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地处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和郁村,共有8个教学班级,学生约300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近年来,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我校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习惯之间存在较大反差,部分学生不遵守社会公德
经过学前教育和一年级的班会课、主题队会等一系列教育,学生对行为规范的认知度较高,然而,我校对二、三年级130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在公共场所,约两成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任意攀花折枝等。近七成的学生对教室内、学校中的废纸杂物视若无睹,有近两成的学生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脸红耳赤,喜欢抓住别人的缺点取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2. 部分学生在校外讲脏话、粗话
在工作实践和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校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在校内讲文明礼貌,关心班集体,爱护公物,在校外却满口脏话、粗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生应该讲文明,不说脏话”,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经常见到的情况是“许多同学不说脏话”,约20%的学生见到“部分同学说脏话”,只有约60%的学生自己能做到“不说脏话”。
3. 自我控制能力和自理能力差
有些学生上课时总是和同学说小话或玩玩具,学习效率極低,尤其严重的是,每一节课都是这样。我校本地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从小被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
4. 行为傲慢,以自我为中心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优秀生身上,这类学生往往盲目自信,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甚至形成对立。记得上学期有一个学生是英语科代表,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老师的好帮手,但他为人傲慢,目中无人,在班上没有朋友。
二、我校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问题的形成原因
1. 家庭教育缺失
(1)父母教育方法不得当。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部分文化层次低,教育指导孩子时,没有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使许多学生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分享、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暴躁、易怒、动辄拳脚相向等不良倾向。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时,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以致孩子自卑、逆反、压抑、焦虑,过分孤僻和对他人充满敌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2)隔代抚养,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在农村农业收入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丢下孩子在家随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我所任教学生的班级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四成半,父母中一人在家、一人外出的占三成有多。
2. 学校教育不当
(1)学校过度重视成绩,忽视德育教育。不少学校过于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一味地追求成绩,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2)教师教育不当。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减负就是不布置作业或是布置得很少,这样学生不用做作业,不利于养成预习、复习功课的习惯。(3)学校教育环境不理想。我校地处农村,跟城区的学校比,无论是校园环境、氛围,还是硬件设施都是相差甚远的。
3. 学生思想不够成熟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意向,往往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和审美观,易受到坏人的腐蚀、拉拢和引诱而走上歧途。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1. 父母当好启蒙老师
(1)学会爱孩子。如果盲目爱,放纵爱,没有原则地爱孩子,那就是害了孩子。(2)给孩子自由。很多父母爱孩子,处处为孩子铺路搭桥,为孩子规划人生,但从来没问过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接受,造成孩子厌学、叛逆,结果适得其反,因此,给孩子自由是多么重要。(3)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要想孩子知书识礼,父母首先就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
2. 完善学校教育
(1)培养、规范学生言行。每当新学期开始,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人心中有数。重视文明礼仪训练,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2)想方设法,做好学生行为规范工作。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少先队队礼,老师自己也要做到,还学生以礼,起示范作用。制约训练,用行为规范、常规手段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做,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集体教育,极大限度地运用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拴在一起进行教育。(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教师是学生行为习惯知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应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3. 家校结合,共同规范学生言行统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是规则、习惯的学校,家庭教育在配合学校教育、塑造学生精神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学会引导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什么也不管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就必须加强家校联系。
4. 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1)重视引导,注重过程。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少年儿童个体发展的“最佳期”理论,认为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2)加强训练。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最终取决于相应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此,我们要严格约束,规范训练,健全规章制度,反复坚持,强化训练,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强化家长对学生的监督、检查,矫正不良习惯。
责任编辑魏文琦
一、我校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在道德认知与行为习惯之间存在较大反差,部分学生不遵守社会公德
经过学前教育和一年级的班会课、主题队会等一系列教育,学生对行为规范的认知度较高,然而,我校对二、三年级130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在公共场所,约两成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任意攀花折枝等。近七成的学生对教室内、学校中的废纸杂物视若无睹,有近两成的学生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脸红耳赤,喜欢抓住别人的缺点取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2. 部分学生在校外讲脏话、粗话
在工作实践和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校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在校内讲文明礼貌,关心班集体,爱护公物,在校外却满口脏话、粗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生应该讲文明,不说脏话”,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经常见到的情况是“许多同学不说脏话”,约20%的学生见到“部分同学说脏话”,只有约60%的学生自己能做到“不说脏话”。
3. 自我控制能力和自理能力差
有些学生上课时总是和同学说小话或玩玩具,学习效率極低,尤其严重的是,每一节课都是这样。我校本地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从小被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
4. 行为傲慢,以自我为中心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优秀生身上,这类学生往往盲目自信,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甚至形成对立。记得上学期有一个学生是英语科代表,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老师的好帮手,但他为人傲慢,目中无人,在班上没有朋友。
二、我校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问题的形成原因
1. 家庭教育缺失
(1)父母教育方法不得当。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部分文化层次低,教育指导孩子时,没有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使许多学生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分享、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暴躁、易怒、动辄拳脚相向等不良倾向。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时,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以致孩子自卑、逆反、压抑、焦虑,过分孤僻和对他人充满敌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2)隔代抚养,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在农村农业收入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丢下孩子在家随年迈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我所任教学生的班级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四成半,父母中一人在家、一人外出的占三成有多。
2. 学校教育不当
(1)学校过度重视成绩,忽视德育教育。不少学校过于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一味地追求成绩,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2)教师教育不当。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减负就是不布置作业或是布置得很少,这样学生不用做作业,不利于养成预习、复习功课的习惯。(3)学校教育环境不理想。我校地处农村,跟城区的学校比,无论是校园环境、氛围,还是硬件设施都是相差甚远的。
3. 学生思想不够成熟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意向,往往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和审美观,易受到坏人的腐蚀、拉拢和引诱而走上歧途。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1. 父母当好启蒙老师
(1)学会爱孩子。如果盲目爱,放纵爱,没有原则地爱孩子,那就是害了孩子。(2)给孩子自由。很多父母爱孩子,处处为孩子铺路搭桥,为孩子规划人生,但从来没问过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接受,造成孩子厌学、叛逆,结果适得其反,因此,给孩子自由是多么重要。(3)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要想孩子知书识礼,父母首先就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
2. 完善学校教育
(1)培养、规范学生言行。每当新学期开始,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人心中有数。重视文明礼仪训练,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2)想方设法,做好学生行为规范工作。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少先队队礼,老师自己也要做到,还学生以礼,起示范作用。制约训练,用行为规范、常规手段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做,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集体教育,极大限度地运用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拴在一起进行教育。(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教师是学生行为习惯知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应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3. 家校结合,共同规范学生言行统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是规则、习惯的学校,家庭教育在配合学校教育、塑造学生精神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学会引导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什么也不管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连续性、一致性,就必须加强家校联系。
4. 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1)重视引导,注重过程。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少年儿童个体发展的“最佳期”理论,认为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2)加强训练。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最终取决于相应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此,我们要严格约束,规范训练,健全规章制度,反复坚持,强化训练,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强化家长对学生的监督、检查,矫正不良习惯。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