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败于性格,毁于观念
“钱学”界有个公认的说法,在《围城》中躲过钱钟书讽刺之箭的只有唐晓芙。其实,对于赵辛楣,他也是笔下留情的。重读《围城》,发现钱钟书揶揄最多、鄙夷最甚的还是方鸿渐,对其聚歼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超过丑态百出的李梅亭和赵辛楣。
《围城》开篇就介绍方鸿渐:“他是个无用之人。”后来赵辛楣又说他:“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仿佛就是一个废物,李梅亭至少还有点能耐。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同行的人们都献计出力,方鸿渐则坐享其成,他自己也承认:“我什么事都没有做,真是饭桶。”(方鸿渐在孙柔嘉面前也自认:“我是饭桶,你知道的,照顾不了你。”)
不妨重新认识一下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
方鸿渐三心二意,不学无术。在国内读书时,他“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到国外留学时,“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四载芳华,硕士学位都没拿到,最后买个假博士文凭交差。赵辛楣嘲笑方鸿渐学哲学“跟什么都不学全没两样”,他不能有理有据地全面反驳,只会以俏皮话作答。遇到哲学家褚慎明,不能与之交流哲学问题;和董斜川也谈不了古诗。虽然读过中文和哲学专业,给人感觉既不会写诗,也不懂哲学,赵辛楣对其能力公开质疑:“酒,证明真的不会喝了。希望诗不是真的不会做,哲学不是真的不懂。”
对待工作,方鸿渐得过且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点金银行里帮人管文书,虽然常以文笔自负,但有时“拟的信稿子里出了几处毛病”。认识唐晓芙后,上班时心思都在给她写信上,“碰见一桩趣事,想起一句话,他就拿笔在纸上跟唐小姐窃窃私语,有时无话可说,他还要写”。后来去三闾大学当老师,李梅亭随身带着无数张中国文学精华卡片,“这些卡片照四角号码排列,分姓名题目两种”,随便翻看其中一张,“只见那张片子天头上红墨水横写着‘杜甫’两字,下面紫墨水写的标题,标题以后,蓝墨水细字的正文。”李梅亭自信地说:“只要有它,中国书全烧完了,我还能照样在中国文学系开课程。”虽然在三闾大学李梅亭也要教“先秦小说史”这一非常专业的课,但学生笑声不绝,声音之大足以传到隔壁教室,教学效果显然极佳。方鸿渐的想法是:“自己大不了是个副教授,犯不着太卖力气的。”所以学生们听他的课全都无精打采。
方鸿渐是一个不能自立的人,点金银行的工作是挂名岳父赐予的。后来之所以获得三闾大学的教职,是赵辛楣为了让方鸿渐远离苏文纨,偷偷向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举荐的结果,并且这个工作方鸿渐也不能胜任,学生们向校长室写了一个题为“呈为另换良师以重学业事”的呈文,反映方鸿渐“没资格教英文,把他改卷子的笔误和忽略罗列在上面,证明他英文不通”,想要撵他走,靠孙柔嘉通风报信,方鸿渐才保住饭碗。第三份工作,华美新闻社资料室主任,也是赵辛楣介绍的。最后,还想去重庆投奔赵辛楣——“辛楣进了国防委员会,来信颇为得意”。
对待亲人,方鸿渐也薄情寡义。点金银行的周经理虽然只是方鸿渐的“挂名丈人”,但是对方鸿渐这位“挂名姑爷”非常慷慨。女儿尚未和方鸿渐结婚就因病离世,周经理就把事先准备的“陪嫁办喜事的那笔款子加上方家聘金为女儿做生意所得利息,一共两万块钱,折合外汇一千三百镑,给方鸿渐做留学费”,“方鸿渐做梦都没想到这样的好运气”。方鸿渐回国后,周经理让他在银行里做事,“白天去走走,晚上教教我儿子”,事情轻松,待遇优厚,薪水是每月100块钱,方鸿渐都觉得“已算不薄,零用尽够,丈人家供吃供住,一个钱不必贴”。惧内的周经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委婉批评他几句,他懒得解释,更不屑服软,不留任何转圜余地,立马走人,周经理仁至义尽,送他“四个月的薪水”,但方鸿渐将周经理和周太太都恨上了:“心里咒骂着周太太……周经理那种全听女人作主的丈夫,也够可鄙了!”丝毫不念旧情。
苏文纨对方鸿渐有情有义,主动向他示爱,在朋友面前为他撑面子,在他醉酒后照顾他,但是方鸿渐对她非常决绝,跟她摊牌后只有短暂的不安,一看到三闾大学的聘任电报马上将她抛诸脑后:“今天太值得纪念了,绝了旧葛藤,添了新机会。”全无心肝。得知苏文纨将他过去的丑事告诉唐晓芙后,方鸿渐恼羞成怒,诅咒苏文纨:“好不要脸!你捣得好鬼!我瞧你一辈子嫁不了人!”(只是错把唐晓芙当成了苏文纨)如果他不这样鲁莽,稍微有点涵养,或许还能抓住唐晓芙打来电话的宝贵机会和唐晓芙破镜重圆。
婚后,方鸿渐请求妻子孙柔嘉:“一切瞧我面上,受点委屈。”但从不为她着想,她即使心中不乐意,也要她迁就大家庭的各种繁文缛节,而孙柔嘉的活动,如“圣诞夜姑母家里宴会”,方鸿渐就不陪她去,不讲公平对等。方鸿渐明知自己是个假博士,号称留学,实则打流,孙柔嘉赚的钱比他多一倍,但是在她面前还常露一种优越感,对孙柔嘉说:“你吃亏的就是没留过学。”
方鸿渐的人格缺陷非常明显,例如爱慕虚荣,留学回国后,给家乡的两家报纸分别题词“为民喉舌”“直笔谠论”,真把自己当个人物。还非常胆小,不敢过藤条扎的长桥,需要孙柔嘉领他过桥。他没爱好,没追求,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白天昏昏想睡,晚上倒又清醒……他坐立不安地要活动,却颓唐使不出劲来,好比杨花在春风里飘荡,而身轻无力,终飞不远……明知(去拜访苏文纨)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
有人说方鸿渐其实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他只是个伪书生,真正的书生未必承认。
(编辑/张金余)
“钱学”界有个公认的说法,在《围城》中躲过钱钟书讽刺之箭的只有唐晓芙。其实,对于赵辛楣,他也是笔下留情的。重读《围城》,发现钱钟书揶揄最多、鄙夷最甚的还是方鸿渐,对其聚歼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超过丑态百出的李梅亭和赵辛楣。
《围城》开篇就介绍方鸿渐:“他是个无用之人。”后来赵辛楣又说他:“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仿佛就是一个废物,李梅亭至少还有点能耐。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同行的人们都献计出力,方鸿渐则坐享其成,他自己也承认:“我什么事都没有做,真是饭桶。”(方鸿渐在孙柔嘉面前也自认:“我是饭桶,你知道的,照顾不了你。”)
不妨重新认识一下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
方鸿渐三心二意,不学无术。在国内读书时,他“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到国外留学时,“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四载芳华,硕士学位都没拿到,最后买个假博士文凭交差。赵辛楣嘲笑方鸿渐学哲学“跟什么都不学全没两样”,他不能有理有据地全面反驳,只会以俏皮话作答。遇到哲学家褚慎明,不能与之交流哲学问题;和董斜川也谈不了古诗。虽然读过中文和哲学专业,给人感觉既不会写诗,也不懂哲学,赵辛楣对其能力公开质疑:“酒,证明真的不会喝了。希望诗不是真的不会做,哲学不是真的不懂。”
对待工作,方鸿渐得过且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点金银行里帮人管文书,虽然常以文笔自负,但有时“拟的信稿子里出了几处毛病”。认识唐晓芙后,上班时心思都在给她写信上,“碰见一桩趣事,想起一句话,他就拿笔在纸上跟唐小姐窃窃私语,有时无话可说,他还要写”。后来去三闾大学当老师,李梅亭随身带着无数张中国文学精华卡片,“这些卡片照四角号码排列,分姓名题目两种”,随便翻看其中一张,“只见那张片子天头上红墨水横写着‘杜甫’两字,下面紫墨水写的标题,标题以后,蓝墨水细字的正文。”李梅亭自信地说:“只要有它,中国书全烧完了,我还能照样在中国文学系开课程。”虽然在三闾大学李梅亭也要教“先秦小说史”这一非常专业的课,但学生笑声不绝,声音之大足以传到隔壁教室,教学效果显然极佳。方鸿渐的想法是:“自己大不了是个副教授,犯不着太卖力气的。”所以学生们听他的课全都无精打采。
方鸿渐是一个不能自立的人,点金银行的工作是挂名岳父赐予的。后来之所以获得三闾大学的教职,是赵辛楣为了让方鸿渐远离苏文纨,偷偷向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举荐的结果,并且这个工作方鸿渐也不能胜任,学生们向校长室写了一个题为“呈为另换良师以重学业事”的呈文,反映方鸿渐“没资格教英文,把他改卷子的笔误和忽略罗列在上面,证明他英文不通”,想要撵他走,靠孙柔嘉通风报信,方鸿渐才保住饭碗。第三份工作,华美新闻社资料室主任,也是赵辛楣介绍的。最后,还想去重庆投奔赵辛楣——“辛楣进了国防委员会,来信颇为得意”。
对待亲人,方鸿渐也薄情寡义。点金银行的周经理虽然只是方鸿渐的“挂名丈人”,但是对方鸿渐这位“挂名姑爷”非常慷慨。女儿尚未和方鸿渐结婚就因病离世,周经理就把事先准备的“陪嫁办喜事的那笔款子加上方家聘金为女儿做生意所得利息,一共两万块钱,折合外汇一千三百镑,给方鸿渐做留学费”,“方鸿渐做梦都没想到这样的好运气”。方鸿渐回国后,周经理让他在银行里做事,“白天去走走,晚上教教我儿子”,事情轻松,待遇优厚,薪水是每月100块钱,方鸿渐都觉得“已算不薄,零用尽够,丈人家供吃供住,一个钱不必贴”。惧内的周经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委婉批评他几句,他懒得解释,更不屑服软,不留任何转圜余地,立马走人,周经理仁至义尽,送他“四个月的薪水”,但方鸿渐将周经理和周太太都恨上了:“心里咒骂着周太太……周经理那种全听女人作主的丈夫,也够可鄙了!”丝毫不念旧情。
苏文纨对方鸿渐有情有义,主动向他示爱,在朋友面前为他撑面子,在他醉酒后照顾他,但是方鸿渐对她非常决绝,跟她摊牌后只有短暂的不安,一看到三闾大学的聘任电报马上将她抛诸脑后:“今天太值得纪念了,绝了旧葛藤,添了新机会。”全无心肝。得知苏文纨将他过去的丑事告诉唐晓芙后,方鸿渐恼羞成怒,诅咒苏文纨:“好不要脸!你捣得好鬼!我瞧你一辈子嫁不了人!”(只是错把唐晓芙当成了苏文纨)如果他不这样鲁莽,稍微有点涵养,或许还能抓住唐晓芙打来电话的宝贵机会和唐晓芙破镜重圆。
婚后,方鸿渐请求妻子孙柔嘉:“一切瞧我面上,受点委屈。”但从不为她着想,她即使心中不乐意,也要她迁就大家庭的各种繁文缛节,而孙柔嘉的活动,如“圣诞夜姑母家里宴会”,方鸿渐就不陪她去,不讲公平对等。方鸿渐明知自己是个假博士,号称留学,实则打流,孙柔嘉赚的钱比他多一倍,但是在她面前还常露一种优越感,对孙柔嘉说:“你吃亏的就是没留过学。”
方鸿渐的人格缺陷非常明显,例如爱慕虚荣,留学回国后,给家乡的两家报纸分别题词“为民喉舌”“直笔谠论”,真把自己当个人物。还非常胆小,不敢过藤条扎的长桥,需要孙柔嘉领他过桥。他没爱好,没追求,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白天昏昏想睡,晚上倒又清醒……他坐立不安地要活动,却颓唐使不出劲来,好比杨花在春风里飘荡,而身轻无力,终飞不远……明知(去拜访苏文纨)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
有人说方鸿渐其实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他只是个伪书生,真正的书生未必承认。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