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底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广西大学范祚军教授等写作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一书。全书近70万字,参与研究和写作的课题组成员达40多人,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涵盖该领域所有的重要问题,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动力机制、合作机制,到一体化发展进程、合作领域等,该书以梳理和研判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涉及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各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内容非常丰富,可谓是国内有关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一部力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毗邻而居,利益相融,命运相通,关系源远流长。2000年中国提议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立即得到东盟方面的响应,自此开启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新征程。双方用了十年的时间,边谈边落实,到2010年完成了從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到投资开放的自贸区基础构建,此后,又进一步谈判,完成了自贸区的升级版协议。自贸区的建设大大推动了双方的经贸和投资往来,中国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市场,双方的投资得到快速增长。
该书对中国—东盟之间这种快速发展的经济合作从政治动因、经济动因、安全动因和文化动因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多因素综合驱动的结论。在分析政治动因时,该书指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没有主导权之争,中国重视东盟,尊重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东盟重视中国,把中国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这让双方有了很强的政治共识和意愿。在分析经济动因时,该书利用模型检验,得出经济一体化与参与者利益正相关的结论。在分析安全动因时,该书指出,开展合作共同受益的事实让东盟国家体验到,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在分析文化动因时,该书指出,长期的交往历史使中国与东盟之间衍生出许多相似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这种文化认同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务实、互惠、包容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突出特征,因此,中国—东盟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仅是基于市场开放,而且着眼于建设基于开放与合作的大经济区。该书详尽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在互联互通、产业合作、财政金融领域开展的合作,对合作的发展、效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互联互通是东盟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与东盟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联通中国与东盟,改善大区域开放发展环境;二是支持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发挥中国重要的作用。正如该书所指出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建立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建立全方位、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可为双方的经济共同发展提供新动力。该书特别指出中国—东盟之间发展海上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开展人文互联互通建设的深刻意义。关于产业合作,该书深入分析了中国—东盟之间开展产业合作的特点,指出把产业合作作为一套系统工程来设计和推动,有别于简单的产业转移,着眼于构建开放的区域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链和提升当地发展的能力。产业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的双引擎作用,同时,双方在建设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利用共建博览会平台等方面开拓创新。
中国与东盟是邻居,“好邻居,金不换”,双方开展全面合作着眼于长远的关系,因此,可持续性和长效性的机制化建设非常重要。该书既对已建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梳理,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提出包括中国—东盟峰会、部长会议、贸易委员会和中国—东盟合作秘书处在内的全面合作机制化建设建议。该书也指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特别是全面机制化的建设也存在不少障碍,诸如东盟一些成员对中国的担心、南海争端以及外部势力特别是美国的干扰等,因此,需要双方基于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的共识,耐心和妥善处理分歧与争端,把握合作的大方向。
中国与东盟以合作为基调,在推进新型国家间关系、新型区域关系上做出了创新性的努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很值得深入研究。该书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经济合作方面花了很大功夫,是了解和认识中国—东盟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的一本好书,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要有更宽的视野(新型关系)、更新的视角(东方哲理),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创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
中国与东盟国家毗邻而居,利益相融,命运相通,关系源远流长。2000年中国提议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立即得到东盟方面的响应,自此开启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新征程。双方用了十年的时间,边谈边落实,到2010年完成了從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到投资开放的自贸区基础构建,此后,又进一步谈判,完成了自贸区的升级版协议。自贸区的建设大大推动了双方的经贸和投资往来,中国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市场,双方的投资得到快速增长。
该书对中国—东盟之间这种快速发展的经济合作从政治动因、经济动因、安全动因和文化动因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多因素综合驱动的结论。在分析政治动因时,该书指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没有主导权之争,中国重视东盟,尊重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东盟重视中国,把中国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这让双方有了很强的政治共识和意愿。在分析经济动因时,该书利用模型检验,得出经济一体化与参与者利益正相关的结论。在分析安全动因时,该书指出,开展合作共同受益的事实让东盟国家体验到,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在分析文化动因时,该书指出,长期的交往历史使中国与东盟之间衍生出许多相似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这种文化认同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务实、互惠、包容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突出特征,因此,中国—东盟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仅是基于市场开放,而且着眼于建设基于开放与合作的大经济区。该书详尽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在互联互通、产业合作、财政金融领域开展的合作,对合作的发展、效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互联互通是东盟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与东盟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联通中国与东盟,改善大区域开放发展环境;二是支持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发挥中国重要的作用。正如该书所指出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建立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建立全方位、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可为双方的经济共同发展提供新动力。该书特别指出中国—东盟之间发展海上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开展人文互联互通建设的深刻意义。关于产业合作,该书深入分析了中国—东盟之间开展产业合作的特点,指出把产业合作作为一套系统工程来设计和推动,有别于简单的产业转移,着眼于构建开放的区域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链和提升当地发展的能力。产业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的双引擎作用,同时,双方在建设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利用共建博览会平台等方面开拓创新。
中国与东盟是邻居,“好邻居,金不换”,双方开展全面合作着眼于长远的关系,因此,可持续性和长效性的机制化建设非常重要。该书既对已建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梳理,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提出包括中国—东盟峰会、部长会议、贸易委员会和中国—东盟合作秘书处在内的全面合作机制化建设建议。该书也指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特别是全面机制化的建设也存在不少障碍,诸如东盟一些成员对中国的担心、南海争端以及外部势力特别是美国的干扰等,因此,需要双方基于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的共识,耐心和妥善处理分歧与争端,把握合作的大方向。
中国与东盟以合作为基调,在推进新型国家间关系、新型区域关系上做出了创新性的努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很值得深入研究。该书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经济合作方面花了很大功夫,是了解和认识中国—东盟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的一本好书,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要有更宽的视野(新型关系)、更新的视角(东方哲理),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创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