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重视,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语文应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用很大,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基本做法。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想象力 培养
人一生下来就需要有想象力。在旧中国,我们的发明创造比西方发达国家少得多,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不大重视想象力的培养,而是把学生的思维拘囿在先哲圣人的思想之中。想象力渗透在各科知识的学习中,在语文学习与应用中更是处处出现想象与创新的“身影”,这不仅对学生理解文章有利,尤其是写作文更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没有想象力的文章是干涸的、乏味的。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想象力的挖掘与培养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进行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做出自己的努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进。例如,我们在讲课文的时候,可以将课文中的人和事抽出来,放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展开想象,做出新的判断和理解。像《孔乙己》与《范进中举》这两篇文章,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孔乙己与范进同为热衷功名的文人,同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们身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让这样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迂腐之人“相遇”,那会怎么样呢?结果发现,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汹涌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写出了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并且都在文中体现出两个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由此我受到很大启发,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和课后训练,引导学生摆脱束缚,拓宽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教师应该脱去陈旧的外衣,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和大致概括上,尤其不能照搬教参的观点。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同时,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不要一棍子打死,只要有一丝的闪光,就要让它发出异彩。
教师要认真设计语文的训练题目,平时的语文训练也应该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的潜能被挖掘出来。比如课文《孤独之旅》,它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作者在这一课当中的景物描写非常传神。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就想通过阅读课文,先训练学生阅读时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归纳出几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尤其是对暴风雨来临时的景物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用学会的方法写景物描写短文。再比如说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我用多媒体搜集了很多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了美丽的春景图,再加上每一幅上还配有相应的古诗句,当这些诗意的画面出现时,唤起了学生对春的神往,脑子里就再也不会空空如洗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进行写作,从阅读训练迁移到写作训练,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养成求新的思考习惯很重要。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主要通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一个标准答案,相信自己独立思考是有道理的。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师生共同研讨,彼此倾听。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思考和讨论的主人,他才会开拓思维,不断创新。例如,在讲杨绛的《老王》这一课时,以前的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性的理解完全照搬教参,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也没有新的理解,有的人甚至认为老王只是旧中国人物中的一个个体,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在教学中多次解讲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的善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典型事例并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互相倾听、反思、推翻,渐渐达成了共识,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这样就得到了许多和以前不一样的理解。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只要时时记得培养,常常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有丰富的想象。当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厚积薄发,不断释放出新的能量,形成新的创意和思考,这对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城门中学)
参考文献:
[1]林丽琴.阅读与写作如何做到有效结合[J].文学教育,2008,(20):130 -131.
[2]池启娴.阅读教学,不妨给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J]师道:教研,2010,(3):25 -25.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想象力 培养
人一生下来就需要有想象力。在旧中国,我们的发明创造比西方发达国家少得多,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不大重视想象力的培养,而是把学生的思维拘囿在先哲圣人的思想之中。想象力渗透在各科知识的学习中,在语文学习与应用中更是处处出现想象与创新的“身影”,这不仅对学生理解文章有利,尤其是写作文更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没有想象力的文章是干涸的、乏味的。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想象力的挖掘与培养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进行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做出自己的努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进。例如,我们在讲课文的时候,可以将课文中的人和事抽出来,放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展开想象,做出新的判断和理解。像《孔乙己》与《范进中举》这两篇文章,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孔乙己与范进同为热衷功名的文人,同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们身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让这样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迂腐之人“相遇”,那会怎么样呢?结果发现,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汹涌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写出了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并且都在文中体现出两个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由此我受到很大启发,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和课后训练,引导学生摆脱束缚,拓宽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教师应该脱去陈旧的外衣,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和大致概括上,尤其不能照搬教参的观点。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同时,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不要一棍子打死,只要有一丝的闪光,就要让它发出异彩。
教师要认真设计语文的训练题目,平时的语文训练也应该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的潜能被挖掘出来。比如课文《孤独之旅》,它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作者在这一课当中的景物描写非常传神。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就想通过阅读课文,先训练学生阅读时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归纳出几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尤其是对暴风雨来临时的景物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用学会的方法写景物描写短文。再比如说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我用多媒体搜集了很多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了美丽的春景图,再加上每一幅上还配有相应的古诗句,当这些诗意的画面出现时,唤起了学生对春的神往,脑子里就再也不会空空如洗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进行写作,从阅读训练迁移到写作训练,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养成求新的思考习惯很重要。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主要通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一个标准答案,相信自己独立思考是有道理的。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师生共同研讨,彼此倾听。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思考和讨论的主人,他才会开拓思维,不断创新。例如,在讲杨绛的《老王》这一课时,以前的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性的理解完全照搬教参,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也没有新的理解,有的人甚至认为老王只是旧中国人物中的一个个体,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在教学中多次解讲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的善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典型事例并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互相倾听、反思、推翻,渐渐达成了共识,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这样就得到了许多和以前不一样的理解。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只要时时记得培养,常常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有丰富的想象。当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厚积薄发,不断释放出新的能量,形成新的创意和思考,这对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城门中学)
参考文献:
[1]林丽琴.阅读与写作如何做到有效结合[J].文学教育,2008,(20):130 -131.
[2]池启娴.阅读教学,不妨给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J]师道:教研,2010,(3):25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