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教室的时候,我有点发懵的感觉:
难道今天考试?要不然,为什么全班同学被调整成单人独坐?同学们说,班主任担心有同学上课说话,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于是就把同学的座位调整成这样。此情此景中,也不知说什么好。
我读书的时候,同学中有些特别调皮的孩子,老师觉得管不住,就把他一个人调到教室的旮旯里,孤立他一段时间,希望孩子能仔细反省,变得收敛些。大部分孩子都受不了这种“待遇”,只得乖乖就范,不敢再捣乱了。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教育方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很多学校的很多教室里,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变得愈加普遍,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最后一排或左右一侧都有这样的学生。今天的情况应该是个极端了,孰知孩子们说,有好几个班都是这样安排座位的,这更让我“莫名惊诧”。
有一次女儿生病,还坚持要去学校,我提醒她:“没必要这么认真的!”谁知女儿说:“在学校有同学玩。”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爱上学的孩子都是成绩优秀的孩子,其实,很多孩子爱学校,喜欢上学,就是因为在学校他能找到自己的玩伴,这种情况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更为普遍。眼下,独生子女的问题比较多,恐怕与孩子们缺少玩伴、缺少沟通与交流有关。某种意义上说,能从某项具体的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远大于活动本身。
可是今天,在学校,我们却人为地隔离孩子们彼此间的情感纽带,淡化他们本不真实饱满的友谊和人情,这势必会让不少孩子更自我、自恋,甚至自闭。有些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孤立和隔离,把他们对学校生活中仅有的一点好感和快乐都无情地剥夺了,这样的教育还谈什么以人为本?今天的班级是安静了,可这一批孩子一定是带着仇视学校、仇视教育的感情离开学校的。可怕的地方还在于,这些孩子还会有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学校有怎样的温暖记忆和自己的孩子一道分享呢?
孩子们坐在一起,利弊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很多情况下,同学彼此之间的切磋、交流、砥砺、促进,更能助长他们思想的成熟和学问的增长。每年开学的时候,有人认为,班主任选聘到一个业务能力强的学科教师,这个班级的成绩就有了保证。有时候我倒是觉得,找到一个好老师,远不如把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的作用大。
更何况,在成绩之外,还应该有很多东西值得珍藏和记忆。20世纪90年代,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风靡大江南北;其实,这首歌今天唱起来依然觉得单纯而美好: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可是今天这样排列座位的方式又能怎样酝酿、存储我们明天的温暖记忆?
难道今天考试?要不然,为什么全班同学被调整成单人独坐?同学们说,班主任担心有同学上课说话,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于是就把同学的座位调整成这样。此情此景中,也不知说什么好。
我读书的时候,同学中有些特别调皮的孩子,老师觉得管不住,就把他一个人调到教室的旮旯里,孤立他一段时间,希望孩子能仔细反省,变得收敛些。大部分孩子都受不了这种“待遇”,只得乖乖就范,不敢再捣乱了。这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教育方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很多学校的很多教室里,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变得愈加普遍,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最后一排或左右一侧都有这样的学生。今天的情况应该是个极端了,孰知孩子们说,有好几个班都是这样安排座位的,这更让我“莫名惊诧”。
有一次女儿生病,还坚持要去学校,我提醒她:“没必要这么认真的!”谁知女儿说:“在学校有同学玩。”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爱上学的孩子都是成绩优秀的孩子,其实,很多孩子爱学校,喜欢上学,就是因为在学校他能找到自己的玩伴,这种情况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更为普遍。眼下,独生子女的问题比较多,恐怕与孩子们缺少玩伴、缺少沟通与交流有关。某种意义上说,能从某项具体的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远大于活动本身。
可是今天,在学校,我们却人为地隔离孩子们彼此间的情感纽带,淡化他们本不真实饱满的友谊和人情,这势必会让不少孩子更自我、自恋,甚至自闭。有些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孤立和隔离,把他们对学校生活中仅有的一点好感和快乐都无情地剥夺了,这样的教育还谈什么以人为本?今天的班级是安静了,可这一批孩子一定是带着仇视学校、仇视教育的感情离开学校的。可怕的地方还在于,这些孩子还会有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学校有怎样的温暖记忆和自己的孩子一道分享呢?
孩子们坐在一起,利弊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很多情况下,同学彼此之间的切磋、交流、砥砺、促进,更能助长他们思想的成熟和学问的增长。每年开学的时候,有人认为,班主任选聘到一个业务能力强的学科教师,这个班级的成绩就有了保证。有时候我倒是觉得,找到一个好老师,远不如把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的作用大。
更何况,在成绩之外,还应该有很多东西值得珍藏和记忆。20世纪90年代,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风靡大江南北;其实,这首歌今天唱起来依然觉得单纯而美好: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可是今天这样排列座位的方式又能怎样酝酿、存储我们明天的温暖记忆?