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竞技蛙泳技术历史发展的回顾及初步的探讨与分析,认为竞技蛙泳游进速度技术的提高具有以下的特点:(1)增加推进力:(2)减少前进阻力;(3)技术动作向更加实效性发展;(4)使动作向更加经济化、科学化方面稳步前进。
关键词:竞技蛙泳;技术;科学经济化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
0、前 言
现代竞技蛙泳曾在竞赛中被广泛运用,而且也曾出现过多种多样的蛙泳技术。形成了各具风格不同的技术特点。如澳大利亚的亚吕贝卡·不郎的自然式,本岩崎恭子的MI式等。本文通过探讨一些优秀的蛙泳技术,结合文献资料法,分析现代竞技蛙泳技术的特点,就当前蛙泳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游泳比赛中优秀的蛙泳运动员。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2、竞技蛙泳的发展历程
2.1传统型蛙泳
又称为正规蛙泳,泛指身体姿势平稳,划臂动作平而宽,臂与呼吸动作的配合和臂与腿动作的配合时机比较早,臂腿作用并重,配合协调紧凑,泳速均匀的蛙泳姿势。它是海豚式蛙泳姿势问世以前在国际上流时间最长的水面蛙泳姿势的总称,故名。在我国,比较典型的传统蛙泳为“平航式蛙泳”。
2.2美奥型蛙泳
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以美国运动员亚斯列姆斯基的技术动作为代表,并且在美奥相续盛行,成为当时世界蛙泳技术新潮流,故名。它采用宽划臂和窄蹲腿,动作周期短,频率快,配合紧凑,打破了传统蛙泳以腿部动作主要推动力来源的旧格局,而使世界记录大幅度提高。主要特点:(1)划水时采用屈臂高肘技术,使前臂和手掌尽早向下,向后划水,对水面增大,划水效果明显改善:(2)采用跪式鞭壮收蹬腿技术,动作幅度小,频率快,运动员蹬腿时犹如在一根管子中泳过,故又称“筒式噔腿”:(3)采取“玩呼吸”,“晚配合”的技术结构,泳进时身体姿势较平稳,有利于加大划臂动作的牵引力;(4)臂腿动作紧凑,每个动作循环具有周短期,频率快,配合连贯的特点。该技术的出现使现代蛙泳技术从强调腿的作用转向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现代蛙泳技术发展史的转折点。
2.3田口型蛙泳
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以日本运动员田口信教的技术动作为代表。其特点:采用高肘宽划臂结合窄蹬腿和鞭状动作,蹬夹结束时,腰部略有摆动;采用晚呼吸和玩配合,即发扬了美奥型蛙泳所具有的窄蹬腿,快频率的长处,又加强了臂的推进作用。田口本人于1972年第20届奥运会以此技术在男子10米蛙泳中夺得金牌,并把世界记录改写为1分4秒94。但由于在蹬腿时腰部略有摆动,易造成犯规。此种游法当时曾经引起国际泳坛的争议,故流传不广。
2.4欧洲型蛙泳
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在欧洲各国盛行,尤以前苏联,原民主德国和英国选手取得的成绩最佳,故名。典型代表:21届奥运会男子200米金牌得主,英国运动员威尔基。此姿势既保持了传统蛙泳身体平稳和强调腿作用的特点。
2.5海豚式蛙泳
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新技术。游进时身体起伏很大,臂腿配合时躯干出现的波浪形状酷似海豚式蝶泳的鞭状动作,故名。
2.6现代蛙泳技术的特点
纵观国际泳坛,男子蛙泳虽经历了不同时期技术变革。但从技术外型上对其进行区分,但流派分为两种技术流派;一种是以俄罗斯的斯鲁德诺夫(前男子100米蛙泳世界记录保持者)为代表的“平式”蛙泳技术,这种蛙泳技术的典型特别是:游进时身体位置平、上体起伏小,动作紧凑,频率较快。另一种是以奥运会冠军菲尔拉万蒂为代表的“起伏”式(有的称“波浪式”)的蛙泳技术。采用这种蛙泳技术的运动员可以充分利用划臂产生的升力把上体高高拉起;以减小人体在水中前进时的阻力,当人落时,两臂迅速连贯前伸,以保持身体具有良好的流线型;低头伸臂的刹那间,前胸可趁势压向前下方,并带动躯干和腰部参与运动形成类似海豚的波浪动作,与此同时,还可借助要不发力动作使蹬水动作也渗入了海豚泳的上下波浪也鞭状的动作。因而“波浪式”蛙泳这种技术的典型特点是:游进的肩,上体起伏大,向前滑行距离长,频率慢,节奏感强,划水效果十分突出。北岛康介采用的就是这种“起伏”式的蛙泳技术更具有特色,他不仅能充分利用划臂、蹬腿和腰、腹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推进力,而且在收臂、收腿时能始终保持较好的流线型,以便于将游进时受到的阻力降低到最小。
3、竞技蛙泳技术特点
3.1流体力学与技术
蛙泳技术的合理性对于游进速度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理解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例如一名举重运动员虽然有很好的力量水平,但是他有可能游不过一名7岁的业体校的小运动员。这说明虽然力量对于运动员是很重要的,但关键要看运动员在水中利用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说对自身力量的利用效率对于游泳是十分重要的。
3.2身体素质与技术
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训练中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练习手段,目的在于提高与游泳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力量素质尤其是专项力量素质的好坏,对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是有很大影响的。我国游泳水平的迅速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识到力量素质对游泳项目的重要性。由于游泳运动是在水中靠四肢肌肉的作用产生推动力,所以对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要求较高,要求游泳运动员要具有良好力量耐力、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
3.3竞技蛙泳成绩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提高
人体生物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在竞技蛙泳训练中引入了能量代谢理论后,训练负荷的方向性就更加明确,而依照这一理论制定的训练手段也更为科学。美国SPEEDO公司制造的泳衣“快速皮肤”是依照鲨鱼皮的原理制造的,其中也包含了仿生学、工业设计、人体工程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
3.4现代蛙泳的两个趋势特点
现代蛙泳技术两种流派:一种是以俄罗斯的斯鲁德诺夫(前男子100米蛙泳世界记录保持者)为代表的“平航式”蛙泳技术。另一种是以奥运会冠军菲尔拉万蒂为代表的“起伏”式(有的称“波浪式”)的蛙泳技术。
4、结 论
竞技蛙泳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也产生了风格各异的流派。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及对自身认识的加深,竞技蛙泳将得到发展与进步,本文通过回顾与分析,充分展示了科学对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祈祷的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竞技蛙泳越来越朝着科学化、经济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俞续英,奥林匹克游泳,北京:人民体育社,2001
关键词:竞技蛙泳;技术;科学经济化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
0、前 言
现代竞技蛙泳曾在竞赛中被广泛运用,而且也曾出现过多种多样的蛙泳技术。形成了各具风格不同的技术特点。如澳大利亚的亚吕贝卡·不郎的自然式,本岩崎恭子的MI式等。本文通过探讨一些优秀的蛙泳技术,结合文献资料法,分析现代竞技蛙泳技术的特点,就当前蛙泳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游泳比赛中优秀的蛙泳运动员。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2、竞技蛙泳的发展历程
2.1传统型蛙泳
又称为正规蛙泳,泛指身体姿势平稳,划臂动作平而宽,臂与呼吸动作的配合和臂与腿动作的配合时机比较早,臂腿作用并重,配合协调紧凑,泳速均匀的蛙泳姿势。它是海豚式蛙泳姿势问世以前在国际上流时间最长的水面蛙泳姿势的总称,故名。在我国,比较典型的传统蛙泳为“平航式蛙泳”。
2.2美奥型蛙泳
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以美国运动员亚斯列姆斯基的技术动作为代表,并且在美奥相续盛行,成为当时世界蛙泳技术新潮流,故名。它采用宽划臂和窄蹲腿,动作周期短,频率快,配合紧凑,打破了传统蛙泳以腿部动作主要推动力来源的旧格局,而使世界记录大幅度提高。主要特点:(1)划水时采用屈臂高肘技术,使前臂和手掌尽早向下,向后划水,对水面增大,划水效果明显改善:(2)采用跪式鞭壮收蹬腿技术,动作幅度小,频率快,运动员蹬腿时犹如在一根管子中泳过,故又称“筒式噔腿”:(3)采取“玩呼吸”,“晚配合”的技术结构,泳进时身体姿势较平稳,有利于加大划臂动作的牵引力;(4)臂腿动作紧凑,每个动作循环具有周短期,频率快,配合连贯的特点。该技术的出现使现代蛙泳技术从强调腿的作用转向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现代蛙泳技术发展史的转折点。
2.3田口型蛙泳
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以日本运动员田口信教的技术动作为代表。其特点:采用高肘宽划臂结合窄蹬腿和鞭状动作,蹬夹结束时,腰部略有摆动;采用晚呼吸和玩配合,即发扬了美奥型蛙泳所具有的窄蹬腿,快频率的长处,又加强了臂的推进作用。田口本人于1972年第20届奥运会以此技术在男子10米蛙泳中夺得金牌,并把世界记录改写为1分4秒94。但由于在蹬腿时腰部略有摆动,易造成犯规。此种游法当时曾经引起国际泳坛的争议,故流传不广。
2.4欧洲型蛙泳
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在欧洲各国盛行,尤以前苏联,原民主德国和英国选手取得的成绩最佳,故名。典型代表:21届奥运会男子200米金牌得主,英国运动员威尔基。此姿势既保持了传统蛙泳身体平稳和强调腿作用的特点。
2.5海豚式蛙泳
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新技术。游进时身体起伏很大,臂腿配合时躯干出现的波浪形状酷似海豚式蝶泳的鞭状动作,故名。
2.6现代蛙泳技术的特点
纵观国际泳坛,男子蛙泳虽经历了不同时期技术变革。但从技术外型上对其进行区分,但流派分为两种技术流派;一种是以俄罗斯的斯鲁德诺夫(前男子100米蛙泳世界记录保持者)为代表的“平式”蛙泳技术,这种蛙泳技术的典型特别是:游进时身体位置平、上体起伏小,动作紧凑,频率较快。另一种是以奥运会冠军菲尔拉万蒂为代表的“起伏”式(有的称“波浪式”)的蛙泳技术。采用这种蛙泳技术的运动员可以充分利用划臂产生的升力把上体高高拉起;以减小人体在水中前进时的阻力,当人落时,两臂迅速连贯前伸,以保持身体具有良好的流线型;低头伸臂的刹那间,前胸可趁势压向前下方,并带动躯干和腰部参与运动形成类似海豚的波浪动作,与此同时,还可借助要不发力动作使蹬水动作也渗入了海豚泳的上下波浪也鞭状的动作。因而“波浪式”蛙泳这种技术的典型特点是:游进的肩,上体起伏大,向前滑行距离长,频率慢,节奏感强,划水效果十分突出。北岛康介采用的就是这种“起伏”式的蛙泳技术更具有特色,他不仅能充分利用划臂、蹬腿和腰、腹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推进力,而且在收臂、收腿时能始终保持较好的流线型,以便于将游进时受到的阻力降低到最小。
3、竞技蛙泳技术特点
3.1流体力学与技术
蛙泳技术的合理性对于游进速度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理解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例如一名举重运动员虽然有很好的力量水平,但是他有可能游不过一名7岁的业体校的小运动员。这说明虽然力量对于运动员是很重要的,但关键要看运动员在水中利用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说对自身力量的利用效率对于游泳是十分重要的。
3.2身体素质与技术
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训练中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练习手段,目的在于提高与游泳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力量素质尤其是专项力量素质的好坏,对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是有很大影响的。我国游泳水平的迅速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识到力量素质对游泳项目的重要性。由于游泳运动是在水中靠四肢肌肉的作用产生推动力,所以对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要求较高,要求游泳运动员要具有良好力量耐力、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
3.3竞技蛙泳成绩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提高
人体生物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在竞技蛙泳训练中引入了能量代谢理论后,训练负荷的方向性就更加明确,而依照这一理论制定的训练手段也更为科学。美国SPEEDO公司制造的泳衣“快速皮肤”是依照鲨鱼皮的原理制造的,其中也包含了仿生学、工业设计、人体工程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
3.4现代蛙泳的两个趋势特点
现代蛙泳技术两种流派:一种是以俄罗斯的斯鲁德诺夫(前男子100米蛙泳世界记录保持者)为代表的“平航式”蛙泳技术。另一种是以奥运会冠军菲尔拉万蒂为代表的“起伏”式(有的称“波浪式”)的蛙泳技术。
4、结 论
竞技蛙泳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也产生了风格各异的流派。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及对自身认识的加深,竞技蛙泳将得到发展与进步,本文通过回顾与分析,充分展示了科学对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祈祷的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竞技蛙泳越来越朝着科学化、经济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俞续英,奥林匹克游泳,北京:人民体育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