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肥胖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属丰度的关联研究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学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识别肥胖儿童肠道特征菌属,为后续相关机制研究和学龄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2016年在上海市嘉定区某小学建立的研究队列人群,将2016-2018年3年均处肥胖状态的儿童共63名纳入肥胖组,其中男生43名,女生20名。在3年均为正常体重的儿童中,根据年龄、性别和所在班级,将其与肥胖组儿童进行1∶1匹配,共选择63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饮食状况、母乳喂养等情况,收集两组儿童的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DNA测序。对质量优化后的测序序列按照97%相似性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及物种注释。分析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属丰度差异。计算肠道菌群的Ace、Chao1、Shannon、Simpson 4种α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主坐标分析,在非加权Unifrac距离和加权Unifrac距离的基础上表示β多样性。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比较两组β多样性的差异。利用STAMP软件挑选出两组儿童共有菌属中的差异细菌,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肥胖与α多样性以及显著差异菌属的关联。

结果

肥胖组的Ace和Chao1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和0.039),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79和0.922)。ANOSIM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儿童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统计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评估控制危险因素对降低疾病负担的效果。方法基于死亡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和比较风险评估理论,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中国数据,筛选危险因素,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2030年不同场景下COPD死亡情况,模拟控制危险因素对2030年COPD的疾病负担的影响。结果如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5年的变化趋势发展,2030年中国COPD的死亡例数为105.54万例、死亡率为73.85/10万,相比2015年将分别上升15.81%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6岁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11-2020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以及北京市16个区(县)的29家哨点医院的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北京市≥6岁人群手足口病病例的三间分布以及病原学构成和变化。结果2011-2020年,北京市≥6岁人群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8183例,其中重症46例(占0.12%),年均报告发病率19.0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7∶1(22064∶16119),≥6岁人
目的分析我国19~79岁成年人中血铅和血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关联。方法调查对象来自第一轮中国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7-2018年),共纳入10153名19~79岁的成年人。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中铅和硒的水平、血清hs-CRP水平,将hs-CRP>3.0mg/L定义为hs-CRP升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血铅和血硒与血清hs-CRP升高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调查
目的了解女同性恋者童年期不良经历(ACE)与成年期物质使用行为的状况,探究二者间的关系,为识别高风险人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7-12月在北京市女同性恋社会组织的协助下,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参加例行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外展活动以及同伴推荐的女同性恋者中招募研究对象。应用问卷星(www.wjx.cn)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ACE以及物质使用行为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女同性恋者ACE与物质使用行为的关系。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慢性病对我国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2011年基线调查募集的13670名≥45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追踪至2018年,其中45~59岁中年人7443例(54.45%),≥60岁老年人6227例(45.55%)。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年龄人群慢性病种类、患慢性病数目及与其他暴露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未患慢性病的中年人相比,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关节炎使跌倒伤害风险分别增加21%(HR=1.21
目的分析不同免疫方案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省4家医院参加随机对照试验的CKD患者273例。按1∶1∶1比例采用区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91例),分别接受0-1-6月20µg、0-1-2-6月20µg、0-1-2-6月60µg乙肝疫苗接种,在全程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期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的定量检测,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其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现状及是否服用的相关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的相关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采集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健康知识、营养素补充剂服用情况等信息,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是否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相关因素。结果12696名调查对象自述过去12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标化服用率为13.1%,以复合维生素(4.7%)、B族维生素(4.5%)、叶酸(3.2%)服用比例较高。服用率呈现青年人
目的探讨谷丙转氨酶(ALT)轨迹与新发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相关性,为M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体检人群队列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3553例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观察对象2017-2019年健康体检的ALT水平,采用RLCTMtools程序确定3个不同的ALT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组、中稳定组、高稳定组,随访各组人群2020年健康体检时MAFLD的发病情况,用乘积极限法计算各组累积发病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ALT轨迹与新发MAFLD的相关性。结果MAFLD的发病率随
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性取向对既往HIV检测及检测意愿的影响,为在大学生中推广和促进HIV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哈尔滨市9所大学开展尿液HIV检测包自动售卖机投放活动,采用问卷星(https://www.wjx.cn/)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招募大学生开展匿名的网络调查,估计样本量为6659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不安全性行为、性取向对既往HIV检测及检测意愿的影响。采用WPS2016软件整理数据库,采用SPSS21.
目的探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并关注社会网络及子女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资料中年龄≥60岁者作为研究对象。估计样本量10215人。ADL、社会网络、抑郁状况均使用量表测量,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社会网络及子女支持的作用进行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PROCESS3.3宏程序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共纳入年龄≥60岁老年人10760人作为研究对象,ADL对老年人抑郁状况存在直接影响(β=-0.09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