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教学介入高校实验动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验动画教学作为动画教学中一项重要课程,对动画艺术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沉浸式教学,即应用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技术与手段,为学习者提供虚拟沉浸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借此在课程学习与实践过程中获得高度的参与互动,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在实验动画教学环节引入沉浸式教学概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从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为交互式多元化教学创新,从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设计能力,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培养更具实力的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沉浸式教学;实验动画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4-0020-02
   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和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变革,让动画艺术这个从前小众的行业在现如今的全球文化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实验动画作为动画艺术中重要的一种形式,从动画发展初期开始就一直备受重视,实验动画的各种优势也非常适合其在动画教学中进行推广。高校动画教学作为动画艺术研究、创作与发展的重要知识源头,也在这个时代经历着重要的变革,实验动画教学不断引入新观念、做出新尝试,在这种社会趋势发展下,实验动画教学更应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综合设计实践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将诸多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阻碍清除,明确立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一课程核心教学目的,通过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提升其思维想象力。
   一、沉浸式教学
   (一)沉浸式教学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最早提出的沉浸式理论,指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当前情境活动中,忽略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因素,从而达到一种“忘我”的沉浸状态[1]。沉浸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兴起于语言教学,是沉浸式教学的雏形阶段,在其方兴未艾之时,“沉浸理论”也在心理学领域涌现出来,对沉浸式教学的理论内容进行了补充、归纳,让其在基于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沉浸理论”中对于“沉浸”的描述为:人们在活动中完全被吸引并投入情境当中,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而进入一种沉浸状态[2],它能给人带来内在满足感继而更投入其中不断探索,达到最终目标。
   受“沉浸理论”启发,沉浸式教学引入我国后不仅在语言教学领域使用,而且逐步推广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并做出新的定义:“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与成效。”[3]沉浸式教学包括多种沉浸方式,从文字、图形、音视频到多媒体环境,且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支持,构建逼真的教学环境、形成有效的沉浸课堂教学体验不再是遥不可及。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利用其特性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感官与多维度信息去感受虚拟环境的真实程度,完成教学互动与交流,更方便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对学科教学进行预判。沉浸式教学能充分体现课程教育的核心价值,即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全面调动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探索与自我创造行为。
   (二)沉浸式教学的启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线形式进行授课,将内容中的知识点反复强调传授于学生,而沉浸式教学则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成为教学场景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辅助者。此类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行为与沉浸体验,学生较以前更容易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让学习在生理和心理上变成一种愉悦的体验,达到精神上的沉浸,也更方便向教师反馈学习成效。对教师而言,沉浸式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帮助其更好地讲解内容,从而达到提升教学目的的作用,通过充分的教学调动和交流反馈,使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彼此之间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二、实验动画的概念与教学背景
   在动画艺术探索过程中,实验动画已经成为对设计思维拓展、突破的常态化艺术手段,作为还在探索阶段的动画作品,实验动画是完成最后具象成果的前期展现,更多的是在展现作品中作者个人想法与精神追求,表达的是他们通过作品对世界的思考与阐述,大量的抽象概念在作品中得到呈现,是一种完全以探索为主的动画创作。新媒体时代到来后,实验动画早就脱离原本动画传统形成具有新风格的作品类型,并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传播平台,当新媒体艺术介入动画创作后,这类蕴含深意且短小独立的作品利用新媒体艺术这一特殊媒介进行创作,作品的呈现形式与时代科技进步发展紧密结合,也更适应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背景,得到更多观众的注意与喜爱。
   目前高校动画教学,多数仍以“实用主义”为原则开展动画教育,过多依赖于“制作技能”的学习掌握,教学重点放在软件课程学习上,对动画作品的开发、研究与探索不足,导致学生不能深入探索实验动画主题,所以增加教学中的研究、实验环节迫在眉睫。实验动画教学的本质是建立在当代艺术的实验创新精神基础上的动画教学项目之一,因此,实验动画教学理论体系即以当代艺术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与拓展的动画教学理论价值体系,它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对传统动画教学的否定,而是对动画教学框架的补充与完善,体现动画具有的实验性、先锋性等特性,也符合现代动画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需要。动画作品与新媒介传播相结合后,实验动画教学更应该增加对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感知体验相结合的研究环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增加创作实验类课程。实验动画教学不以纯粹的理论知识为主导,利用较多的课时去引导启发学生对艺术的创新,给学生提供更為纯粹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大量的师生交流空间与机会,并结合新媒体特色深入地探索实验动画教育模式发展。    三、沉浸式教学在实验动画教学中的应用
   沉浸式理论认为,人们在沉浸状态下最为快乐,在此情境下,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知识的获得感更高[4]。实验动画教学即是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动画实验感知、领悟事物与现象,从理论上说如借助沉浸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接收实验信息,提升其对身边事物的洞察力和表达力,同时也帮助教师将创意精神更多地纳入动画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审美能力。所以具有沉浸感的教学模式是实验动画教育的最佳体验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对多重感官的调动,创设临场感强、互动频率高的教学场景,提升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艺术创新实践能力。
   在高校实验动画教学过程中,利用沉浸式教学模式需要对课程教学设置与安排进行调整,如果不能把握教学难度与节奏的控制,学生有可能无法进入沉浸状态,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验动画教学前期的基础知识学习部分,可通过沉浸式教学多感官体验来提升学生对相对枯燥知识理论的趣味性,利用沉浸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度。在进行思维模式、表现形式等部分教学时,虚拟现实的沉浸式教学可帮助将此类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助力学生切实理解原理,便于进行实验动画设计的应用。在案例教学部分,学生亦可通过沉浸式教学转换为第一人称视角去观察、学习优秀案例,提升认识、思考、分析作品的能力。教师可采用互动、启发等手段配合沉浸式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动画作品的创作灵感表达。教学中期阶段会涉及动画场景空间和角色塑造等问题,通过沉浸式教学环境,学生结合主题内容进行场景与角色设计,观察设计的动画场景、角色等与动画故事叙述匹配程度,结合制作需求最终形成实验动画元素设计。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包容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设计与诠释的各种形态的尝试,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式的教学,帮助其开拓创意表达图形语言的创新,给予其设计思维突破的空间。虚拟现实的沉浸式教学既可以验证前期设计的合理性,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并将设计中的不足部分进行进一步完善,达到作品主题表达与艺术展现双重效果,增强学生对实验动画制作中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設计思维与设计逻辑。教师亦可通过沉浸式教学环境中高频次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提升综合教学能力。
   在实验动画教学中,结束了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即将跨入下一阶段时,教师需要及时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和作品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与肯定,并提出相应修改意见,直至教学阶段结束,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继而增加“沉浸式”教学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且会对下一阶段学习产生渴望与期待,从而保持这种“沉浸学习”的状态,形成“沉浸—满足—提升—沉浸”的良性循环,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沉浸式教学并非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但却对实验动画教学的发展有着诸多积极意义,利用沉浸教学帮助学生对实验动画建立浓厚的兴趣,也为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沟通搭建了便捷的桥梁。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界限,注重对感知与认知进行训练,以达到对学生艺术创作力培养的目的。因为高校的动画专业不仅是为了商业动画培养人才,还应为了继续保持本学科的前沿性和探索性进行人才储备教育,所以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互动中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是我们对传统实验动画教学模式进行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希斯赞特米哈伊.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陶侃.沉浸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交互与学习探究:兼论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拓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0-25,78.
   [3]余璐,周超飞.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沉浸教学模式与实践[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6):78-80.
   [4]黄瑞.基于沉浸理论的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18(10):177-181.
  编辑 栗国花
其他文献
本文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6-2020年发表的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研究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发文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机构间的合作关系还有待加强;共被引分析结果表明《Lancet》等期刊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具有较大的支持力度;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主题与新冠疫情密切相关;经关键词共现和突现值计算可初步认定“Public health”“Covid-19”“Barrier”为近期热点关键词。
本文以CNKI数据库在2013年-2020年中文期刊中收录的476篇装配式建筑成本相关研究文献索引资料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对样本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梳理我国装配式建筑成本方面的发文量、主要研究作者、机构之间的相关联系,力图展现出我国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研究现状,把握住当下装配式建筑成本前沿研究热点的动态变化。
由于水下机器人运作环境复杂,水下通信技术是目前水下机器人发展的瓶颈。本文采用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水下通信方式,将Atheros作为主芯片的电力载波模块与树莓派三代作为主控通信模块相结合,提出一种更适合机器人水下通信的扩频通信方式。文中详细地介绍了通信系统设计,树莓派开发和Ardusub系统使用,最后进行了模块测试和水池测试,实验表明:该水下机器人通信稳定,在水中转向良好,姿态稳定。
3D打印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建筑领域中3D打印混凝土技术已经成为了一大研究热点。通过分析我国3D打印混凝土技术发展情况可得,3D打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建筑领域正在逐步推广的新型建造技术。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探讨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与难点,并从设计建模、切片及路径规划、3D打印等阶段出发详细分析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要点,最后结合相关工程实践经验总结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情况,以期可供参考。
[摘 要] 互动交流是小学生进行反馈、碰撞思维、加深认识的重要环节,具备良好的自主交流能力能够提高学生互动交流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文章在近几年区域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主交流能力的含义,描述并解读自主交流能力发展指标,并通过两个示例来说明如何结合发展指标进行自主交流能力的评价。  [关键词] 自主交流;能力发展指标;能力评价  小学数学“成长型课堂”包括自主定向、自主探索和自主应向三大自主板
经济的增长带动消费的升级,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新型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中国开始执行垃圾分类开始时间尚短,多数城市刚刚开始或未开始,大多数居民未系统的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迫切需要垃圾分类指导。本文基于语音识别知识,应用LD3320语音识别芯片,开发设计一款语音识别APP和智能垃圾桶,方便人们垃圾所属分类查询,助推垃圾分类高效化。
[摘 要] 在解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一般都会引导学生找显性条件和隐含条件,并做出一系列的思维反应训练活动,从条件出发将思维的触角发散开来,进行一系列的大胆尝试与猜想,找到与已学知识的关联,即追寻问题的本源,将思考痕迹中的思维流淌出来,方显问题的本质.  [关键词] 条件关联;思维;思维流;数学本质  一道题的所有条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那(几)个条件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的源泉,也是我们平时说的
数学概念反映了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以向量概念的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实现数学概念的深度学习.
文章结合“三角函数的应用”的课例,以“数学应用”为切入点,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谈起,研究者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思考.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线上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线上教学平台的选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都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思考和完善的方面。  [关 键 词] 教育信息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