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道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因此,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有了小学作为基础,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默读,专心听讲,边听边思考,先预习后听课等。到了初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具体的、科学的阅读方面的学习方法,并学会利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阅读、写作文等,这样可以使自学能力的生成事半功倍。
一、给教材分类,明确各类文体特征
学生的自学,一般停留在生字、新词、分段等方面,很少深入探求,因而,对所学的内容印象不深。为了使学生学习有方法,我在新学期开课时,就有意识地把课文分类。先把课文分为两大块:现代文和古文。现代文一般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大类。记叙文又可分为叙事散文、记人散文、写景散文、状物散文、诗歌、寓言、小说、童话等等;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等;古文分为古诗、词、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着重让他们明确各类文体的文体特征。以语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写景散文)为例。在单元介绍环节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写景散文的特点:①特征突出②顺序清楚③写法多样④语言生动⑤情景交融等。
在该环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下一步的具体课文的学习中注重感受该文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
二、利用各单元精读课文,学习各类文体学习方法
教师利用本单元的前一两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根据这类文体的文体特征,给予学生这种文体的学法指导,注重引导学生探求此项学法的来由,把握该文体的写作规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文怎样学,文章怎样读,题目怎样答,这是有章可循的。我们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在不断的探求中,找出各类文体的写作规律,归纳各类文体的学习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以语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写景散文)为例。在上本单元精读课文《春》、《竹林深处人家》时,让学生以这两篇课文为例子,具体感受写景散文的文体特征,并引导学生悟出,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要体会到了写景散文的文体特征在文中的作用,并享受到了这些特征所带来的阅读上的愉悦感,就是找到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即文体特征决定学习方法)。因此,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就此产生:①明确景物特征②理清写作顺序③明确写法及其作用④品味语言生动性⑤体会作者感情等。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还可共同总结出归纳特征、理清顺序、赏析佳句等具体的阅读方法。如,我和学生总结出了赏析佳句的方法:“依托重点词语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联系作者写作目的理解句意”、“根据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句意”、“利用修辞手法理解句意”、“从结构作用上理解句意”等。之后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朗读,边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畅所欲言。
三、利用自读课文,掌握学习方法
学生光明白方法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因此,必须利用自读课文来检验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这一步骤的实施必须注意一个原则:循序渐进,收放结合。即在实施之初或遇学生不常接触的复杂文体,在自读时,教师应带一带;进入正轨后或遇简单的学生常接触的文体,教师可放一放。
继续以语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写景散文)为例。写景散文是学生常见的文体,学习方法容易理解,自读时教师可以学生为主。即让学生根据前两课总结出来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自学《济南的冬天》、《树林和草原》,然后汇报自学情况。汇报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讲清“是什么”,更要讲清“为什么”。如在汇报《树林和草原》一文写作顺序时,不仅明确是什么顺序(时间顺序),还要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字眼来证明(“黎明时候”“在太阳底下”“太阳越升越高”“黄昏来临了”“夜幕降临了”等)。
如在赏析“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一句时,既要汇报赏析结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橡树枝繁叶茂、生气勃勃的特点),又要说明赏析的方法(“依托重点词语理解句意——贪婪”和“利用修辞手法理解句意——拟人”等方法)。
又如学习语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时,先在教学中明确“传记”的分类及特点,确定传记学法。之后,按此学法解读讲读课文《鲁迅自传》。根据学法,本文要找出鲁迅先生近50年的主要经历,从不同阶段的经历了解他的性格、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及救国救民的拳拳爱国心。同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弃医从文?可以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鲁迅先生救国救民的爱国心是始终不渝的,毫不动摇的。在这个环节里,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逐步体会其中味道,从而加深对传记文学学法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利用这种学法去自学。由于学生不常接触文学传记,要他们马上自主学习,是不大可能的事,为了避免自学流于形式或走马观花,我们针对传记文章的知识点设计一个表格。
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完成表格,这样学生不会有无从入手的困惑,使学习目标具体、容易操作。同时结合所掌握的知识点、学习方法,自学的过程和结果就能做到扎实有效而不会流于形式了。在讲评练习时,教师只需尽量做到肯定学生联系实际提出的问题和感言,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如此之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该文体的学习方法了。
四、利用学法指导写作,巩固学习方法
每上完一个单元,就要求学生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例如,学了《石榴》、《海燕》等文章,我布置学生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写清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之间的联系。由于有了课文为例文,又有了明确的写作要点提示,很多学生都写出了优美的状物散文。
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运用,他们看到自己通过自身努力得来的成绩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别人是难以估计的。从而更激发了他们自学的兴趣,也更巩固了这些学习方法。
五、利用单元检测,运用学习方法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已不是衡量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排除分数的作用。如今的检测,更注重学生的归纳、运用等实践能力的考察。本课题所研究的方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运用等能力,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光学不测,学生没有压力,学得懒散。检测就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压力之一。而测后的成绩也会从正面或反面促进他们的继续学习。
六、交流体会,创造新的学习方法
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浓厚,使自学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我平时很重视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取长补短、巩固和提高的目的。每教完一组课文我都要从课外读物中选一篇类似的篇目给他们阅读,各人先利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阅读,然后再根据个人阅读经验交流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体会。看看谁的学习方法好,为什么好?值不值得在班上推广?这样的交流讨论以及一些由学生们自主归纳的新的、好的方法在班级中的推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创造新的学习方法的兴趣,自学就更为自觉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开始显现。
由于坚持做好学习方法的培养、运用、检查和创新,学生们在不同程度上掌握并运用自学方法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外阅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而且写作水平也“水涨船高”。征服了阅读和写作这两座大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而然的浓厚起来。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不但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愉快、扎实。这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师生互动双双提高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形成了一种学生积极思维、畅所欲言,教师相机引导,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这不但使教师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也令学生受益终生。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