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是环境再生产的主导产业。林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规范和调整林业部门的经营、管理行为。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强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多种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经济运行体制的变革、现行林业政策体系不健全,以及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总量少、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林业发展目标取向的现实差异,要求政府建立起适当的协调机制,在保障森林经营者、部门,乃至全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协调。林业部门也必须把社会、生态环境目标,融于经济目标之中,避免或减少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一是要明确特定区域对林业的需求结构和自然基础;二是建立相应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和森林目标;三是构筑起配套的技术体系;四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中国自然资源结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此决定了不同的区域,或者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林产品和森林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结构和发展道路存在着差异。因此,区域化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区域化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需求不断实现,以及与自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了不断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之外,还应包括环境容量的扩大和环境质量的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森林面积持续减少而引发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更为深远的社会、经济负效应;林业政策、制度上的缺陷;林业科技转化不力等传统林业的种种弊端,都成为困扰林业发展的瓶颈。这一切也正是可持续林业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出的背景和需要研究的重点。有关可持续林业的研究和实践,可归结为如下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第二、中国林业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如何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本文拟就“什么是”、“为什么”以及“如何”研究和实践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若干问题,提出我们的观点和思路。
1 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最终有赖于各产业部门的具体实践。而各产业部门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所肩负着的具体使命和任务是有差异的。林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又是一项社会事业,是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特殊行业。事实上,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目的、对象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森林价值观的转变,以及人类对森林的功能与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森林毁坏后使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已经使人们普遍认识到,林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发生在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最好的佐证。林业发展的滞后,已经开始制约农业和水利的持续性,也使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重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再也不仅是林业本身的问题,而成为农业问题、水利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最终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当代林业实质上已是包含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等综合要素在内的一个极其特殊的产业部门。
由此看来,我们认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从而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木质、非木质林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什么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可归纳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可见,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从全局、系统、综合长远的高度,把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基础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不同空间尺度(景观、社区、区域、国家与全球)的关系;处理好近期、中期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为着眼点,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协调森林与人类的矛盾以及利益关系出发,通过对森林的合理经营,促进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林业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其内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持续林业的提出是将林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以人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固有特征为依据来规范和调整林业部门的行为。即规范林业部门管理行为、森林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政府对林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点在于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提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从而实现人与森林协同发展的目的。因此。森林可持续经营同时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具体体现。没有一个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林业;没有一个持续发展的林业,必然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2 区域化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特殊意义
中国的自然资源结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此也从客观上决定了不同的区域,或者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林产品和森林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结构存在着差异。因此,区域化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所谓区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它是自然形成并附加了人类行为干预的地理单元,是一个不断演化与发展的动态系统。区域内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系统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共同构成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区域作为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单元,是不同行业、部门可持续发展实践在这一相对稳定空间内的综合体。只有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才能找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践途径,才能正确地确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所谓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区域化,强调把林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框架,从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把握林业的地位;强调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有赖于区域复合系统中相关部门的协调统一,有赖于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的协调统一;强调在区域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行政等手段的综合调控下,谋求和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途径;强调林业应当在区域范围内,与以土地为主要依托的农业、牧业、水利、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等行业和部门,建立起相互制约、联系、促进的产业间协调关系。其中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规划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化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黄选瑞,等.环境再生产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1999.
[2]朱春全,张守攻.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进程及生态区域评价,1998.
[3]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关键词: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区域化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需求不断实现,以及与自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了不断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之外,还应包括环境容量的扩大和环境质量的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森林面积持续减少而引发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更为深远的社会、经济负效应;林业政策、制度上的缺陷;林业科技转化不力等传统林业的种种弊端,都成为困扰林业发展的瓶颈。这一切也正是可持续林业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出的背景和需要研究的重点。有关可持续林业的研究和实践,可归结为如下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第二、中国林业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如何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本文拟就“什么是”、“为什么”以及“如何”研究和实践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若干问题,提出我们的观点和思路。
1 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最终有赖于各产业部门的具体实践。而各产业部门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所肩负着的具体使命和任务是有差异的。林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又是一项社会事业,是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特殊行业。事实上,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目的、对象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森林价值观的转变,以及人类对森林的功能与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森林毁坏后使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已经使人们普遍认识到,林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发生在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最好的佐证。林业发展的滞后,已经开始制约农业和水利的持续性,也使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重大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再也不仅是林业本身的问题,而成为农业问题、水利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最终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当代林业实质上已是包含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等综合要素在内的一个极其特殊的产业部门。
由此看来,我们认为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从而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木质、非木质林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什么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可归纳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可见,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从全局、系统、综合长远的高度,把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基础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不同空间尺度(景观、社区、区域、国家与全球)的关系;处理好近期、中期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为着眼点,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协调森林与人类的矛盾以及利益关系出发,通过对森林的合理经营,促进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林业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其内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持续林业的提出是将林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以人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固有特征为依据来规范和调整林业部门的行为。即规范林业部门管理行为、森林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政府对林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点在于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经营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提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从而实现人与森林协同发展的目的。因此。森林可持续经营同时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具体体现。没有一个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林业;没有一个持续发展的林业,必然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2 区域化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特殊意义
中国的自然资源结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此也从客观上决定了不同的区域,或者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对于林产品和森林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结构存在着差异。因此,区域化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所谓区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它是自然形成并附加了人类行为干预的地理单元,是一个不断演化与发展的动态系统。区域内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系统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共同构成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区域作为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单元,是不同行业、部门可持续发展实践在这一相对稳定空间内的综合体。只有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才能找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践途径,才能正确地确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所谓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区域化,强调把林业可持续发展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框架,从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把握林业的地位;强调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有赖于区域复合系统中相关部门的协调统一,有赖于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的协调统一;强调在区域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行政等手段的综合调控下,谋求和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途径;强调林业应当在区域范围内,与以土地为主要依托的农业、牧业、水利、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等行业和部门,建立起相互制约、联系、促进的产业间协调关系。其中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规划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化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黄选瑞,等.环境再生产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1999.
[2]朱春全,张守攻.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进程及生态区域评价,1998.
[3]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