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中,仕女画并不是最主流的绘画题材。在唐代人物画兴盛时期后,仕女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卷一中发出:“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顾不及近”之叹。在已流传的宋代仕女画中,我们不难看出女性被囿于庭院之中。所谓的“仕女画”实际上,是由男性营造出来的一个女性世界,可见在宋画家的心眼里,女性的理想形象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困于“围城”之中了。
  关键词:仕女庭院宋代审美
  一 .宋代仕女画的衰落
  “维士与女,伊其将谵,赠之以勺药”, “士”与“女”出现在《诗经》郑风溱箱中,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士”代表未婚的男性,“女”则是未婚女性。这首诗描绘的是郑国农历三月三上巳节的情景—女士,女而有士行者”指女子的德行才能可与男子媲美,故称之为女士“仕”与“女”二字合并的“仕女”这一称
  谓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称“周昉又工士女,为古今冠能”始用以特指贵族妇女,在北宋郭若虚所撰的《图画见闻志》中说,“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开始确立了仕女画作为这画科的名称。顾名思义,仕女画就是以贵族官宦妇女为主题的绘画,它反映了上层社会女性的面貌及生活状态。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仕女画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从现存的史料和画作入手,与唐代仕女画巨大的数量相比,宋代记录和存世作品较少,对于此问题。前人多认为是理学兴起后对人性的束缚和对女性的约束更加严苛。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和社会背景下,表现女性的仕女画的发展受到阻碍。但这个观点无法解释为何宋代以女性为主的词曲如此发达,较为知名的大词人都曾写过这样的女性词。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有如李清照,魏夫人,朱淑真这样的知名女词人的出现,甚至可以说整部宋词大多都是描写女性的文字。可见文艺界并未忽视女性题材,难道这“人欲”只灭了绘画的部分不成?
  更何况理学在宋代的传播和发展并不顺利,在其发展过程中理学与王安石的新学发生冲突,在王安石执政后,新学成为北宋中期学术主流的官方之学,理学在南宋末年才真正被政府承认为儒学传统。另一方面来说,在理学已成社会主流思想的明代,仕女画却又突然兴起,俞剑华先生在其《中国绘画史》中提到明代仕女画“巍然为画中独立之一科”且明四家中,仇英与唐寅都是仕女画名手,故而仕女画在宋代衰落是因为理学兴盛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仕女画究竟是为何“衰落”,除常说的院画花鸟,市井风俗画的兴起,与山水画的大行其道外,笔者认为宋代男性对女性形象的“闺阁化”,也就是文题里所写的“女性围城”应是有一定影响的。
  二. 宋代仕女画形象
  纵观流传下来的宋代仕女画,比较有代表性的画作主要有刘宗古《瑶台步月图》,《蕉阴击球图》,苏汉臣《妆靓仕女图》,《杨贵妃上马图》等等,这些绘画作品都存在着以下两个特点:
  1.形象特征
  仕女画从本质上来说是男性的艺术,反映的男性的审美标准,而宋代仕女的女性形象几乎都体现了纤弱清愁的审美观。在中国古代美术史籍中,记载女画家的资料与绘画作品很少。文学领域几乎还是由男性霸占,男性词人在宋词中常模拟女性的口吻,来描写或诉说女性哀怨的心曲。宋词中所表现的女性美是男性对女性审美要求的反映,审美标准也有些是近病态的。
  在宋代男性画家笔下的仕女画和男性词人笔下的词中,女子的形象大多瘦削,神情哀伤,姿态慵懒闲愁,呈现出某种病态美,如苏汉臣之《妆靓仕女图》所绘女子对镜梳妆的形象,同顾恺之《女史箴图》对比可见,苏画中的女性身形消瘦,神情娴静而略有愁容,而顾画之《女史箴》则端坐镜前,仪容威严。中国仕女画风貌,从魏晋的神女列女形象,发展至有“姱丽之容”的唐代贵妇人形象,直至宋代的“风露清愁”的女性特征,是逐渐弱化的过程,也是男性视角里将女性“闺阁化”的一大表现。
  2.“庭院”意象
  《瑶台步月图》、《蕉阴击球图》、《杨贵妃上马图》都无一例外的用了同一种构图:庭院里,有三两仕女与外围的栏杆。这是前朝不时兴的仕女图程式。同样是表达深宫生活的《宫乐图》《挥扇仕女图》等也并未花笔墨去描绘那精美的栏杆。而宋时的图画中,甚至连瑶台仙女与杨贵妃也不能免俗。她们被困在“深闺”里,生活中的一切都与园内的案几,妆台与桃红柳绿紧密相连,“庭院”仿佛成了女性的符号。
  魏晋《洛神赋图》有洛水之神女于山川湖水中凌波而来之景。唐人绘《虢国夫人游春图》,士女,牛马,随从,则处处彰显一种自在快活的春意。杜甫《丽人行》里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正是此番景象。可宋时女子果真不能外出游玩了么?其实不然。
  在宋代,女性出外游玩的现象也不少见,尤其在士族女性中更是如此,女文学家李清照处于两宋之际,其爱出游这一点在其词作里面便可知曉。李清照夫妇二人时常出外游玩,并且在二人出游期间,李清照还留下了不少描写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见李清照游玩时的自在与快乐。南宋女诗人朱淑真也曾与爱人携手出门游玩,并肩行路。一如她在《清平乐》中写道: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倩谁寄语春育。
  城头画鼓轻敲。缝蜷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皆可证实宋代女性是时常外出游玩的。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游蜀江》引《壶中赘录》说:“蜀中风俗,旧以月二日为踏青节。都士女士,络绎游赏,缇幕歌酒,散在四郊。”统治阶级出于全局考虑,对出游现象并未无端地横加干涉,体现了包容的态度。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士女闲暇春游汴京园池说:“贵家士女,小轿插花,不垂帘幕。自三月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
  可这种形象却不为男性所看重,无论是东坡词里的“墙里佳人”还是欧阳修的“庭院深深”都只展现了一个片面的闺怨的宋代女子形象,更有陆游“士生始堕地,弧矢志四方,岂若彼妇女,龊龊藏闺房。”这类直接将女性定义为“藏闺房”的诗作出现。易于流传的文学作品尚且如此,绘画作品则更不必多说了,在男性创作者所加的层层围栏之下,宋代女性就这样被囿于深院之中了。
  三.结语
  在传世的宋代仕女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其明显的“闺阁化”特征。同明清时期文人流连于歌场酒馆,绘制名妓名媛并引为风尚不同的是,宋时风行的山水,花鸟,风俗画都是“向外”的,是自然与社会性的结合。而仕女画却是“向内”的,在宋代男性心眼里的“仕女”从未走向社会。同易于传唱的词曲不同,作画难度较高且更加私密的闺阁仕女画终究无法登上大雅之堂,更不必提广于流传了。而宋代女子在画史中的形象也就只剩下“帝里春晚,重门深院了”。
  参考文献:
  [1]《古代仕女画概论》,单国强著,《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1)
  [2]《中国画经典丛书》编辑组:《中国人物画经典》(南宋卷),文物导出版社,2006.9
  [3]《图画见闻志》,(北宋)郭若虚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
  [4]《宋代仕女画风与宋代社会文化》,王宗英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中国画论类编》,俞剑华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6]《宋词与园林》,罗艳平著,苏州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首先让孩子走进书的世界里,然后培养孩子的广泛阅读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孩子们学会做读书笔记,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要开展多种活动,让孩子爱上阅读,同时要保证阅读时间,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关键词:培养;阅读;习惯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上下一些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
期刊
引言:近期我们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又走进了领衔人张齐华特级的课堂,一开课,老师们便炸开了锅:“这不是一道奥数题吗,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进入数学课堂吗?”、“这么难的试题考试又不考,干嘛要花一节课时间来研究呢?”……  张老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道奥数难题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呢?这引起我的深思……  一、思忖:难题究竟难在哪里?  据张老师介绍,这节课的教学灵感来源于萍教授给小学数学老师的一次讲座中提
期刊
如果说,过去的峥嵘岁月,有什么是足以振聋发聩的盛世元音,那无疑就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催征号角:那直抵心底的温暖、那殷殷为民的情怀、那气势磅礴的力量,今天听来,依然令人热血贲张,催人闻鸡起舞,给人以必胜的信心和前行的力量。如果说,未来的美好时代,有什么是足以托付终身的最大依靠,那无疑就是我们脚下这块散发大爱大美的的一片热土:那人民生活美、经济富庶美、城乡协调美、社会和谐美、人文厚重美的伟大祖国,今天看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业已经改变过去单一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面发展。初中美术作为一门辅助学科,虽然没有其他学科那么重要,但是对于提升初中生的审美和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时渗透情感教育显得尤为必要[1]。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策略  引言:  美术本身就是人们对于自身情感表达的一种体现
期刊
摘要: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作文更具可读性,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素材。同时,教师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还有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文章从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等方面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课文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课内阅读,
期刊
夜空中点缀着少得可怜的星星  尘世的繁华更反衬了它们的可怜  漫步在寂静又纷扰的夜晚  细数着水中泛起的泡泡  大概是前几日的雨  让水位高出一大截  然而却还能听到潺潺的水声  伴随着远处间或驶过的卡车  柔和婉转的音乐可能不是很搭调  但却有着交响乐般的感觉  猛地一抬头  看到的是天边可怜的残月  没有漫漫夜空银河里小白船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没有星星的缘故吧  还是星星黯淡了  还是灯太红酒
期刊
提到梵·高,你会想到什么,是向日葵,是扭曲的星空,是他的那只耳朵,还是他生命的结束。  很多人了解梵·高是从向日葵开始的,尤其是那幅广为传播的黄色花瓶中插有12朵向日葵的布面油画。关于这幅画的解读也有很多种,厚重的油彩下,是生命力、是希望、是释放、是寄托、是挣扎……  在时间空间的距离差里,无论人们加诸其上的是真实还是夸张,都无疑是对这幅作品、这位画家的一种怀念与肯定。  如今,梵·高生前的画作被
期刊
摘要:由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执导的影片《情书》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一个关于青春、离丧和爱的忧伤故事,其中多重角色的鏡像关系是对拉康镜像理论的最完美诠释。  关键词:情书;镜像理论;视听语言  引言:由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执导的影片《情书》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一个关于回忆、青春和爱的忧伤故事,其情节看似简单,但在隐含的深层结构中,我们发现,它讲述了一个绝望的人试图在多重角色的镜像关系中获得或找到镜中的理想自我的
期刊
摘要:在影视拍摄过程中,对影视作品情感的表达除了依靠演员的表演和语言之外,灵活运用一些拍摄技巧,利用画面景别的感染力、灯光效果、声音效果,不仅能对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进行深层刻画和更高层次的升华,同时,还可以营造出具有审美意义的氛围和意境。  关键词:画面景别;灯光效果;声音效果;情感表达  一、灵活运用画面景别抒写情感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
期刊
摘要:余华在《活着》中描写底层生活的血泪,却保持着冷静的笔触,但更为明显的是加入悲天悯人的因素。描述了一个年少时纵情享乐的浪子把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埋葬而自己仍然坚强活着的故事。  关键词:活着;福贵;苦难  一.不知生活疾苦只纵情享乐的少爷  徐福贵是一个地主家的少爷,有一百多亩的田地。年少时不学无术,等到长大后老往城里跑,穿着一副很有钱的样子,跑到一家名叫“青楼”的妓院赌博,嫖娼。徐福贵的父亲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