习思考题和案例分析,使读者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本书单独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章节,这从宏观的角度完善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教育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科学,更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健康个体的科学。这门学科归根结底是要落脚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之上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心理学为理论指导,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并对特殊个体进行心理咨询。
教育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有约一个世纪的时间,我们可以把其归纳为两大体系:一是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的西方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的理论体系为其奠定了基础;二是前苏联的教育家为代表,主张"发展心理"为中心。我国的教学心理学受这两种体系的共同影响,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整个智慧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教育同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基本理论为前提,学习理论为主干,同时兼顾教育情境下的其他问题[2]。
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教育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并非像传统的理论所阐述的那样,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跨文化、本土化研究进入学者们的视野,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正电子发射层扫描术等逐渐运用于教育心理学课题的研究之中。这些工具为深入探讨思维和大脑运作过程提供了深层信息,为教育提供了各种可能,包括对需要特殊教育学生的早期诊断,增强了对学习上个体差异的理解等[3]。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逐步创新研究方法、扩大研究领域。今天的学者大都否定单一的理论,像几十年前那种仅仅一种理论流派占统治地位的现象不会再次发生。
此外,随着教育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地位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其期望价值也逐渐增加。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很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本身接近完善,却难以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这就是所谓的研究与社会现实脱节。为使理论研究贴近教学实践,研究者们必将更加注重生态效度问题,尽可能的在自然环境下,创造非参与的情境,以探究现实教学过程中自然发生的心理行为机制。
系统的学习这本《教育心理学》之后,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一门学科若想发展必须不断吸纳新鲜的思想血液,打破传统研究视角的桎梏,用多元化的方法、多维的建构模式不断探索。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教育心理学必将在多种思想的激荡中前进。
参考文献:
[1]韩仁生,苗军芙,李传银.教育心理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25.
[2]李海燕,马超.教育心理学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4).
[3]王丽娟,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7,(2).
作者简介:张欣艺(1991.1-),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3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儿童认知;纪建茂(1989.11-),男,山东德州人,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3级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工程心理学。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多元化;教育实践
如果说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寓于哲学的母体之中,那么进入20世纪之后,教育心理学迎来了快速而曲折的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获得了其独立性,并非只是普通心理学的应用;它既是最经典的心理学分支,也是心理学诸分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如今,教育心理学的诸多课题和研究成果已经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被各大高校尤其师范类院校设为必修课程,众多国内外的相关教材的出版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曲阜师范大学韩仁生教授主持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该书在2008年首次出版,为了顺应学科的发展、吸纳该领域的新成果,于2013年修订后重新出版。
与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相比,该书具有几大特色。首先,结合前沿研究成果,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整合。本书特别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读者,但又不拘泥于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归纳了众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利于培养科研意识,同时对教育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书中在讲述自我意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调节作用时,谈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呈曲线性,表现出三个上升期和三个平稳期;同时,学生性格的发展也不是直线匀速的,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2-4年级与6-8年级的学生总体表现出两个平稳阶段[1]。这促使读者能够更深入理解学生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利于纵向把握中小学生的总体发展情况。
第二,强调实用性和可读性。书中对部分重点知识配了相应的图表解释,更加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动机部分,作者用图表的方式总结了动机和情绪的归因训练模式,直观的呈现了归因方式、情绪和期望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另外,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增加了复习思考题和案例分析,使读者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本书单独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章节,这从宏观的角度完善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教育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科学,更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健康个体的科学。这门学科归根结底是要落脚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之上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心理学为理论指导,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并对特殊个体进行心理咨询。
教育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有约一个世纪的时间,我们可以把其归纳为两大体系:一是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的西方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的理论体系为其奠定了基础;二是前苏联的教育家为代表,主张"发展心理"为中心。我国的教学心理学受这两种体系的共同影响,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整个智慧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教育同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基本理论为前提,学习理论为主干,同时兼顾教育情境下的其他问题[2]。
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教育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并非像传统的理论所阐述的那样,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跨文化、本土化研究进入学者们的视野,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正电子发射层扫描术等逐渐运用于教育心理学课题的研究之中。这些工具为深入探讨思维和大脑运作过程提供了深层信息,为教育提供了各种可能,包括对需要特殊教育学生的早期诊断,增强了对学习上个体差异的理解等[3]。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逐步创新研究方法、扩大研究领域。今天的学者大都否定单一的理论,像几十年前那种仅仅一种理论流派占统治地位的现象不会再次发生。
此外,随着教育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地位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其期望价值也逐渐增加。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很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本身接近完善,却难以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这就是所谓的研究与社会现实脱节。为使理论研究贴近教学实践,研究者们必将更加注重生态效度问题,尽可能的在自然环境下,创造非参与的情境,以探究现实教学过程中自然发生的心理行为机制。
系统的学习这本《教育心理学》之后,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一门学科若想发展必须不断吸纳新鲜的思想血液,打破传统研究视角的桎梏,用多元化的方法、多维的建构模式不断探索。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教育心理学必将在多种思想的激荡中前进。
参考文献:
[1]韩仁生,苗军芙,李传银.教育心理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25.
[2]李海燕,马超.教育心理学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4).
[3]王丽娟,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7,(2).
作者简介:张欣艺(1991.1-),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3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儿童认知;纪建茂(1989.11-),男,山东德州人,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3级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工程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