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来源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生机制和免疫组化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并分析5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学胃肝样腺癌具有管状腺癌、粘液性癌和肝样分化腺癌的移行过渡,肿瘤细胞呈小梁状、巢团状,间质为丰富的血窦。免疫表型胃肝样腺癌AAT(5/5)、ACT(5/5)、CEA(5/5)、AFP(4/5)均为阳性,Heppar1灶性阳性(2/5)。结论胃肝样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sAM)防治大鼠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AM干预组。模型组大鼠采用逐渐增加浓度(30%-60%)和剂量(5-9g·k
目的探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NTDs)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防治NTDs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高温致金黄地鼠NTDs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NTDs发生过程中p-ERK1/2在
目的评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传导通路对低压灌注缺血后处理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8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C组(对照组,不给予缺血后处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TMP(三偏磷酸酶)活性分布及其表达变化。方法采用SPS刺激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1d、7d、14d和正常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