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3日上午,64岁的德国友人托马斯·拉贝受邀登临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看盛大的阅兵式。就在前一天,托马斯在人民大会堂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手里接过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他表示,这份无上荣耀应归功于他的祖父——“南京的辛德勒”约翰·拉贝(John Rabe)。
在上世纪30年代侵华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华经商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与其他国际友人一起,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为25万名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同时,拉贝还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安排了600多位难民。中国人把拉贝当作“活菩萨”、“南京人的救星”。其所著《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翔实的史料之一。
南京大屠杀中的“活菩萨”
在南京市广州路与中山路交汇处的“小粉桥1号”,有一座不起眼的灰色二层小洋楼。楼前矗立着一尊半身人物塑像,塑像底座上镌刻着一个外国人的名字——约翰·拉贝。
这幢小楼曾是拉贝在南京的居所。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前夕,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处负责人,拉贝原本有机会登船离开,但他却决定留下来,与在南京各教会学校服务的美国人和少数英德商业人士一起,共同组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为没能撤离的中国平民提供避难之所。拉贝在中国工作生活了近30年,德国与日本又是盟国,因而拉贝被一致推举为委员会主席。在就职仪式上,他说:“由我出任主席,我不应再有丝毫的犹豫。我20多岁就来到这个东方国家,我一生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愉快度过,我的儿孙都在这里出生,我的事业在这里取得成功,我始终受到中国人民的厚待。”
实际上,12月13日日军进城后,并没把安全区当回事,在安全区无恶不作。拉贝和国际委员会的十几位同事昼夜不停地赶赴各个出事地点,尽其所能,奋不顾身地阻止日军的暴行,并将日军种种暴行制成“备忘录”,每天两次提交给日本大使馆,以示抗议。12月21日下午,拉贝又率领所有留在南京的德国、奥地利、美国、白俄罗斯人共22人,到日本大使馆递交请愿书。但日军不予理睬,拉贝只能尽量采取克制态度与日本人打交道。
拉贝将自己的家也变成了“西门子难民营”,收留附近的难民,并冒着极大风险将日本侵略军拒之门外。他拉开一张比普通尺寸旗帜大几十倍的纳粹党党旗覆盖住自家的整个房顶,日军轰炸机多次俯冲而来,都因这个明显的标识而悻悻离去。他在自家院子里挖建了一个坚固的防空洞,安排不断涌入的难民在其中躲避空袭,并要求他们严格遵从妇孺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他屡次亮出胸前的纳粹党党徽,从日本军人的枪口和刺刀下抢出险些惨遭屠戮或强暴的中国人。他与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们四处奔走,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寻求国际援助,与日本领事馆反复交涉抗议。他甚至多次致信希特勒,请求德国政府干预日军针对中国无辜平民的残忍暴行,却未能得到答复。
德国政府多次召拉贝回国,但他都予以拒绝,甚至把召回书撕掉。在长达40多天的南京大屠杀中,在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内,拉贝带领国际委员会成员,竭尽全力庇护和救助了25万南京市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国官兵,使他们免遭日军杀害。
直至南京大屠杀结束一个多月后,1938年2月底,在各国大使已回到南京的情况下,拉贝才奉命返回德国,离开时还让在他家养伤的中国飞行员王光汉扮作佣人随他一同撤离。
在拉贝离开南京那天,“西门子难民营”的难民在院子里排成两行,郑重地向这位拯救了他们性命的德国人三鞠躬,并献给他一块大红绸布,上面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拉贝日记》重见天日
拉贝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他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还在于他留下了长达2000多页的日记,详细记录了当年的所见所闻。可惜,这些珍贵史料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处于被埋藏状态。
拉贝返回德国后,连续作了五场演讲,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残酷暴行,并向希特勒递交了记录暴行的胶片,期望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唤醒德国人民的良知。然而,几天后,拉贝即遭盖世太保(德语“国家秘密警察”音译)逮捕,严令禁止他谈论南京见闻。“二战”结束后,拉贝又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在证实他无过错后,拉贝于1946年6月被去纳粹化和释放。他晚年生活拮据,心存感激的南京市民和国民政府常寄来捐助的财物帮助他维持生活。1950年,拉贝在西柏林因中风去世。
1996年12月13日,在纽约举行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的外孙女莱茵哈特女士将《拉贝日记》的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日记详细记述了600多例南京大屠杀个案,很多可与其他史料互为佐证,成为南京大屠杀最翔实有力的证据之一。约翰·拉贝也因此获得“南京的辛德勒”之美誉。
1997年,莱茵哈特夫人将《拉贝日记》复印件和拉贝墓碑捐赠给南京。同年中秋节,莱茵哈特夫妇访问南京和北京,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莱茵哈特夫人感动不已。
如今,《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德、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时,在演讲中特别提到了这位“中国人民爱戴的德国友人”。
拉贝日记的部分内容
1937年12月1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1937年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938年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名平民被打死。
在上世纪30年代侵华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华经商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与其他国际友人一起,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为25万名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同时,拉贝还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安排了600多位难民。中国人把拉贝当作“活菩萨”、“南京人的救星”。其所著《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翔实的史料之一。
南京大屠杀中的“活菩萨”
在南京市广州路与中山路交汇处的“小粉桥1号”,有一座不起眼的灰色二层小洋楼。楼前矗立着一尊半身人物塑像,塑像底座上镌刻着一个外国人的名字——约翰·拉贝。
这幢小楼曾是拉贝在南京的居所。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前夕,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处负责人,拉贝原本有机会登船离开,但他却决定留下来,与在南京各教会学校服务的美国人和少数英德商业人士一起,共同组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为没能撤离的中国平民提供避难之所。拉贝在中国工作生活了近30年,德国与日本又是盟国,因而拉贝被一致推举为委员会主席。在就职仪式上,他说:“由我出任主席,我不应再有丝毫的犹豫。我20多岁就来到这个东方国家,我一生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愉快度过,我的儿孙都在这里出生,我的事业在这里取得成功,我始终受到中国人民的厚待。”
实际上,12月13日日军进城后,并没把安全区当回事,在安全区无恶不作。拉贝和国际委员会的十几位同事昼夜不停地赶赴各个出事地点,尽其所能,奋不顾身地阻止日军的暴行,并将日军种种暴行制成“备忘录”,每天两次提交给日本大使馆,以示抗议。12月21日下午,拉贝又率领所有留在南京的德国、奥地利、美国、白俄罗斯人共22人,到日本大使馆递交请愿书。但日军不予理睬,拉贝只能尽量采取克制态度与日本人打交道。
拉贝将自己的家也变成了“西门子难民营”,收留附近的难民,并冒着极大风险将日本侵略军拒之门外。他拉开一张比普通尺寸旗帜大几十倍的纳粹党党旗覆盖住自家的整个房顶,日军轰炸机多次俯冲而来,都因这个明显的标识而悻悻离去。他在自家院子里挖建了一个坚固的防空洞,安排不断涌入的难民在其中躲避空袭,并要求他们严格遵从妇孺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他屡次亮出胸前的纳粹党党徽,从日本军人的枪口和刺刀下抢出险些惨遭屠戮或强暴的中国人。他与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们四处奔走,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寻求国际援助,与日本领事馆反复交涉抗议。他甚至多次致信希特勒,请求德国政府干预日军针对中国无辜平民的残忍暴行,却未能得到答复。
德国政府多次召拉贝回国,但他都予以拒绝,甚至把召回书撕掉。在长达40多天的南京大屠杀中,在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内,拉贝带领国际委员会成员,竭尽全力庇护和救助了25万南京市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国官兵,使他们免遭日军杀害。
直至南京大屠杀结束一个多月后,1938年2月底,在各国大使已回到南京的情况下,拉贝才奉命返回德国,离开时还让在他家养伤的中国飞行员王光汉扮作佣人随他一同撤离。
在拉贝离开南京那天,“西门子难民营”的难民在院子里排成两行,郑重地向这位拯救了他们性命的德国人三鞠躬,并献给他一块大红绸布,上面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拉贝日记》重见天日
拉贝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他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还在于他留下了长达2000多页的日记,详细记录了当年的所见所闻。可惜,这些珍贵史料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处于被埋藏状态。
拉贝返回德国后,连续作了五场演讲,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残酷暴行,并向希特勒递交了记录暴行的胶片,期望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唤醒德国人民的良知。然而,几天后,拉贝即遭盖世太保(德语“国家秘密警察”音译)逮捕,严令禁止他谈论南京见闻。“二战”结束后,拉贝又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在证实他无过错后,拉贝于1946年6月被去纳粹化和释放。他晚年生活拮据,心存感激的南京市民和国民政府常寄来捐助的财物帮助他维持生活。1950年,拉贝在西柏林因中风去世。
1996年12月13日,在纽约举行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的外孙女莱茵哈特女士将《拉贝日记》的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日记详细记述了600多例南京大屠杀个案,很多可与其他史料互为佐证,成为南京大屠杀最翔实有力的证据之一。约翰·拉贝也因此获得“南京的辛德勒”之美誉。
1997年,莱茵哈特夫人将《拉贝日记》复印件和拉贝墓碑捐赠给南京。同年中秋节,莱茵哈特夫妇访问南京和北京,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莱茵哈特夫人感动不已。
如今,《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德、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时,在演讲中特别提到了这位“中国人民爱戴的德国友人”。
拉贝日记的部分内容
1937年12月1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1937年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1938年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名平民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