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分配伍的马钱子碱与芍药苷经皮给药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脑组织分布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马钱子碱及芍药苷的含量,比较芍药苷与正常剂量及毒性剂量下马钱子碱配伍经皮给药前后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及脑组织分布情况.方法:以苦参碱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水(含10mmol/L乙酸铵+0.04%甲酸),梯度洗脱,对待测物进行分离.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马钱子碱正常剂量组(18mg/kg)、芍药苷-1组(180mg/kg)、马钱子碱正常剂量-180mg/kg芍药苷配伍组、马钱子碱毒性剂量组(45mg/kg)、芍药苷-2组(450mg/kg)、马钱子碱毒性剂量-450mg/kg芍药苷配伍组,给药后分别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定血药浓度及于2、6、12、24h处死大鼠,迅速分离大鼠脑组织,测定组织浓度.结果:与马钱子碱毒性剂量组比较,马钱子碱毒性剂量-450mg/kg芍药苷配伍组中马钱子碱的AUC(0-t)、AUC(0-∞)、Cmax均显著减小(P<0.01,P<0.05),分别下降了45.79%、48.40%、49.70%,马钱子碱的t1/2z及MRT均有所延长;配伍组中芍药苷的AUC(0-t)、AUC(0-∞)、Cmax均显著增大(P<0.05,P<0.01),分别增加了64.66%、67.78%、85.96%.与马钱子碱正常剂量组比较,马钱子碱正常剂量组-180mg/kg芍药苷配伍组中马钱子碱的Cmax、AUC(0-t)及AUC(0-∞)均有所减少,t1/2z和MRT均有所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配伍组中芍药苷Cmax显著增加(P<0.01),AUC(0-t)及AUC(0-∞)较配伍前分别增大了60.32%及49.61%,表明配伍极大地促进了芍药苷的经皮吸收.除24h外,配伍后马钱子碱脑部含量均有所下降,芍药苷脑组织浓度均有所上升.结论:芍药苷与正常剂量及毒性剂量下马钱子碱配伍,可抑制马钱子碱的经皮吸收,同时促进芍药苷的经皮渗透,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效应,但具体的吸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灵枢》九针是中医典籍中唯一一套论述系统而且形制相对完备的外治工具.自《灵枢》成书以降,历代医籍凡涉及针具的文论多直引其条文,因此《灵枢》原文是目前研究九针形制比较权威的材料.初步分析《灵枢》论述九针的原文发现:九针的形制思路来源广泛,包括更加古老的针具、兵器、农作物,以及毫毛和蚊喙等生物器官.九针的立制,大应天地四方,近合人体结构,既在宏观上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大理法,又在细节上与人体的具体部位结构以及相关疾病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说明了九针的形制创立,是来自于临床病治,并且是在确切的人体结构知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