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忙碌的都市生活使人们愈发迷失自我,心灵归属感也愈发缺失。本文从城市公交车站的形象包装出发,通过分析城市公交现状以及城市居民心理状态,引入心灵归属感的概念,通过改变公交车站这个城市设施的造型设计,改变人们对城市的印象,进而帮助忙碌的人们缓下前进步伐,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归属感 城市公交车站 包装设计
1 我国城市公交车站现状
城市公交作为反映城市形象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与外界接触面最多、最广的地方。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先后提出塑造城市形象的问题,也逐渐意识到城市公交是个很好的平台,好的设计能够促进城市的视觉识别、体现城市特色。
公交车站作为出入公交的门户,是城市公交的主要载体,深刻地影响着出行者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目前城市公交车站主要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职能,一是为出行者提供等候空间,二是为出行者提供信息服务,缓解出行的焦虑心理,并且引导其出行。现有的公交车站基本上实现了第一个职能,而在第二个职能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信息布局不合理;(2)功能设备不齐全;(3)过分的侧重广告宣传;(4)缺乏标志性的形象特征。除此之外,部分城市的公交车站还存在站牌标识不明显、摆放位置不合理等问题,甚至某些城市的站牌摆放方向与马路平行,不但不便于出行者观看,还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未来城市公交车站的发展,除了标准化的设计,还会更多地去考虑使用者的感受,考虑其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度。公交车站既是个使用空间,也是一个形象、一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其造型的包装设计也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2 归属感与城市公交车站包装设计的联系
弗洛伊德将归属感定义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落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
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归属感是一种主观心理上的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涉及到某些已存在的属性,若缺乏归属感,个体将很难正常地生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整个中国城市的面貌越来越趋同,批量化生产让城市充满了现代感的同时,也充斥着冷漠感。
随着中国城市小区绿化带以及饭后散步场所的减少,高速的生活方式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环境中。在丰富的物质面前,人们不断享受物质带来的满足,同时也感到了内心的孤独,当物质方面的要求逐渐得到满足后,生存本身的困惑就日益引起大众关注。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归属的问题,所谓安居乐业,所谓落叶归根,所谓衣锦还乡,都说明传统中国是个重群体轻个体的文化国度。在传统社会,每个人生而从属一定的群体,随之人们便有了对个人角色以及对所从事活动的认知,这些认知构成了个人社会角色的自我认定,那时的人们很少缺乏安全感和具有不确定感,他们拥有的是很强的归属感,这些归属感给了人们生存、生活、工作的精神支持和动力。而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对城市人们的归属感具有很大的冲击,城市的发展也使其难以成为所有人的家园。
公交车站作为城市的标配,是一个很好的带给人们归属感的载体。空间的存在既是相对固定的,又是可变化、可转移、可以相互转化的,它的属性是由人的行为所决定的。若公交车站没有与人的活动产生联系,那它只是一种冰冷的功能载体。但若其与人们具有一定的互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唤醒人们心中的追求,从心里暗示层次带给人们归属感。归属感将会成为人们对于公交车站设计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3 归属感为导向的城市公交系统包装设计
公交车站是个与人们生活尺度最为贴近的公共设施,可以通过设计它来帮助人们找到归属感、引起内心共鸣,那么寻找人们归属感缺失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归属感缺失主要有以下原因:(1)人们生活节奏太快,造成的自我空间封闭;(2)城市人群差异化;(3)安全感的缺失;(4)居住环境忽略了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无根可依。
综合分析公交车站的使用人群、其归属感缺失的原因以及现有的设计原则,笔者认为具有归属感的城市公交车站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气候、文化、互动空间、色彩以及材质等设计元素,其中文化、互动空间尤其重要。气候决定着设计的形态特征,色彩和材质决定着设计的质感,而文化和互动空间则促使人们归属感的产生。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地方特色,当地人对这些文化特色有其独特的感情,这些感情促使人们归属感的产生。互动空间帮助人们走出固有的圈子,打开心扉与人互动交流,融入新的集体,产生归属感。
结语
优秀的城市公交车站包装设计,能够更好的体现城市正面的形象,提升城市可识别度。以归属感为导向设计出的公交车站,能够帮助城市居民在上下班的过程中,舒缓一天的情绪与压力。这些城市里看似不起眼的设施,都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一部分社会问题,同时也提醒人们“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玉军.归属感的匮乏:现代性语境下的认同困境[J].《求是学刊》,2005.
[2]卢菲菲,张蕾蕾.城市公交车站视觉形象设计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关键词】归属感 城市公交车站 包装设计
1 我国城市公交车站现状
城市公交作为反映城市形象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与外界接触面最多、最广的地方。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先后提出塑造城市形象的问题,也逐渐意识到城市公交是个很好的平台,好的设计能够促进城市的视觉识别、体现城市特色。
公交车站作为出入公交的门户,是城市公交的主要载体,深刻地影响着出行者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目前城市公交车站主要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职能,一是为出行者提供等候空间,二是为出行者提供信息服务,缓解出行的焦虑心理,并且引导其出行。现有的公交车站基本上实现了第一个职能,而在第二个职能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例如:(1)信息布局不合理;(2)功能设备不齐全;(3)过分的侧重广告宣传;(4)缺乏标志性的形象特征。除此之外,部分城市的公交车站还存在站牌标识不明显、摆放位置不合理等问题,甚至某些城市的站牌摆放方向与马路平行,不但不便于出行者观看,还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未来城市公交车站的发展,除了标准化的设计,还会更多地去考虑使用者的感受,考虑其与城市环境的融合度。公交车站既是个使用空间,也是一个形象、一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其造型的包装设计也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2 归属感与城市公交车站包装设计的联系
弗洛伊德将归属感定义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落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
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归属感是一种主观心理上的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涉及到某些已存在的属性,若缺乏归属感,个体将很难正常地生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整个中国城市的面貌越来越趋同,批量化生产让城市充满了现代感的同时,也充斥着冷漠感。
随着中国城市小区绿化带以及饭后散步场所的减少,高速的生活方式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环境中。在丰富的物质面前,人们不断享受物质带来的满足,同时也感到了内心的孤独,当物质方面的要求逐渐得到满足后,生存本身的困惑就日益引起大众关注。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归属的问题,所谓安居乐业,所谓落叶归根,所谓衣锦还乡,都说明传统中国是个重群体轻个体的文化国度。在传统社会,每个人生而从属一定的群体,随之人们便有了对个人角色以及对所从事活动的认知,这些认知构成了个人社会角色的自我认定,那时的人们很少缺乏安全感和具有不确定感,他们拥有的是很强的归属感,这些归属感给了人们生存、生活、工作的精神支持和动力。而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对城市人们的归属感具有很大的冲击,城市的发展也使其难以成为所有人的家园。
公交车站作为城市的标配,是一个很好的带给人们归属感的载体。空间的存在既是相对固定的,又是可变化、可转移、可以相互转化的,它的属性是由人的行为所决定的。若公交车站没有与人的活动产生联系,那它只是一种冰冷的功能载体。但若其与人们具有一定的互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唤醒人们心中的追求,从心里暗示层次带给人们归属感。归属感将会成为人们对于公交车站设计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3 归属感为导向的城市公交系统包装设计
公交车站是个与人们生活尺度最为贴近的公共设施,可以通过设计它来帮助人们找到归属感、引起内心共鸣,那么寻找人们归属感缺失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归属感缺失主要有以下原因:(1)人们生活节奏太快,造成的自我空间封闭;(2)城市人群差异化;(3)安全感的缺失;(4)居住环境忽略了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无根可依。
综合分析公交车站的使用人群、其归属感缺失的原因以及现有的设计原则,笔者认为具有归属感的城市公交车站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气候、文化、互动空间、色彩以及材质等设计元素,其中文化、互动空间尤其重要。气候决定着设计的形态特征,色彩和材质决定着设计的质感,而文化和互动空间则促使人们归属感的产生。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地方特色,当地人对这些文化特色有其独特的感情,这些感情促使人们归属感的产生。互动空间帮助人们走出固有的圈子,打开心扉与人互动交流,融入新的集体,产生归属感。
结语
优秀的城市公交车站包装设计,能够更好的体现城市正面的形象,提升城市可识别度。以归属感为导向设计出的公交车站,能够帮助城市居民在上下班的过程中,舒缓一天的情绪与压力。这些城市里看似不起眼的设施,都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一部分社会问题,同时也提醒人们“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玉军.归属感的匮乏:现代性语境下的认同困境[J].《求是学刊》,2005.
[2]卢菲菲,张蕾蕾.城市公交车站视觉形象设计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