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师;素质;责任心;博爱;创新精神;协作
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4(A)—0041—01
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它不是一种谋生的招牌。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不仅需要专业化的技能,更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作为基石。那么,作为新时期的教师究竟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一种伦理因素,是对教师道德素养提出的要求。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则是一种使命感。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这一职业确认为自己的道德原则,确认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时,工作中才会表现出高度的热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
教师的责任心体现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教师的责任心源自于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以及由此而来的使命感。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时,我们的人民教师一个个挺身而出: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他用双臂护住身下的四名学生,四名学生活着,而他却离开了人世;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教师瞿万容,用后背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孩子们,孩子们得救了,但瞿老师却献出了二十一岁的宝贵生命……他们的行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因为,他们热爱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教师博大的爱,才会用鲜血和生命维护师尊,展现出人民教师职业的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伟大师魂!
二、应具备宽大、无私的爱
所谓博爱,指对人类普遍的爱。对教师而言,就是对孩子普遍的爱,即对每个孩子,不论高低贵贱,也不论是“美天鹅”还是“丑小鸭”,都要一视同仁。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教师应当像马卡连柯说的那样:教师的心应该充满着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多的事情。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有宽广的胸怀、无私的爱心,能容纳每一个孩子稚嫩的心灵。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孩子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孩子的宽容和理解。尊重每个孩子,不仅仅是让他们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在教学中,不想孩子之所想,不急孩子之所急,不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使表面上“和蔼可亲”,孩子也不会有深刻的感受。
三、应具备开拓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则倡导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新时期要求教师应具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性和创新精神,应跟随时代奋力前进。
教师拥有了创新精神,工作效率就高,工作效果就好。飞船上天,不是祖冲之的圆周率所能解答的;潜艇入海,也不是瓦特的蒸汽机所能及的。这都是创新的结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灵魂、传播知识中,如果不能创新、不能发展,那么就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注重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孩子必定能适应环境、造福社会。相反,恪守常规的教师教出来的孩子只能是“书呆子”或庙里的“泥塑佛像”,是成不了栋梁之才的。
四、应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所谓团结协作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这个涵义告诉我们,集体是指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们按一定利益关系组织起来的联合体。教师生活和工作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教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犹如一个人的细胞与机体的关系,每个细胞只有在机体中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一名教师,仅凭一腔热情来教书育人是不够的,或拥有一张文凭,甚至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缺少教育经验,也是难以取得成就的。因为集体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他的智慧和才华才能得以增强和发展。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不能靠一个人的劳动……95%的科学技术都靠集体……单干是没有生命力的。”可见,只有在集体中,大家相互协作,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现代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在人们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要培养好一批人才,既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更需要学校内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可见,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如果没有这样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那么所谓正常的教育工作是很难想象的。”
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4(A)—0041—01
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它不是一种谋生的招牌。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不仅需要专业化的技能,更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作为基石。那么,作为新时期的教师究竟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一种伦理因素,是对教师道德素养提出的要求。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则是一种使命感。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这一职业确认为自己的道德原则,确认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时,工作中才会表现出高度的热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
教师的责任心体现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教师的责任心源自于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以及由此而来的使命感。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时,我们的人民教师一个个挺身而出: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他用双臂护住身下的四名学生,四名学生活着,而他却离开了人世;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教师瞿万容,用后背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孩子们,孩子们得救了,但瞿老师却献出了二十一岁的宝贵生命……他们的行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因为,他们热爱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教师博大的爱,才会用鲜血和生命维护师尊,展现出人民教师职业的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伟大师魂!
二、应具备宽大、无私的爱
所谓博爱,指对人类普遍的爱。对教师而言,就是对孩子普遍的爱,即对每个孩子,不论高低贵贱,也不论是“美天鹅”还是“丑小鸭”,都要一视同仁。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教师应当像马卡连柯说的那样:教师的心应该充满着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多的事情。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有宽广的胸怀、无私的爱心,能容纳每一个孩子稚嫩的心灵。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孩子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孩子的宽容和理解。尊重每个孩子,不仅仅是让他们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在教学中,不想孩子之所想,不急孩子之所急,不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使表面上“和蔼可亲”,孩子也不会有深刻的感受。
三、应具备开拓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则倡导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新时期要求教师应具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性和创新精神,应跟随时代奋力前进。
教师拥有了创新精神,工作效率就高,工作效果就好。飞船上天,不是祖冲之的圆周率所能解答的;潜艇入海,也不是瓦特的蒸汽机所能及的。这都是创新的结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灵魂、传播知识中,如果不能创新、不能发展,那么就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注重使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孩子必定能适应环境、造福社会。相反,恪守常规的教师教出来的孩子只能是“书呆子”或庙里的“泥塑佛像”,是成不了栋梁之才的。
四、应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所谓团结协作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这个涵义告诉我们,集体是指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们按一定利益关系组织起来的联合体。教师生活和工作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教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犹如一个人的细胞与机体的关系,每个细胞只有在机体中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一名教师,仅凭一腔热情来教书育人是不够的,或拥有一张文凭,甚至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缺少教育经验,也是难以取得成就的。因为集体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他的智慧和才华才能得以增强和发展。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的:“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不能靠一个人的劳动……95%的科学技术都靠集体……单干是没有生命力的。”可见,只有在集体中,大家相互协作,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现代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在人们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要培养好一批人才,既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更需要学校内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可见,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如果没有这样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那么所谓正常的教育工作是很难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