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水”作文,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后,先于学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命题,进行构思、立意,从而写出作文。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教师如能先于学生在水中游弋,摸清情况、探得冷暖、知晓深浅,把自己的真切体会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无疑会让作文的讲解更透彻,指导会更切实。
一、“江枫渔火对愁眠”
可事实常常让我们难堪,当下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视写作为难事,没有写作能力,更有甚者教了一辈子的书,却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究其原因,我想固然跟教师自身的素养有关,但传统作文教学“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消磨了教师的写作热情,再加上如今学生学习的功利性,作文教学的模式化,也让我们教师失去了写作的上进心。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把一个题目扔给学生,教师说上几句,提出要求。学生如入“无人之境”,按着不同文体的“样式”,快速地进行“程式化”写作。结果可想而知。教师批阅后,只是从中挑选一些“套式”比较突出的文章念一念,就草草收场。在这个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述而不作,因此在作文指导时,只能是蜻蜒点水,导致作文指导的肤浅与无效。学生思路打不开,行文滞涩,没有深度,只能是“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与我们现阶段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二、以己昭昭,使人昭昭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写作当作自己的专业素养。不管在指导学生写作上,还是我们自身能力的提升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早在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晋升中级考试中已明确要求了学科核心知识的运用。当年试卷中的最后一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据英国媒体1月1日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要求每一位老师写一篇文章。
我想这道题目命题者不在于考查教师的审题能力,毕竟,一眼望去即知题旨,而是考查每位参考老师的写作功底。像这样的考试,教师如果平时没有动笔,没有写作的习惯;或只会纸上谈兵,分析学生作文时唾沫横飞,只知理论,没有实践的,我想他应该傻眼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敢“下水”、多“下水”。只有体会了写作的甘苦,我们才能更懂得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连教师都写不出,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文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作文教学的一些误区。通过“下水”,我们教师可以接触到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对各种命题做到心中有数,反应迅速,对学生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谱,从而能更好地做到激发学生文思的敏感性,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体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作文的宏观控制、微观指导上,使学生颖悟,加强对作文的深度和个性的挖掘。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辩的魅力。高中生作文应该给人一点“咀嚼”,一点“想头”。此外,在我们追求文章思想深度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摒弃现阶段只重技巧,忽视学生自我感受,用套路化的要求来约束学生,使学生天性泯灭和真情实感流失的做法。如果教师能把这两方面放到“下水”作文教学中的突出位置,那么学生必定会有所颖悟,有所跟随,最终影响、感染学生。所以,教师要勤于动笔,认真体验写作规律,使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以己昭昭,使人昭昭”。
三、方寸有度,方能有为
“下水”作文,除了在追求思想感悟与深刻性的同时,我认为,教师写“下水”文时还不能操之过急,毕竟我们这里所说的“下水”作文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我们不能在命题刚布置完,就匆匆表态,埋头苦写,毕竟老师的所写不能代替学生的所写,“下水”只是为了纠正“运动员”不正确动作的示范表演。而应当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浏览完之后,站在学生层面,以学生的角色、用学生所掌握的语言,选择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不纠正可能“误入歧途”的问题,再下手写“下水”文章,这样,“下水”文章才有针对性,才有启发性,才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有了针对性,有了启发性,学生就会跃跃欲试。这样,通过对比,把自己所写的“下水”文章念给学生听,在读的过程中给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能那样写,指出学生作文中的毛病,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强调领会思考方法,鼓励学生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和独特风格的文章,说明除了这样写之外,学生中哪些写法是可取的,通过看、读、讲结合,使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能够完全领会,程度低的,有了初步印象之后,再听再看再思考,认识也就深刻了。这样,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下水”文章的结果了,而是学会并掌握“下水”的角度和连贯的方法,即思路的发展过程,以及这个思路的内在联系。
四、持之有恒。方成正道
事实说明,教师的“下水”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的“下水”文,科学、合理地调动各种因素,讓写作训练课充满光彩,使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过去的几年作文教学中,我坚持“下水”作文教学,让我尝到了甜头。学生对作文兴趣指数不断攀升,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我想凡是切实可行的方法都应该自觉坚持,“下水”作文的生命就在于持之以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时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毕竟,教师缺乏写作的经验,就不可能对学生的写作做有效指导。教师在写作上比学生高明一些,学生就有了可以提高的台阶。教师的写作经历丰富了,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他的经验和教训就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和思维的借鉴,最终使学生的写作跳出模式的框架,让学生的提高在教师的坚持中得以实现,最终实现高中作文教学的教学目的。
一、“江枫渔火对愁眠”
可事实常常让我们难堪,当下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视写作为难事,没有写作能力,更有甚者教了一辈子的书,却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究其原因,我想固然跟教师自身的素养有关,但传统作文教学“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消磨了教师的写作热情,再加上如今学生学习的功利性,作文教学的模式化,也让我们教师失去了写作的上进心。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把一个题目扔给学生,教师说上几句,提出要求。学生如入“无人之境”,按着不同文体的“样式”,快速地进行“程式化”写作。结果可想而知。教师批阅后,只是从中挑选一些“套式”比较突出的文章念一念,就草草收场。在这个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述而不作,因此在作文指导时,只能是蜻蜒点水,导致作文指导的肤浅与无效。学生思路打不开,行文滞涩,没有深度,只能是“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与我们现阶段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二、以己昭昭,使人昭昭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写作当作自己的专业素养。不管在指导学生写作上,还是我们自身能力的提升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早在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晋升中级考试中已明确要求了学科核心知识的运用。当年试卷中的最后一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据英国媒体1月1日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要求每一位老师写一篇文章。
我想这道题目命题者不在于考查教师的审题能力,毕竟,一眼望去即知题旨,而是考查每位参考老师的写作功底。像这样的考试,教师如果平时没有动笔,没有写作的习惯;或只会纸上谈兵,分析学生作文时唾沫横飞,只知理论,没有实践的,我想他应该傻眼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敢“下水”、多“下水”。只有体会了写作的甘苦,我们才能更懂得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连教师都写不出,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文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作文教学的一些误区。通过“下水”,我们教师可以接触到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对各种命题做到心中有数,反应迅速,对学生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有谱,从而能更好地做到激发学生文思的敏感性,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体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作文的宏观控制、微观指导上,使学生颖悟,加强对作文的深度和个性的挖掘。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辩的魅力。高中生作文应该给人一点“咀嚼”,一点“想头”。此外,在我们追求文章思想深度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摒弃现阶段只重技巧,忽视学生自我感受,用套路化的要求来约束学生,使学生天性泯灭和真情实感流失的做法。如果教师能把这两方面放到“下水”作文教学中的突出位置,那么学生必定会有所颖悟,有所跟随,最终影响、感染学生。所以,教师要勤于动笔,认真体验写作规律,使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以己昭昭,使人昭昭”。
三、方寸有度,方能有为
“下水”作文,除了在追求思想感悟与深刻性的同时,我认为,教师写“下水”文时还不能操之过急,毕竟我们这里所说的“下水”作文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我们不能在命题刚布置完,就匆匆表态,埋头苦写,毕竟老师的所写不能代替学生的所写,“下水”只是为了纠正“运动员”不正确动作的示范表演。而应当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浏览完之后,站在学生层面,以学生的角色、用学生所掌握的语言,选择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不纠正可能“误入歧途”的问题,再下手写“下水”文章,这样,“下水”文章才有针对性,才有启发性,才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有了针对性,有了启发性,学生就会跃跃欲试。这样,通过对比,把自己所写的“下水”文章念给学生听,在读的过程中给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能那样写,指出学生作文中的毛病,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强调领会思考方法,鼓励学生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和独特风格的文章,说明除了这样写之外,学生中哪些写法是可取的,通过看、读、讲结合,使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能够完全领会,程度低的,有了初步印象之后,再听再看再思考,认识也就深刻了。这样,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下水”文章的结果了,而是学会并掌握“下水”的角度和连贯的方法,即思路的发展过程,以及这个思路的内在联系。
四、持之有恒。方成正道
事实说明,教师的“下水”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的“下水”文,科学、合理地调动各种因素,讓写作训练课充满光彩,使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过去的几年作文教学中,我坚持“下水”作文教学,让我尝到了甜头。学生对作文兴趣指数不断攀升,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我想凡是切实可行的方法都应该自觉坚持,“下水”作文的生命就在于持之以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时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毕竟,教师缺乏写作的经验,就不可能对学生的写作做有效指导。教师在写作上比学生高明一些,学生就有了可以提高的台阶。教师的写作经历丰富了,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他的经验和教训就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和思维的借鉴,最终使学生的写作跳出模式的框架,让学生的提高在教师的坚持中得以实现,最终实现高中作文教学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