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公共英语、学术英语、专业英语的特点,以及当前对三种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争议之处,剖析了处于困难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并对广大英语教师的职业规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英语 学术英语 专业英语 职业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大致的两个教学方向,即公共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而专门用途英语ESP又细分为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专业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也称行业英语或职业英语(本文中统一将EOP称为专业英语)。目前业界对这三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不少争议,主要争议点有: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和方式是否已经落后,学术英语EAP是否应该完全取代公共英语EGP,专业英语EOP的教学规模是否应该缩减等等。
笔者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一线教师,对这些年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的难处和职业发展的彷徨深有体会;同时,面对业界对于三大类英语教学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议也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
一、三种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对比
1.大学公共英语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教与学,已经疲态尽显。一方面,小学、中学的英语教育突飞猛进,许多基础教学已经在这一阶段完成。在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学质量高的高中,学生的听说读写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这还不包括双语小学,双语中学,其学生的英语水平远远超过一般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另一方面,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内容与高中教材重叠,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公共英语教学漫无目的,毫无新意,部分优秀学生甚至觉得其深度不及高中辅导教材。这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严重下降;而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重要的CET4,CET6等考试,也基本靠学生自学或参加校外辅导等手段完成。公共英语的教学已经慢慢被边缘化,缺课、逃课现象比比皆是;广大英语教师面对这种尴尬局面也感觉束手无策。
2.学术英语一种基于明确需求的英语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抛弃了公共英语课中传统的“泛而不精”的文体和语法讲授,着重于让学生掌握学术类英语的词汇和语体特征,为今后学生在外企就业、出国留学、深造以及国际学术科研交流打下基础。在这些场合,参与者大量使用学术语言进行文章的研读、论文或报告的撰写,以及资料文献的检阅,甚至是英文的学术演讲。这种目的性明确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目前很多院校开设了学术英语的双语教学课,有些院校甚至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学术英语班,学术英语大有取代公共英语之势。由于学术英语是目的性很强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起点较高,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而由于各地办学力量、生源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目的明确,但无奈教师能力有限,教材的选用和教学计划的编制没有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学术英语教学的开展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最后被学生嫌弃,教师们也因此再次面对所教课程沦为“鸡肋”的窘境。
3.专业英语作为大学非英语专业(行业)课程的补充,是专业(行业)课程学习的辅助手段。它和学术英语最大的区别在于:学术英语着重于其本身的文体、语法和词汇,培养学生对学术英语听、说、读、写的语感,使学生掌握学术英语的使用技巧,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专业英语更侧重于在教学中传授专业知识,英语只是一个载体,除了专业词汇,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语法和词汇传授,其重点是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基本英语表达。因此专业英语多为本专业(非英语专业)的专业教师授课,由于专业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中文的专业知识传授,而自身又缺乏英语教学能力,因此教学质量低下,多以应付教学大纲和期末考试为目的,加上专业英语教学多在大学后期阶段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重心偏向课题、论文、实习等方面,使得专业英语在大学后期基本沦为陪衬,甚至有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有了大学前期的公共英语或学术英语课程,就没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二、对教学改革方向和教师职业规划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但并不等于可以被学术英语完全替代。一方面,学术英语针对的对象,包括出国留学、深造、定居、国际学术交流甚至科学研究等,从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毕业生最终的选择仍然是偶有英语使用需求,或者说是不常有学术英语使用需求的普通职业;另一方面,学术英语起点较高,如果不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而盲目跟风,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办学失败的风险。鉴于当前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公共英语与学术英语应该定位为一种互补的关系。公共英语应该将目标人群定位为面向全体高校学生,抛弃笼统而死板的教学方式,更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表达,包括普通文书的写作、日常信息的获取和简单有效的口语交流,以实际应用效果赢得学生的青睐;学术英语则面向有学术深造需求的部分大学生,作为公英语课的延伸和升级,更专注于学术语言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比例。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说,这种趋势也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公共英语教学缺乏动力的局面,使得教师能转变思维方式,努力适应教学中的变革,提高授课水平;同时由于学术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以目前师资力量来看,各校除了少部分外聘教师外,更多的还是从本校公共英语教师中进行发掘和培养,采用抽调和选拔方式,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而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举步维艰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匹配的师资队伍,即缺乏既擅长专业知识又懂得英语教学的教师,虽然以目前专业教学现状来说这种要改变这种配置困难重重,但仍然是教师队伍发展值得探索的一个全新的方向。
从各种观点和争议不难看出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如何准确的重新定位,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努力拓展自身的教学空间,规划好改革浪潮下的职业方向,是当前广大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2013.9.
【关键词】公共英语 学术英语 专业英语 职业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大致的两个教学方向,即公共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而专门用途英语ESP又细分为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专业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也称行业英语或职业英语(本文中统一将EOP称为专业英语)。目前业界对这三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不少争议,主要争议点有: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和方式是否已经落后,学术英语EAP是否应该完全取代公共英语EGP,专业英语EOP的教学规模是否应该缩减等等。
笔者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一线教师,对这些年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的难处和职业发展的彷徨深有体会;同时,面对业界对于三大类英语教学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议也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
一、三种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对比
1.大学公共英语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教与学,已经疲态尽显。一方面,小学、中学的英语教育突飞猛进,许多基础教学已经在这一阶段完成。在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学质量高的高中,学生的听说读写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这还不包括双语小学,双语中学,其学生的英语水平远远超过一般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另一方面,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内容与高中教材重叠,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公共英语教学漫无目的,毫无新意,部分优秀学生甚至觉得其深度不及高中辅导教材。这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严重下降;而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重要的CET4,CET6等考试,也基本靠学生自学或参加校外辅导等手段完成。公共英语的教学已经慢慢被边缘化,缺课、逃课现象比比皆是;广大英语教师面对这种尴尬局面也感觉束手无策。
2.学术英语一种基于明确需求的英语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抛弃了公共英语课中传统的“泛而不精”的文体和语法讲授,着重于让学生掌握学术类英语的词汇和语体特征,为今后学生在外企就业、出国留学、深造以及国际学术科研交流打下基础。在这些场合,参与者大量使用学术语言进行文章的研读、论文或报告的撰写,以及资料文献的检阅,甚至是英文的学术演讲。这种目的性明确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目前很多院校开设了学术英语的双语教学课,有些院校甚至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学术英语班,学术英语大有取代公共英语之势。由于学术英语是目的性很强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起点较高,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而由于各地办学力量、生源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目的明确,但无奈教师能力有限,教材的选用和教学计划的编制没有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使得相当一部分学校学术英语教学的开展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最后被学生嫌弃,教师们也因此再次面对所教课程沦为“鸡肋”的窘境。
3.专业英语作为大学非英语专业(行业)课程的补充,是专业(行业)课程学习的辅助手段。它和学术英语最大的区别在于:学术英语着重于其本身的文体、语法和词汇,培养学生对学术英语听、说、读、写的语感,使学生掌握学术英语的使用技巧,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专业英语更侧重于在教学中传授专业知识,英语只是一个载体,除了专业词汇,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语法和词汇传授,其重点是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基本英语表达。因此专业英语多为本专业(非英语专业)的专业教师授课,由于专业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中文的专业知识传授,而自身又缺乏英语教学能力,因此教学质量低下,多以应付教学大纲和期末考试为目的,加上专业英语教学多在大学后期阶段进行,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重心偏向课题、论文、实习等方面,使得专业英语在大学后期基本沦为陪衬,甚至有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有了大学前期的公共英语或学术英语课程,就没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二、对教学改革方向和教师职业规划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但并不等于可以被学术英语完全替代。一方面,学术英语针对的对象,包括出国留学、深造、定居、国际学术交流甚至科学研究等,从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毕业生最终的选择仍然是偶有英语使用需求,或者说是不常有学术英语使用需求的普通职业;另一方面,学术英语起点较高,如果不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而盲目跟风,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办学失败的风险。鉴于当前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公共英语与学术英语应该定位为一种互补的关系。公共英语应该将目标人群定位为面向全体高校学生,抛弃笼统而死板的教学方式,更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表达,包括普通文书的写作、日常信息的获取和简单有效的口语交流,以实际应用效果赢得学生的青睐;学术英语则面向有学术深造需求的部分大学生,作为公英语课的延伸和升级,更专注于学术语言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比例。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说,这种趋势也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公共英语教学缺乏动力的局面,使得教师能转变思维方式,努力适应教学中的变革,提高授课水平;同时由于学术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以目前师资力量来看,各校除了少部分外聘教师外,更多的还是从本校公共英语教师中进行发掘和培养,采用抽调和选拔方式,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而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举步维艰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匹配的师资队伍,即缺乏既擅长专业知识又懂得英语教学的教师,虽然以目前专业教学现状来说这种要改变这种配置困难重重,但仍然是教师队伍发展值得探索的一个全新的方向。
从各种观点和争议不难看出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如何准确的重新定位,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努力拓展自身的教学空间,规划好改革浪潮下的职业方向,是当前广大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