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赫鲁晓夫在艾奥瓦”研讨会召开前夕,赫鲁晓夫之子谢尔盖·赫鲁晓夫在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市接受本报专访,披露50年前“皮鞋敲桌”事件的真相以及“玉米热”尘封往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玉米热
记者:当年您陪同父亲访问了素有“美国粮仓”之称的艾奥瓦州。能为我们讲讲此行的经历吗?
谢尔盖·赫鲁晓夫:我当时在火箭设计局工作,对农业问题一窍不通。因此,说实话,我当时觉得兴味索然,农田、玉米、牛、猪,我对这些没什么兴趣。父亲却相反,他农业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谈话很专业。当时苏联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如何让人吃饱肚子。例如,当时非常缺肉。还有一个问题是缺优质饲料,当时所知的最好饲料就是玉米、豌豆和大豆的混合物。正因如此,父亲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苏联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父亲一见到美国农场主罗斯维尔·加斯特,就以行家的口吻问起产量和技术问题,他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认识。
参观加斯特的农场时,父亲询问农场有多少人。主人回答说,就他和他的4个儿子干活。父亲非常惊讶,因为以苏联当时的条件,同等数量的土地至少需要60个人。于是加斯特建议派苏联专家来美国学习玉米种植技术。确实,没多久两名苏联拖拉机手被派到美国,他们学会了美式耕作法。但回国后没多久他们就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了,因为他们很快就成了苏联的名人,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等称号,并上了最高苏维埃代表。
父亲与加斯特谈话时身旁围有数百人,光记者就有几十人,麦克风、闪光灯,专业谈话不时被打断。加斯特甚至还向踩了玉米的记者吼叫,但最后也只好听之任之。不过,应该说,他得到了回报:他成了发行量达650万份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记者:赫鲁晓夫的访问确实让加斯特发了大财了吗?
谢尔盖·赫鲁晓夫:加斯特是个很倔的人,他确实争取到了访问苏联的机会。众所周知,当时是完全禁运的:美国既不买苏联任何东西,也不向苏联卖任何东西。因此,当美国国务院拒绝了加斯特同苏联做生意的请求后,他千方百计地找到国务卿,还发生了争吵,但最终他弄到了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许可证。后来他承认,这许可证是贿赂来的。1955年10月6日在克里米亚国家官邸,这位美国农场主与父亲谈了一整天关于买卖一级玉米种子的事宜。当父亲对他说苏联准备购买5000吨种子时,加斯特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因为他没有那么多。
最终达成的协议是向苏方出售所需数量的优质玉米种、两座玉米精选厂以及相关的玉米种植技术。这确实给加斯特带来了大笔的收入,因为他实际上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唯一能同苏联做生意的人。
皮鞋敲桌
记者:关于赫鲁晓夫在1960年的联大会议上是否用皮鞋敲过桌子有许多争议。有些人说,这是亲眼所见,还有些人说,这纯属子虚乌有。父亲对您说过这件事吗?
谢尔盖·赫鲁晓夫:美国有一个巨大的“特长”——自己希望什么,就迫使人们去想什么。它会臆造些神话,例如古巴危机,按照这种神话,粗鲁的赫鲁晓夫向软弱的肯尼迪施压,迫使他走投无路,然后肯尼迪予以反击,赫鲁晓夫害怕了,于是从古巴撤走了导弹,并为此被赶下了台。
“皮鞋敲桌”事件也属这一范畴。事实上,当时联合国正在讨论非殖民化问题,联大会议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大家都在喊叫,拍手,起立。父亲进到大厅时,记者从四周围拢上来,其中一个记者踩到了父亲的脚后跟,确切地说,是踩到了鞋子,鞋子脱脚了。父亲没去穿鞋,因为面对着镜头,一个体态肥胖的人弯腰穿鞋着实不便。他继续往前走,坐到自己座位上,服务人员帮他拿着皮鞋,然后用一块小布巾盖着放到他面前。
这时正好是菲律宾代表发言,他出言不够谨慎,说东欧人民身处殖民地国家之列。当即引起一片喊叫:罗马尼亚代表站起来,冲着菲律宾人大喊。这时父亲举手要求发言,但会议主席爱尔兰大使没有看见。父亲先是一只手挥,然后两只手,再后来拿起皮鞋挥,我想他最终还是用皮鞋敲桌子了,并终于被发现了。于是这位苏联领导人扔掉鞋子,上台去发言,好像就穿着一只鞋,他说,菲律宾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受了委屈的菲律宾代表抱怨“走狗”一词有伤风化,不应写入会议记录。争吵的结果是“走狗”一词换成了“奴仆”。当时没有记者在场,记者后来才来的,很快《纽约时报》上出现一篇荒谬的文章,说赫鲁晓夫脱下皮鞋咚咚地敲打讲台,然后又穿上。美国的宣传机器又迫使人们相信这一传奇,连那些当时曾亲历现场的人也以为,这就是事实。(摘自《参考消息》2009.9.1)B②
玉米热
记者:当年您陪同父亲访问了素有“美国粮仓”之称的艾奥瓦州。能为我们讲讲此行的经历吗?
谢尔盖·赫鲁晓夫:我当时在火箭设计局工作,对农业问题一窍不通。因此,说实话,我当时觉得兴味索然,农田、玉米、牛、猪,我对这些没什么兴趣。父亲却相反,他农业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谈话很专业。当时苏联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如何让人吃饱肚子。例如,当时非常缺肉。还有一个问题是缺优质饲料,当时所知的最好饲料就是玉米、豌豆和大豆的混合物。正因如此,父亲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苏联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父亲一见到美国农场主罗斯维尔·加斯特,就以行家的口吻问起产量和技术问题,他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认识。
参观加斯特的农场时,父亲询问农场有多少人。主人回答说,就他和他的4个儿子干活。父亲非常惊讶,因为以苏联当时的条件,同等数量的土地至少需要60个人。于是加斯特建议派苏联专家来美国学习玉米种植技术。确实,没多久两名苏联拖拉机手被派到美国,他们学会了美式耕作法。但回国后没多久他们就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了,因为他们很快就成了苏联的名人,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等称号,并上了最高苏维埃代表。
父亲与加斯特谈话时身旁围有数百人,光记者就有几十人,麦克风、闪光灯,专业谈话不时被打断。加斯特甚至还向踩了玉米的记者吼叫,但最后也只好听之任之。不过,应该说,他得到了回报:他成了发行量达650万份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记者:赫鲁晓夫的访问确实让加斯特发了大财了吗?
谢尔盖·赫鲁晓夫:加斯特是个很倔的人,他确实争取到了访问苏联的机会。众所周知,当时是完全禁运的:美国既不买苏联任何东西,也不向苏联卖任何东西。因此,当美国国务院拒绝了加斯特同苏联做生意的请求后,他千方百计地找到国务卿,还发生了争吵,但最终他弄到了向苏联出售农产品的许可证。后来他承认,这许可证是贿赂来的。1955年10月6日在克里米亚国家官邸,这位美国农场主与父亲谈了一整天关于买卖一级玉米种子的事宜。当父亲对他说苏联准备购买5000吨种子时,加斯特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因为他没有那么多。
最终达成的协议是向苏方出售所需数量的优质玉米种、两座玉米精选厂以及相关的玉米种植技术。这确实给加斯特带来了大笔的收入,因为他实际上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唯一能同苏联做生意的人。
皮鞋敲桌
记者:关于赫鲁晓夫在1960年的联大会议上是否用皮鞋敲过桌子有许多争议。有些人说,这是亲眼所见,还有些人说,这纯属子虚乌有。父亲对您说过这件事吗?
谢尔盖·赫鲁晓夫:美国有一个巨大的“特长”——自己希望什么,就迫使人们去想什么。它会臆造些神话,例如古巴危机,按照这种神话,粗鲁的赫鲁晓夫向软弱的肯尼迪施压,迫使他走投无路,然后肯尼迪予以反击,赫鲁晓夫害怕了,于是从古巴撤走了导弹,并为此被赶下了台。
“皮鞋敲桌”事件也属这一范畴。事实上,当时联合国正在讨论非殖民化问题,联大会议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大家都在喊叫,拍手,起立。父亲进到大厅时,记者从四周围拢上来,其中一个记者踩到了父亲的脚后跟,确切地说,是踩到了鞋子,鞋子脱脚了。父亲没去穿鞋,因为面对着镜头,一个体态肥胖的人弯腰穿鞋着实不便。他继续往前走,坐到自己座位上,服务人员帮他拿着皮鞋,然后用一块小布巾盖着放到他面前。
这时正好是菲律宾代表发言,他出言不够谨慎,说东欧人民身处殖民地国家之列。当即引起一片喊叫:罗马尼亚代表站起来,冲着菲律宾人大喊。这时父亲举手要求发言,但会议主席爱尔兰大使没有看见。父亲先是一只手挥,然后两只手,再后来拿起皮鞋挥,我想他最终还是用皮鞋敲桌子了,并终于被发现了。于是这位苏联领导人扔掉鞋子,上台去发言,好像就穿着一只鞋,他说,菲律宾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受了委屈的菲律宾代表抱怨“走狗”一词有伤风化,不应写入会议记录。争吵的结果是“走狗”一词换成了“奴仆”。当时没有记者在场,记者后来才来的,很快《纽约时报》上出现一篇荒谬的文章,说赫鲁晓夫脱下皮鞋咚咚地敲打讲台,然后又穿上。美国的宣传机器又迫使人们相信这一传奇,连那些当时曾亲历现场的人也以为,这就是事实。(摘自《参考消息》2009.9.1)B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