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我们毫无保留地将我们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时候,有些学生似乎并不买账,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学生并没认真听讲。难道是学生不给老师面子?或许我们也该反思下自己的教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我们的讲授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知识讲解是否与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讲解是否到位,是否易于理解?多找办法,多找原因,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数学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
当我们毫无保留地将我们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时候,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学生并没在听。难道是学生不给老师面子,故意给老师难堪?换位思考下,或许我们能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许我们也该反思下自己的教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是一个结论,不是一个答案,他们需要的是学习的体会,合作的快乐,需要的是寻找真理的一个过程,一个方法,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不是死记硬背。因此我们的教不该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我们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简单地代替。
数学学习看似枯燥无味,学起来难,做起来累,可这也有不同的例子,比如我们班就有几个同学特别爱钻研数学难题,我试探性问他们学数学累吗,他们回答“有趣着呢”。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啊!
那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呢?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只要肯动脑,肯钻研,肯学习,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些方法。
1.动画引导
如学习追及问题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制作动画演示两辆汽车的运动,开始它们有一定距离,慢慢的,后面的汽车追上前面的汽车,形象生动,让思维形象化、直观化。两车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显然时间一样,路程呢,一前一后显然不一样。他们的差别在于起点,也就是他们开始的距离,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深刻了。
2.教师组织学生动作引导
学习相向运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向运动,可以让两个同学站在教室黑板前的两端同时向中间走,而这过程就是相向运动,既形象化又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
3.实例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可以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合作制作学校地图模型,在确定原点和单位距离后,就要确切地知道学校各个建筑之间的距离。每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想,自己讨论,自己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老师可以引导,可以参与,但不要包办,不要规定。学生总能控制比我们想象中多的办法,他们总能在讨论中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怕浪费时间,要让同学充分地参与,充分思考,充分合作,得出的结论学习的知识才会是学生们自己的。
4.把数学课变成制作课
在讲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时候,我们不妨开放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拆一个正方体。我们可以先拆开一些正方体盒子看看他们会得到哪些图形,在我们拆开的过程中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每位学生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我们会发现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很多,然后可以让同学总结相同和不同。
一些简单的结论同学很容易就能得出,比如有六个面;一些则需要老师稍加引导,比如四个面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有几种,有什么特点,三个面的呢?对于一些图形是否是正方形的展开图,也可以让同学制作模型,看是否能组合成一个正方形,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也有了学习的兴趣。
5.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
初中信息课程中有学习EXCEL表格,我们可以利用它和数学中的统计相结合。如统计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有新闻、综艺、动画、戏曲、电视剧等类型,利用EXCEL可以制作表格,绘制图形,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
6.让学生自己编写应用题
我们知道数学能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在学习一些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的时候或许可以让同学们尝试利用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污水处理厂选址问题等。只有让同学们体会到数学的威力,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在面对每一次困惑的时候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次提升的机会,我们要让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体会学习的快乐,建立学习的自信,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解放学生、解放老师,学习才能真正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
[1]鲍建生,周 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六中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
当我们毫无保留地将我们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时候,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学生并没在听。难道是学生不给老师面子,故意给老师难堪?换位思考下,或许我们能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许我们也该反思下自己的教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是一个结论,不是一个答案,他们需要的是学习的体会,合作的快乐,需要的是寻找真理的一个过程,一个方法,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不是死记硬背。因此我们的教不该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我们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简单地代替。
数学学习看似枯燥无味,学起来难,做起来累,可这也有不同的例子,比如我们班就有几个同学特别爱钻研数学难题,我试探性问他们学数学累吗,他们回答“有趣着呢”。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啊!
那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呢?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只要肯动脑,肯钻研,肯学习,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些方法。
1.动画引导
如学习追及问题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制作动画演示两辆汽车的运动,开始它们有一定距离,慢慢的,后面的汽车追上前面的汽车,形象生动,让思维形象化、直观化。两车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显然时间一样,路程呢,一前一后显然不一样。他们的差别在于起点,也就是他们开始的距离,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深刻了。
2.教师组织学生动作引导
学习相向运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向运动,可以让两个同学站在教室黑板前的两端同时向中间走,而这过程就是相向运动,既形象化又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
3.实例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可以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合作制作学校地图模型,在确定原点和单位距离后,就要确切地知道学校各个建筑之间的距离。每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想,自己讨论,自己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老师可以引导,可以参与,但不要包办,不要规定。学生总能控制比我们想象中多的办法,他们总能在讨论中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怕浪费时间,要让同学充分地参与,充分思考,充分合作,得出的结论学习的知识才会是学生们自己的。
4.把数学课变成制作课
在讲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时候,我们不妨开放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拆一个正方体。我们可以先拆开一些正方体盒子看看他们会得到哪些图形,在我们拆开的过程中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每位学生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我们会发现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很多,然后可以让同学总结相同和不同。
一些简单的结论同学很容易就能得出,比如有六个面;一些则需要老师稍加引导,比如四个面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有几种,有什么特点,三个面的呢?对于一些图形是否是正方形的展开图,也可以让同学制作模型,看是否能组合成一个正方形,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也有了学习的兴趣。
5.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
初中信息课程中有学习EXCEL表格,我们可以利用它和数学中的统计相结合。如统计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有新闻、综艺、动画、戏曲、电视剧等类型,利用EXCEL可以制作表格,绘制图形,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
6.让学生自己编写应用题
我们知道数学能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在学习一些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的时候或许可以让同学们尝试利用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污水处理厂选址问题等。只有让同学们体会到数学的威力,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在面对每一次困惑的时候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次提升的机会,我们要让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体会学习的快乐,建立学习的自信,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解放学生、解放老师,学习才能真正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
[1]鲍建生,周 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