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落实语言鉴赏力培养

来源 :名师在线·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仅要重视语文新知的传授,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力,进而为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基。因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对初中生语言鉴赏力的培养意义和培养途径做了阐述,以期能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育者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鉴赏力;培养意义;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8-0031-02
  引  言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落实对学生语言鉴赏力的培养,从而切实发挥语文的育人优势。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过于重视授课进度,忽视对学生文学审美及语言鉴赏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受教,严重阻碍了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贯彻核心素养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不断延伸教育思维,探索多样的教育路径,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语文的内涵和魅力,促使其语言鉴赏力及语文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一、初中生语言鉴赏力的培养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在对事物充满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才会更加专注和热情地进行语文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极强的应试性,教学方式也主要以“填鸭式”或说教式为主,极大限度地消减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不利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落实对学生语言鉴赏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体悟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和技巧美,丰富其阅读和写作认知,让他们的阅读和语文的自主性得以充分调动[1]。
  (二)发展学生的思维素养
  落实对学生语言鉴赏力的培养,能让学生逐步学会从场景描写、事件描述、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表达方式、言语风格等多个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读,进而得出自己独到的鉴赏见解。这一过程在推动学生思维意识发展的同时,也能促使其自主学习及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从而助推其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其思想辨识能力,从而促使其健康道德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学生语言鉴赏力的提升,也能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从而启迪他们的智慧、抚慰他们的内心、丰富他们的情感,以及坚定他们的理想与信念,使其能够更加健康和全面地发展。
  二、初中生语言鉴赏力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语感训练
  若想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力,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感训练。文学作品的构成无外字、词和句子,而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对文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性的阅读。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词句学习加以指引,通过透彻的词句讲解和分析,促使学生领悟其中的寓意。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之后,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文章形成立体化的认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意境和语言的感受能力。其间,教师应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语句准确和清晰,也要尝试将情感融入其中,揣摩作品的深层次意境,从而在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同时,促使其语言鉴赏力得到有序培养。
  (二)重视课堂鉴赏
  客观地说,文学作品语言鉴赏属于一种思维活动。通过对作品语言风格、意境蕴含的鉴赏,读者能够获得情操的陶冶和灵魂的触动。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堂鉴赏教学的开展,指引学生正确体悟作者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其语言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第一,知觉能力培养。知觉能力指的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或段落结构的感知能力,其常常产生于学生的阅读情境之中。所以,教師应当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部署。例如,在学习《社戏》一文时,学生常常无法感受到文章中的意境美。这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问题,如“找出文章中哪段属于动态描写,哪段属于静态描写”“找出两段中的动词并思考其效果”等;然后,教师指定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与学生一同探究文章段落中“跳”“拨”“点”“磕”等动词的深层用意,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文章语言的魅力。
  第二,想象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对作品语言进行正确理解并由此而引发的联想能力。对此,教师应当指引学生依据对身边相似事物的理解而展开对比性的想象,从而促使他们领悟文学作品的深意。例如,讲授《故乡》一文,开篇写景:“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很多学生无法从中领略意境之美。这时,教师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展示江南农村深冬阴冷的画面,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然后指引学生设想自己处在该种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触,从而促使他们的语言鉴赏力得到提高。
  (三)指引深入品读
  深入品读指的是对文学作品展开深入性和全面性的鉴赏。通常来说,文学作品的魅力不只体现在其情感烘托方面,作品的表述风格、语言特点、借用材料、文本主题等均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因此,为了实现学生语言鉴赏力的提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深入品读的指导,使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鉴赏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部分学生对文章的鉴赏层面较为浅显,无法感受到其中的真情流露。这时,教师可提问“文中运用了几个‘再三’和‘踌躇’?”“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情?”等,然后指引学生对该处进行慢速且反复的朗读,帮助他们逐步领悟父亲的忧虑之心、爱子之情。通过反复阅读并讨论文章句子的情感蕴含,学生能深刻地感悟到文中语言的精妙之处,进而逐步培养深入品读的意识。
  (四)增加课外阅读
  学生语言鉴赏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学知识和阅读经验的积累。教师单纯依靠课本来进行语言鉴赏教学,必将无法获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入。
  例如,在讲授《智取生辰纲》一文时,由于学生被文章中精彩的故事情境与简练的叙事风格吸引,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积累。首先,教师可与学生一同对“倒拔垂杨柳”“风雪山神庙”等章节进行鉴赏,与他们一同探讨各章节中的精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等,在加深学生文化认知的同时,促使其语言鑒赏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次,教师应当丰富学生对多体裁文学作品的认知,可将戏剧、散文、传记、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入语言鉴赏教学中,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使他们掌握语言鉴赏技巧。教师可指引学生阅读《散文的艺术魅力》《中国文学鉴赏》《现当代小说鉴赏》等短文,与他们一同探讨多体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鉴赏途径,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指引学生开展自发式的课外阅读与文学作品鉴赏,以集体之力营造良好的语文鉴赏氛围,创设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及共同提升的文学环境,从而推动学生语文鉴赏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2]。
  结  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通过采用加强语感训练、重视课堂鉴赏、指引深入品读、增加课外阅读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理解,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和鉴赏经验储备,实现学生语文鉴赏水平的提升,进而达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祝元康.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6(08):90.
  褚晓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28+46.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州市长乐区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度课题“初中文学作品描写性语言鉴赏的研究”(课题编号:CL2019KT0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群(1972.4-),女,福建长乐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战国秦汉之际被视为中国历史的重大变局,但变局本身却是各种新旧因素杂糅,冲突的过程。六国贵族在变局中的处境为观察这一过程提供了样本。秦关于"封建"与郡县的争论透露出的
开局影响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当前,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手中紧握的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棒”,一定要把这一棒跑好、跑出节奏、跑出加速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领航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思想火炬,党的领导是我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奋进新征程,必须把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