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母婴结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收治的126例无子宫肌瘤妊娠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阴道分娩率为17.97%,对照组为54.76%,两组阴道分娩率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行剖宫产术时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者32例,占25.00%。结论 密切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病情变化,增加产检次数,做好产前管理工作,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母婴安全。同时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较高,值得提倡。
【关键词】 妊娠;子宫肌瘤;母婴结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33-02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肌瘤也随之增多增大,行肌瘤剔除术后亦可能复发。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属于产科中多发的妊娠合并症,其发生率在0.3%-2.6%之间[1]。因孕妇身体内部雌激素发生改变,子宫肌瘤常处于较为特殊的病理状态,在与妊娠过程互相影响作用下,部分产妇可致妊娠失败,严重影响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为此,本文将通过超声对12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及分析,探讨其处理措施及母婴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分娩产妇22210例,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28例,占5.76%。将12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收治的无子宫肌瘤妊娠者126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经产妇13例,初产妇115例;年龄21-38岁;孕周期≥37周者102例,<37周者26例;肌瘤大小为2-12cm。对照组:经产妇12例,初产妇114例;年龄21-39岁;孕周期≥37周者101例,<37周者25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分娩方式、分娩方法、孕期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分娩后并发症、分娩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定[2]、新生儿体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通过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孕期合并症对比 实验组中有14例产妇出现胎位异常,包括中臀位9例,横位5例,见表1。
2.2 两組分娩期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患者产后平均出血量为318±8.52ml,对照组为146.28±8.32ml,两组患者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措施 实验组中行肌瘤剔除术者32例,行剖宫产者105例,阴道分娩者23例,占17.97%。对照组阴道分娩者69例,占54.76%。两组阴道分娩率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
2.4 两组新生儿结果 见表3。
3 讨 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龄产妇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目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已成为产妇最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肌瘤常因瘤体过小而无法触诊,在妊娠期时肌瘤虽然有所增大,但会变平、变软,从而影响判断[3]。妊娠与子宫肌瘤相互作用的影响下,造成流产、胎儿早产或胎位不正等情况的出现。当分娩时,产妇可因肌瘤梗阻、胎位异常及子宫收缩力减退,引发产程延长,甚至由于严重的子宫收缩乏力造成过量出血。当孕妇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后,在孕28周至分娩期间要增加产检的次数,做好产前管理工作,若出现早产征象,应尽早应用宫缩抑制剂,避免早产的出现[4]。分娩方式的选择可按照患者自身子宫肌瘤的大小、类型、生长位置、产道受阻情况来判断,如肌瘤不阻碍胎儿正常产出且在6cm以下,可采取阴道分娩,但需注意的是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对胎先露下降状态给予严密观察,若出现肌瘤梗阻产道应立即采取手术终止妊娠。当胎儿顺利产出后,应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情况,及时采取促宫缩类药物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阴道分娩率为17.97%,对照组为54.76%,结果可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无肌瘤者。实验组在行剖宫产术时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者32例,占25.00%。所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技术及宫缩剂种类的不断发展,在行剖宫产时给予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是完成可行的,不但降低了分娩及产褥期并发症,同时也降低了再次进行肌瘤剔除术的机率。但手术时需注意操作的熟练,并具有完善的急救条件,患者是否采取手术也应按照个体情况及肌瘤部位、类型、大小而定,以此保障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石鑫玮,吴媛媛,龚洵等.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93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40-43.
[2] 廖以眉,郑道英,陈佳华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57-758.
[3] 任秀玉,刘虹,王英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同时行剖宫产及肌瘤剔除86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50(37):27.
[4] 肖彩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64-165.
【关键词】 妊娠;子宫肌瘤;母婴结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33-02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肌瘤也随之增多增大,行肌瘤剔除术后亦可能复发。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属于产科中多发的妊娠合并症,其发生率在0.3%-2.6%之间[1]。因孕妇身体内部雌激素发生改变,子宫肌瘤常处于较为特殊的病理状态,在与妊娠过程互相影响作用下,部分产妇可致妊娠失败,严重影响了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为此,本文将通过超声对12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及分析,探讨其处理措施及母婴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分娩产妇22210例,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28例,占5.76%。将12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收治的无子宫肌瘤妊娠者126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经产妇13例,初产妇115例;年龄21-38岁;孕周期≥37周者102例,<37周者26例;肌瘤大小为2-12cm。对照组:经产妇12例,初产妇114例;年龄21-39岁;孕周期≥37周者101例,<37周者25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分娩方式、分娩方法、孕期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分娩后并发症、分娩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定[2]、新生儿体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通过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孕期合并症对比 实验组中有14例产妇出现胎位异常,包括中臀位9例,横位5例,见表1。
2.2 两組分娩期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患者产后平均出血量为318±8.52ml,对照组为146.28±8.32ml,两组患者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措施 实验组中行肌瘤剔除术者32例,行剖宫产者105例,阴道分娩者23例,占17.97%。对照组阴道分娩者69例,占54.76%。两组阴道分娩率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
2.4 两组新生儿结果 见表3。
3 讨 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龄产妇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目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已成为产妇最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肌瘤常因瘤体过小而无法触诊,在妊娠期时肌瘤虽然有所增大,但会变平、变软,从而影响判断[3]。妊娠与子宫肌瘤相互作用的影响下,造成流产、胎儿早产或胎位不正等情况的出现。当分娩时,产妇可因肌瘤梗阻、胎位异常及子宫收缩力减退,引发产程延长,甚至由于严重的子宫收缩乏力造成过量出血。当孕妇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后,在孕28周至分娩期间要增加产检的次数,做好产前管理工作,若出现早产征象,应尽早应用宫缩抑制剂,避免早产的出现[4]。分娩方式的选择可按照患者自身子宫肌瘤的大小、类型、生长位置、产道受阻情况来判断,如肌瘤不阻碍胎儿正常产出且在6cm以下,可采取阴道分娩,但需注意的是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对胎先露下降状态给予严密观察,若出现肌瘤梗阻产道应立即采取手术终止妊娠。当胎儿顺利产出后,应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情况,及时采取促宫缩类药物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阴道分娩率为17.97%,对照组为54.76%,结果可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无肌瘤者。实验组在行剖宫产术时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者32例,占25.00%。所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技术及宫缩剂种类的不断发展,在行剖宫产时给予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是完成可行的,不但降低了分娩及产褥期并发症,同时也降低了再次进行肌瘤剔除术的机率。但手术时需注意操作的熟练,并具有完善的急救条件,患者是否采取手术也应按照个体情况及肌瘤部位、类型、大小而定,以此保障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石鑫玮,吴媛媛,龚洵等.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93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40-43.
[2] 廖以眉,郑道英,陈佳华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57-758.
[3] 任秀玉,刘虹,王英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同时行剖宫产及肌瘤剔除86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50(37):27.
[4] 肖彩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