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货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婆每天都到城边一个小市场卖菜。菜是老头子自己种的,青菜、菠菜、香菜啥的,都是一大早从地里摘的,新鲜得很。张家婆和老头子就住城边,很近,菜装在一只背篓里,往背上一背,“咔哒咔哒”走二十分钟,就到小市场了。到了小市场,选个地儿,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把菜整整齐齐码在上面,只等人来。
  每天,张家婆都要专门留一点儿脚货。给一个小姑娘留的。
  卖菜卖瓜果的,剩下的最后一点儿,叫脚货。脚貨都是被人挑来挑去剩下的,价格很便宜。一般人不买脚货,蔫了巴叽的,品相不好。可有家里经济条件差、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就喜欢午后去买脚货,能省一半多的钱。
  那个小姑娘八九岁的样子,梳两条小辫子,一般是每天午后两点左右来买张家婆的脚货。小姑娘手里捏一张五元或十元的纸币,问:“老婆婆,这些菜一起买,多少钱?”张家婆想,一定是家里的大人怕丢面子,支小姑娘来买脚货的。经常买脚货,说明小姑娘家里很困难,或许,她家里有病人拖累;或许,她爸爸妈妈都没有工作;或许……张家婆想,那一家人的日子可真够难的。小姑娘每次来买脚货,张家婆都是连卖带送,有一次,一棵青菜、一棵棒菜,她只象征性地收了小姑娘六毛钱。张家婆想,反正都是老头子自己种的。
  那个小姑娘让张家婆动了恻隐之心,每天,她都要专门给小姑娘留一点儿脚货。她帮不了小姑娘一家别的什么,只能做这个。
  午饭就在小市场吃,一碗米饭,一碗豆花,张家婆就很满足。这天午饭后,又卖了一点儿菜,地摊上就只剩下一点儿脚货了:一把小白菜,一小堆二季豆。有人来问:“一起买,多少钱?”
  张家婆脸上挂着笑,说:“不卖了,给人留的。”
  这时候已快下午两点。张家婆的目光下意识地四处瞅瞅,寻找那个小姑娘的身影。潜意识里张家婆知道小姑娘肯定会来的。
  “反正已经吃饭了,多等一下她。”张家婆想。
  又有人来买脚货,张家婆还是说:“不卖了,给人留的。”
  这时候那些卖乡户菜的都回家了。有的卖完了,没卖完的,也懒的等了,走了。小市场里,就几个坐地贩子悠然自得地守着自己的菜摊,他们的菜价都是统一的,不便宜。
  小市场里,就剩张家婆一个卖乡户菜的。
  张家婆不知道,身后二楼一扇窗户后面,一个女人已经注意她一个多月了。那个女人看着张家婆辛苦卖菜的身影,就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乡下的老母亲。老母亲也每天背着一背篓菜去镇上卖,常常一早出门,下午三四点钟才回家。老母亲从不把菜往回背,哪怕再便宜也要把脚货都卖完了才回家。老母亲说:“能卖一点儿钱是一点儿。”
  两年前,老母亲去世了。
  像往常一样,女人拿出一张纸币,对放暑假在家的女儿说:“倩倩,去,把楼下那个老婆婆的菜都买了。”女人不忍看着老人家为了卖掉最后一点儿菜一直守在那里,她想老人家早点儿回家。
  小姑娘说:“妈,上午您不是买了很多菜吗?”
  女人说:“叫你去你就去。买了老婆婆的菜,她就可以早点儿回家休息了。”
  小姑娘捏着一张五元的纸币走到张家婆的菜摊前,问:“老婆婆,这些菜一起买,多少钱?”
  就一把小白菜和一小堆二季豆,张家婆笑吟吟说:“一元。”
  张家婆忍不住想问一些小姑娘家里的情况,但想想,又算了。看着小姑娘拎着菜离开,张家婆像完成了一件什么任务一样,心满意足地背着空背篓回家了。
  小姑娘回到家里,说:“妈!一元钱。”又说:“老婆婆回家了。”
  女人“嗯”了一声。她刚才一直注视着窗外,看着老人家慢慢走出了小市场。“为了一元钱,守了这么久。”女人想。
  “老人家挣点钱也真不容易。”女人又想。
其他文献
王大榜这辈子命苦,六岁那年拉着母亲的手,随着拥挤的人流逃难,跟母亲失散了,被一个打拳卖艺的江湖人收留,改姓王。虽说跟着江湖人学了一些拳脚功夫,却改变不了饿肚子的现实。民国十三年,他去广府贩卖大蒜,被劫,想想自己活得太窝囊了,就在手推车上解下一根麻绳,到路边小树林里上吊。  却没死,被在树林里歇息的拾粪的吴老汉救了。吴老汉把他背到车上,拉到附近的家里,给他灌了一碗姜汤,说,年纪轻轻的,你死了,上对不
期刊
他的双手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终于在黑色夹克最里层的口袋里摸出半截烟头。没有打火机,纸烟无法点燃,他把烟头放在嘴里用力咂吧了几下,神情十分满足,然后,又把烟头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雨越下越大,他把手伸出屋檐,雨水顺着手心滑落,散落地面,溅起一道道清冷的水花。行道树上的黄叶被狂风卷起,有的落到地面,有的落在沿街住户的房顶,有的落在来往的车上。风夹杂着阵阵凉意侵袭着身体,他不禁打了一个哆嗦,双手使劲拢
期刊
大鼻涕有一把玩具枪——驳壳水枪,通体黝黑,沉在水里,捏住枪柄,吸进水,就可以远射。我、蚂蚁、木头、荷花是他的跟屁虫。我帮他做作业。蚂蚁用纸包糖、糯米糖,甚至肚痛驱虫的“宝塔糖”巴结他。木头做他的枪靶子,水溅在木头的脸上、耳朵里,木头嘻嘻笑。木头还做他的马,四肢趴在地上供他骑。演“战斗片”,木头铁定演坏角色——国民党、小鬼子、大地主等。其实大鼻涕才像大坏蛋,相似《小兵张嘎》里的翻译官。大鼻涕指挥部下
期刊
张小颜拿了一个苹果,再去摸刀,刀倒插着,尖端刺进指头,指尖开出一枚红色浆果,野草莓。  这不是第一次了。这刀用着不顺手,总割到手。她怀念原来那把,那把用了十年的德国制造,黑柄,铁刃闪着冷冷的光,像一个用了多年的情人。她了解它的身体,了解每一处凸起或凹面,了解它的脾气和快感。它不嗜血,只要时不时切点东西,生脆的、温软的、饱满多汁的,轻快地避开整粒果核,分离果皮果肉,只流失少量果汁。她满足它,再从它的
期刊
二蛋是我到郑州后认识的一个哥们儿,我们不是很亲密,只不过偶尔喝一次酒。有一次我看到他早餐吃了两个鸡蛋,所以就开始叫他“二蛋”。虽然我们都在郑州工作,但他却说我像他一个远方的好友。  二蛋是山西晋城一个小山村的孩子,家里三代都是铁路人,他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进了铁路系统。二蛋学的是艺术专业,现在从事宣传工作。二蛋说,自己经常会想起她。虽然已经过去了,但还会经常想起。  二蛋上高中的时候应该是2007
期刊
塬头土路,两马奔腾,黄尘滚滚。  黑色马怎么也追不上枣红色的。黑马上的中年男子不得不扯嗓子喊,终于看到人家了,找地儿歇歇脚吧,公子!  枣红马背上,一位十七八岁的英俊少年,勒住缰绳回过头,肚子饿得不行了吧,阿福?  中年男子咧嘴而笑,马也又饥又渴,实在跑不动了!  有人家不一定有饭吃啊!英俊少年腰间横佩了一把剑,举目长叹,想不到在我大清治下,讨碗粥饭都如此艰难!  中年男子感觉公子心里不爽,不敢啰
期刊
老叶从储物间里翻出那一罐陈年细茶后,整个人就跟丢了魂似的,抱着茶叶罐倚在门口,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门外。  “排排坐,唱山歌,爷打鼓子涯打锣,心舅灶背炒田螺……”门坪上的孩子们念着客家童谣,老叶的心跟着轻声念了起来。无论是客家童谣还是山歌,老叶再熟悉不过了。  老叶家在琴江上游的大山深处。早些年,村里人除了耕田劳作,还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把木材和竹子捆绑成筏沿着绕村的琴江河水一路往下,途经梅江汇入大海卖
期刊
日光有些蔫的时候,沈碧把脸从书中抬起。母亲逆着光走进来,沈碧眯了眼睛,等那张脸渐渐清晰。母亲说,去不去走走?沈碧站起来,抻了抻肩,说,好。  黄狗颠儿颠儿走在前头,几步一回头,似在催促两人:快跟上。母亲带她到一栋房前,说走累了,进去喝杯茶。沈碧跟着入内,看屋主有些眼熟。一阵寒暄后,沈碧才想起,屋主原是十来年前租过自家店面的罗婶。茶过三巡,母亲见她有些坐不住,笑说,村子这几年变化大,你去周围走走看看
期刊
月亮很圆,月光很白,月夜很静。  夏婵娟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夏夜:小院里洒满了皎洁的月光,没有蝉鸣,听不到蛙声,地面在白天吸收的热力渐渐散失,风似有似无,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洗发水清香。  蚊子也喜欢月光明亮的晚上,它们在小院里约会,在月光下奏乐飞舞。  夏婵娟的耳畔飞着几只蚊子,嘤嘤,嗡嗡,忽远,忽近。  小院里没有种树,墙角有两个摞起来的花盆,上面的花盆里长着一株凤仙花。夏婵娟本想用它的花染红指甲,
期刊
南山梁有几百亩果树。苹果、梨、蜜桃、李子、杏,分成好几个大果园。  老魁的果园在山梁的最顶端,最小。再往上,便是斧削刀砍般的万丈悬崖。  虽说位置靠上,但承包费也便宜,别人家一亩一千块,他家一亩仅三百块。  其实,当年想承包这片果园的人很多,有出五百的,有出八百的,还有出一千的。  村委会开会一商量,村支书一锤定音:“就三百包给老魁了!”  大家就都不跟老魁争了。谁争,就要犯众怒啦。  因为,老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