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道德诚信教育作为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作弊、学术假证、枪手、借贷不还等)不仅影响高校的声誉和质量,更危及到社会的各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许多诉讼也屡见不鲜。因此道德诚信的教育与研究在各国得到了重视。道德诚信作为伦理学的范畴,往往通过主体觉悟的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舆论监督等来维持和提升[1]。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道德诚信的实然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开展诚信教育,笔者设计了一份“大学生道德诚信状况的调查问卷”,对某高校大学生道德诚信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该问卷设计了影响道德诚信的因素大学年级、性别、学院等以及影响道德诚信的原因、道德评价以及建议等问题,分析并反映了该大学的现实情况。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大学19个学院86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其中36份没有填写,21份数据不全作为无效问卷,占总数的6%;收回有效问卷803份,占94%。其中男大学生381份,占48%;女大学生422份,占52%。绝大部分同学认真填写问卷,其中352位同学在开放问卷中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因此,调查问卷真实可靠、可信度高,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诚信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学生道德诚信现状
绝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自己生活在诚实守信的环境里。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你是否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回答“是”的占94%,同时承认“校园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占51%,并且认为他人的诚信度一般的占67%,与人交往看重对方的诚信程度占77%。可见,大学生希望别人对自己能够诚信,而自己不想因为诚信而失去任何利益及荣誉。
学习方面道德失信的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运行实践不诚实;备课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不诚实;旷课,公开课作假、学术抄袭。某高校调查所知,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10次以上旷课经历的占42.3%,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占48.65%,有抄袭别人论文5次经历以上的占21.67%;并且在考试时挖空心思作弊,考场夹带,偷看他人试题答案,找人替考,找老师开后门要分数,为社会上的考试充当“枪手”等等[2]。
生活方面主要表现同学之间的欺骗与利用。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诚信教育正面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情况:认为是家庭的占47%、社会26%、学校24%、先进个人事迹0.8%,有时因为对先进个人事迹宣传夸张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诚信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73.4%、学校教育的反差占20%、家庭环境占13%。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对一个人诚信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社会上各种虚假广告、推销等各种不诚信现象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助学贷款是国家针对大学生的一项资助政策,目前存在贷款不还的现象。对贷款不还的调查结果是91%的同学认为“我会如约还贷”,0.5%的同学可能不还,9.5%的同学到时再看看;调查显示41%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事实上,学生拖欠学费或贷款也是道德失信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状况使国家资助贷款政策实施相当艰难。
二、影响大学生道德诚信的致因
1.内在因素
首先,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失调,加上经济、利益等各方面的诱惑,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迷失,从而只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很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捏造假证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比别人高得多的利益,造成了极不公平的竞争,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诚信的缺失一是因为不讲诚信的成本过低;二是因为追求诚信的代价过高[3],这样纵容了不诚信行为。某高校对1000余名学生的一份关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状况问卷中显示,分别有四分之一和四成以上的学生,并不认为偿还贷款和无故拖欠学费现象关乎道德和个人信用[4]。就该校某个学院调查结果表明,41%同学没有缴费,21%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缴费,20%的大学生无故拖欠学费,花销过大而超支,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费能拖就拖,老实人吃亏。
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讲诚信的主要原因:虚荣心占34%,希望能在父母、朋友面前有个好印象,过分追求荣誉、渴望成功而抱着侥幸心理[5];从众随大流占36%;逆反心理,老师不认可越要违反占10%;恐惧心理,害怕诚信会得不到所希望占20%。
2.外在因素
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道德诚信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的赞同率是73%,社会与学校没有健全必要的诚信监督、惩罚机制,少数同学利用欺骗手段获取高待遇、高地位被认为是能力的体现。这样给诚实守信的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使更多的“老实人”去效仿。而对于失信的惩罚,大多停留在道德层面,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对诚信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忽视实际,63.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与道德诚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及人文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修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的偏差,家长应从早从小培养道德诚信,提高个人素养。
三、 提高大学生道德诚信的途径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为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十分重视学校的诚信教育并且建立一套完备的诚信体系: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一系列诚信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司法原则,利用各种形式、各种途径,以教育为目的在高校中进行诚信教育。比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不仅进行诚信教育与培训,并且制定相关的政策(荣誉守则制度、判例法)予以保障,有关资料显示,98.3%的美国大学制定了校内诚信政策。
在我国,大学生道德诚信一直贯穿在学生的自我修养或道德舆论中,而没有在学校课程中得到凸现,这种不容乐观的道德诚信光靠大学生的修养是很难得到很大的改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一切有利的契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度。综合本次调查中开放问卷的建设性意见,参照英、美、法、德、日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道德诚信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校有公开透明的行政制度;教师能言传身教,以德服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良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其道德诚信的自觉性得到培养。
其次,高校诚信立法。调查结果表明77.8%的大学生主张诚信立法,11.2%的学生不主张立法,还有0.3%的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同时有11.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诚信立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校规中引入了“诚信誓言”,每一个学生一进校就必须签订诚信誓言,作出不剽窃、不作弊、不把互联网下载的资料化为己有等等保证,并承诺若不能信守诺言,甘愿承受一系列相关惩罚[6],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7],并伴随终生。大学生考试舞弊取消其助学贷款的资格及评奖评优的资格,建立一系列道德诚信管理、监督机制;在高校建立和完善教育、记录、评价、反馈与再教育为一体的诚信教育机制[5],对道德诚信进行立法;建立评价机制并且记录档案,反馈到各个部门。目前道德诚信的反馈不是很畅通,监控力度不严,道德失信的学生应该得到相应的谴责与惩罚,形成严格的校纪校规,明确道德诚信准则,并加大宣传的力度。当然我国高校进行诚信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却是迫不及待的,高校辅导员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并以此作为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单位政审等等的标准。
最后,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利用班会以及团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爱心和责任感的教育与交流,使学生之间进行真实的感情交流;采取榜样、践行、及时批评与表扬,尤其是课堂上的作业与论文的诚信进行表扬,注意学生道德诚信的培养;诚信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使诚信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尤其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融合道德诚信的美德;加强诚信研究、讲座、活动及监督,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苟朝莉.“信用”≠“诚信”———信用与诚信辨析刍议[J].经济师,2005(12).
[2]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3]万清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4).
[4]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2).
[5]李春生.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2).
[6]王诺译.美国大学引入“诚信誓言”.世界博览,第六期.
[7]赵文.高校诚信教育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2004(6).
一、学生道德诚信现状
绝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自己生活在诚实守信的环境里。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你是否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回答“是”的占94%,同时承认“校园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占51%,并且认为他人的诚信度一般的占67%,与人交往看重对方的诚信程度占77%。可见,大学生希望别人对自己能够诚信,而自己不想因为诚信而失去任何利益及荣誉。
学习方面道德失信的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运行实践不诚实;备课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不诚实;旷课,公开课作假、学术抄袭。某高校调查所知,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10次以上旷课经历的占42.3%,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占48.65%,有抄袭别人论文5次经历以上的占21.67%;并且在考试时挖空心思作弊,考场夹带,偷看他人试题答案,找人替考,找老师开后门要分数,为社会上的考试充当“枪手”等等[2]。
生活方面主要表现同学之间的欺骗与利用。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诚信教育正面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情况:认为是家庭的占47%、社会26%、学校24%、先进个人事迹0.8%,有时因为对先进个人事迹宣传夸张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诚信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73.4%、学校教育的反差占20%、家庭环境占13%。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对一个人诚信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社会上各种虚假广告、推销等各种不诚信现象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助学贷款是国家针对大学生的一项资助政策,目前存在贷款不还的现象。对贷款不还的调查结果是91%的同学认为“我会如约还贷”,0.5%的同学可能不还,9.5%的同学到时再看看;调查显示41%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事实上,学生拖欠学费或贷款也是道德失信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状况使国家资助贷款政策实施相当艰难。
二、影响大学生道德诚信的致因
1.内在因素
首先,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失调,加上经济、利益等各方面的诱惑,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迷失,从而只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很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捏造假证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比别人高得多的利益,造成了极不公平的竞争,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诚信的缺失一是因为不讲诚信的成本过低;二是因为追求诚信的代价过高[3],这样纵容了不诚信行为。某高校对1000余名学生的一份关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状况问卷中显示,分别有四分之一和四成以上的学生,并不认为偿还贷款和无故拖欠学费现象关乎道德和个人信用[4]。就该校某个学院调查结果表明,41%同学没有缴费,21%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缴费,20%的大学生无故拖欠学费,花销过大而超支,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费能拖就拖,老实人吃亏。
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讲诚信的主要原因:虚荣心占34%,希望能在父母、朋友面前有个好印象,过分追求荣誉、渴望成功而抱着侥幸心理[5];从众随大流占36%;逆反心理,老师不认可越要违反占10%;恐惧心理,害怕诚信会得不到所希望占20%。
2.外在因素
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道德诚信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的赞同率是73%,社会与学校没有健全必要的诚信监督、惩罚机制,少数同学利用欺骗手段获取高待遇、高地位被认为是能力的体现。这样给诚实守信的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使更多的“老实人”去效仿。而对于失信的惩罚,大多停留在道德层面,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对诚信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忽视实际,63.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与道德诚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及人文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修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的偏差,家长应从早从小培养道德诚信,提高个人素养。
三、 提高大学生道德诚信的途径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为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十分重视学校的诚信教育并且建立一套完备的诚信体系: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一系列诚信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司法原则,利用各种形式、各种途径,以教育为目的在高校中进行诚信教育。比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不仅进行诚信教育与培训,并且制定相关的政策(荣誉守则制度、判例法)予以保障,有关资料显示,98.3%的美国大学制定了校内诚信政策。
在我国,大学生道德诚信一直贯穿在学生的自我修养或道德舆论中,而没有在学校课程中得到凸现,这种不容乐观的道德诚信光靠大学生的修养是很难得到很大的改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一切有利的契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度。综合本次调查中开放问卷的建设性意见,参照英、美、法、德、日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道德诚信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校有公开透明的行政制度;教师能言传身教,以德服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良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其道德诚信的自觉性得到培养。
其次,高校诚信立法。调查结果表明77.8%的大学生主张诚信立法,11.2%的学生不主张立法,还有0.3%的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同时有11.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诚信立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校规中引入了“诚信誓言”,每一个学生一进校就必须签订诚信誓言,作出不剽窃、不作弊、不把互联网下载的资料化为己有等等保证,并承诺若不能信守诺言,甘愿承受一系列相关惩罚[6],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7],并伴随终生。大学生考试舞弊取消其助学贷款的资格及评奖评优的资格,建立一系列道德诚信管理、监督机制;在高校建立和完善教育、记录、评价、反馈与再教育为一体的诚信教育机制[5],对道德诚信进行立法;建立评价机制并且记录档案,反馈到各个部门。目前道德诚信的反馈不是很畅通,监控力度不严,道德失信的学生应该得到相应的谴责与惩罚,形成严格的校纪校规,明确道德诚信准则,并加大宣传的力度。当然我国高校进行诚信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却是迫不及待的,高校辅导员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并以此作为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单位政审等等的标准。
最后,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利用班会以及团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爱心和责任感的教育与交流,使学生之间进行真实的感情交流;采取榜样、践行、及时批评与表扬,尤其是课堂上的作业与论文的诚信进行表扬,注意学生道德诚信的培养;诚信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使诚信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尤其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融合道德诚信的美德;加强诚信研究、讲座、活动及监督,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苟朝莉.“信用”≠“诚信”———信用与诚信辨析刍议[J].经济师,2005(12).
[2]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3]万清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4).
[4]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2).
[5]李春生.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2).
[6]王诺译.美国大学引入“诚信誓言”.世界博览,第六期.
[7]赵文.高校诚信教育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