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服饰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鉴赏方面,它和出土文物有很大差别。文章根据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对本馆的民族服饰鉴别要求,从服饰外观特征、刺绣工艺、服饰图案艺术、服饰功能、文物价值等方面对藏品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进行赏析。
关键词:苗族服饰;外观;款式;图案;鉴赏
黔东南州苗族刺绣是贵州省典型的民族刺绣,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种类繁多,由于苗族刺绣在各个苗族支系都比较盛行,主要用于服装装饰,具有典型的苗族文化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苗绣”,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之一。黔东南州境内的苗族服饰藏品主要由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收藏,服饰文化研究、鉴赏和利用是民族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和职责。现对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藏品进行鉴赏,以满足部分观众需求,不足之处敬请原谅。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为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馆藏二级文物,为清末黔东南境内雷公山至巴拉河沿岸台江县台拱苗族支系的妇女服饰,是苗族妇女在婚宴、节日等隆重场合才穿出向外人展示的精美服饰艺术品。
1 服饰外观特征
每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有该民族显著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服饰特征并非一成不变,每一阶段的服饰特征都会有相应的变化。清朝时期,各个民族服饰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苗族服饰也深受影响,造就了苗族丰富的服装款式。各个苗族支系服饰标志显著,以至于观其衣知其系。苗族服饰鉴赏首先从它的外观特征、刺绣方法和刺绣图案内容进行鉴别欣赏。
1.1 服饰款式
据调查,苗族服饰大约有170多种款式,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服饰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境内的各个苗族支系中。苗族服饰款式较多,这些繁多的服装款式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①黔东南苗族服饰主要有右祍衣、左衽衣、交襟衣、对襟衣等数种款式。图1中的文物定名为“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属于苗族众多服饰款式之一,为典型的右衽交襟衣。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的特征是:衣身肥大,衣袖短宽,立领,前襟较长,左右对称,整件服装呈前长后短的宽大式样,肩颈、前胸、衣袖为刺绣部分。该服装是黔东南州境内台江县典型的台拱苗族妇女服装款式。
1.2 外形尺寸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通长109厘米,通宽137厘米,肩袖长137厘米,胸宽64厘米,袖口宽21厘米。
1.3 制作材料
黔东南是贵州省民族较集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该地区纺、织、染等还处于原始落后状态,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多用棉花纺纱织布,蓝靛染布。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为典型的民间棉纱织锦,衣服全身按经纬度织成,中间另外插纱线,织成万字暗纹。该藏品的纺织工艺是清代流行的万字纹织锦纹样(图2),纯手工制作,工艺精湛,成品厚实。西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是染绘并用,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笔添绘,称为“画绘之事”。①染纺技术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染纺技术历史悠久,黔东南州境内少数民族在染纺技术和原料上与记载不同,有当地的民族特色,染、纺分开,工序分明,染料原料品种较多,用蓝靛、彩色石、红泥土、栀子等植物或泥石作为原料,将织好的白色棉布匹用染料进行加工染色后再加工制作。这件文物藏品染料使用黔东南各个少数民族普遍流行的蓝靛作为原料染色并上浆定型,整件作品厚实、古朴。
2 刺绣工艺
黔东南州苗族刺绣绣法有平绣、辫绣、堆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绉绣、挑花等数种刺绣手法。台江台拱苗族支系的苗族妇女最常用的有辫绣、绉绣和堆绣三种。该文物藏品刺绣以绉绣为主,辫绣、堆绣、挑花和钉金为辅。
2.1 肩袖刺绣工艺
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主要刺绣部分在衣袖部位,肩袖相连。衣袖为红菱地苗族龙纹绉绣(图3),是先用绣线编织成辫,再经过挤压层叠后,按图案一针一针钉上,最后钉金,龙纹图案突出,如同浮雕,厚重而富有立体感。衣肩刺绣图案为红菱地桃、叶纹,主图部分使用绉袖刺绣法。衣袖与肩相接部分用四条堆绣间隔(图4),两条白地蓝色三角形、一条红地蓝色三角形、一条蓝地藏青色三角形堆绣,最外一条为白地铁红波浪线红色蓝色几何纹数纱绣。衣肩和肩袖隔条一样,最外围是两条白地紫红波浪线红色浅绿色几何纹挑花,向内依次为一条红地蓝色三角形、两条白地蓝的三角形长条堆绣,中间间隔一條蓝色三角形长条堆绣,它们两两之间都用辫线压边,形成一条大的带状刺绣,上下对称,把中间的红菱地桃、叶绉袖图案框在中间,并用红、绿、蓝平绣几何纹花边上下分隔。衣肩总计有绉绣、堆绣、挑花、平绣、钉金五种刺绣手法。
2.2 衣领前襟刺绣工艺
堆绣以单色布料为底,用与之对应的色布叠成三角形钉起来,形成色彩亮丽而且坚硬的效果。堆绣一般用于衣领、衣襟等部位,呈条状。台江台拱苗族女式服装衣领突出特点是立领式(图5),衣领刺绣由红底蓝色三角形、蓝底绿色三角形、白底蓝色三角形等十条堆绣组成,每条堆绣两两之间用清末最流行的辫线压边,相隔成一个堆绣集中区。衣领整体及衣肩连接部分都使用堆绣手法,达到衣领坚硬、挺立的效果。前襟刺绣呈两条带状(图6),左前襟和右前襟上半部花叶图案采用该苗族支系最常用的绉绣绣法,花叶上钉金片。右前襟下半部桃、花叶图案采用的是辫绣,把色线编织成一根辫条,用针按绘好的桃、花叶图案有序钉上。辫绣效果古朴、沉稳,是台拱苗族较喜欢的刺绣之一。前襟主要刺绣图案外框同样分别使用红底蓝绿色、白底蓝绿色、浅蓝底蓝色五条堆绣围起来形成主要刺绣部分外框。前襟刺绣外框镶边,采用清末时期流行的白地紫红波浪线、红色浅绿色几何纹挑花来作为边框装饰。该文物藏品前襟刺绣部分多达五种绣法。
3 服饰图案鉴赏
民族服饰除了布料纺织工艺、染色工艺及刺绣工艺外,服饰上的图案是民族文化的间接体现,服饰鉴赏就是对纺织工艺、染色技术、刺绣工艺和刺绣图案的赏析,图案赏析是鉴赏一件服饰的内容之一。 3.1 袖口苗族龙纹图案
龙是中华民族图腾,每一个民族心中的龙形态各异,各有千秋。龙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传说。除了最高统治者可以将其作为服装装饰外,其他人不可装饰在服装上的。然而,苗族的龙作为民族图腾,在苗族文化、生活里却无处不在,千姿百态。黔东南州境内各个苗族支系的龙图腾更是丰富多彩,泥鳅龙、鱼龙、鸟龙、牛角龙、蜈蚣龙等,形象各异,特征鲜明。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主要刺绣是衣袖口上的龙纹(图7),无角,龙嘴大开,牙齿尖利,对着龙宝,三角形龙须包围整个头部。龙身呈鳞片状,由绿、浅绿、深绿、深褐、藏青等绣线以绉绣刺绣方法绣成,龙纹粗壮,憨态可掬。加上颜色深沉,形成原始、粗狂、古朴和厚重感的鲜明特征,再以钉金点缀,仿佛整条龙欲破图而出,动感十足,形象夸张,犹如欧洲的浮雕艺术,立体感强烈。
3.2 桃状图案
象征长寿的桃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装饰题材。①桃作为刺绣艺术题材,在苗族刺绣中是常见的图案题材,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在前襟和衣肩部分采用了桃和桃花为辅助部分(图8),组成了典型的桃与桃花图。在色彩上,以红绫为地,绿、紫、褐色搭配,图案艳而不俗,是清朝时期满清文化、汉族文化向苗族社会的精神文化渗透的证明。
该藏品以青色为底,图案颜色大红大绿,色彩搭配大胆、鲜明,形象夸张,却毫无违和感,色彩的搭配使整体效果显得原始古朴且又庄重沉稳,是清末苗族地区难得的艺术珍品。
4 服饰功能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为棉质手工纺织加工品,属于苗族妇女盛装类服饰,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御寒保暖。该文物藏品的制作工艺和多种刺绣方法体现了女主人高超的纺织技术、精湛的刺绣技术,表明女主人聪明伶俐、手脚灵活,展示服饰的另一功能即服饰主人过人的智慧。苗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其历史、民族文化及所有财产都穿戴在女性身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織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从布料、手工上向人们展示了主人富庶的经济背景。苗族服饰被喻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它不仅保暖御寒,而且是艺术的象征、财富的象征,它承载了苗族社会一段时期的历史,是穿在身上的活化石。
5 结语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是一件保存完整的台江苗族青色家织布女式刺绣服装。它的制作工艺精湛,集绉绣、辫绣、堆绣、挑花、钉金等五种刺绣方法于一体,刺绣特征明显,外形、工艺特征等方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台江苗族纺、织、染等手工艺水平及刺绣特点。该藏品为清末时期台江苗族地区台拱苗族支系典型的女式盛装服饰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苗族服饰;外观;款式;图案;鉴赏
黔东南州苗族刺绣是贵州省典型的民族刺绣,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种类繁多,由于苗族刺绣在各个苗族支系都比较盛行,主要用于服装装饰,具有典型的苗族文化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苗绣”,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之一。黔东南州境内的苗族服饰藏品主要由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收藏,服饰文化研究、鉴赏和利用是民族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和职责。现对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藏品进行鉴赏,以满足部分观众需求,不足之处敬请原谅。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为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馆藏二级文物,为清末黔东南境内雷公山至巴拉河沿岸台江县台拱苗族支系的妇女服饰,是苗族妇女在婚宴、节日等隆重场合才穿出向外人展示的精美服饰艺术品。
1 服饰外观特征
每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有该民族显著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服饰特征并非一成不变,每一阶段的服饰特征都会有相应的变化。清朝时期,各个民族服饰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苗族服饰也深受影响,造就了苗族丰富的服装款式。各个苗族支系服饰标志显著,以至于观其衣知其系。苗族服饰鉴赏首先从它的外观特征、刺绣方法和刺绣图案内容进行鉴别欣赏。
1.1 服饰款式
据调查,苗族服饰大约有170多种款式,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服饰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境内的各个苗族支系中。苗族服饰款式较多,这些繁多的服装款式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①黔东南苗族服饰主要有右祍衣、左衽衣、交襟衣、对襟衣等数种款式。图1中的文物定名为“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属于苗族众多服饰款式之一,为典型的右衽交襟衣。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的特征是:衣身肥大,衣袖短宽,立领,前襟较长,左右对称,整件服装呈前长后短的宽大式样,肩颈、前胸、衣袖为刺绣部分。该服装是黔东南州境内台江县典型的台拱苗族妇女服装款式。
1.2 外形尺寸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通长109厘米,通宽137厘米,肩袖长137厘米,胸宽64厘米,袖口宽21厘米。
1.3 制作材料
黔东南是贵州省民族较集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该地区纺、织、染等还处于原始落后状态,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多用棉花纺纱织布,蓝靛染布。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为典型的民间棉纱织锦,衣服全身按经纬度织成,中间另外插纱线,织成万字暗纹。该藏品的纺织工艺是清代流行的万字纹织锦纹样(图2),纯手工制作,工艺精湛,成品厚实。西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是染绘并用,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笔添绘,称为“画绘之事”。①染纺技术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染纺技术历史悠久,黔东南州境内少数民族在染纺技术和原料上与记载不同,有当地的民族特色,染、纺分开,工序分明,染料原料品种较多,用蓝靛、彩色石、红泥土、栀子等植物或泥石作为原料,将织好的白色棉布匹用染料进行加工染色后再加工制作。这件文物藏品染料使用黔东南各个少数民族普遍流行的蓝靛作为原料染色并上浆定型,整件作品厚实、古朴。
2 刺绣工艺
黔东南州苗族刺绣绣法有平绣、辫绣、堆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绉绣、挑花等数种刺绣手法。台江台拱苗族支系的苗族妇女最常用的有辫绣、绉绣和堆绣三种。该文物藏品刺绣以绉绣为主,辫绣、堆绣、挑花和钉金为辅。
2.1 肩袖刺绣工艺
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主要刺绣部分在衣袖部位,肩袖相连。衣袖为红菱地苗族龙纹绉绣(图3),是先用绣线编织成辫,再经过挤压层叠后,按图案一针一针钉上,最后钉金,龙纹图案突出,如同浮雕,厚重而富有立体感。衣肩刺绣图案为红菱地桃、叶纹,主图部分使用绉袖刺绣法。衣袖与肩相接部分用四条堆绣间隔(图4),两条白地蓝色三角形、一条红地蓝色三角形、一条蓝地藏青色三角形堆绣,最外一条为白地铁红波浪线红色蓝色几何纹数纱绣。衣肩和肩袖隔条一样,最外围是两条白地紫红波浪线红色浅绿色几何纹挑花,向内依次为一条红地蓝色三角形、两条白地蓝的三角形长条堆绣,中间间隔一條蓝色三角形长条堆绣,它们两两之间都用辫线压边,形成一条大的带状刺绣,上下对称,把中间的红菱地桃、叶绉袖图案框在中间,并用红、绿、蓝平绣几何纹花边上下分隔。衣肩总计有绉绣、堆绣、挑花、平绣、钉金五种刺绣手法。
2.2 衣领前襟刺绣工艺
堆绣以单色布料为底,用与之对应的色布叠成三角形钉起来,形成色彩亮丽而且坚硬的效果。堆绣一般用于衣领、衣襟等部位,呈条状。台江台拱苗族女式服装衣领突出特点是立领式(图5),衣领刺绣由红底蓝色三角形、蓝底绿色三角形、白底蓝色三角形等十条堆绣组成,每条堆绣两两之间用清末最流行的辫线压边,相隔成一个堆绣集中区。衣领整体及衣肩连接部分都使用堆绣手法,达到衣领坚硬、挺立的效果。前襟刺绣呈两条带状(图6),左前襟和右前襟上半部花叶图案采用该苗族支系最常用的绉绣绣法,花叶上钉金片。右前襟下半部桃、花叶图案采用的是辫绣,把色线编织成一根辫条,用针按绘好的桃、花叶图案有序钉上。辫绣效果古朴、沉稳,是台拱苗族较喜欢的刺绣之一。前襟主要刺绣图案外框同样分别使用红底蓝绿色、白底蓝绿色、浅蓝底蓝色五条堆绣围起来形成主要刺绣部分外框。前襟刺绣外框镶边,采用清末时期流行的白地紫红波浪线、红色浅绿色几何纹挑花来作为边框装饰。该文物藏品前襟刺绣部分多达五种绣法。
3 服饰图案鉴赏
民族服饰除了布料纺织工艺、染色工艺及刺绣工艺外,服饰上的图案是民族文化的间接体现,服饰鉴赏就是对纺织工艺、染色技术、刺绣工艺和刺绣图案的赏析,图案赏析是鉴赏一件服饰的内容之一。 3.1 袖口苗族龙纹图案
龙是中华民族图腾,每一个民族心中的龙形态各异,各有千秋。龙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传说。除了最高统治者可以将其作为服装装饰外,其他人不可装饰在服装上的。然而,苗族的龙作为民族图腾,在苗族文化、生活里却无处不在,千姿百态。黔东南州境内各个苗族支系的龙图腾更是丰富多彩,泥鳅龙、鱼龙、鸟龙、牛角龙、蜈蚣龙等,形象各异,特征鲜明。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主要刺绣是衣袖口上的龙纹(图7),无角,龙嘴大开,牙齿尖利,对着龙宝,三角形龙须包围整个头部。龙身呈鳞片状,由绿、浅绿、深绿、深褐、藏青等绣线以绉绣刺绣方法绣成,龙纹粗壮,憨态可掬。加上颜色深沉,形成原始、粗狂、古朴和厚重感的鲜明特征,再以钉金点缀,仿佛整条龙欲破图而出,动感十足,形象夸张,犹如欧洲的浮雕艺术,立体感强烈。
3.2 桃状图案
象征长寿的桃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装饰题材。①桃作为刺绣艺术题材,在苗族刺绣中是常见的图案题材,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在前襟和衣肩部分采用了桃和桃花为辅助部分(图8),组成了典型的桃与桃花图。在色彩上,以红绫为地,绿、紫、褐色搭配,图案艳而不俗,是清朝时期满清文化、汉族文化向苗族社会的精神文化渗透的证明。
该藏品以青色为底,图案颜色大红大绿,色彩搭配大胆、鲜明,形象夸张,却毫无违和感,色彩的搭配使整体效果显得原始古朴且又庄重沉稳,是清末苗族地区难得的艺术珍品。
4 服饰功能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为棉质手工纺织加工品,属于苗族妇女盛装类服饰,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御寒保暖。该文物藏品的制作工艺和多种刺绣方法体现了女主人高超的纺织技术、精湛的刺绣技术,表明女主人聪明伶俐、手脚灵活,展示服饰的另一功能即服饰主人过人的智慧。苗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其历史、民族文化及所有财产都穿戴在女性身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織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从布料、手工上向人们展示了主人富庶的经济背景。苗族服饰被喻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它不仅保暖御寒,而且是艺术的象征、财富的象征,它承载了苗族社会一段时期的历史,是穿在身上的活化石。
5 结语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是一件保存完整的台江苗族青色家织布女式刺绣服装。它的制作工艺精湛,集绉绣、辫绣、堆绣、挑花、钉金等五种刺绣方法于一体,刺绣特征明显,外形、工艺特征等方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台江苗族纺、织、染等手工艺水平及刺绣特点。该藏品为清末时期台江苗族地区台拱苗族支系典型的女式盛装服饰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