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背景下审读“中国崛起”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er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崛起”扯上关系的各类图书,能卖的都卖了一个遍了,可“崛起”的话题仍以“常出常新”之势,再次显示出它生生不息的力量,就连旅日华人、著名作家周立波之孙、东京大学教授周牧之,也回归到这个领域,著书纵论中国崛起的问题。
  关于“崛起”的概念本身,只要大家能理解“发展”的概念就应该很容易明白,问题在于周牧之教授有什么东西,需要一本书来表达?除非这个理由足够冠冕堂皇,或者实实在在地让人难以抗拒,否则我们没有必要为这一叠铅字埋单,投入时间去阅读就更是一种浪费。
  同样是讨论“中国崛起”的话题,但本书的着眼点却与其他言论有所不同:它不是独立地论述中国经济,而是力图描绘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它以历史造就了现代中国的全新视角对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进行解析;它以专家的洞察力和学者的客观冷静提出了促进分配和再分配公平,营造成果共享的社会机制,社会结构向强劳工、强消费者型转型等问题;它不局限于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还探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如何适应日益深化的国际大分工大合作,探索与亚洲联动发展的崛起之路。它以丰富的素材描绘了中国社会大变革之迅猛,动荡之剧烈,力图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的总体构图、时代脉搏和症结,剖析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机制,系统地提出了对社会经济改革的政策建议。
  在绝大多数国人对于“崛起”还尚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或缺少理性思考时,本书却以新颖的写作手法,为普通民众补了一堂“中国崛起”课,这是极有意义的尝试。
  当我们被国际上“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崩溃论”煽动得几近失去理智、整个社会浮躁不安时,本书在一旁冷静地呼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崛起”,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谨慎地巩固我们的发展方向,理智地守护我们辛苦创造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就彰显了一分公民的责任,希望在隐约闪动,吸引着乐观而勇敢的人民不断向前。
  当然,以图书的方式或者名义,重新提起“崛起”这个老话题,在今天,与昨天并没有什么不同,其效力远没有像当天的报纸一样“过期作废”。所以,我要记住这本书的名字,我要阅读它。有可能我不太喜欢它的内容或写法,但我会恭敬地把它陈列在书架上,我曾为书架上收藏的那些优秀的图书感到内心的充实,而这本书或许会提醒我不要忘记别的一些什么。在一册册包装精美、藏掖着“精神光辉”的图书中,这本书也许会像是春节晚会的舞台上站着农民工的身影一样,会有些土气,会让一些人看不惯,但它的分量,与其他任何一本书相比,都不会逊色。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明确和清醒“崛起”的方向或者路子,对于个人、企业都同等重要,尽管我们很可能在懵懂中做对了一些事,甚至遇到彩票中奖之类难以捉摸的好运气,但是当我们知道自己更适合博彩,还是更适合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时,对“崛起”这样的大话题感到兴奋或者迷茫多少会得到一些缓解,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中国崛起”的全新视角。至于其现实意义如何,我想,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危机条件下未来世界和中国经济的走势,各方精英众说纷纭,对L、U、V、W型经济走势的争论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对于企业尤其是企业集团而言,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加强集团战略管控显得极为重要。  竞争战略鼻祖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配称”才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最核心因素,而运营效益是必要而不充分的。迈克尔波特认为,日本企业在20世纪70、80年代以实际营运优势成功崛起,但是因为战略的
期刊
英美式的公司法和上市规则下,中国人能否把一个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在职业化的董事会领导和职业化的经理层管理之下做强做大,新浪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重要的观察坐标    与2001年6月王志东的“冲突式”离职相比,2006年曹国伟平稳接替汪延担任新浪公司CEO所引起的媒体反响和社会震动都要小得多(2008年12月,新浪宣布收购分众传媒资产,此收购截至2009年6月尚未尘埃落定,新浪本年改选董事会的股东大会
期刊
过去15年的经济繁荣成就了零售业的稳步增长,而如今的零售企业管理者们在短期内已不可能搭借经济的顺风了,相反,恶劣的逆风天气——节约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在过去的15年里,零售业形势一片大好:飙升的国内市场价格、自由便利的贷款渠道和低利率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消费热情,而零售商们则积极扩大商店规模,开发新产品,发展在线服务,加速国际化扩展。1996年至2008年间,美国经济以5%的年增长率扩张,而零售
期刊
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并可能导致数以千计的工厂关闭、数以十万计的工人失业    如今,中国的所谓血汗工厂必须要流血流汗才能有生存的可能了。这是因为:首先,在中国每个月900亿的出口额中,美国人购买了19%。美国经济从2007年底开始就不景气,中国的出口也明显下滑,2月份的增长率仅仅为6.5%,远低于预测。但由于需求信号转变成供给有一定的滞后期,可以预计这个数字将继续下降;第二,
期刊
某种意义上,假如管理是他的“虚”,科研则是他的“实”,董事长所要把握的战略如果是“虚”,总经理执行过程中则更需要的是“实”,黄铮在虚实之间穿行,用创新、务实和激情,打造出了一个备受股市青睐的蓝筹公司:赣粤高速(600269)    2007年12月28日的北京。在历经重重波折之后,赣粤高速关于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分离债”)的申请最终获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并拟于1个月后发行。
期刊
主持人:  郭洪业  对话嘉宾:  何杰/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主任  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黄文夫/全国工商联研究室高级研究员  李建标/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实验研究室主任  饶育蕾/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中国创业板历经十年酝酿,即将破茧而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新经济”的繁荣,以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示范,各国
期刊
垃圾不堪的ST公司却成为众多机构投资者和拟上市公司争相追捧的对象,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现象,追究起来,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尚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退市制度    中国股市自开门营业18年来,退市制度仅在2001-2003年间曾被付诸行动,并有一批超级垃圾股在此期间集中退市,这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我国上市公司队伍,并极大地震慑了狂炒垃圾股的过度投机行为,为此,垃圾股纷纷被投资者所抛弃,后来它们大
期刊
国企董事会如何实现职能上的转变,以应对更为严峻的治理挑战?使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董事会实现对企业高管的监管和激励?如何应对由于缺乏市场的约束,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存在的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如何有效协同董事会与企业发展战略?如何有效实施对董事会本身的监督和管理,并加强对监督人员的管理和激励?    婓国有产权这种特殊的公司治理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所有者、董事会和企业高管的相互制衡,是国企公司治理需要
期刊
《管理办法》的出发点是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体现了监管部门顺应市场化的趋势    资产重组是应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改善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是维持上市公司质量,保证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手段(2007年我国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总计超过700亿元,平均每股收益提高约70%)。在美国,重组甚至是企业在面临破产的情况下受到法律鼓励的措施,并且被视为保护投资者的有效途径。  1993年9月,深宝安举牌延中
期刊
人物简介:  ★珍妮·哈里斯是美国埃森哲高绩效企业研究所的研究主管。在商业情报领域,她作为埃森哲的一名咨询顾问积累了30多年的工作经验。除了出版《分析法层面之竞争:赢的新科学》一书,哈里斯女士还在许多商业学刊(其中包括《哈佛商业评论》和《斯隆管理评论》)上发表文章。她的研究成果被《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福布斯》、CFO , CIO,《计算机世界》和Nihon Keizai Shimbu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