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形式美追求

来源 :美与时代:美学(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hl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的"诗"涵盖了史诗和悲剧。他分别从格律、语言、结构三方面对史诗和悲剧之形式要素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批评实践。其形式批评,注重"法"(创作技法)的讨论:(一)格律方面:六音步长短短格适用于史诗,三双音步短长格适用于悲剧;(二)语言方面:史诗语言应注重文质结合,悲剧语言亦讲求美善兼备;(三)结构方面:史诗应采用多事件结构,悲剧应采用单事件结构。最终,以上围绕史诗与悲剧格律、语言、结构方面相关的创作技法探讨,共同构成了亚里士多德的文学形式美追求。
其他文献
摘 要:“虚静”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中十分重要的范畴,它是关于艺术创作与审美态度的理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虚静”概念,不仅与“虚静”的哲学概念有关,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虚静”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虚静”论。  关键词:虚静;审美意蕴;艺术;绘画  一、虚静论的哲学审美意蕴  虚静,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以及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宗教、哲学、心理学,尤其是美学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
摘 要:作为刘勰文学审美和创作观念的集中体现,《文心雕龙·情采》主要论述文学艺术作品中“情”与“采”,即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也体现出刘勰针对文学创作与文学审美问题研究的方法,既有在古今对比中对当时文学现状的审美批判,也有朴素的辩证思考与论证方式,包含了对于文学创作者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文心雕龙》;情采;研究方法  《文心雕龙·情采》篇可以看作是刘勰文学审美和创作观念的集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