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医药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出构建医药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的原则、课程体系内容及课程建设。
关键词医药学 人文社科教育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1 医药院校开设人文社科课程的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精神力量”、 “发展心灵”,形成健康人格方面和促进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药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互结合是高等医药学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不少高等医药院校不重视人文课程体系建设,淡化对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不少医药大学生毕业后在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所欠缺,严重影响医药行业的职业信誉。如何整合人文课程体系,更好地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研究和探讨。
2 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教育课程教育现状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医药人才培养素质,我院人文社科部承担了广东药院人文社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任务,对我院医药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展开研究。本调研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对象以广东药学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共涉及全院4个系大一到大三的本科生,共计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达94%。调查结果显示,93.62%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同时87.77%的学生认同近两年来我院确立的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明显效果,78.19%的学生为通过学习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对我院人文社科教育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调研中也发现我院人文社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不太相符。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我院人文社科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分别是教学内容,其中有53.19%的学生认为人文社科专题教育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太符合学生实际,要么很深奥、难懂,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一些专题,或者很多道理、理论早已接触过,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对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及未来步入社会非常有帮助作用的音乐、书法、礼仪、青年成功学、人际学等学科没能开设课程或数量非常有限。(见表1)
表1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在对人文社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的回答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认为课堂上总是老师在灌输理论,学生很少参与交流和参与课堂实践环节,在考核方式也以理论为主,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希望人文课程教育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强实践环节,同时考试方式尽可能与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重点考察学生综合的能力。(见表2)。
表2
(3)课程管理和教师素质应进一步加强。不少学生反映,人文社科教育部分选修课教师责任心不够、课堂教学准备工作不充分等问题。觉得个别课程上完一学期课程后学到的东西并不多,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出入,主要原因是个别老师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全面、深入、系统等等。同时,选修课管理也较为松散,一些学生轻易缺席、逃课,不少数学生一学期只来过1或几次,照样可以通过考试并拿到相应的学分。(见表3)。
表3
3 关于构建我院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
3.1 我院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根据医学和药学学生的特点,我院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核心原则。人文社科课程体系内容庞大而复杂,各门课程有其功能,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做到有主有辅,应根据高等医学和药学教育的总体目标,结合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功能、作用及医药学生的现实需要,确定若干核心课程。我院应落实人文社科课程大纲、落实开课方案,精心组织教学,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还应增加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限选课等。
(2)整体性原则。医药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药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使他们懂得在自己的职位上更好地为社会、他人服务。我们应该明确医药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精而到位,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并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开设顺序。
(3)强化用性原则。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经济、学业、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毕业后有面对如何适应工作环境、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问题的困惑,而解决以上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大学生首先要学习哲学、道德、心理等领域系统知识才能做到。因此,我院人文社科教育在关注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多开设对他们有实质性帮助的课程。
(4)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不仅理论来源于实践,更重要的是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使学生的理论得到升华和完善。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使学生把课堂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
3.2 构建具有医药学特色的医药学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
我院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改革,应把提高医药学生的文化素养纳入教学计划,大力夯实人文社科科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完整系统的医药学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组织和引导教师开设系列课程。经过认真研究和探索,本课题组提出和形成四个模块的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个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有关课程,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应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所规定的学时和进度来执行,不能任意改变学时和具体开设的时间,否则将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第二个模块:医药人文交叉类课程模块。如《医药学伦理》、《医疗纠纷与法律处理》、《卫生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本模块课程科通过专业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双管”齐下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掌握人文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关注人文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更好地实现医学的人道主义功能。
第三个模块:社会实用技能类课程模块。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必备法律知识》、《人际关系学》、《公文写作》等。本模块课程可通过公共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培养医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的实用社会科学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第四个模块: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模块。如《音乐欣赏》、《大学语文》、《逻辑学》、《医药文化》等,这类课程是在中学课程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医药学生的知识面。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进一步丰富有需要的医药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拓宽医药学学生的理论视野,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3.3 深入开展医药学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医学人文系列课程的质量,我们需努力加强课程建设。
一是建设医学人文课程的师资队伍。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从总体上看,我院人文社科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当前我院规模发展要求仍不相适应,教师进修、学习、积极性和福利待遇等也有待进一步改善。今后我们应引入多位研究从事医药学人文教育及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以充实师资力量,同时给予人文社科教育教师充足的经费、合理的补贴和提供更多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是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尤其是选修课的管理制度。在积极鼓励教师开设医药学人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的同时,应加强对课程质量控制。目前,我院选修课管理因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缺席,个别教师随意停课,任意教授内容等情况,严重影响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等方面的塑造和提升。今后,应成立专门的选修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严格对选修课课程内容和师资质量把关,并组织教学督导组对选修课程进行评估。
三是规范医药学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大纲,努力加强教材建设。目前,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而专业必修人文社科教育和选修课大部分还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我院应积极鼓励各课程任课教师形成教学和科研团队,提供相应的经费和奖励,鼓励教师就如何上好课程和制定教学大纲、教材进行研究,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系列人文社科教育教材。
四是探索具有特色的实践教育模式。人文社科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通过内化后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简单单通过系统的理论教授就即可实现的,要求各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践活动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产生各种感悟和领悟,逐渐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养成习惯。
参考文献
[1]赵有信.从知识经济看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J].青海社会科学,2002(3).
[2]徐显明.从构建创新体系重新审视人文社科的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
[3]周向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8(1).
关键词医药学 人文社科教育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1 医药院校开设人文社科课程的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精神力量”、 “发展心灵”,形成健康人格方面和促进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药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互结合是高等医药学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不少高等医药院校不重视人文课程体系建设,淡化对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不少医药大学生毕业后在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所欠缺,严重影响医药行业的职业信誉。如何整合人文课程体系,更好地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研究和探讨。
2 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教育课程教育现状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医药人才培养素质,我院人文社科部承担了广东药院人文社科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任务,对我院医药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展开研究。本调研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对象以广东药学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共涉及全院4个系大一到大三的本科生,共计发放学生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达94%。调查结果显示,93.62%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同时87.77%的学生认同近两年来我院确立的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明显效果,78.19%的学生为通过学习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对我院人文社科教育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调研中也发现我院人文社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不太相符。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我院人文社科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分别是教学内容,其中有53.19%的学生认为人文社科专题教育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太符合学生实际,要么很深奥、难懂,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一些专题,或者很多道理、理论早已接触过,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对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及未来步入社会非常有帮助作用的音乐、书法、礼仪、青年成功学、人际学等学科没能开设课程或数量非常有限。(见表1)
表1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在对人文社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的回答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认为课堂上总是老师在灌输理论,学生很少参与交流和参与课堂实践环节,在考核方式也以理论为主,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希望人文课程教育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强实践环节,同时考试方式尽可能与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重点考察学生综合的能力。(见表2)。
表2
(3)课程管理和教师素质应进一步加强。不少学生反映,人文社科教育部分选修课教师责任心不够、课堂教学准备工作不充分等问题。觉得个别课程上完一学期课程后学到的东西并不多,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出入,主要原因是个别老师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全面、深入、系统等等。同时,选修课管理也较为松散,一些学生轻易缺席、逃课,不少数学生一学期只来过1或几次,照样可以通过考试并拿到相应的学分。(见表3)。
表3
3 关于构建我院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
3.1 我院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根据医学和药学学生的特点,我院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核心原则。人文社科课程体系内容庞大而复杂,各门课程有其功能,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做到有主有辅,应根据高等医学和药学教育的总体目标,结合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功能、作用及医药学生的现实需要,确定若干核心课程。我院应落实人文社科课程大纲、落实开课方案,精心组织教学,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还应增加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限选课等。
(2)整体性原则。医药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药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使他们懂得在自己的职位上更好地为社会、他人服务。我们应该明确医药院校的人文社科课程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精而到位,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并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开设顺序。
(3)强化用性原则。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经济、学业、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毕业后有面对如何适应工作环境、人际交往、个人发展等问题的困惑,而解决以上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大学生首先要学习哲学、道德、心理等领域系统知识才能做到。因此,我院人文社科教育在关注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多开设对他们有实质性帮助的课程。
(4)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不仅理论来源于实践,更重要的是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使学生的理论得到升华和完善。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使学生把课堂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
3.2 构建具有医药学特色的医药学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
我院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改革,应把提高医药学生的文化素养纳入教学计划,大力夯实人文社科科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完整系统的医药学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组织和引导教师开设系列课程。经过认真研究和探索,本课题组提出和形成四个模块的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个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有关课程,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应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所规定的学时和进度来执行,不能任意改变学时和具体开设的时间,否则将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第二个模块:医药人文交叉类课程模块。如《医药学伦理》、《医疗纠纷与法律处理》、《卫生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本模块课程科通过专业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双管”齐下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掌握人文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关注人文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更好地实现医学的人道主义功能。
第三个模块:社会实用技能类课程模块。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必备法律知识》、《人际关系学》、《公文写作》等。本模块课程可通过公共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培养医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的实用社会科学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第四个模块: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模块。如《音乐欣赏》、《大学语文》、《逻辑学》、《医药文化》等,这类课程是在中学课程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医药学生的知识面。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进一步丰富有需要的医药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拓宽医药学学生的理论视野,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3.3 深入开展医药学人文社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医学人文系列课程的质量,我们需努力加强课程建设。
一是建设医学人文课程的师资队伍。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从总体上看,我院人文社科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当前我院规模发展要求仍不相适应,教师进修、学习、积极性和福利待遇等也有待进一步改善。今后我们应引入多位研究从事医药学人文教育及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以充实师资力量,同时给予人文社科教育教师充足的经费、合理的补贴和提供更多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是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尤其是选修课的管理制度。在积极鼓励教师开设医药学人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的同时,应加强对课程质量控制。目前,我院选修课管理因缺乏完善的监督体制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缺席,个别教师随意停课,任意教授内容等情况,严重影响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等方面的塑造和提升。今后,应成立专门的选修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严格对选修课课程内容和师资质量把关,并组织教学督导组对选修课程进行评估。
三是规范医药学人文社科课程的教学大纲,努力加强教材建设。目前,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而专业必修人文社科教育和选修课大部分还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我院应积极鼓励各课程任课教师形成教学和科研团队,提供相应的经费和奖励,鼓励教师就如何上好课程和制定教学大纲、教材进行研究,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系列人文社科教育教材。
四是探索具有特色的实践教育模式。人文社科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通过内化后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简单单通过系统的理论教授就即可实现的,要求各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践活动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产生各种感悟和领悟,逐渐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养成习惯。
参考文献
[1]赵有信.从知识经济看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J].青海社会科学,2002(3).
[2]徐显明.从构建创新体系重新审视人文社科的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
[3]周向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