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苏徐州新沂,“严肃爷爷”蔡洪运与“和蔼奶奶”王庆平都已60多岁了,他们本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可为了一群父母缺席的孩子,他们又扛起了孩子爸妈的责任。18年来,他们“收养”照顾的孩子一茬又一茬,两位老人的几间小屋,就是孩子们温暖的家。此事经网络传播后,两位老人和一群孩子的故事,感动与温暖着一座小镇。
2019年12月1日,江苏徐州新沂市新店镇新店村,66岁的蔡洪运蹬着三轮车,到镇上的幼儿园接两个孩子放学。在蔡洪运、王庆平夫妇家中,现在还住着8个孩子,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小的5岁正上幼儿园,最大的已读初中。每天,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饭菜,送孩子们上学、辅导作业,成为老两口生活的全部。
蔡洪运原是一名乡村教师,早在1983年,为了让渔民的孩子有学上,新店镇政府成立了骆马湖水上小学。一条大一些的渔船,老师和学生就在渔船上上课,往返全靠手摇木船接送。每天渔民撑着船把孩子送到学校,老师也要从滨湖码头撑船去学校,蔡洪运就是首批走进水上小学的教师之一。每天一大早,蔡洪运都要撑1个多小时的船,到船上学校为孩子们上课。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有时遇上恶劣天气,他撑船的手都磨出了血泡,但一想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他全身充满了力量。蔡洪运水上执教的20年,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同时,也与渔民们有了深厚的感情。
2003年,镇政府考虑到师生的安全问题,将骆马湖水上小学合并到新店镇小学,蔡洪运因身体原因,被安排管理学校学生宿舍,负责渔民孩子的生活起居。随着渔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在镇上买了房子,后来随着住宿学生慢慢减少,学校也逐渐取消了寄宿制,学生们上学由寄宿模式变成走读模式。走读的孩子多数由母亲或爷爷奶奶照顾,但有些孩子因家长长期在渔船或者外出打工还是无人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问题成了家长们的一块心病。一些家长专门找到蔡洪运夫妇俩,希望他们能帮助照看孩子。
这么多留守儿童,为何偏偏都奔向蔡洪运老人的家?这事儿还得从2002年说起。蔡洪运3岁的堂弟因双亲去世成了孤儿,王庆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把堂弟接过来照顾,看到小孩被照顾得妥妥帖帖,乡邻们对蔡洪运夫妇俩交口称赞,后来,渔民邻居因为看到蔡洪运堂弟被照顾得非常好,也主动找上门来,恳请夫妇俩代为照顾孩子。
蔡洪运的三个子女考虑到父母年龄偏大,带孩子影响休息且责任重大,操心费力,坚决反对照看孩子这件事。看着这群可怜的孩子和无奈的父母,王庆平不顾自己三个孩子的坚决反对,把家里家外收拾了一番,还是收留了这些孩子。家长们和他们商量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孩子放到蔡洪运家生活,节假日接回家中小住,家长们出些生活费,先照顾孩子一段时间再想办法。谁知自从有了这个開始,王庆平夫妇就开始了长达10年的“代养”生活。
从2010年开始,夫妻俩陆陆续续帮忙带了20多名学生,蔡洪运夫妇家中的孩子,少则三五个,多则八九个。每天,王庆平早早起床给孩子们准备早饭,饭后送年幼的孩子去学校,回到家便开始忙着收拾床铺、洗衣服和准备午饭。孩子们放学后,蔡洪运负责辅导和检查孩子们的作业。晚上孩子们入睡后,老两口也不敢放松,每夜夫妻俩轮流起床几次给孩子盖被子。遇到流感季节,老两口注意调剂伙食,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按时给生病的孩子们服药,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有一次,有个4岁孩子晚上发高烧,王庆平穿上军大衣,把孩子裹在怀里抱着去医院。王庆平年过六旬,冒着寒风抱着近40斤重的孩子,跑到1公里外的医院时,早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可是看到病愈后孩子露出的笑脸,夫妻俩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王庆平说,自己累点不算什么,最怕孩子生病,不管哪个孩子生病,只要一天不好起来,她悬着的心就一天也放不下。王庆平说:“费心费力倒没啥,但总怕万一遇个什么事,担不起这个责任!现在年纪大了,很多事情力不从心。”老两口不止一次地想过放弃托管,但看着眼前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又难以割舍。夫妻俩用爱心与坚守,让这些“没家”的孩子们有了温暖的“家”。在孩子们眼中,“爷爷”蔡洪运不苟言笑,特别是在辅导作业时,要求更加严格;“奶奶”王庆平和蔼可亲,每天都换着花样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照料着他们的生活起居。“严肃爷爷”和“和蔼奶奶”,成了孩子们最亲的人,而爷爷奶奶的几间小屋,就是他们温暖的家。 蔡洪运、王庆平家的院子不大,却干净整洁,房间不宽敞,却充满温馨;孩子们的被褥和衣服,叠放得整整齐齐。对于吃住在家里的孩子,老两口从未主动开口向他们的家长要过生活费,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家庭都有各自的难处,蔡洪运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是这个大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有时候,一些孩子家长也会送些生活费来,但仍远远不够这个大家庭开支。为了贴补家用,老两口种了3亩地,收的稻米专门给孩子们做饭吃;为了让孩子们吃上新鲜的蔬菜,他们又利用后院的土地種菜、养鸡。多年来,老两口没有为自己添置过新家具,但为了孩子,他们毫不犹豫地置办了彩电、衣柜和沙发等。老两口说,自己辛苦点没关系,千万不能委屈了孩子。在老两口的细心照顾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都不断进步,而且比同龄孩子懂事、听话,也学会了感恩。
转眼间10年时间过去了,在老两口的眼里,这些留守儿童比自己的亲孙子还要亲,天天吃住在一起,自己好像多了20多个孩子。尽管自己家条件有限,蔡洪运夫妇还是竭尽所能给孩子们最好的照顾,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正如王庆平所说:“留守的离异家庭孩子已经缺少了父爱或者母爱,咱们不能再让他感受不到一点温暖。虽然我们老两口经济条件有限,但只要我们身体承受得住,我们就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他们照顾好,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老两口带过的孩子中,最早的一批已经长大成人,并走上工作岗位,每每有空的时候,他们也常常“回家”看看。现在已参加工作的王翠,一有空就回去看望两位老人。她说:“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一,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7年,两位亲人的陪伴,是我最难忘的时光,我真心把他们当亲人。”
采访时记者发现,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和这个大家庭有着这样那样的故事,而老两口也用心记录着孩子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多亏了他们。”王翠的母亲杨女士说,女儿小的时候上学很不方便,爷爷奶奶没法接送,自家又是渔民,后来托付给蔡洪运和王庆平夫妇。“他们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如今,两家就如同亲戚一样往来走动。
老两口的事迹传开后,亲戚朋友和社会上的好心人有的送吃的,有的送穿的,还有的捐助了棉被。“街上那些做生意的商户,就常常给孩子们吃的。”受到父母的影响,蔡洪运夫妇的三个子女也加入到照顾留守孩子们的队伍,他们来看望父母时,时常会带上一些零食、图书等,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玩游戏。新店镇政府也关注着这个大家庭,他们表示,蔡洪运夫妇多年如一日的善举让人钦佩,镇政府还会给他们提供帮助,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不让一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父母的缺席而“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