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喜欢的东西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爸从来不求我什么。从小到大,我妈求过我不要打游戏,我爷爷求过我跟着他拉二胡,只有我爸从来不求我。唯独有一次,他求我看一本书。
  记得是十岁左右,在新华书店里,他试探地、讨好地,几乎是谄媚地对我笑着说:“我给你买一本《林海雪原》,好吗?”
  我不干。我想买的是一本《豪夫童话》,黄色的封皮上画着童话小人,很可爱。他说:“那就两本都给你买,《林海雪原》也买,好吗?”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他那眼巴巴的样子。在他的反复恳求下,我才终于勉强屈服。
  他从售货员的手上接过了那本书,像接过了一件庄严圣物。
  他仔细翻检回目,说是要看看和过去的版本是不是一样,一边还喃喃念着:“第一回《血债》,第二回《许大马棒和蝴蝶迷》……”
  他认真核对完,确信和他当年看的完全一样,这才满意地交给我:“真的很好很好看啊。”


  买回家后,这本书沉睡了很久。我觉得自己死都不会看它,我宁愿去看《新华字典》都不会去看它。何况,很快我又喜欢上金庸,眼看这本书要被打入冷宫了。
  可事实是,后来不知怎么,我居然就看了。
  你大概要问:它好看吗?
  这么讲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那些最为正派的角色,什么侯亮平啊,陆亦可啊……和这本书里的正面人物一比,根本都算不上正气凛然,都算不上浓眉大眼了,只能算是小儿科。
  不过也要承认,这本书,还……真是好看。一支小分队,到茫茫大山里剿匪,过程可以说是波诡云谲,惊心动魄。神秘的老道士,诡异的小炉匠……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土匪的线人,每一个人都深不可测。特别是智取威虎山那一段,大英雄余则成……啊,不,杨子荣到土匪老窝里潜伏……看到精彩处,你真是想一拍大腿,唱几句:“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不过,我还是有一点疑惑:老爸自己喜欢就好了,干吗非要低声下气地推荐给我呢?


  很多年之后,我有了一个职业——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在讲座上,我问下面的年轻学生:“你们看的金庸原著,都是哪个版本?是‘三联版’吗?是‘新修版’吗?”
  然后我就觉得气氛不对,有点异样。他们眨着眼睛,神情复杂地望着我,像看一个化石般的怪物。他们一定在想:台上这个人说的都是什么啊?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是的,如今不大流行看原著了。1994年金庸小说出“三联版”的时候,他们都还没出生呢!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涌上来,我简直有种冲动,想抓住他们的衣服摇晃:“那么好看的书,你们怎么不看呢?你不看,我们怎么聊呢?”
  这一瞬间,我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在新华书店柜台前的老爸。他哀怨地看着儿子,希望儿子收下那本《林海雪原》。
  此时此刻我才悟到:《林海雪原》就是他那个年代的武侠小说;他当时的心情,就和我现在一样啊。


  金庸小说是我的少年记忆,就像《林海雪原》是我爸的少年记忆。我的英雄是令狐冲、杨过,就像他的偶像是浓眉大眼的杨子荣、少剑波。
  在我心里,金庸的十四部小说是举世无双的,是不可替代的,简直闪着圣光。我甚至记得每一段故事是在什么场景下读的。
  可以想象,我爸也会记得他看“革命武侠”时的情景。他当年读到“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时候,感受大概和我读到“在下华山令狐冲”时的差不多吧。
  过去,他拼命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可是我满脸嫌弃。就像今天,我喋喋不休地讲着金庸小说的版本,下面的年轻学生一脸迷茫。我们都想把一些东西往下传,想把记忆往下传。可是我们都遇到了一种阻力——年代的阻力。


  老爸喜欢的东西,其实没那么难看。比如《林海雪原》,确实有些过时,但是,杨子荣的英勇,他的手段,还是让人服气,还是感人的。先不说人物原型,如果小说里的这个人活了,出现在我面前,我还是会肅然起敬,叫一声“杨大侠”。
  这就像金庸一样,你别看金庸是一个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老报人,但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三观”仍然没有过时。他的世界仍然够大,他的人物仍然个性鲜明——虚竹的平常心,黄药师的不解释,赵敏的偏要勉强……
  当然,年轻人看书有自己的口味,他们喜欢变换花样。现在把金庸小说改编成各种影视剧和游戏,还有改编成漫画的——不用怕“毁了经典”,没那么容易。
  经典是不会被毁掉的。
  (秋水长天摘自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马明圆图)
其他文献
怀特太太的电脑坏了,她急得大哭起来。怀特先生安慰她:“噢,亲爱的,别着急。我会帮你修好它的。”  “电脑的硬盘损坏了,只需要换一个硬盘就可以了。”检查过后,怀特先生笑着对妻子说,“不过,硬盘里保存的东西可能找不回来了。”  “天啊!”怀特太太尖叫起来,“我的硬盘里有非常重要的东西。”  怀特先生问:“哦?是什么东西?”  怀特太太很激动,几乎哭出来了:“那里面是我珍藏的最宝贵的东西。你第一次为我写
期刊
纵观当下世界,各国的大城市都有集市、夜市、周末市场、跳蚤市场、庭院销售等。松绑“地摊经济”,需要人们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多以理解、包容、接纳、支持的态度对待这些“接地气”的交易活动。德布雷商人。1592年市场风景中的女性。珀西·兰开斯特市场。珀西·兰开斯特在鄉村市场卖鸭和鹅的女人。1890年在市场上买水果的人。1890年巴黎街道上的商人无题。汉斯·亚历山大·穆勒
期刊
昨晚举办了一个网上的日本毕业生聚会。要不是受限于当前的紧急状态,本来应该约好在一家酒店聚餐,之后还会去酒吧继续尽兴。以往的每回聚会都是如此,无一例外。  我问大家最近的居家生活有何變化。有个在东京商社工作的男同学说:“眼下每天都在家工作,主要是开各种网会,与日本国内的,还要跟海外的,甚觉地球变小了,有一种瞬间就能穿越的感觉。有一回跟海外客户开网会,我太太在一旁抱着小孩,小孩突然哭了,声音不小,结果
期刊
伊拉·贊特基杜 油画  古希腊哲人大多讨厌饶舌之徒。泰勒斯说:“多言不代表有才智。”喀隆说:“不要让你的舌头超出你的思想。”斯多亚学派的芝诺说:“我们之所以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一个青年向他滔滔不绝地发表议论,他打断说:“你的耳朵掉下来变成舌头了。”  每当遇到夸夸其谈的人,我就不禁想起芝诺的讽刺。世上的确有一种人,嘴是身上最发达的器官,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只带着这一个器
期刊
近些年,桌游在國内非常流行,人们在聚会上总喜欢一起玩狼人杀。游戏中有两种惩罚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一种是罚酒,另一种是玩真心话大冒险。其实这两种惩罚是一个性质,就是让人敞开心扉,进行更多的自我表露。在酒桌上,酒后吐真言是有道理的,我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说:“喝几杯后,我给你讲讲我的真心话……”  可是在这种场合下,用一套无序的表达规则来强行摘掉我们的社交面具,除了给人带来窘迫感,似乎并不会拉近人和人的关系
期刊
这间工作室是我从一个摄影师手里继承来的。一幅淡紫色的油画立在墙边,背景是一片看不大清楚的花园。我坐在一张藤椅上,就像坐在画面深处花园入口的门槛上。我坐着想你,一直想到天明。一  天亮时分非常冷。一些泥塑人像从黑暗中现身,其中的一个——模样像你——被包在湿布里。我从这间幽暗的房间里横穿过去。玻璃窗上挂着黑色窗帘,宛如破碎的战旗,我用一根竿子将它们相继挑开。  我把清晨引进屋来,一个睡眼惺忪的可怜清晨
期刊
从前,有一个富翁,总是为他的酒窖和窖中所藏的美酒而骄傲。他有一瓶陈年葡萄酒,一直珍藏着准备为某个盛会而用,但那会是个什么样的盛会,只有他自己知道。  曾有一位政府官员来拜访他,他在心中暗想:那瓶陈年佳酿实在不必为了这个小小的官员而开启。曾有一位教区的主教来拜访他,但他自言自语道:“不,我不愿为他开那瓶酒。他不会懂得那酒的价值,也闻不出那酒的醇香。”本国的王子来与他共进晚餐时,他也在想:他只是个王子
期刊
中国从古到今,拿吃喝说事儿的很有一些。最著名的就是老子那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国的厨师虽然没有把自己的行当与治国方略硬扯在一块儿,却颇知调控之道。京剧大师兼美食家齐如山当年在家中宴客,席间有一道小吃爆肚儿。齐先生见厨师做毕,不禁问道:“是不是生了点?”厨师答道:“爆肚儿出锅后,从厨房到餐厅要走过几进院子,此时正值盛夏,路途之上还能保温催熟,等到上桌时,火候正好。如冬天则不能如此。”一道
期刊
生命的灵光  昨夜,我知道了你的存在,从虚无中逃逸出来的生命的灵光。我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睁大双眼,突然之间我很确定:你就在那里,你存在,仿佛一颗子弹射中了我,我的心停止了跳动。当心脏再次跳动时,无限的惊奇如枪林弹雨般袭来。我感到自己掉进了一口深井,以致一切对我来说都显得那么令人恐惧、那么陌生。我迷失在这恐惧中。我知道,这不是对其他人的恐惧,因为我不在乎其他人;这也不是对痛苦的恐惧,因为我不畏惧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