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使用CEPII中BACI-HS02的微观贸易数据库,运用“质量-调整”价格法测算了中国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并选取2007-2016年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借助OLS法以及差分GM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别分析了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扩大工薪差距,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扩大工薪差距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其中技术进步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则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稳健性检验表明了估计结果的可靠性。为缩小工薪差距,政府应加大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企业应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关键词:出口产品质量;工薪差距;调节效应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9,2008年达到0.491的高点,此后虽逐步回落,但2017年仍高达0.467[收稿日期:2019-06-19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政策和WTO规则兼容性研究”(19BJL089);辽宁省2017年度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改善营商环境与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互动研究”(L17AJY008);2019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促进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营商因素研究”(2019lslktyb-015)。
作者简介:刘钧霆(1972-),男,辽宁大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问题;王子睿(1994-),男,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问题;佟继英(1975-),女,河北唐山人,副教授,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问题。
本文所用基尼系数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位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之上。工薪差距[工薪差距指不同技术水平(或教育程度)劳动力之间工资收入的差距,可用高技能劳动力平均工资和低技能劳动力平均工资之比来衡量(许斌,2008)。本文的工薪差距是指同一行业内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平均工资之比。]是收入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我们的计算,2007年中国的工薪差距为1.94,2012年达到了6.08,2017年更是高达6.30[由于没有官方的工薪差距数据,故笔者以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与非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之比表示。]。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出口产品质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出口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刘灿雷等,2018)[1]。中国的工薪差距何以如此快速地扩大?对外贸易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對工薪差距有无影响?有何种影响?影响机制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于对外贸易是否影响工薪差距,仍是一个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国际贸易并不是影响工薪差距的主要因素。造成工薪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内部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相对增加了,传统贸易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而技术进步却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如Leamer认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将大幅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由此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薪差距[2];Krugman认为,如果技术进步更加偏向于高技能劳动力,就会扩大工薪差距[3];Helpman也认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偏向于某种特定的技能或专业,从而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大量需求,导致高技能劳动力相对低技能劳动力更易获得高额的报酬,从而拉大了工薪差距[4];Zhu研究发现,当发达国家开发新产品并周期性地将老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薪差距都会扩大[5]。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国际贸易对工薪差距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Feenstra等[6]对美国的研究,Head等[7]对日本的研究,Baumgarten[8]对德国的研究都证明了国际贸易对工薪差距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学者研究了国际贸易对中国工薪差距产生的影响。Xu等利用世界银行从中国5个城市抽取的1500个企业数据,研究了贸易开放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结论是缩小了中国的工薪差距[9];Anwar等利用中国2000年、2003年和2006年厂商水平的数据,研究了贸易自由化等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劳动生产率和FDI都扩大了工薪差距[10];邵敏、刘重力的研究发现行业贸易密集度的提高会使该行业发生偏向于高技能劳动力的技术进步,从而扩大工薪差距[11];王中华等基于投入产出表以及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和工薪差距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工业行业服务外包能够扩大工薪差距[12];Han等研究了中国对外开放与工资差距之间关系,发现中国加入WTO以后导致的经济全球化显著扩大了劳动力群体间的工薪差距[13];王怀民等(2014)研究发现加工装配活动同时提高了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也拉大了工薪差距[14];陈波等[15]、杜威剑等[16]认为,中国出口规模的增加扩大了制造业部门内部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薪差距。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出口产品质量与工薪差距之间的关系。Verhoogen[17]以1994年墨西哥企业层面数据研究了出口产品质量与工薪差距的关系,发现墨西哥货币贬值会扩大出口规模,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加大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扩大工薪差距。Brambilla等[18]以及Brambilla等[19]分别以企业数据和跨国行业数据进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Verhoogen[17]的结论,即企业生产并出口高质量产品将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企业更愿意支付高技能劳动力更高的劳动报酬,扩大了工薪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将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工薪差距。 国内研究出口产品质量与工薪差距的文献并不多。刘灿雷等[1]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企业层面贸易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对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与工资不平等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主要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中国出口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工薪差距。
2007年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薪差距也急剧扩大。此外,对于工薪差距的研究,需要从行业内部不同技能工人群体间差距视角进一步精确分析。为此,本文将利用CEPII中BACI-HS02数据库中2007-2016年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出口数据,从行业层面分析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一)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假设某出口产品的产出符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取决于出口产品质量以及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大小,如公式(1)所示:
Y=A(K,L,H) ⑴
其中Y为某产品产量,A(K,L,H)代表其产品质量或生产技术,K、L、H分别代表该产品生产所需的资本要素、低技能劳动要素和高技能劳动要素的投入,α、β、γ分别代表资本要素产出弹性、低技能劳动要素产出弹性以及高技能劳动要素产出弹性。
其中低技能劳动要素和高技能劳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分别如公式(2)(3)所示:
= +βA(K,L,H) ⑵
= +γA(K,L,H) ⑶
用W、q分别代表低技能劳动要素价格(工资率)和高技能劳动要素价格(工资率),由于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所以W、q的数值分别如公式(4)、(5)所示:
W = P = P×+βP= P×Y×() ⑷
Q = P=P×+γP=P×Y×() ⑸
其中P×Y為产品出口额。那么工薪差距可表示为:
= = ⑹
由公式(4)、(5),可以看出伴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低技能劳动要素价格(工资率)W以及高技能劳动要素价格(工资率)q都会随之增加,而由公式(6)可以看出,出口额的变化对低技能要素价格(工资率)和低技能要素价格(工资率)之比即工薪差距没有影响,出口产品质量A的变化则会对工薪差距的大小产生影响。
那么, = 就可以表示出口产品质量A变化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其中,()
= () ⑺
其中:为低技能劳动要素的质量弹性,表示增加1个百分点低技能劳动要素投入产品质量增加的百分比;为高技能劳动要素的质量弹性,表示增加1个百分点高技能劳动要素投入产品质量增加的百分比。
由公式(7)可以看出,出口产品质量A变化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 ()。当()>0时,表示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导致工薪差距扩大;反之,将导致工薪差距缩小。从⑺来看,出口产品质量变化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我们将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变化对工薪差距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由于β、γ分别代表低技能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和高技能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它们可以代表劳动生产率效应,即高(低)技能劳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工薪差距产生的影响。不同技能劳动要素的质量弹性代表了技能对产品质量的差异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即劳动力技能越高,对改进产品质量的贡献就可能越大,就可能以技能溢价的方式得到越高的报酬。
(二)影响机理
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源于企业的异质性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出口产品质量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是密切相关的,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分工和生产,其中具有高生产率优势的企业往往生产并出口高质量产品,劳动力群体可以获取较高的劳动报酬;而低生产率的企业只能生产并出口低质量产品,受企业异质性及要素禀赋差异影响,低技能劳动力群体只能获取较低的劳动报酬。
出口产品质量主要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影响工薪差距。技能溢价机制指在生产同种产品的过程中企业更倾向于给那些工作效率高、技能熟练的劳动力支付更高的报酬,由此拉大工资差距[20][17][21]。利润分享机制指由于公司经营业绩的不同而出现了工资差异现象[22]。
技能溢价机制通过劳动技能从两方面影响工薪差距:一是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时,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劳动力。随着企业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也随之增加,企业会提高这部分人的相对工资。二是高技能劳动力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工作效率和保留价值,这使得高技能劳动力可以获得较高的技能溢价工资。Feenstra等[23]提出了包含资本、高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三个要素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薪差距不断扩大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发达国家的高技能劳动力是丰裕要素,低技能劳动力是稀缺要素,发达国家出口密集使用高技能劳动力生产的中间产品,同时进口密集使用低技能劳动力生产的中间产品,这将导致工薪差距扩大。而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中间产品属于相对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工薪差距也将扩大。 利润分享机制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密切相关。技术较先进、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可以大量生产并出口高质量产品,能够获得较好的经营绩效。因高技能劳动力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专用性以及工作效率[24],能在与雇主的工资谈判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25],从而使得高技能劳动力群体可以持续不断地获得较高的利润分享工资;而技术较落后、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只能生产并出口低质量产品,受市场规模影响,经营效益较差,只能大量雇佣低技能劳动力,这些低技能劳动力只能获取少量的利润分享工资。由此拉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
三、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
从行业层面研究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需要相关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数据。由于缺少产品层面甚至是产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数据,本文在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基础上,借用Khandelwal等[26]提出的“质量-调整”价格法进行估算。
(一)出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
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方法有(不)纯净价格指数法、“质量-调整”价格法、集约边际精确价格指数法和相对价格法。早期研究中人们将单位价值作为测算出口产品质量的指标。但是由于单位价值易受市场需求等产品质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估算结果不是很准确。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质量-调整”价格法测算出口产品质量,本文也采用该方法估算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以便与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其他研究结果相比较。
Khandelwal等[26]提出的“质量-调整”价格法因仅需要双边贸易的价格和数量数据,对数据的要求较低,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运用。该方法估计出口产品质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除价格和总支出以外,质量是影响产品需求的唯一因素,因此有:
(8)
其中λ表示产品质量,p表示产品价格,P表示总体价格指数,Y表示总支出,q表示产品需求数量。对(8)式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可得:
+=++ (9)
其中下标h表示产业,c表示出口目的国,t表示时间,表示国家固定效应,包含了目的国总体价格指数(Pct)和收入水平(Yct)中的所有特征;表示产品固定效应;表示产品替代弹性。最后我们得到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方程为:
(10)
(二)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出口产品质量的估算
1.数据来源与处理
计算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所涉及的原始数据来自CEPII中BACI-HS02版本的微观贸易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包括了HS六位编码下产品层面的2003-2017年间每个国家向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产品价值和数量等数据。基于解释变量的数据可得性,我们选取了22个行业[包括: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石油炼焦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設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了从行业层面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需要根据工业行业和有关产品的匹配关系,将每一个行业中国出口到所有贸易伙伴国的产品层面的出口值、出口量分别加总,计算出产业层面的出口值、出口量,以此计算出相关行业的出口量和出口价格。
2.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
为计算出口产品质量,需要对(8)式进行估计,据此计算出残差ε,再根据公式(3)计算出不同产品替代弹性之下各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根据Anderson 等[27]、Head等[7]的估计结果,产品替代弹性的估计值大概介于5—10之间,参照Fan等[28]、刘洪铎等[29]的做法,我们分别计算了产品替代弹性σ=5、σ=7、σ=10时各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以低替代弹性(σ=5)和高替代弹性(σ=10)下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基准回归,以中间替代弹性(σ=7)下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根据高洪成等的分类,我们将所选的22个行业分成低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低技术产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石油炼焦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中技术产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不同类型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见图1-图3.
可以看出,大多数低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动幅度不大,中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基本稳定,部分高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近年来呈明显提高趋势。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
1.计量模型的建立
本文从行业层面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借鉴其它研究成果,我们以工薪差距为被解释变量,以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出口额、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程度、FDI投资额以及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程度、FDI投资额与出口产品质量的交互项为解释变量,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Lnwagegap=+Lnqual+Lnex+Lnlp+Lnte+LnFDI
+((Lnqual)×(lnte))+Ln((lnqual)×(lnlp)) +Ln((lnqual)×(lnFDI))+ ⑷
其中,wagegap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的是行业内高低技能劳动力群体间的工薪差距,以高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平均工资之比来表示。qual为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是模型中的核心解释变量,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相关数据已在第三部分测算出来;ex表示的是以人民币计值的行业出口,用以分析出口对工薪差距是否产生影响;lp表示的是行业劳动生产率,以行业总产值与行业就业总人数的比值表示;te表示的是行业技术进步程度,以各行业科技人员数和行业总就业人数之比表示;FDI表示的是以人民币计值的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以外商直接投资额与港澳台投资额之和表示; qual×te、qual×lp、qual×FDI分别表示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进步程度、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项,以考察技术进步程度、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变量通过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调节效应。
可以反映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变量参数。如果出口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能够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水平,此时>0,工薪差距扩大;反之,若<0,工薪差距缩小。由于近年来总体上出口产品质量处于稳步提升状态,所以我们预计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扩大工薪差距,即可能大于0。可以反映行业出口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该系数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系数的正负结果可能与行业特征有关。可以反映行业劳动生产率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能够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扩大工薪差距,即>0,反之,将缩小工薪差距,即<0。由于近年来劳动收入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配格局更有利于资本要素和高技能劳动力,不利于低技能劳动力,所以我们预计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将扩大工薪差距,即>0。反映的是技术进步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其符号可能为正、负或0。如果>0,表明属于高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将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进而导致工薪差距扩大;如果<0,则表明属于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将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缩小工薪差距;如果=0,表明属于(劳动技能)中性技术进步,即对工薪差距没有影响。在国家大力推行创新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的大背景下,高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已成为市场主流趋势,所以我们预计技术进步程度将扩大工薪差距,即>0。反映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如果>0,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将扩大工薪差距;反之,如果<0,则表明将缩小工薪差距。外商投资增加可能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所以我们预计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将扩大工薪差距,即>0。、和分别为技术进步程度、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产品质量的交互项系数,如果这些系数大于0,表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的调节效应为正,将通过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工薪差距;如果这些系数小于0,则表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的调节效应为负,将通过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缩小工薪差距。
2.数据说明
考虑到行业特点、统计口径一致性以及数据可得性等情况,本文选取了2007-2016年22个工业行业有关数据。
⑴被解释变量。本文根据熟练劳动力需求估計法,以我国各行业熟练劳动力平均工资与非熟练劳动力平均工资的比值来表示工薪差距(wagegap)。其中,熟练劳动力平均工资以各行业科技活动人员的人均劳务费来度量,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非熟练劳动力平均工资则是以各行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减去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总额,除以非熟练劳动力人数得到,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⑵解释变量。各细分行业出口额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各细分行业FDI投资额包括外商投资额与港澳台投资额,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技术进步程度作为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和工薪差距的重要变量,国内没有与技术进步程度相关的统计数据,Xu(2004)认为技术进步程度可用高技术资本与总资本存量之间的比值表示,本文以各细分行业科技人员数和行业总就业人数之比衡量行业技术进步程度,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用行业增加值与行业就业总人数的比值表示,数据分别来自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由于部分变量缺失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部分变量2017年数据也尚未公布,因此数据年份取2007-2016年。
3.估计方法
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均采用OLS法,分别对根据产品替代弹性下限值(σ=5)和上限值(σ=10)[ 产品替代弹性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均来自刘洪铎(2018)。]计算出的出口产品质量等变量进行回归,并根据产品替代弹性(σ=7)时计算出的出口产品质量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为了克服计量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还要借助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常用的动态面板模型包括系统GMM和差分GMM。其中,差分GMM模型仅对差分方程进行估计,在分析过程中可能损失部分信息,因此差分GMM适用于长面板分析;而系统GMM同时对水平方程和差分方程进行估计,并以差分变量的滞后项作为水平方程的工具变量,以水平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差分方程的滞后项,对数据需求量较大,因此系统GMM适用于短面板分析。结合本文数据特征,我们决定采用差分GMM方法进行模型估计。
4.估计结果与分析
我们利用制造业中22个细分行业的行业数据,实证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第(1)列和第(4)列分别表示当产品替代弹性=5和=10时引入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进步程度1个交互项后的估计结果,第(2)列和第(5)列表示当=5以及=10时同时引入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进步程度和外商直接投资额2个交互项后的估计结果,第(3)列和第(6)列分别表示当=5以及=10时同时引入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进步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生产率3个交互项后的估计结果。 从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加入2个以上交互项后,出口产品质量、外商直接投资、劳动生产率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程度的交互项对工薪差距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项对工薪差距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和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都将扩大工薪差距,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如果技术进步导致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进一步扩大工薪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导致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会缩小工薪差距;而技术进步程度、行业出口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交互项等的系数不显著,说明技术进步、行业出口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对工薪差距不存在调节效应。
刘灿雷等[1]认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行业将会向高技能劳动力支付更高的利润分享工资,所以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扩大工资差距。劳动生产率提升能够扩大工薪差距,可能与资本收益率提升和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有关。根据罗知等[30]的研究,中国的工资增速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导致资本收益率上升,使低技能劳动力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拉大了高低技能劳动力群体间的工薪差距。技术进步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要素的。根据雷钦礼等[31]的研究,中国的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所以技术进步对不同技能劳动力没有明显偏向,从而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技术进步可以显著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以致于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得以放大。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有显著正向影响,我们认为与同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有关,正如Zhu[5]的研究,发达国家周期性地将老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在发达国家的“老”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新”产品,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增加,进而扩大工薪差距。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出口产品质量渠道对工薪差距的调节作用显著为负,可能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很大一部分投向了加工贸易领域,中国即便出口的是高质量的最终产品,但仍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投入更多的是低技能劳动力,使得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从而缩小了工薪差距。
(一)动态面板差分GMM方法下的再估计
使用OLS估计方法时,如果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不服从正态分布,参数估计值就是不可靠的。而GMM估计方法则不需要知道随机误差项的准确分布信息,并且允许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因而使用GMM方法所得到的參数估计值就比OLS方法更有效。有鉴于此,我们将借助差分GMM方法对基准回归方程进行再估计,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Lnwagegap(-1)表示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⑴是产品替代弹性σ=5时对应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⑵是产品替代弹性σ=10时对应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
从表2中的估计结果可以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对工薪差距依然存在正向影响,技术进步通过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薪差距的正向调节作用依然存在,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拉大工薪差距的结论依然成立[32];技术进步、行业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无显著影响;而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产品质量的交互项结果不显著,只有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薪差距的负向调节作用不复存在。所以,动态面板差分GMM方法与OLS法下的估计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稳健性检验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为此,我们选取弹性=7代替弹性=5和弹性=10时的出口产品质量,重新对回归方程⑷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3。
与表1相比,估计结果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我们认为基准回归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也就是说,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将扩大工薪差距,技术进步通过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将进一步扩大工薪差距。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07-2016年的CEPII数据库中的中国贸易数据,对出口产品质量如何影响工薪差距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2005-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制造业有关数据,以出口产品质量为切入点,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对高低技能劳动力群体间的工薪差距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作用与机理。实证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扩大了工薪差距,因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行业将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向高技能劳动力支付更高的利润分享工资;劳动生产率提高将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工薪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会通过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扩大工薪差距。出口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可能是因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的多是劳动密集型环节,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技术进步程度等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要素的,对劳动力技能偏向是中性的。研究还发现,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即技术进步将通过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工薪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负向的调节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导致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缩小工薪差距,这可能与中国开展的加工贸易活动有关。
政府应加大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因为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根本在于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低技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和技能水平,对提高收入、缩小工薪差距将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企业应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劳动技能培训,并适度向低技能劳动力群体进行补助,从而缩小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薪差距。
参考文献:
[1]刘灿雷,王永进,李宏兵.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与工资不平等—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8(01).
[2]Leamer,E. In Search of Stolper-Samuelson Linkag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wer Wages.in S.M.Collins,ed.,Imports,Exports,and the American Worker,Washington,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8. [3]Krugman,P.Technology,Trade and Factor Pric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50(1).
[4]Helpman,E.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and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MA: MIT Press,1998.
[5]Zhu.S.C..Trade.Product Cycles and Inequality within and between Countries.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
[7]Head K., Ries J.. Increasing Returns versus Nation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Pattern of US- Canada Trad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91(4).
[8]Baumgarten,D.“Exporters and the Rise in Wag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German Linked Employer-Employee Dat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90.
[9]Xu,B,W.Li.Trade,Technology,and China's Rising Skill Demand.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8,16(1).
[10]Anwar,S. and Sun,S.“Trade Liberalization,Market Competi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Economic Modelling,2012,29(04).
[11]邵敏,劉重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与我国工资不平等[J].经济评论,2010(04).
[12]王中华,梁俊伟.国际服务外包、就业与工薪差距: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2(01).
[13]Han,J. ; Liu,R. and Zhang,J.“Glob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87(2) .
[14]王怀民.加工贸易与工薪差距:基于我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4(03).
[15]陈波、贺超群.出口与工资差距: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08).
[16]杜威剑、李梦洁.出口会扩大企业内工资差距吗———基于市场进入视角的微观解释[J].财贸研究,2017(02).
[17]Verhoogen,E. A. ,Trade,Quality Upgrading,and Wage Inequality in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Sector.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123,No. 2,2008.
[18]Brambilla,I. ,Lederman,D. ,& Porto,G.,Exports,Export Destinations,and Skil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102,No. 7,2012.
[19]Brambilla,I. ,& Porto,G. ,High-income Export Destinations,Quality and Wag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 98,No. 2,2016.
[20]Yeaple,S.R.,A Simple Model of Firm Heterogeneity,International Trade,and Wag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 65,No. 1,2005.
[21]Bustos P. ,Trade Liberalization,Exports,and Technology Upgrading: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ian Fir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101,No. 1,2011.
[22]Helpman E. ,Itskhoki O. ,Muendler M. A. & Redding,S. ,Trade and Inequality: from Theory To Estim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 84,No. 1,2017.
[23]Feenstra,R.C.,G.Hanson. Global Production Sharing and Rising Inequality: A Survey of Trade and Wages.NBER WorkingPaper,2001.
[24]Davis,D. R. ,& Harrigan,J. ,Good Jobs,Bad Jobs,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 84,No. 1,2011. [25]Helpman E. ,Itskhoki O. & Redding S. ,Inequality and Unemployment In a Global Economy. Econometrica,Vol. 78,No. 4,2010.
[26]Khandelwal,A. K. ,Schott,P. K. ,& Wei,S. J.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mbedded Institutional Reform: Evidence from Chinese Export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103,No. 6,2013.
[27]Anderson J. E., van Wincoop E.. Trade Cost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3).
20.Basco,S. and Mestieri,M.“Heterogeneous Trade Costs and Wage Inequality: A Model of Two Globaliza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
[28]Fan,H. ,Li Y. ,& Yeaple,Y. ,Trade Liberalization,Quality and Export Pric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 97,No. 5,2015.
[29]劉洪铎,陈和,李文宇.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6(07).
[30]罗知,赵奇伟.为什么中国高投资与低劳动收入占比并存?——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增速差距的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2013(06).
[31]雷钦礼,徐家春.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J].统计研究,2015(08).
[32]周昕.全球价值链分工如何影响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基于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研究[J].财经论丛,2017,218(04).
Export product quality and wage gap
-- research based on industry-level data in China
LIU junting WANG zirui TONG jiying
(Liaoning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110036)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micro-trade database of BACI-HS02 in CEPII, and uses the "quality-adjustment" price metho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export products at the Chinese industry level. The relevant data of 22 sub-sector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07 to 2016 were selected. With the OLS method and the differential GMM model, the impact of export product quality on wage gap was analyzed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spects.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the quality of export products on the wage gap is uncertain. The empirical study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xport product quality will expand the wage gap through the skill premium mechanism and profit sharing mechanism. Labor productiv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xpansion of wage gap.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ve obvious adjustment effects on the impact of export quality on wage gap. Among them,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a positive adjustment effect, whil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a negative adjustment effect. The robustness test indicat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stimation results. In order to narrow the wage gap,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for low-skilled labor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enterprises should increase the skills training for low-skilled labor and improve the skill level of low-skilled labor.
Keywords:Export product quality; wage gap; adjustment effect
责任编辑:张士斌
关键词:出口产品质量;工薪差距;调节效应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9,2008年达到0.491的高点,此后虽逐步回落,但2017年仍高达0.467[收稿日期:2019-06-19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政策和WTO规则兼容性研究”(19BJL089);辽宁省2017年度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改善营商环境与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互动研究”(L17AJY008);2019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促进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营商因素研究”(2019lslktyb-015)。
作者简介:刘钧霆(1972-),男,辽宁大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问题;王子睿(1994-),男,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问题;佟继英(1975-),女,河北唐山人,副教授,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问题。
本文所用基尼系数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位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之上。工薪差距[工薪差距指不同技术水平(或教育程度)劳动力之间工资收入的差距,可用高技能劳动力平均工资和低技能劳动力平均工资之比来衡量(许斌,2008)。本文的工薪差距是指同一行业内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平均工资之比。]是收入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我们的计算,2007年中国的工薪差距为1.94,2012年达到了6.08,2017年更是高达6.30[由于没有官方的工薪差距数据,故笔者以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与非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之比表示。]。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出口产品质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出口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刘灿雷等,2018)[1]。中国的工薪差距何以如此快速地扩大?对外贸易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對工薪差距有无影响?有何种影响?影响机制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于对外贸易是否影响工薪差距,仍是一个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国际贸易并不是影响工薪差距的主要因素。造成工薪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内部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相对增加了,传统贸易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而技术进步却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如Leamer认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将大幅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由此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薪差距[2];Krugman认为,如果技术进步更加偏向于高技能劳动力,就会扩大工薪差距[3];Helpman也认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偏向于某种特定的技能或专业,从而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大量需求,导致高技能劳动力相对低技能劳动力更易获得高额的报酬,从而拉大了工薪差距[4];Zhu研究发现,当发达国家开发新产品并周期性地将老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薪差距都会扩大[5]。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国际贸易对工薪差距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Feenstra等[6]对美国的研究,Head等[7]对日本的研究,Baumgarten[8]对德国的研究都证明了国际贸易对工薪差距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学者研究了国际贸易对中国工薪差距产生的影响。Xu等利用世界银行从中国5个城市抽取的1500个企业数据,研究了贸易开放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结论是缩小了中国的工薪差距[9];Anwar等利用中国2000年、2003年和2006年厂商水平的数据,研究了贸易自由化等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劳动生产率和FDI都扩大了工薪差距[10];邵敏、刘重力的研究发现行业贸易密集度的提高会使该行业发生偏向于高技能劳动力的技术进步,从而扩大工薪差距[11];王中华等基于投入产出表以及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和工薪差距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工业行业服务外包能够扩大工薪差距[12];Han等研究了中国对外开放与工资差距之间关系,发现中国加入WTO以后导致的经济全球化显著扩大了劳动力群体间的工薪差距[13];王怀民等(2014)研究发现加工装配活动同时提高了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也拉大了工薪差距[14];陈波等[15]、杜威剑等[16]认为,中国出口规模的增加扩大了制造业部门内部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薪差距。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出口产品质量与工薪差距之间的关系。Verhoogen[17]以1994年墨西哥企业层面数据研究了出口产品质量与工薪差距的关系,发现墨西哥货币贬值会扩大出口规模,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加大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扩大工薪差距。Brambilla等[18]以及Brambilla等[19]分别以企业数据和跨国行业数据进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Verhoogen[17]的结论,即企业生产并出口高质量产品将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企业更愿意支付高技能劳动力更高的劳动报酬,扩大了工薪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将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进而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工薪差距。 国内研究出口产品质量与工薪差距的文献并不多。刘灿雷等[1]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企业层面贸易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对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与工资不平等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主要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中国出口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工薪差距。
2007年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薪差距也急剧扩大。此外,对于工薪差距的研究,需要从行业内部不同技能工人群体间差距视角进一步精确分析。为此,本文将利用CEPII中BACI-HS02数据库中2007-2016年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出口数据,从行业层面分析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一)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假设某出口产品的产出符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取决于出口产品质量以及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大小,如公式(1)所示:
Y=A(K,L,H) ⑴
其中Y为某产品产量,A(K,L,H)代表其产品质量或生产技术,K、L、H分别代表该产品生产所需的资本要素、低技能劳动要素和高技能劳动要素的投入,α、β、γ分别代表资本要素产出弹性、低技能劳动要素产出弹性以及高技能劳动要素产出弹性。
其中低技能劳动要素和高技能劳动要素的边际产量分别如公式(2)(3)所示:
= +βA(K,L,H) ⑵
= +γA(K,L,H) ⑶
用W、q分别代表低技能劳动要素价格(工资率)和高技能劳动要素价格(工资率),由于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所以W、q的数值分别如公式(4)、(5)所示:
W = P = P×+βP= P×Y×() ⑷
Q = P=P×+γP=P×Y×() ⑸
其中P×Y為产品出口额。那么工薪差距可表示为:
= = ⑹
由公式(4)、(5),可以看出伴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低技能劳动要素价格(工资率)W以及高技能劳动要素价格(工资率)q都会随之增加,而由公式(6)可以看出,出口额的变化对低技能要素价格(工资率)和低技能要素价格(工资率)之比即工薪差距没有影响,出口产品质量A的变化则会对工薪差距的大小产生影响。
那么, = 就可以表示出口产品质量A变化对工薪差距的影响。
其中,()
= () ⑺
其中:为低技能劳动要素的质量弹性,表示增加1个百分点低技能劳动要素投入产品质量增加的百分比;为高技能劳动要素的质量弹性,表示增加1个百分点高技能劳动要素投入产品质量增加的百分比。
由公式(7)可以看出,出口产品质量A变化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 ()。当()>0时,表示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导致工薪差距扩大;反之,将导致工薪差距缩小。从⑺来看,出口产品质量变化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我们将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变化对工薪差距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由于β、γ分别代表低技能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和高技能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它们可以代表劳动生产率效应,即高(低)技能劳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工薪差距产生的影响。不同技能劳动要素的质量弹性代表了技能对产品质量的差异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即劳动力技能越高,对改进产品质量的贡献就可能越大,就可能以技能溢价的方式得到越高的报酬。
(二)影响机理
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源于企业的异质性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出口产品质量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是密切相关的,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分工和生产,其中具有高生产率优势的企业往往生产并出口高质量产品,劳动力群体可以获取较高的劳动报酬;而低生产率的企业只能生产并出口低质量产品,受企业异质性及要素禀赋差异影响,低技能劳动力群体只能获取较低的劳动报酬。
出口产品质量主要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影响工薪差距。技能溢价机制指在生产同种产品的过程中企业更倾向于给那些工作效率高、技能熟练的劳动力支付更高的报酬,由此拉大工资差距[20][17][21]。利润分享机制指由于公司经营业绩的不同而出现了工资差异现象[22]。
技能溢价机制通过劳动技能从两方面影响工薪差距:一是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时,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劳动力。随着企业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也随之增加,企业会提高这部分人的相对工资。二是高技能劳动力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工作效率和保留价值,这使得高技能劳动力可以获得较高的技能溢价工资。Feenstra等[23]提出了包含资本、高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三个要素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薪差距不断扩大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发达国家的高技能劳动力是丰裕要素,低技能劳动力是稀缺要素,发达国家出口密集使用高技能劳动力生产的中间产品,同时进口密集使用低技能劳动力生产的中间产品,这将导致工薪差距扩大。而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中间产品属于相对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工薪差距也将扩大。 利润分享机制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密切相关。技术较先进、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可以大量生产并出口高质量产品,能够获得较好的经营绩效。因高技能劳动力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专用性以及工作效率[24],能在与雇主的工资谈判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25],从而使得高技能劳动力群体可以持续不断地获得较高的利润分享工资;而技术较落后、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只能生产并出口低质量产品,受市场规模影响,经营效益较差,只能大量雇佣低技能劳动力,这些低技能劳动力只能获取少量的利润分享工资。由此拉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
三、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
从行业层面研究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需要相关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数据。由于缺少产品层面甚至是产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数据,本文在出口数量和出口价值基础上,借用Khandelwal等[26]提出的“质量-调整”价格法进行估算。
(一)出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
出口产品质量测度方法有(不)纯净价格指数法、“质量-调整”价格法、集约边际精确价格指数法和相对价格法。早期研究中人们将单位价值作为测算出口产品质量的指标。但是由于单位价值易受市场需求等产品质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估算结果不是很准确。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质量-调整”价格法测算出口产品质量,本文也采用该方法估算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以便与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其他研究结果相比较。
Khandelwal等[26]提出的“质量-调整”价格法因仅需要双边贸易的价格和数量数据,对数据的要求较低,近年来得到了广泛运用。该方法估计出口产品质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除价格和总支出以外,质量是影响产品需求的唯一因素,因此有:
(8)
其中λ表示产品质量,p表示产品价格,P表示总体价格指数,Y表示总支出,q表示产品需求数量。对(8)式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可得:
+=++ (9)
其中下标h表示产业,c表示出口目的国,t表示时间,表示国家固定效应,包含了目的国总体价格指数(Pct)和收入水平(Yct)中的所有特征;表示产品固定效应;表示产品替代弹性。最后我们得到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方程为:
(10)
(二)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出口产品质量的估算
1.数据来源与处理
计算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所涉及的原始数据来自CEPII中BACI-HS02版本的微观贸易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包括了HS六位编码下产品层面的2003-2017年间每个国家向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产品价值和数量等数据。基于解释变量的数据可得性,我们选取了22个行业[包括: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石油炼焦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設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了从行业层面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需要根据工业行业和有关产品的匹配关系,将每一个行业中国出口到所有贸易伙伴国的产品层面的出口值、出口量分别加总,计算出产业层面的出口值、出口量,以此计算出相关行业的出口量和出口价格。
2.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
为计算出口产品质量,需要对(8)式进行估计,据此计算出残差ε,再根据公式(3)计算出不同产品替代弹性之下各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根据Anderson 等[27]、Head等[7]的估计结果,产品替代弹性的估计值大概介于5—10之间,参照Fan等[28]、刘洪铎等[29]的做法,我们分别计算了产品替代弹性σ=5、σ=7、σ=10时各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以低替代弹性(σ=5)和高替代弹性(σ=10)下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基准回归,以中间替代弹性(σ=7)下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根据高洪成等的分类,我们将所选的22个行业分成低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低技术产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石油炼焦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中技术产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不同类型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见图1-图3.
可以看出,大多数低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动幅度不大,中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基本稳定,部分高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近年来呈明显提高趋势。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
1.计量模型的建立
本文从行业层面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借鉴其它研究成果,我们以工薪差距为被解释变量,以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出口额、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程度、FDI投资额以及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程度、FDI投资额与出口产品质量的交互项为解释变量,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Lnwagegap=+Lnqual+Lnex+Lnlp+Lnte+LnFDI
+((Lnqual)×(lnte))+Ln((lnqual)×(lnlp)) +Ln((lnqual)×(lnFDI))+ ⑷
其中,wagegap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的是行业内高低技能劳动力群体间的工薪差距,以高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平均工资之比来表示。qual为行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是模型中的核心解释变量,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相关数据已在第三部分测算出来;ex表示的是以人民币计值的行业出口,用以分析出口对工薪差距是否产生影响;lp表示的是行业劳动生产率,以行业总产值与行业就业总人数的比值表示;te表示的是行业技术进步程度,以各行业科技人员数和行业总就业人数之比表示;FDI表示的是以人民币计值的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以外商直接投资额与港澳台投资额之和表示; qual×te、qual×lp、qual×FDI分别表示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进步程度、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项,以考察技术进步程度、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变量通过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调节效应。
可以反映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变量参数。如果出口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能够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水平,此时>0,工薪差距扩大;反之,若<0,工薪差距缩小。由于近年来总体上出口产品质量处于稳步提升状态,所以我们预计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扩大工薪差距,即可能大于0。可以反映行业出口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该系数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系数的正负结果可能与行业特征有关。可以反映行业劳动生产率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能够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扩大工薪差距,即>0,反之,将缩小工薪差距,即<0。由于近年来劳动收入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配格局更有利于资本要素和高技能劳动力,不利于低技能劳动力,所以我们预计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将扩大工薪差距,即>0。反映的是技术进步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其符号可能为正、负或0。如果>0,表明属于高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将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进而导致工薪差距扩大;如果<0,则表明属于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这种技术进步将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缩小工薪差距;如果=0,表明属于(劳动技能)中性技术进步,即对工薪差距没有影响。在国家大力推行创新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的大背景下,高技能偏向型的技术进步已成为市场主流趋势,所以我们预计技术进步程度将扩大工薪差距,即>0。反映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的影响程度,如果>0,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将扩大工薪差距;反之,如果<0,则表明将缩小工薪差距。外商投资增加可能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所以我们预计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将扩大工薪差距,即>0。、和分别为技术进步程度、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产品质量的交互项系数,如果这些系数大于0,表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的调节效应为正,将通过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工薪差距;如果这些系数小于0,则表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的调节效应为负,将通过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缩小工薪差距。
2.数据说明
考虑到行业特点、统计口径一致性以及数据可得性等情况,本文选取了2007-2016年22个工业行业有关数据。
⑴被解释变量。本文根据熟练劳动力需求估計法,以我国各行业熟练劳动力平均工资与非熟练劳动力平均工资的比值来表示工薪差距(wagegap)。其中,熟练劳动力平均工资以各行业科技活动人员的人均劳务费来度量,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非熟练劳动力平均工资则是以各行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减去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总额,除以非熟练劳动力人数得到,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⑵解释变量。各细分行业出口额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各细分行业FDI投资额包括外商投资额与港澳台投资额,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技术进步程度作为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和工薪差距的重要变量,国内没有与技术进步程度相关的统计数据,Xu(2004)认为技术进步程度可用高技术资本与总资本存量之间的比值表示,本文以各细分行业科技人员数和行业总就业人数之比衡量行业技术进步程度,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用行业增加值与行业就业总人数的比值表示,数据分别来自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由于部分变量缺失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部分变量2017年数据也尚未公布,因此数据年份取2007-2016年。
3.估计方法
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均采用OLS法,分别对根据产品替代弹性下限值(σ=5)和上限值(σ=10)[ 产品替代弹性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均来自刘洪铎(2018)。]计算出的出口产品质量等变量进行回归,并根据产品替代弹性(σ=7)时计算出的出口产品质量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为了克服计量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还要借助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常用的动态面板模型包括系统GMM和差分GMM。其中,差分GMM模型仅对差分方程进行估计,在分析过程中可能损失部分信息,因此差分GMM适用于长面板分析;而系统GMM同时对水平方程和差分方程进行估计,并以差分变量的滞后项作为水平方程的工具变量,以水平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差分方程的滞后项,对数据需求量较大,因此系统GMM适用于短面板分析。结合本文数据特征,我们决定采用差分GMM方法进行模型估计。
4.估计结果与分析
我们利用制造业中22个细分行业的行业数据,实证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第(1)列和第(4)列分别表示当产品替代弹性=5和=10时引入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进步程度1个交互项后的估计结果,第(2)列和第(5)列表示当=5以及=10时同时引入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进步程度和外商直接投资额2个交互项后的估计结果,第(3)列和第(6)列分别表示当=5以及=10时同时引入出口产品质量与技术进步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生产率3个交互项后的估计结果。 从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加入2个以上交互项后,出口产品质量、外商直接投资、劳动生产率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程度的交互项对工薪差距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项对工薪差距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和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都将扩大工薪差距,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如果技术进步导致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进一步扩大工薪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导致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会缩小工薪差距;而技术进步程度、行业出口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交互项等的系数不显著,说明技术进步、行业出口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对工薪差距不存在调节效应。
刘灿雷等[1]认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行业将会向高技能劳动力支付更高的利润分享工资,所以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扩大工资差距。劳动生产率提升能够扩大工薪差距,可能与资本收益率提升和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有关。根据罗知等[30]的研究,中国的工资增速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导致资本收益率上升,使低技能劳动力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拉大了高低技能劳动力群体间的工薪差距。技术进步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要素的。根据雷钦礼等[31]的研究,中国的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所以技术进步对不同技能劳动力没有明显偏向,从而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技术进步可以显著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以致于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得以放大。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有显著正向影响,我们认为与同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有关,正如Zhu[5]的研究,发达国家周期性地将老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在发达国家的“老”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新”产品,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增加,进而扩大工薪差距。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出口产品质量渠道对工薪差距的调节作用显著为负,可能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很大一部分投向了加工贸易领域,中国即便出口的是高质量的最终产品,但仍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投入更多的是低技能劳动力,使得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得以大幅提升,从而缩小了工薪差距。
(一)动态面板差分GMM方法下的再估计
使用OLS估计方法时,如果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不服从正态分布,参数估计值就是不可靠的。而GMM估计方法则不需要知道随机误差项的准确分布信息,并且允许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因而使用GMM方法所得到的參数估计值就比OLS方法更有效。有鉴于此,我们将借助差分GMM方法对基准回归方程进行再估计,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Lnwagegap(-1)表示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⑴是产品替代弹性σ=5时对应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⑵是产品替代弹性σ=10时对应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
从表2中的估计结果可以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对工薪差距依然存在正向影响,技术进步通过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薪差距的正向调节作用依然存在,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拉大工薪差距的结论依然成立[32];技术进步、行业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薪差距无显著影响;而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产品质量的交互项结果不显著,只有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工薪差距的负向调节作用不复存在。所以,动态面板差分GMM方法与OLS法下的估计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稳健性检验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为此,我们选取弹性=7代替弹性=5和弹性=10时的出口产品质量,重新对回归方程⑷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3。
与表1相比,估计结果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我们认为基准回归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也就是说,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将扩大工薪差距,技术进步通过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将进一步扩大工薪差距。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07-2016年的CEPII数据库中的中国贸易数据,对出口产品质量如何影响工薪差距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2005-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制造业有关数据,以出口产品质量为切入点,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对高低技能劳动力群体间的工薪差距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作用与机理。实证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扩大了工薪差距,因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行业将通过技能溢价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向高技能劳动力支付更高的利润分享工资;劳动生产率提高将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工薪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会通过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扩大工薪差距。出口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可能是因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的多是劳动密集型环节,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技术进步程度等对工薪差距没有直接影响,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要素的,对劳动力技能偏向是中性的。研究还发现,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即技术进步将通过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工薪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负向的调节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导致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将缩小工薪差距,这可能与中国开展的加工贸易活动有关。
政府应加大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因为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根本在于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低技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和技能水平,对提高收入、缩小工薪差距将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企业应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群体的劳动技能培训,并适度向低技能劳动力群体进行补助,从而缩小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薪差距。
参考文献:
[1]刘灿雷,王永进,李宏兵.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与工资不平等—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8(01).
[2]Leamer,E. In Search of Stolper-Samuelson Linkag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wer Wages.in S.M.Collins,ed.,Imports,Exports,and the American Worker,Washington,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8. [3]Krugman,P.Technology,Trade and Factor Pric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50(1).
[4]Helpman,E.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and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MA: MIT Press,1998.
[5]Zhu.S.C..Trade.Product Cycles and Inequality within and between Countries.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4.
[7]Head K., Ries J.. Increasing Returns versus Nation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Pattern of US- Canada Trad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91(4).
[8]Baumgarten,D.“Exporters and the Rise in Wag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German Linked Employer-Employee Dat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90.
[9]Xu,B,W.Li.Trade,Technology,and China's Rising Skill Demand.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8,16(1).
[10]Anwar,S. and Sun,S.“Trade Liberalization,Market Competi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Economic Modelling,2012,29(04).
[11]邵敏,劉重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与我国工资不平等[J].经济评论,2010(04).
[12]王中华,梁俊伟.国际服务外包、就业与工薪差距: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2(01).
[13]Han,J. ; Liu,R. and Zhang,J.“Glob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87(2) .
[14]王怀民.加工贸易与工薪差距:基于我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4(03).
[15]陈波、贺超群.出口与工资差距: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08).
[16]杜威剑、李梦洁.出口会扩大企业内工资差距吗———基于市场进入视角的微观解释[J].财贸研究,2017(02).
[17]Verhoogen,E. A. ,Trade,Quality Upgrading,and Wage Inequality in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Sector.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123,No. 2,2008.
[18]Brambilla,I. ,Lederman,D. ,& Porto,G.,Exports,Export Destinations,and Skil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102,No. 7,2012.
[19]Brambilla,I. ,& Porto,G. ,High-income Export Destinations,Quality and Wag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 98,No. 2,2016.
[20]Yeaple,S.R.,A Simple Model of Firm Heterogeneity,International Trade,and Wag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 65,No. 1,2005.
[21]Bustos P. ,Trade Liberalization,Exports,and Technology Upgrading: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ian Fir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101,No. 1,2011.
[22]Helpman E. ,Itskhoki O. ,Muendler M. A. & Redding,S. ,Trade and Inequality: from Theory To Estim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 84,No. 1,2017.
[23]Feenstra,R.C.,G.Hanson. Global Production Sharing and Rising Inequality: A Survey of Trade and Wages.NBER WorkingPaper,2001.
[24]Davis,D. R. ,& Harrigan,J. ,Good Jobs,Bad Jobs,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 84,No. 1,2011. [25]Helpman E. ,Itskhoki O. & Redding S. ,Inequality and Unemployment In a Global Economy. Econometrica,Vol. 78,No. 4,2010.
[26]Khandelwal,A. K. ,Schott,P. K. ,& Wei,S. J.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mbedded Institutional Reform: Evidence from Chinese Export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103,No. 6,2013.
[27]Anderson J. E., van Wincoop E.. Trade Cost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3).
20.Basco,S. and Mestieri,M.“Heterogeneous Trade Costs and Wage Inequality: A Model of Two Globaliza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
[28]Fan,H. ,Li Y. ,& Yeaple,Y. ,Trade Liberalization,Quality and Export Pric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 97,No. 5,2015.
[29]劉洪铎,陈和,李文宇.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6(07).
[30]罗知,赵奇伟.为什么中国高投资与低劳动收入占比并存?——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增速差距的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2013(06).
[31]雷钦礼,徐家春.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J].统计研究,2015(08).
[32]周昕.全球价值链分工如何影响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基于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研究[J].财经论丛,2017,218(04).
Export product quality and wage gap
-- research based on industry-level data in China
LIU junting WANG zirui TONG jiying
(Liaoning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110036)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micro-trade database of BACI-HS02 in CEPII, and uses the "quality-adjustment" price metho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export products at the Chinese industry level. The relevant data of 22 sub-sector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07 to 2016 were selected. With the OLS method and the differential GMM model, the impact of export product quality on wage gap was analyzed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spects.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mpact of the quality of export products on the wage gap is uncertain. The empirical study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xport product quality will expand the wage gap through the skill premium mechanism and profit sharing mechanism. Labor productiv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xpansion of wage gap.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ve obvious adjustment effects on the impact of export quality on wage gap. Among them,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a positive adjustment effect, whil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a negative adjustment effect. The robustness test indicat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stimation results. In order to narrow the wage gap,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for low-skilled labor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enterprises should increase the skills training for low-skilled labor and improve the skill level of low-skilled labor.
Keywords:Export product quality; wage gap; adjustment effect
责任编辑:张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