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向着信息化的道路迈进。一方面,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较前些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和二元教育结构体制的存在,造成了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探讨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并根据探讨结果给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02-0086-03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势必成为本世纪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及交流途径,对提升教师专业学科知识、扩大教师文化视野、改变教师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促进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方便家校合作具有明显的工具性作用。教育现代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要提高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让他们牢固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熟练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促进教育信息化早日实现。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二元制,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聚积在城市,无论是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软件配置方面,农村学校都落后于城市学校,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因此,科学地分析农村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积极探讨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有利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今天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城市里教师的信息素养相比,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专业化有待加强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养普遍不高是我国农村信息化教育客观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处于边缘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往往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临时担当。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不高,造成他们“对所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都没有明确认识,在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时显现出了一些茫然”。[1]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信息课教育的重视力度,通过“特岗计划”,许多师范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走上了中小学信息教育的讲台,但由于农村教学条件落后,工资待遇偏低,毕业生到农村从教意愿明显偏低,以致现在很多农村中小学专业信息技术教师依然不足。
2.一般学科教师信息素养明显偏低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2]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要有所不同,比一般公民要高,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一般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强烈的信息意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加工信息、创新利用信息、传播信息,信息道德等。当前信息化已经广泛引起城市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而农村教育要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必须培养一批适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队伍,而农村中小学一般学科教师信息素养明显落后于城市教师的信息素养。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信息意识,对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由于受信息技术条件落后和自身信息素质低的限制,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分析、评估、加工、创新利用、传播信息的教师更是为数不多。至于信息道德素养,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只是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在对他们起着相对的约束作用。
二、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因素有很多,宏观来看,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和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都是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职前培训缺失
专业化的职前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但前些年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中师毕业生,还有许多是民师转正的,他们在求学阶段根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或者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培训。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最近几年上岗的青年教师信息素质明显好于中老年教师。职前培训缺失和不足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
2.职后培训不足
长期的城乡教育二元制,重城市教育和教师的发展轻农村教育和教师的发展,忽视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信息素养起点本来就低的农村学校教师,应该职后加大培训力度才对,但因为制度的不合理,不但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关照”,相反,却长期被边缘化,几乎成了职后培训的“弃儿”。职后培训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
3.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是个不争的事实。虽然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信息基础设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的条件下, 教师缺乏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物质环境支持, 影响了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3]
4.自主学习能力差
许多地方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村庄,他们中许多人生活在农村,家庭没有脱离土地,有点空闲还要照顾家里的农活,半耕半教是他们的生活现状,小农意识比较强烈。由于思想认识跟不上信息化时代潮流,终身学习意识淡薄,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自主学习基本上是空谈。
5.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
虽然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城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没有明显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将要给他们带来的挑战。他们依然迷恋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认为只要能完成学校分摊的升学率要求就算完成了任务,再加上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也是以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师,忽视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他们危机感不强,缺乏对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认同。
6.缺少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部分农村中小学拥有了信息化的条件,可苦于设备极少,学校管理者不允许随便使用,平时只能当个摆设,充当迎接上级检查达标的“陈列品”。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只有到上示范课的时候才能有机会用上为数不多的几次。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探讨
针对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 笔者认为,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应该从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入手:
1.改革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体制,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
有学者明确表示,“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推进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从改革制度入手”。[4] 要改变我国农村信息化教育落后和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偏低的问题,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变不合理的二元教育体制。只有改变现行的二元教育结构,改革教育投入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从信息化角度讲,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信息化教育有物质基础为依托。另外,政府加大对农村教师工资的投入,才可能引进拥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参加到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中来,逐步从人才结构上解决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不合理的局面。还有,只有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才能“强化教育督导中的‘督导’环节,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把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官员施政约束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忽略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4]
2.加强职前培训,抓好职后继续教育
教师职前信息素养培训是教师信息素养形成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职前信息素养培训,教师不能形成扎实的信息素质。这种在信息素养上的“半成品”教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还是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的挑战,同时也给未来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带来师资障碍。
继续教育是推动教师自身素质逐步完善的有效措施,也是信息化时代要求公民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更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抓好农村学校教师职后信息教育,不仅可以改善信息素养缺乏的教师信息素质现状,还可以巩固和提高信息素养基础良好的教师的信息素质。
因此,国家要重视高校师范生职前信息素养的培训,同时抓好农村学校在职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继续教育,做到农村与城市教师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公平开展。
3.营造良好的学校信息化学习和应用氛围
好的氛围对周围的人有感染作用,学校管理层能为教师营造好的信息化学习氛围,也能感染周围的教师,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农村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奖励那些把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整合比较好的教师,让他们有自豪感,从而引起其他教师的羡慕,增加其他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同感,逐步引导他们主动提高信息素养。另外,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不能还像过去那样,只把那些设施当成迎接上级检查的“陈列品”供之高阁。
4.主动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教师在信息化社会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5]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有条件的教师完全可以自己提前体验信息时代的乐趣。比如,有个人电脑的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教师博客,经常写点教学反思或记录自己的随笔,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尝试着制作一些课件,虽然可能没有机会拿到课堂上实际展示,但可以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另外,有条件的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资源,扩充学科知识,把课程准备得更充分,这样既能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又丰富了课堂讲解的内容。
结束语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影响我国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因素,不仅有经济、文化上的城乡地域差异,还有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教育制度带来的弊端。随着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逐步落实,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一定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必须抓好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尴尬”处境及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
[2]信息素养[EB/OL].http://www.baike.baidu.com/view/51446.htm?fr=ala0_1,2010-06-30/2010-09-05.
[3]解月光,姜玉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4,(5).
[4]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09,(11).
[5]陈子一.普及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应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才智,2009,(20).
(编辑:鲁利瑞)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02-0086-03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势必成为本世纪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及交流途径,对提升教师专业学科知识、扩大教师文化视野、改变教师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促进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方便家校合作具有明显的工具性作用。教育现代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要提高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让他们牢固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熟练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促进教育信息化早日实现。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二元制,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聚积在城市,无论是在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软件配置方面,农村学校都落后于城市学校,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因此,科学地分析农村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积极探讨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有利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今天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城市里教师的信息素养相比,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专业化有待加强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素养普遍不高是我国农村信息化教育客观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处于边缘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往往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临时担当。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不高,造成他们“对所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都没有明确认识,在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时显现出了一些茫然”。[1]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信息课教育的重视力度,通过“特岗计划”,许多师范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走上了中小学信息教育的讲台,但由于农村教学条件落后,工资待遇偏低,毕业生到农村从教意愿明显偏低,以致现在很多农村中小学专业信息技术教师依然不足。
2.一般学科教师信息素养明显偏低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2]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要有所不同,比一般公民要高,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一般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强烈的信息意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加工信息、创新利用信息、传播信息,信息道德等。当前信息化已经广泛引起城市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而农村教育要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必须培养一批适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队伍,而农村中小学一般学科教师信息素养明显落后于城市教师的信息素养。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信息意识,对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由于受信息技术条件落后和自身信息素质低的限制,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分析、评估、加工、创新利用、传播信息的教师更是为数不多。至于信息道德素养,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只是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在对他们起着相对的约束作用。
二、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因素有很多,宏观来看,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和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都是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职前培训缺失
专业化的职前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但前些年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中师毕业生,还有许多是民师转正的,他们在求学阶段根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或者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培训。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最近几年上岗的青年教师信息素质明显好于中老年教师。职前培训缺失和不足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
2.职后培训不足
长期的城乡教育二元制,重城市教育和教师的发展轻农村教育和教师的发展,忽视了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信息素养起点本来就低的农村学校教师,应该职后加大培训力度才对,但因为制度的不合理,不但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关照”,相反,却长期被边缘化,几乎成了职后培训的“弃儿”。职后培训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
3.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是个不争的事实。虽然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信息基础设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的条件下, 教师缺乏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物质环境支持, 影响了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3]
4.自主学习能力差
许多地方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村庄,他们中许多人生活在农村,家庭没有脱离土地,有点空闲还要照顾家里的农活,半耕半教是他们的生活现状,小农意识比较强烈。由于思想认识跟不上信息化时代潮流,终身学习意识淡薄,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自主学习基本上是空谈。
5.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
虽然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城市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没有明显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将要给他们带来的挑战。他们依然迷恋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认为只要能完成学校分摊的升学率要求就算完成了任务,再加上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也是以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师,忽视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他们危机感不强,缺乏对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认同。
6.缺少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部分农村中小学拥有了信息化的条件,可苦于设备极少,学校管理者不允许随便使用,平时只能当个摆设,充当迎接上级检查达标的“陈列品”。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只有到上示范课的时候才能有机会用上为数不多的几次。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探讨
针对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 笔者认为,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应该从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入手:
1.改革城乡教育二元结构体制,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
有学者明确表示,“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推进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从改革制度入手”。[4] 要改变我国农村信息化教育落后和农村教师信息素养偏低的问题,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变不合理的二元教育体制。只有改变现行的二元教育结构,改革教育投入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从信息化角度讲,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信息化教育有物质基础为依托。另外,政府加大对农村教师工资的投入,才可能引进拥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参加到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中来,逐步从人才结构上解决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不合理的局面。还有,只有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才能“强化教育督导中的‘督导’环节,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把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官员施政约束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忽略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4]
2.加强职前培训,抓好职后继续教育
教师职前信息素养培训是教师信息素养形成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职前信息素养培训,教师不能形成扎实的信息素质。这种在信息素养上的“半成品”教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还是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的挑战,同时也给未来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带来师资障碍。
继续教育是推动教师自身素质逐步完善的有效措施,也是信息化时代要求公民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更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抓好农村学校教师职后信息教育,不仅可以改善信息素养缺乏的教师信息素质现状,还可以巩固和提高信息素养基础良好的教师的信息素质。
因此,国家要重视高校师范生职前信息素养的培训,同时抓好农村学校在职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继续教育,做到农村与城市教师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公平开展。
3.营造良好的学校信息化学习和应用氛围
好的氛围对周围的人有感染作用,学校管理层能为教师营造好的信息化学习氛围,也能感染周围的教师,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农村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奖励那些把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整合比较好的教师,让他们有自豪感,从而引起其他教师的羡慕,增加其他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同感,逐步引导他们主动提高信息素养。另外,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不能还像过去那样,只把那些设施当成迎接上级检查的“陈列品”供之高阁。
4.主动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教师在信息化社会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5]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有条件的教师完全可以自己提前体验信息时代的乐趣。比如,有个人电脑的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教师博客,经常写点教学反思或记录自己的随笔,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电脑尝试着制作一些课件,虽然可能没有机会拿到课堂上实际展示,但可以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另外,有条件的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资源,扩充学科知识,把课程准备得更充分,这样既能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又丰富了课堂讲解的内容。
结束语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影响我国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因素,不仅有经济、文化上的城乡地域差异,还有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教育制度带来的弊端。随着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逐步落实,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一定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必须抓好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尴尬”处境及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
[2]信息素养[EB/OL].http://www.baike.baidu.com/view/51446.htm?fr=ala0_1,2010-06-30/2010-09-05.
[3]解月光,姜玉莲.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4,(5).
[4]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09,(11).
[5]陈子一.普及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应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才智,2009,(20).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