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都实施中医内科治疗。结果58例偏头痛患者在完成二至三个疗程的中医内科医治后,不良状况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与良好的控制,共有52例患者已康复痊愈,总有效率高达94.83%。结论 对于偏头痛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具备有很好的疗效,改善患者长时间身体与精神的痛苦的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 内科治疗
偏头痛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发作性头痛病症,主要是由于人体神经血管功能出现了阻碍,从而引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疼症状。它的临床症状包括了反复性的偏左侧头痛、偏右侧头痛及双侧头痛[1]。本组抽取了5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58例偏头痛患者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4.5±3.6)岁。患者偏头痛病程是1至20年,平均病程是(6.5±3.2)年。在中医内科辩证分型标准判断后认定,其中肝郁气滞型偏头痛有18例,淤阻脑络型偏头痛有24例,肝肾阳虚型偏头痛有9例,风刚上扰型偏头痛有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肝肾阳虚型偏头痛
临床症状表现是舌色呈红并且舌苔较少,口干舌燥、睡眠质量不好、脉弦细且弱和腰酸腿软等[2]。治疗方式:口服滋补肝肾汤药,能够给患者带来补充益气且有滋阴补阳的药效。它的配方是25克的十茯苓,都是15克的熟地、山药与枸杞,都是10克的白蔟藜、丹皮、天麻、菊花、山茱萸。头痛感较强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醋元胡与全蝎;胃脘饱胀不消化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佛手、麦芽与山楂;有气虚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白芍与当归、川穹;烦躁者添加适量的地骨皮[3]。
1.2.2 风刚上扰型偏头痛
临床症状表现是舌色呈红、剧烈头痛、心烦失眠、口苦咽干和胸部胀痛等。治疗的方式:口服天麻钩藤汤,能够有利于患者熄风通络和平肝潜阳,它的重要配方是都是30克的生牡蛎、石决明、珍珠母和麦芽,都是10克的川牛膝、佛手偏、天麻、僵蚕、钩藤;9克含量的炒栀子,都是5克的生白芍与全蝎末。如果带有便秘情况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龙胆草,有恶心干呕的情况则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法夏与陈皮;有口苦咽干的情况则需要适当的添加一些胆南星、石莒蒲与白芥子。
1.2.3 肝郁气滞型偏头痛
临床症状的表现是舌色呈红或者暗红色、胸闷燥及心脏不舒服、脉弦有力、恶心呕吐等。治疗的方式:口服柴胡疏肝散,能够有利于患者理顺气息、疏肝解郁且起到不错的止痛效果。它的偏方是30g的珍珠母[4],都是15克的川穹与丹参,12克的牛白芍,都是10克的白蔟藜、醋元胡、柴胡和郁金,6克的炒积壳和5克的蝎末。有眩晕或者耳鸣情况的病人可以适当的使用天麻与钩藤;有恶心干呕情况的病人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法夏与竹茹;有胃脘饱胀不消化情况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山楂与麦芽;有便秘或者口苦咽干情况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黄苓与龙胆草。
1.3 疗效标准
在2至3个疗程后,可以给5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医疗效果的评定。控制: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消失,没有复发状况。显效: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了一半。有效:患者偏头痛程度降低到20%至50%之间。无效:患者的偏头痛程度减低少于20%。
2 结果
58例偏头痛患者在接受2至3个月的治疗后,控制的是36例,显效的是12例,有效的是7例,无效的是3例,总的有效率是94.83%。
3 讨论
在我国的中医内科辩证学术里,偏头痛是一类临床中比较普遍的慢性神经血管障碍病症,它的发病率往往很高,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临床上主要是用西药或者中西医相融合的方法进行医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但是中医内科治疗有着不错的医疗效果、较低的有毒性副作用和医疗费用等优势,所以被医生与患者广泛采纳。针对不同类型的偏头痛症状进行中医内科药物配方医治。药方里的川穹不但给人体中枢神经带来了镇静与镇痛的疗效,还能提升人体的血管循环系统,提升血管血流量,让脑血管完成舒张,防止血栓的发生。实验结果表明中医内科治疗在偏头痛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偏头痛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具备有很好的疗效,改善患者长时间身体与精神的痛苦的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星垣. 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反映新的特色和水平——二○○○年中医内科治疗研究的展望[J]. 天津中医. 1985(02)
[2] 三北地区中医院校1985年《中医内科》统考试卷(续)[J]. 天津中医. 1985(06)
[3] 孟庆云. 40年中医内科理论研究进展(上)——现代中医内科理论及研究的特点[J]. 中级医刊. 1990(11)
[4] 朱文锋,朱正华. 中医内科常见病类概况1[J]. 辽宁中医杂志. 1995(01)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 内科治疗
偏头痛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发作性头痛病症,主要是由于人体神经血管功能出现了阻碍,从而引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疼症状。它的临床症状包括了反复性的偏左侧头痛、偏右侧头痛及双侧头痛[1]。本组抽取了5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58例偏头痛患者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4.5±3.6)岁。患者偏头痛病程是1至20年,平均病程是(6.5±3.2)年。在中医内科辩证分型标准判断后认定,其中肝郁气滞型偏头痛有18例,淤阻脑络型偏头痛有24例,肝肾阳虚型偏头痛有9例,风刚上扰型偏头痛有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肝肾阳虚型偏头痛
临床症状表现是舌色呈红并且舌苔较少,口干舌燥、睡眠质量不好、脉弦细且弱和腰酸腿软等[2]。治疗方式:口服滋补肝肾汤药,能够给患者带来补充益气且有滋阴补阳的药效。它的配方是25克的十茯苓,都是15克的熟地、山药与枸杞,都是10克的白蔟藜、丹皮、天麻、菊花、山茱萸。头痛感较强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醋元胡与全蝎;胃脘饱胀不消化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佛手、麦芽与山楂;有气虚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白芍与当归、川穹;烦躁者添加适量的地骨皮[3]。
1.2.2 风刚上扰型偏头痛
临床症状表现是舌色呈红、剧烈头痛、心烦失眠、口苦咽干和胸部胀痛等。治疗的方式:口服天麻钩藤汤,能够有利于患者熄风通络和平肝潜阳,它的重要配方是都是30克的生牡蛎、石决明、珍珠母和麦芽,都是10克的川牛膝、佛手偏、天麻、僵蚕、钩藤;9克含量的炒栀子,都是5克的生白芍与全蝎末。如果带有便秘情况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龙胆草,有恶心干呕的情况则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法夏与陈皮;有口苦咽干的情况则需要适当的添加一些胆南星、石莒蒲与白芥子。
1.2.3 肝郁气滞型偏头痛
临床症状的表现是舌色呈红或者暗红色、胸闷燥及心脏不舒服、脉弦有力、恶心呕吐等。治疗的方式:口服柴胡疏肝散,能够有利于患者理顺气息、疏肝解郁且起到不错的止痛效果。它的偏方是30g的珍珠母[4],都是15克的川穹与丹参,12克的牛白芍,都是10克的白蔟藜、醋元胡、柴胡和郁金,6克的炒积壳和5克的蝎末。有眩晕或者耳鸣情况的病人可以适当的使用天麻与钩藤;有恶心干呕情况的病人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法夏与竹茹;有胃脘饱胀不消化情况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山楂与麦芽;有便秘或者口苦咽干情况的患者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黄苓与龙胆草。
1.3 疗效标准
在2至3个疗程后,可以给5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医疗效果的评定。控制: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消失,没有复发状况。显效: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了一半。有效:患者偏头痛程度降低到20%至50%之间。无效:患者的偏头痛程度减低少于20%。
2 结果
58例偏头痛患者在接受2至3个月的治疗后,控制的是36例,显效的是12例,有效的是7例,无效的是3例,总的有效率是94.83%。
3 讨论
在我国的中医内科辩证学术里,偏头痛是一类临床中比较普遍的慢性神经血管障碍病症,它的发病率往往很高,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临床上主要是用西药或者中西医相融合的方法进行医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但是中医内科治疗有着不错的医疗效果、较低的有毒性副作用和医疗费用等优势,所以被医生与患者广泛采纳。针对不同类型的偏头痛症状进行中医内科药物配方医治。药方里的川穹不但给人体中枢神经带来了镇静与镇痛的疗效,还能提升人体的血管循环系统,提升血管血流量,让脑血管完成舒张,防止血栓的发生。实验结果表明中医内科治疗在偏头痛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偏头痛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具备有很好的疗效,改善患者长时间身体与精神的痛苦的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星垣. 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反映新的特色和水平——二○○○年中医内科治疗研究的展望[J]. 天津中医. 1985(02)
[2] 三北地区中医院校1985年《中医内科》统考试卷(续)[J]. 天津中医. 1985(06)
[3] 孟庆云. 40年中医内科理论研究进展(上)——现代中医内科理论及研究的特点[J]. 中级医刊. 1990(11)
[4] 朱文锋,朱正华. 中医内科常见病类概况1[J]. 辽宁中医杂志. 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