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25(OH)2维生素D3是体内维生素D的最有效状态,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后发挥生物学活性作用,而维生素D缺乏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研究发现,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维生素D除了通过调节钙、磷代谢的经典作用外,还可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炎症、减轻足细胞损害、延缓肾纤维化等方面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该文就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保护机制作进行综述。
【机 构】
: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 550004,贵阳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 550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5(OH)2维生素D3是体内维生素D的最有效状态,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后发挥生物学活性作用,而维生素D缺乏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研究发现,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维生素D除了通过调节钙、磷代谢的经典作用外,还可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炎症、减轻足细胞损害、延缓肾纤维化等方面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该文就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保护机制作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因其在早产儿中发病率高、预后差,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新生儿医师关注的热点。针对其以肺部炎症持续性存在为特点的病理变化,糖皮质激素成为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治疗药物。目前针对不同的糖皮质激素类型及给药方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小剂量、短疗程的地塞米松在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对炎症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喘息发作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大多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可以康复,但也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喘息,甚至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导致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多、机制复杂。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易感基因、初次喘息时感染的病毒种类、特应性体质、暴露于学龄兄弟姊妹、烟草暴露、哮喘家族史、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增高、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该文对
儿童肺空洞性病变包括一组异质性疾病,主要由感染所致,其影像学特征可类似,实际临床工作中很难严格地将空洞与大疱、囊肿、气肿等病变区分开来。有学者将壁厚≤4 mm定义为薄壁,而>4 mm定义为厚壁,因而认为厚壁者为空洞,薄壁者为囊肿,但是两者在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方面存在重叠,影像学上二者有时难以区分鉴别,尚需结合病史特点寻找疾病病因。该文从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病因方面着手,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对儿童肺空洞
补体系统作为先天性免疫的一部分,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补体与多种肾小球肾炎有关,如IgA肾病、膜性肾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3肾小球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各种因素导致局部或全身补体系统异常激活或调节功能障碍,均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而选择性阻断补体活化途径则对肾脏起保护作用。深入了解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可导致身体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包括神经认知功能、心血管、代谢、内分泌等系统,尤其是对认知功能的损害较为常见。OSAHS因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完全上气道阻塞,造成睡眠片段化及间断通气异常,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影响注意力、智力、记忆力、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体。肺炎链球菌疾病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可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非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也可导致脑膜炎、败血症、肺炎等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IPD)。IPD是一种严重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具有高致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但不同年龄、性别、地域中儿童IPD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青霉素曾作为治疗IPD的
慢性咳嗽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儿童,发病率及就诊率逐年增高,明确病因是慢性咳嗽治疗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对于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并没有简便、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该文就肺功能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为临床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提供参考。
瘢痕形成,又称为组织纤维化,是身体大多数器官病理损伤后一种常见反应。涉及细胞群体:骨髓来源的循环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常驻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以及血管周围细胞(周细胞)。其中周细胞是一种血管壁细胞,位于微血管系统的内皮细胞基底膜侧,在血管生成、维持血脑屏障、调节毛细血管功能、介导免疫细胞进入大脑和组织修复、纤维化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周细胞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瘢痕形成。该文综述了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ost-infectious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PIBO)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严重的、以不可逆小气道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发生PIBO最常见的原因,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急性细支气管炎控制后出现反复或持续咳嗽、喘息、气促、运动不耐受、低氧、肺部湿啰音,并持续6周以上。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检查。目前尚无
近年来,脓毒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储备库,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始动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及胎龄均可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植。近期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以激活不受控的促炎反应从而导致脓毒症的发生。脓毒症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可发生菌群紊乱、多样性降低及菌群移位,导致其全身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该文就肠道微生态在新生儿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